第三部门与公共物品供给_方式选择及政府作用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第三部门的作用
引言中国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失灵问题要复杂的多,在市场不完善、政府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完善市场机制与政府体制,明确政府“市场增进”的价值取向、合理确定其干预范围,积极引入市场因素来弥补政府的某些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有必要发挥第三部门在矫治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在市场不完善、政府能力不足的条件下,第三部门有其特殊的作用与意义。
一. 本文分析的对象与思路(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完全竞争的市场只是理想化的情形,即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也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等等问题,这些情形被人们概括为市场失灵。
与市场失灵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政府失灵,用来概括“政府干预导致浪费或不恰当的收入再分配”[1](P264)的情形,其表现有(1)有些问题市场解决不了,政府也解决不了;(2)政府行为的“错位”,包括“缺位”和“越位”;(3)由于自身以及外部因素的制约,政府有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为严重;(4)政府或许能够解决某些市场失灵问题,但是以高成本、低效率为代价的,这同样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或扭曲配置。
一个比较流行的思路认为,市场之短恰为政府之长,政府之短恰为市场之长,只要市场与政府能够取长补短就能兴利除弊,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克服政府失灵。
在笔者看来,这种思路是一种简单互补循环论证的思路,其一是忽略了市场与政府自身解决失灵问题的能力和作用,其二是忽略了第三部门在矫治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中的能力与作用。
就市场自身而言,其解决自身失灵问题的传统由来已久。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被认为是市场失灵的最基本的领域,也是政府必要干预的范围,然而经济中却有两个经典案例颠覆了这种逻辑。
科斯以英国灯塔史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私人如何提供公共物品的,而张五常则以“养蜂人与果园主”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私人是如何通过精确的市场交易来解决正外部性问题的。
同样地,政治体系内部也有一套矫治政府失灵的机制,其包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公民民主参与机制、宪法法律机制等。
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领域,即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
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也可以分作三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如果说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营利组织是第二部门,那么,第三部门就是各种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总称或集合。
也就是说,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各种社会组织。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互为解决的体制出现了问题,出现了第二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市场不仅在提供公共物品上存在着失灵,在提供私人物品时也有一些功能缺陷。
例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有效识别商品品质,于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就成了一个单靠市场交换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有“消协”之类的组织存在。
另一方面,政府不仅在从事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生产中存在着失灵,在公共事务方面也有失灵之处。
例如,由于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政府所形成的社会政策有时不能很好地满足处于社会边缘的困难群体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需要。
第三部门与政府、企业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
第三部门发展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衡量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第三部门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不能仅靠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
分散经营的农户、个体户、私营企业主、高科技产业的白领阶层等,这些不同利益主体为了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需要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组织,如分散的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协会联合与外界交涉,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农民为了使自己的农产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卖出好价钱,需要建立农产品协会等组织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而维护不同群体的权益,正是第三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专题第三部门管理课件
4、第三部门自身的不断成熟 第三部门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
熟的管理规范、营销战略、治理思路等。 这些做法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具有很强的 可行性和创造力,取得的行为效果能产生 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第三部门在不断 成熟,也在不断改善其发展环境。
7
5、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现代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
23
(三)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 (四)净化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一些 道德疑惑始终困扰着我国这个转型社会, 腐败问题、社会诚信问题、公共责任问题 等越来越突出。第三部门以其实际行动表 现成为我国转轨时期一股健康、有力的道 德力量,为提倡社会公众精神树立了榜样。
24
五、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展打破了第三部门原有的非正式性、分散 性的组织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第三部门 的生产能力和发展空间。
8
6、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随着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不断深
入,第三部门 的社会价值、发展战略、 组织结构、行为模式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 炼和宣传,第三部门的专业人才得到了系 统的培养、训练,第三部门的形象得到了 极大的提升。总之,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 研究扩大了社会对它的了解,使其在筹集 资金、提供服务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便利条 件。
专题:第三部门管理
1
第一节第三部门概念
“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 莱维特使用的。
“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 三种类型组织”、“慈善组织”、“志愿 者组织”、“免税组织”、“自治组织”、 “社会基层组织”、“民间自愿组织”、 “社会团体”、“独立部门”、“非国家 部门”等。
2
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 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 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 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 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 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 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 志愿性。
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第三部门的发展
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第三部门的发展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是指社区居民共同享用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
社区的公共产品可以是物质产品,如公园、图书馆、健身设施等,也可以是非物质产品,如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文化活动等。
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社区发展密切相关,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政府主导或第三部门提供。
在市场机制中,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由商业机构按需求投入市场,通过购买或租赁获得。
政府主导方式下,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规范管理,直接提供或委托第三部门提供社区公共产品。
第三部门的发展就是指民间组织、非营利机构等社会力量在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的作用。
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第三部门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第三部门可以通过直接提供社区公共产品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式发挥作用,从而促进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也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第三部门的发展可以促进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部门在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使用方式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引入第三部门的竞争机制,可以促进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更加多样化和优质化,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第三部门的发展也对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部门在提供社区公共产品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第三部门还需要积极参与社区居民的需求识别、评估和决策等环节,增强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从西方新公共管理 运动看第三部门的发展
从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看第三部门的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国政府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
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对各国的政府改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我国也包括在内。
社会三大部门,即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第三部门,它们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结构性前提的意义,同时他们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之所以说它们具有结构性前提的意义,是因为上述三个部门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结构性的总体框架,只有在这个框架下,社会三大部门才能各自有序地加以建设和管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有序地加以规范和理顺。
一般来说,第一部门、第二部门不容易受到忽视,最容易受到忽视的是第三部门。
因为,在当代中国,三部门联动的社会结构和整合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主要表现在:三个部门的比例、力量大小严重失衡;计划经济体制留给我们的全能型、无限型政府的遗迹还时有表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中国的第三部门刚刚开始发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前两个部门相比,还不成比例。
也就是说,三大部门的关系,现在还存在着结构性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结构性障碍。
所以,研究并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培育社会治理主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门作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次重要组织创新,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力和作用。
首先,第三部门比起政府组织具有更贴近基层的优势,它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互助原则和自主创新精神更是超出了政府体制内经常存在的官僚作风,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其次,第三部门比起市场机制具有首先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它有鲜明的非营利服务特征,在提供社会服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减少了市场机制下利润最大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有效维护社会公平。
论第三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为创造 良好 的制度 背景 。 2 . 2 加 大宣 传力 度 政府 为 了加 大第 三部 门的宣 传 力 1 . 1第 三部门提供 公共物 品的 法律 保 障环境 不健 全 国
1第三部 门在提供公共物品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就 需 要通 过 媒 体 等 手段 来 提 升知 名 度 , 还 要维 护 树 立 内 目前 与第 三部 门相 关的重 大法律 和 管理 条例仅 限于 《 中 度 , 第 三部 门提供 准 公共 产 品行 为 的 良好形 象 , 以此来增 加 人 华人 民共和国公 益事 业捐赠法》 、 《 中华人 民共和国信托 - 1 的关注 , 以 此提 高第 三部 门 的公信 力 。 对于 法》 、 《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 《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 们 对 第三 部 f
还要 避免 从政府 退居二线 的官员进入第三 较低 首先 , 第 三部 门在 提供 公 共 , 部 门 的现 象 出现 , 或 者 就 限定 门槛 , 不 让 政府 官 员进 入 。 第 三部 f - 1 的性 质 决定 其 行 为 宗 旨是全 体社 会 公 众 的利 益。 3 结 论 但是 很 多时候 , 却存在 很严 重的个 人主 义倾 向。 因为第 三部 现如 今 , 第 三部 门提 供 公共 物 品这 一供 给 方式在 中 国 门的个体 成员 , 同样也 存在 追求 自身利 益最 大化 的倾 向。 尤
7提 高公 信 力 的途径 , 我认为, 首 先 就 要加 强 第 三 暂行条例》 等单一的法条, 完全不能适应 当前第三部门职 能 第 三 部 f 加 强 自身形 象建 设 , 注意宣 传 规 范和 公共 产品供 给保 障 的需要 。第 三部 门提供 公共 物 品 部 门 自身 的 能力建 设。其 次 , 工作 。 第 三部 门也 可 以通过 开展 更 多 的公 益 活动 向社会 大 仍处于法 律 的真空地位 。 树 立形象 。 1 . 2 公 众 有 待 接 受 由第 三 部 门 提 供 公 共 物 品 的新 形 众宣传 自己, 2 . 3 加 强第三部 门 自身 能力 建设 第 三部 门只有拥 有健 式 首先, 在 我 国 长期 的计 划 经济 下 , 人 们 已经 形 成这 样 一 全 的、 有序 的内部机 制 , 才能更 好地 发挥其 在提供 公共 物 品 种 思维 定式 ,那就 是 只有政府 有资格且 有能力 提供 公共物 为此 , 第 三部 门 不仅 需要 改 善其 内部 管理 , 强 品。 公 众宁愿 选择 政府提供 公 共物 品 , 也不会相 信 或者说 是 的主要作 用 , 以此增 强其社 会合 法性和 募集 资金 的能力 , 也不 敢相 信 第三部 门 的能力 ,这 就导致 第 三部 门 的公共产 化其社 会 意识 , 品提供 行 为无人 认可 , 也得 不到基 本 的信任 度 。其 次 , 我 国 还要 健全第 三部 门提供 公共物 品 的监督机 制。 首先就 需要
第三部门
西方第三部门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教会的慈善传统和行业协会的兴起,其时间,大约在中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前,第三部门处于自发阶段;4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国家走上福利国家模式,政府积极干预社会,第三部门失去发挥作用的空间,因此在很多领域出现萎缩态势;70年代起,西方国家经济面临“滞涨”,政府积极进行改革,重新放权给社会;进入9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第三部门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因此,第三部门不管是从基础、资金还是理论,都要远远高于中国。我国的民间结社和民间公益活动虽然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并没有一套理论做基础,到了现代,已经远远落后西方国家,并且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道路可谓是坎坷不平。
5、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随着学术界对第三部门的研究不断深入,第三部门的专业人才得到了系统的培训,第三部门形象大幅度提升。总之,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的研究扩大了社会对第三部门的了解,使其在筹集资金、提供服务等方面得到了更好的便利条件。
6、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缺陷,市场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由资本主义造成的资本垄断,让人们认识到,单纯依靠市场来调节经济是不可能的;同样,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好的事情,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有时政府失败比市场失灵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凯恩斯主义动用政府力量积极干预经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由不完善的市场和不完善的政府共同构成的,而市场和政府之间存在的空隙就需要第三种力量去填补,而第三部门就是这种力量的最好选择,这就是第三部门存在的意义,也是政府重视第三部门的原因。
但是,真正对第三部门进行大规模研究的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因为第三部门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吸引了大量跨学科研究人员,并且定期举行国际学术会议。随着第三部门的上升态势,公共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也纷纷加入,大大拓宽了第三部门的研究视野。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第三部门研究必将形成一种跨学科研究路径、多样化研究对象的研究格局,第三部门的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综合各学科之长。第三部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分类法、案例调研法和定量分析法等。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第三部门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以及第三部门自身的“志愿失灵”赋予了第三部门存在的合法性。
但是我国第三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经济社会与西方的差异性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经费不足、公众对其信任的不足以及在监管上的不足的问题。
因此政府和第三部门双方需要在转变政府管理体制、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公共参与和第三部门的公信力上作出努力。
关键词:第三部门;政府失灵;问题;对策基于第三部门自身的复杂性和相关研究视角的不同,在对第三部门概念的界定上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对第三部门界定较为严密的和权威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即要认定第三部门,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这种界定视角是基于组织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包容性最强,且简单明了,易于操作”[1]。
另外,与第三部门概念相近的还有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志愿者组织等等。
第三部门作为弥补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所带来的恶果的重要社会自组织,在减轻政府负担、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水平以及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环境、政治制度以及经济与社会的不同发展程度,我国第三部门相对于西方较为成熟的第三部门表现出一定的本土化差异。
这些差异对于我国第三部门在承接政府公共职能转移时是否会存在某些问题?如果存在,那么,如何加以解决?在处于社会转型中的我国,对这些疑问的解答应当对促进我国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第三部门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府普遍出现了机构臃肿、财政赤字、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期蔓延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也表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如何弥补市场调节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缺陷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后,一场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名的政府改革浪潮席卷全球,这场运动的核心内涵在于重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过去由政府单独提供的公共物品转移到第三部门身上。
公共产品应该谁来提供
公共产品到底该由谁来提供姓名:;廖芮专业:投资学学号:40910038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私人对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的参与,中国已经部分具备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
所以改革产品的提供不应该采取仅由政府提供这一单一方式,而应该采取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基本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加大私人提供公共产品这一方式的比例,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提供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字: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私人生产什么是公共产品?首先来对他进行一下了解。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在理论上,率先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
他提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这样的餐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产品应该由谁并以何种方式来生产和提供呢?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确定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的基本问题。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公共产品的提供一直由政府单独负责甚至垄断。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作为对公共产品认识深化的一部分,人们提出并论证了私人参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必要与可能,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
公共提供,即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这类公共产品的受益是社会公众,而不是具体的对某些人提供的服务,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因此无法收费;而且这类产品在增加消费者人数时并不增加政府开支,而如果政府对这类产品进行收费,则会妨碍这些产品效率的提高。
由于受益对象的不确定,因而即使政府要想对这些产品进行收费,在技术上也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第三部门”在美国社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
“第三部门”在美国社会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王建芹如何借鉴一些国家在权力制约上的经验与做法,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仍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美国的“第三部门”在社会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就很值得研究。
一、美国的“第三部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法国政治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民情扎根于历史上形成的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这个早在17世纪形成,后经基督教新教的地方教会自治思想培养壮大起来的制度,促进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积极参加公共事务的觉悟,并为后来被联邦宪法肯定下来的中央和地方分权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托克维尔把乡镇自治的传统看成是人民主权和美国人在实践中确立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
美国是世界上最便于组党结社和把这一强大手段用于多种多样目的的国家,除了依法以乡、镇、市、县为名建立的常设社团以外,还有许多必须根据个人自愿原则建立和发展的社团。
本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美国也未能免俗。
但是,相比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美国政府在为其国民提供福利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不少在别国由政府提供的福利,在这里是由私营的、非营利性的组织提供的,他们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却提供着公益性服务。
如果说美国现代化社会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非营利组织在其中起着不同寻常的巨大作用。
非营利组织,或称第三部门。
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纽约爱乐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等非营利组织。
事实上,除了上述这些享誉全球的机构外,美国还有上千所私立学校,成百个基金会,几十个交响乐团以及许多博物馆和研究所等无数其他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它们遍布在美国的东西南北,渗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天到晚,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没有可以完全不与非营利组织打交道,它们无处不在。
据估计,1995年,美国共有116.4万个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非营利组织,没有它们,很难想象美国是否还能成其为美国。
[整理]第三部门
第三部门前言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家莱维特使用的。
在这之前,人们往往将社会组织一分为二,非公即私,没有第三种选择。
莱维特认为这种分法过于粗糙,因为它忽略了一大批处于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所从事的是政府和私营部门“不愿做、做不好或不常做”的事情。
他将这类组织统称为“第三部门”。
除了“第三部门”这个词外,还有一系列名称用以描述这一类民间社会组织,如:“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民间自愿组织”等等。
“第三部门”所指的社会组织相当庞大,因此,对其下定义就显得十分困难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也不同。
综合各位学者的见解,目前我们给它的定义是: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民间性和志愿性。
西方第三部门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教会的慈善传统和行业协会的兴起,其时间,大约在中世纪。
到20世纪40年代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前,第三部门处于自发阶段;4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国家走上福利国家模式,政府积极干预社会,第三部门失去发挥作用的空间,因此在很多领域出现萎缩态势;70年代起,西方国家经济面临“滞涨”,政府积极进行改革,重新放权给社会;进入9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第三部门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因此,第三部门不管是从基础、资金还是理论,都要远远高于中国。
我国的民间结社和民间公益活动虽然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并没有一套理论做基础,到了现代,已经远远落后西方国家,并且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道路可谓是坎坷不平。
一、第三部门及其及其管理研究的兴起早在1831年,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就注意到美国公民有喜欢结社的现象。
他把这种参与倾向与美国民主的活力和成功联系在一起。
浅议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多元供给中的作用
[ 关键词】公共物品 ; 政府 ; 第三部 门
[ 中图分类号]I 3 )0 6
公 共 物 品 多 元 供 给 的依 据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28 (09 O —09 — 3 02 802 0 )5 0 8 0
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 处理 的充 分条 件” 。他 们从 经济人 的角度深入地剖析 了政府缺 陷产 生的原 因和表 现 , 为 认
性和排他性 的特性 是针 对特 定 的时 空条件 来 讨论 分析
织、 公民 自治组织等共 同承担 , 以非营利组织为对象的第 三部 门研究开始兴起 。在现代社会经济 、 政治结 构中 , 企 业代表市场力量 , 被称为第二部 门; 政府代表凌驾于市场 之上 的公共力量 , 被称为 第一 部 门。第 三部 门实 际是社 会中处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种力量。第三部门又称
浅 议第 三 部 门在 公 扯 、 物 品多元供给 中的作 用
王海青 庄 晓
( 岛农业 大学 经济 与管理学 院 , 青 山东 青岛 260 ) 6 19 [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 日趋复杂化 , 市场和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上 的失灵情 况逐 渐凸现。第三
部 门兴起 , 渐 成 为 与政 府 和 市场 比 肩 而 立 的公 共 物 品 的提 供 者 , 共物 品 供 给 的 多元 化 趋 势 日益 明 显 。 通 逐 公
3“ .第三部 门” 的兴起 。 自2 o世纪 8 年代 以来 , o 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发 展 , 政府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 一种 追求善治的政府结构成 为必然趋势 。全球治 理变革运动
意味着公共物 品的 提供 和生 产 由政 府组 织与 非政 府组
边界具有不确定性 。理论 上 , 人们 可以较 容易地 给 出公 共产品和私人产 品的定义 , 但实际上 , 者之间并没 有十 二 分严格的边界 。就某 种具体 的商品或 服务 而言 , 其竞 争
公共产品应该谁来提供
公共产品到底该由谁来提供姓名:;廖芮专业:投资学学号:40910038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私人对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的参与,中国已经部分具备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
所以改革产品的提供不应该采取仅由政府提供这一单一方式,而应该采取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基本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加大私人提供公共产品这一方式的比例,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提供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字: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私人生产什么是公共产品?首先来对他进行一下了解。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在理论上,率先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
他提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这样的餐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产品应该由谁并以何种方式来生产和提供呢?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确定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的基本问题。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公共产品的提供一直由政府单独负责甚至垄断。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作为对公共产品认识深化的一部分,人们提出并论证了私人参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必要与可能,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
公共提供,即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这类公共产品的受益是社会公众,而不是具体的对某些人提供的服务,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因此无法收费;而且这类产品在增加消费者人数时并不增加政府开支,而如果政府对这类产品进行收费,则会妨碍这些产品效率的提高。
由于受益对象的不确定,因而即使政府要想对这些产品进行收费,在技术上也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公共物品供给视角下国家公园发展中的第三部门
之外 ,还存在 第三 种力量—— 第三部 门,3 者共 同组成 国家公 园公共产品 的 “ 供给三 角” 。第三部 门具有 民间性、志愿 性、公益性和 灵活 性 ,是治理 “ 市场失灵 ”、 “ 政府 失灵”、 “ 契约失灵” 困境 的重要选择 ,是 国家公园发展 所需资 金、技术 、人 力的重要 来源 ,在 国家公 园起 步阶段 具有不可替代 的重要作 用。为 了避 免 “ 志愿 失灵 ”,突破 成长约束
we f r n e i ii , ih i mp ra t h i e t e p e c me t “ r k tf i e . ‘o e n n a l r ’ a d ‘ o ta t a l e . ti lo la e a d f x b l y wh c s a i o t o c o t r dia n : ma e a l ” ‘ v r me tf i e’ n ‘ n r c iu ” I as l t n n c h ur g u c f r s n i o t ts u c o u d , e h i u , n owe a e e o ng n to a ksn e s whih ply re l c a l a mp r n o r e f r f n s t c n q e ma p a rt t v l pi a i n p h d r ed , c a s a ir p a e b e i n mpo t n u c i n a h ra tf n to t e t b g n n e e o me a t g fn to a a k . v i ‘ o u tr a l e , r a t r u h t e r src i n o g o h f c o d e e t t u o e e ini g d v l p n l a e o ai n l r s To a o d " l n a y f i ” b e k h o g e tito f r wt a t ra x r sd e r l t s p v r u h n i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政府与第三部门伙伴关系
自觉 ,与政府共 同从事公共事务执行和公 共建 设工作 。 ]4 7 哈丁则认 为 ,政府 与第三部 [ (5 1 5P -
针对政府和市场存在的双重失灵问题 ,人
门伙伴关系指政府与第三部门平等合作 、优势 互补 ,从而改善经济及生 活品质 的行动。 _ 民 6 J
以及公 民个人等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以多 元的模式承担起 对公共物品的供 给责任 ,实现
社会的多中心治理 。 政 府 与第 三 部 门伙 伴 关 系 :公 共 物 品
一
造 了高度发达的政治共 同体 和市场共同体 的现
代社会 ,第三部门作为一种人们早期寻求 互助 的公共集合体 的崛起 ,是对在公共物品供 给过
维普资讯
第 1 卷第 2 8 期 20 年 4 06 月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Ju a o u n d n nt ueo u l d ns ai o r l f a g o gIsi t f bi A mii rt n n G t P c t o
势 ,同时也有其不足。成功 的制度安排在于扬
品而言 ,政府可以通过合同承包 、特许经 营等
方式 ,委托市 场营 利组 织经 营 ,因为在 这方 面,市场营利组织可能更为专业 ,而且这些项
长避短 ,实现优势互补 ,而不是相互替代 。政 府与第三部 门伙伴关系 的最重要特征在于 :二 者通过合作追求共 同的或者一致 的 目标 ;协作
的基 础在 于相互 的利 益 ;强调 风 险和责 任共
的创新方案的核心要素之一 ,他把政府 与第三 部 门伙伴关系界定为公共 和第三部 门共同参 与 生产和提供物品和服务的任何安排。 ] 1) [( 0 P5 3 、公共 物品供给 中建 立政府 与第 三部 门 伙伴关系的逻辑基础。建立政府与第三部门伙 伴关系的一个潜在 的逻辑在于 ,它们在公共 物 品的 生 产 和 提 供 的 过 程 中 ,有 各 自独 特 的优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学分析刘彩礼【摘要】公共物品的两大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为政府供给提供了充分理由。
出于对外部性的考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兼顾社会成本,这就决定了单单依靠政府供给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市场和第三部门合作供给才能实现社会最适。
【关键词】公共物品;政府供给;外部性一.公共物品在我们的经济中,大部分物品是在市场中配置的,买者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而付钱,卖者因为提供这些东西而收钱。
这看起来来是天经地义的。
对这些物品来说,价格是引导买者与卖者决策和行为导向的信号,而且这些决策会带来有效地资源配置。
但是,当一些物品可以免费得到时,比如空气,在正常情况下配置经济中资源的市场力量就不存在了。
上边出现的难题必定是需要进行清晰地界定的。
有两个特性是区分二者的根本标志:1. 该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
这里的排他性是指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2该物品是否具有竞争性。
这里的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根据这两个特性,我们可以把物品分为四种类型(曼昆的分类方法):1. 私人物品。
在消费中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例如一台笔记本电脑。
其排他性表现在,拥有它的人可以阻止别人拥有,简单说来就是你只要拿着不给他就行了;竞争性表现在,你拥有了这台笔记本,别人可能拥有的笔记本就少了一台。
经济中的大多数物品都属于这样的私人物品。
2.公共物品。
在消费中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86年定义公共物品“是被生产出来,生产者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指出了其非排他性。
1954年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下的定义为:“每个人消费这样的物品均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1】,指出了其非竞争性。
例如街上的路灯。
其非排他性表现在所有的人都可以是路灯的受益方,也即萨缪尔森的提到的“每个人”;其非竞争性表现在一个人晚上在街上行走中享受到的灯光照明并不会因为别人也在同样使用而减少。
我国第三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我国第三部门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作者:吴凯玲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7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部门作为弥补政府失灵的新方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
本文首先界定了“第三部门”的概念,然后从第三部门的自身缺陷、不成熟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现状;最后针对以上现状,从克服产权矛盾、增加独立性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第三部门,志愿失灵,路径选择一、“第三部门”概述第三部门一是要与政府相区别,是自愿提供准公共物品的“非政府组织”(NGO);二是要与私人部门相区别,是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非营利组织”(NPO)。
本文对第三部门作如下界定:所谓第三部门,是指以提供准公共物品为主要取向,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不具有强制性,实行自愿和自治式运作,独立于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外的民间组织机构。
第三部门具有以下特点:准公共性、非盈利性、非强制性、民间性、独立性、组织性。
二、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一)第三部门的自身缺陷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正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第三部门也不例外。
第一,第三部门的产权矛盾。
第三部门产权应该属于社会共有,由社会监管。
但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产权控制和产权虚拟两种情况。
当一个非政府组织的资金长期大量来自于少数主体的时候,捐资主体容易向其提出一定的利益诉求,这样就导致偏离其公益性目标;当资金来源于社会上零散个人时,这些分散的捐资主体往往不愿意过问资金使用,这就使产权失去约束性。
第二,第三部门具有“双重性格”。
民间性(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是第三部门组织的两大基本特征。
但在现实情况中,第三部门组织往往会表现出政府性和营利性的弊端。
第三,第三部门的组织性具有负面效应。
组织性也是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使它能够动员起较为强大的力量。
但是正因如此,它容易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一些心怀不轨的人或组织会利用其资源和力量来要挟政府。
(二)我国第三部门的不成熟性第一,我国第三部门缺乏独立性,属于“依附式发展”。
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
判断公共物品的步骤
一个典型的事例:馒头与供暖
馒头——纯粹的私人物品 满足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 收益的排他性。
供暖——纯粹的公共物品 满足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 争性、收益的非他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 “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公共产品的受益
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他,但
这是公共物品理论的重要课题之一。
4.公共产品均衡阻碍
——在公共物品均衡格局中,消 费者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而实际上 消费者很难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的真实 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即使知道自己的真实 的需求曲线,这时他也很可能隐瞒自 己的真实需求。
公共产品均衡阻碍
——即使消费者非常自觉,坚决不 “搭便车”,能够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真 实需求,这时消费者比较少时,就很容 易达成协议。但是当公共物品涉及众多 的消费者,并且某些公共物品,如国防 甚至需要部分消费者付出生命的代价时, 要消费者达成协议是不可能的。
——从产品的特性对产品分类 私人产品 纯公共产品 产品 俱乐部产品 公共资源产品
广义的准 公共产品
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虽然每个人消费的公共产
品量相等,但这并不等于要求所有人
对该消费具有同等的评价。 第二,所有“公共品”的“公共 性程度” 并非一成不变的。(有线 电视、灯塔)
第三,将一定数量的某种
公共物品或劳务分配给任何一
个追加的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 于零。但是,生产任何一个追 加单位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 际成本永远是正数。
第四,公共产品可能是最终 产品,也可能是中间产品(天气
预报);公共产品可以是有形产
品,也可能是无形产品(制度安 排、法治秩序等)。
第五,正确认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的性质和边界的意义: 一是关系到如何界定政府、企业、
论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_基于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
37改革研究争鸣论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基于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高露(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46)作者简介:高露(1987-),女,江苏靖江人,南京师范大学08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如何优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如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从而不断满足本地方民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诉求,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关键性议题。
20世纪末,以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B ·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进行扬弃的基础上而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则为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正是在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背景下,第三部门这股异军突起的力量,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过程之中。
本文以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发展为背景,从角色、职能、运行管理机制上分析两者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合作及其困境,并就如何完善二者的合作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实性第三部门(Third sector ),是由美国学者Levitt 于1973年在其论文《The Third Sector :New Tactics for a Responsive Soci -ety 》中首先提出的。
“Third Sector ”一词在国内也有两种不同的译名,即“第三域”和“第三部门”。
这两种译名之间的含义没有太大的差别。
所谓“第三域”指的是和公共领域(公域)、私人领域(私域)相对而言的另一个领域,第三部门指的是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相对而言的另一个部门,它们所指称的都是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
第三部门又被称为“独立部门”、“非营利部门”、“志愿部门”、“利他的部门”等。
[1]作为一种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新型组织,萨谬尔森和诺德豪斯将第三部门描述为“大部分私人、一半私人一半公共、大部分公共”[2]的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性组织。
论我国第三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基于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
服务 职能 , 何提 供 基 本 而 有 保 障 的公 共 产 品 和有 效 的 公 共 如
服 务 . 而 不 断 满 足本 地 方 民众 日益增 长 的 公 共需 求 和 公 共 从 利 益 诉求 .已经 成 为 我 国 各级 地 方 政 府 部 门 的关 键 性 议题 。
2 世 纪 末 . 美 国 著 名 学 者 罗 伯 特 ・ ・ 哈 特 夫 妇 为 代 表 的 O 以 B 登
信 任 危 机 . 影 响 了二 者 的合 作 进程 。为 此 , 并 应该 从 厘 清地 方 政府 的角 色 、 善 第 三部 门的发 展 环 境 、 强对 第 三 部 完 加
门 的监 督这 三个 方 面进 行 分 析研 究 。 从而 发展 和 改 善 第 三部 门 与地 方政 府 的 有效 合 作 。 关键 词 : 三部 门; 方政 府 ; 共 服 务供 给 第 地 公 中 图分 类 号 : 9 C 1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2 7 0 ( 0 9 0 _ O 7 0 10 — 4 8 2 0 )9 0 3 - 3
ey 中首 先 提 出 的 。 “1 r e tr一 词 在 国 内 也有 两 种 不 同 t) ,1 dS co” Ii
的 译 名 。 “ 三 域 ” “ 三 部 门 ” 这 两 种 译 名 之 间 的 含 义 即 第 和 第 。
没有 太 大 的 差别 。 谓“ 三域 ” 的 是 和公 共 领域 ( 域 )私 所 第 指 公 、
人 领 域 ( 域 ) 对 而 言 的 另 一 个 领 域 , 三 部 门 指 的 是 和 公 私 相 第
个 政 府 。 管它 多有 魅 力 , 果 缺 少 了公 共 性 的 砝 码 , 不 如
国家 与 社 会 的格 局 也 由 “ 国 家一 弱 社 会 ” 小 政 府一 大 社 强 向“ 会 ” 变 . 就 为第 三 部 门 提供 了广 阔 的发 展 空 问 , 转 这 主要 表 现 为我 国第 三 部 门 的数 量 和 规模 的 日益 壮 大 。政 府 经 济 职 能 , 来 源 于 社 会 公 众对 优 质 的公 共 物 品 和 公 共 服 务 的 需 求 。 同 时 . 三 部 门 的公 益性 、 利性 , 决定 了绝 大 多 数第 三部 门 第 福 也 活 跃 于公 益服 务 领 域 。 慈 善 、 区 教 育 、 境 保 护 、 如 山 环 医疗 卫 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些公共物品由第三部门供给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政府, 或政府在此领域的退出和责任的让渡,相反,作为社会公众和公 共利益的代表的政府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基本的
作用就是引导这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健康发展”,即掌舵和起催化 剂作用,以促进公共物品品质的改善。$** &首先,政府要为公共物 品的第三部门供给提供法律制度环境。包括为第三部门的发展 提供制度框架,明确第三部门的法律地位。其次,政府提供帮 助、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各国第三部门的收入来源中有 "#; 来自于政府资助。$< &美国联邦税法第 <#* 条规定了 !< 种非营利 组织可以享受豁免联邦所得税,个人、企业、基金会为公益性服 务组织捐款可以少缴所得税。此外还有诸如适用较低的邮资标 准等暗中补贴措施。再次,对第三部门进行监管。=>39 ?4@AB 把 政府监管的措施归纳为七条,包括审批、定期审核、为消费者提 供信息支持、增加惩治手段、规定工资福利上限等。这种监管并 非加强控制,而是保证第三部门的活动不偏离其宗旨。
二、西方国家的供给模式及实践 !% 世纪 J% 年代以来,在全球政府改革的大背景下,第三部 门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着来越来越大的作用。几乎所有国家 都存在一个庞大的第三部门,其规模占各国 ,.- 的 $K 3L ,6/ 7 活 动遍及保健、教育、服务、环保、妇女权益等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 领域。美国公共服务的 $%L 是由非政府组织完成的,沃尔科 # (=98E ’ 用 “影子国家 ”来描述美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 过程中的作用。西方建立在成熟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国家,其市场 和公民社会发育成熟,彼此的优势和劣势完全显现,在提供公共 物品的方式上三者互相合作,取长补短。 第一,倾向于独立提供公共物品 # 公共服务 ’ 。一些第三部门 组织为了保持独立性,往往通过自筹资金 # 包括会费、私人捐赠、 服务收费等 ’ ,依靠自身力量提供各种形式的公共物品。“食品银
第二,与政府合作提供公共物品。根据奥斯本和盖布勒的 归纳,公共服务供给可供选择的方式有 +% 种,其中涉及到第三 部门与政府合作的方式有:( * , 公共服务社区化:各社区建立公 益事业,政府机构帮助组织社区互助,以实现政府的压缩式管 理。例如,英国政府减少了国家干预社会保障的范围和项目,将 一些社会保障项目交给志愿组织、工人合作社和其他社会团体 承担。在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将非营利组织引入到 农村支线公路、社区供水和卫生系统、灌溉配水渠以及排污系统 的维护等社区的公共服务供应领域。$-& (! , 与政府签订承包合 同。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非营利部门招 标承包,中标后按与政府签定的供给合同为享受福利的人群提 供公共服务。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与蓝十字 . 蓝盾组织签定 合同来管数百万老人的医疗保健事务。$+ & ( )"+ . "- , 在其他国家也有 许多成功的案例。日本宫城县白布市将白石滑冰场承包给市民 在 */// 年建立的 0)1 法人,承包后的第一年,即 !### 年,就由 赤字经营转为 !### 万日元的盈利。$/ & ( )*/- , ( + , 与政府合伙。政府 不需要以纳税人的税收去购买服务,而是以政府特许或其他形 式吸引中标的第三部门组织提供公共服务。这可以使城市政府 干一些靠它自己的力量永远也不会干的事。美国圣保罗市就同 非营利组织和基金会组成了合伙关系。$+ & ()+*’,+*- , ( " , 接受政府资 助或享受免税待遇等优惠政策。政府以此鼓励志愿者组织提供 公共服务。美国圣保罗市向志愿者协会提供资助要它们提供一 定的服务;堪萨斯市对于选择不要政府提供资助的组织,在房地 产税上给予部分回扣。
!%%" 年 & 月
N:9OP !%%"
行政论坛
0>@FAF?DBMDFHC )BF;:AC
总 第 /J 期 ,CACBM9 +=K /J
第三部门与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及政府作用
王志华
# 武汉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 ’
摘 要: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事实上,在众多市场经济国家,第三部门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发
收稿日期:!%%" 2 %! 2 13 作者简介:王志华 # 15&/ 2 ’ ,女,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级硕士研究生。
— !" —
公共行政
行”是加拿大民间志愿性救济互助组织,它的服务对象达到 !## 万人,大部分“食品银行”不接受政府资金,以保持非机构性社会 服务性质。$% & 在保证独立性的同时,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一些 第三部门组织逐惭实行用者付费制,对以前免费的项目直接向 收益人收取部分或全部服务费。这样可避免使收益人产生依赖 心理,又可解决财务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 ()*++ ,
公共物品第三部门供给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在不完善的政 府、不完善的市场和现实社会之间,应建立一种有效的相互协调 机制。寻求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的均衡点,建 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和互补机制。政府、企业、社会三 者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政府在政策管理、规章制度、保障 平等、保障服务的连续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适合完成经济任 务、投资任务、创新、有风险的任务、技术性任务和产生利润的任 务;第三部门则在完成微利或者无利可图的任务,需要有同情心 和对个人关心尊重的任务,需要顾客或当事人方面具有广泛信 任的任务,需要亲自动手和直接关心的任务及牵涉到贯彻道德 准则和个人行为职责的任务方面更胜一筹。三者互相合作、优 势互补,才能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需要。
第三,与企业合作提供公共物品。赫兹琳杰归纳了非营利 组织与营利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来从事公益事业的几种方式。 $’ & ( )**# , ( * , 与交易关联的公益推广活动。营利性公司将销售收入 的一定比例以现金、食物或设备的形式捐赠给非营利组织。最 典型的例子是美国运通卡的“反饥饿计划”。该公司与志在消除 饥饿的组织 “分享我们的力量”( 23456 175 28569:83,212 , 建立了 合作关系,通过资助 “全国美食品尝会”,将其收入中超过 *%## 万美元捐赠给了 212。( ! , 共同主题营销。非营利组织与私人企 业达成协议,通过分发企业产品和宣传资料及做广告等方式,共 同解决某个社会问题。 走进超市或是快餐店,私营组织赞助的 社会服务项目的海报或其他广告资料几乎随处可见。(+ , 核发 许可证。非营利组织在收取一定费用或提取部分收入的条件下 批准营利性公司使用其名称和商标。*//% 年 " 月,美国退休人 员协会就宣布批准全国维护人类健康的组织使用其名称。
挥第三部门在供给公共物品中的作用,将对加入 ()* 后中加政府的治道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第三部门;公共物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0
文章编号:1%%/ 2 $3%4 # !%%" ’ %$ 2 %%!" 2 %"
一、概念界定 在经济学史上,-·萨缪尔森是现代福利经济学中公共物品 理论的奠基人。15/$ 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公共 支出的纯粹理论》,该论文给出了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61 7 #-!5,$! ’ 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消费 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物 品的消费;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 影响其他人从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即增加额外一 个人消费该公共物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自萨缪尔 森以来的经济学家对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公共 物品的分类及供给方式。 公共物品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公共物品,即同时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公平的收入分配、有效率的 政府或制度等。第二类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 但却可以排他,如公共桥梁、公共游泳池以及公共电影院等。有 人将这类物品称为俱乐部物品# 89:; <==>? ’ 。第三类公共物品在 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地排他,如公共渔场、牧场 等。有学者将这类物品称为公共资源 # 8=@@=A BC?=:B8C? ’ 。 6! 7 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不同时期的学者有不同观点,以 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 非竞争性的特征,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非排他是不 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政 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具有更高的效率。从 !% 世纪 3%、&% 年代以来,随着福利国家危机的出现,一批主张经济自由的经济 学家纷纷开始怀疑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唯一供给者的合理性,戈 尔丁、布鲁贝克尔、史密兹、德姆塞茨以及科斯等人或从理论或 从经验方面论证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关于公共物品 由第三部门供给的理论则出现在 !% 世纪 &% 年代以后。 最先使用“第三部门”# DEC DEFB> ?C8D=B ’ 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