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合集下载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物品或服务。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供给和需求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服务或产品。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私人企业通常无法提供这些物品。

政府通过税收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

供给公共物品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资金来源。

政府需要从纳税人那里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提供公共物品。

然而,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个人可能会试图逃避纳税,从而减少政府的收入。

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来确保公共物品的稳定供给。

另一个挑战是确定公共物品的供给量。

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对所有人都是无差异的,政府需要根据社会的整体需求来确定供给量。

这需要政府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需求是指公众对公共物品的使用和受益。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受其提供的服务或产品。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如何确定公共物品的需求量。

在市场经济中,私人企业通过价格机制来确定商品的需求量。

然而,对于公共物品来说,价格机制无法起到作用,因为公共物品是免费提供的。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确定公共物品的需求量。

政府通常通过调查和研究来确定公共物品的需求量。

例如,政府可以进行问卷调查、组织公众听证会等方式,以了解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经济模型等工具来预测公共物品的需求。

三、公共物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公共物品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例如,公共教育和医疗服务可以提供平等的机会和保障,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其次,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连通性,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投资。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一、公共物品的界定和分类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完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国防、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准公共物品则是指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例如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交通等。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

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主体,通过公共部门和机构来提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市场通过私人部门和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也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提供准公共物品;社会则是通过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包括直接供应和间接供应。

直接供应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例如建设公路、提供水电等;间接供应则是指政府通过补贴、购买、租赁等方式间接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通过补贴方式提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通过购买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等。

四、公共物品的供给政策和法规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公共物品的供给,例如制定公共物品的建设标准、管理规定、价格机制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市场和社会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五、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对公共物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来规范公共物品的管理,同时加强对公共物品的审计和监管,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益的公共服务供给。

六、公共物品的融资和资金来源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支出、社会捐赠、市场融资等。

政府财政支出是公共物品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一般税收、专项资金等;社会捐赠是通过慈善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来筹集资金;市场融资则通过债券发行、企业投资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七、公共物品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物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所有人都可享用且一人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例如:空气、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一直是个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为公共物品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等。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探讨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政府供给和私人供给两种方式。

1.政府供给政府供给是指政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负责,通过政府的财政预算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例如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就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

政府为了满足居民的需要,通常会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来保障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维护。

2.私人供给私人供给是指由市场经济主体——私人企业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负责。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水电站、港口、机场等,可以由私人企业建设和运作。

当然,私人供给方式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需求是指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使用需求,包括正常需求和非正常需求。

1.正常需求正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而对公共物品的使用需求。

例如公园、道路、桥梁、图书馆、音乐会和电视节目等。

正常需要可以通过市场供需机制来调整。

2.非正常需求非正常需求是指人们由于社会压力、焦虑、疾病等原因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例如:紧急事件下的医疗救援和应急抢险等。

这时候,需要政府在紧急事件中及时地提供相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三、公共物品的供需失衡公共物品的供需失衡会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供大于需时,政府可能会浪费公共资源;需大于供时,可能会出现排队、拥挤和浪费。

1.供大于需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供应超过需求时,可能浪费了公共资源。

例如,在某些地区政府可能在建设不必要的公园和设施,而这些公园和设施却鲜有人问津。

2.需大于供需求超过公共物品供给时,可能会出现排队、拥挤和浪费等问题。

例如:过度渴求疫苗时,就出现了“黄牛党”抢购疫苗这种不道德行为。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论述题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论述题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论述题(实用版)目录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点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1.政府直接生产和供应2.政府间接生产和供应3.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供给三、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优缺点分析1.政府直接生产和供应的优缺点2.政府间接生产和供应的优缺点3.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供给的优缺点四、结论正文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点公共物品是指一种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且在市场上无法通过价格竞争来实现有效供给。

公共物品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规模经济性。

由于这些特点,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往往不足,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政府直接生产和供应: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用于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免费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政府可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应,缺点是政府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且效率较低。

2.政府间接生产和供应:政府通过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社会资源服务等形式,委托私人企业生产和供应公共物品。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政府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缺点是政府对公共物品的质量和供应量控制力度较低。

3.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供给: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应任务。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 BOT(建设 - 运营 - 转让)模式,将公共物品的建设和运营权委托给私人企业,以提高供给效率。

三、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优缺点分析1.政府直接生产和供应的优缺点:优点是政府可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应,缺点是政府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且效率较低。

2.政府间接生产和供应的优缺点:优点是政府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缺点是政府对公共物品的质量和供应量控制力度较低。

3.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供给的优缺点:优点是政府可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同时保证公共物品的质量和供应量;缺点是政府需要承担一定的监管成本,且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道德风险。

浅谈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

浅谈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
22 第 期 总 2 期 0年 4 第1 1 4
【 经济管理】
对 镀
浅谈 我 国 公共 物 的 给 Ⅱ 品 口供 口
黄 明 涵
( 上海海事大学 , 上海 2 0 2 ) 0 10 [ 摘 要 ] 由于我 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的独 特性 , 国公 共物 品领域 一 直由政府投 资 建设 , 我 国 有企业垄断经营的 , 给渠道单一 , 供 导致公共物 品供给严 重不足 。 实践 证 明 , 仅靠政 府有 限资金投 入是 不 仅 够的 , 必须进一 步拓 宽投 资渠道 , 更多 市场主体参与公共物品供 给 , 让 以弥补公 共物品与服务的不足 。 [ 关键词 ]公共物 品供给 ; 私人物品 ; 市场失灵
安定 , 国的公共物 品领域一直是 由政 府投资生 产 、 我 国家
和供给 。因此当公共 物 品供 给出 现市场 失灵 时 , 需要 由 政府来负责社会公共物 品的供 给 , 以维护 市场 正常运行 。
公共物品 的供给也就成为 市场 经济条件下政 府的基本 职 能。 市场上 的公共物 品供 给主要 通过以下方式 : 1 .公办公营式 , 即通 过政 府 直接 开 办 、 制或 经 营 控
[ 中图分类号 ]F9. 24 1
公 共物 品供 给的市场失灵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9 — 232 1)4 09 — 2 05 38 (02 0 — 05 0
营, 自负盈 亏。一般 政府 拥有 全部或 大部 分股 权。对 于 那 些盈利前景不 明朗或 者盈 利率不 高 , 投 资庞 大 的公 却 共 物品 , 一般 采取这种方式供给 。 3 .专利经营式 , 即在政 府监管 下通过 投标取 得政 府 特许 的专利经 营权 , 由私 人资 本经 营公共 物 品。政 府 一 般通 过法律手段 , 对这类公共物 品的市场 准入进行 规制 , 如《 公共汽 车服 务法 案》 电力管 制计划 协议 书》 。 以 《 等 这 种方 式 提供 的公 共 物 品主要包 括 缆车 、 共 汽车 、 公 电 车、 轮渡 、 电力 、 电话 电报和海底隧道等 。 4 .私商经营式 , 即将某 些公共 物品 的生产 和供给 完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及其公共责任研究——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看公共责任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管博佳(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摘要:公共物品的供给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供给主体,权利和责任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共物品供给的三种基本方式即政府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事业组织供给,研究三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研究对策与实现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最优化配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渴望。

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事关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这为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必要性。

一、公共物品的性质与特征简单地说,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称之为公共物品,它具有如下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

12.消费的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消费的竞争指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它消费者同时同时从该产品中收益。

竞争性源于来自产品的分割性。

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对其的同时享用,即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量。

23.受益消费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是指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

[1]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购买消费权之后把其它消费者排斥在外。

而非排他性则相反。

另外,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二、公共物品的三二种供给方式及其关系长久以来,有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诚然,政府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它反映公民要求,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因而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份内的事情。

公共产品应该谁来提供

公共产品应该谁来提供

公共产品到底该由谁来提供姓名:;廖芮专业:投资学学号:40910038 摘要: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私人对公共产品生产与提供的参与,中国已经部分具备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条件。

所以改革产品的提供不应该采取仅由政府提供这一单一方式,而应该采取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提供三种基本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随着中国技术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加大私人提供公共产品这一方式的比例,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提供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字:公共产品、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私人生产什么是公共产品?首先来对他进行一下了解。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在理论上,率先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

他提出,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这样的餐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产品应该由谁并以何种方式来生产和提供呢?这是关系到社会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确定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的基本问题。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公共产品的提供一直由政府单独负责甚至垄断。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政府失灵”现象,作为对公共产品认识深化的一部分,人们提出并论证了私人参与公共产品提供的必要与可能,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政府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

公共提供,即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这类公共产品的受益是社会公众,而不是具体的对某些人提供的服务,没有具体的受益者,因此无法收费;而且这类产品在增加消费者人数时并不增加政府开支,而如果政府对这类产品进行收费,则会妨碍这些产品效率的提高。

由于受益对象的不确定,因而即使政府要想对这些产品进行收费,在技术上也是十分困难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

公共物品的特征和供给原理

公共物品的特征和供给原理

公共物品的特征和供给原理公共物品是指可以被所有人共同使用且使用一个人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权利的物品。

它们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供给原理,这使得它们在经济学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公共物品的特征和供给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1. 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特点之一是非竞争性。

这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的能力。

例如,公园、公共广场等都是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在不互相干扰的情况下使用。

2. 不排除性公共物品的另一个特征是不排除性。

这意味着无法阻止任何人使用公共物品。

例如,空气、阳光等都是不排除性的公共物品,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享受它们。

3. 外部性公共物品还具有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外部性表现为其他人可以从一个人的使用中获益。

例如,当一个人为公共图书馆增加了一本书,其他人也可以借阅这本书。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原理1. 政府供给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必要的供给。

因此,政府通常扮演着公共物品供给的角色。

政府通过税收和其他收入来源融资来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民众的需求。

2. 自愿捐赠除政府供给外,自愿捐赠也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一种形式。

许多公共事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依靠个人和企业的捐赠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例如,慈善机构收到的捐款用于为社区建设公共设施。

3. 合作共享在一些场景中,人们通过合作共享的方式来提供和维护公共物品。

这种合作共享可以是个人之间的协作,也可以是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

例如,社区居民共同出资修建并维护公共花园。

三、公共物品对经济的作用1. 提供基本需求公共物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例如,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是公共物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它们的供给和维护对于经济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2. 促进社会公平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助于减少财富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每个人都有权利使用公共物品,无论其经济地位如何。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市场外部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公共物品指的是供给给社会的物品或服务,这些物品或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

市场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对非直接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就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市场外部性展开探讨。

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点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供给给社会大众的物品或服务,无论个人是否愿意消费,其供给量都不会减少。

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 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妨碍他人的消费。

例如,公园、道路和防洪设施等都是供给给社会的公共物品,一个人的使用不排斥他人的使用。

2. 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供给者无法排除任何潜在的受益者。

这就意味着即使一个人不支付费用,他仍然可以享受公共物品。

例如,空气和公共安全都是不排他的公共物品。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其供给方式与普通商品存在不同。

以下是公共物品的几种常见供给方式:1. 纳税制度:政府通过征收税收的方式,由纳税人共同支付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

政府通过纳税制度来筹措资金,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2. 收费制度:公共物品供给者可以通过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用来获取经济回报。

例如,公园和博物馆可以通过门票费用来弥补成本。

然而,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完全覆盖供给者的成本。

3. 合作制度:在某些情况下,私人企业或组织可以与政府共同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满足公共物品的需求。

三、市场外部性的概念和类型市场外部性指的是当某个经济活动的结果对除了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影响时,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市场外部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正面外部性:正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积极的外部性效应。

2. 负面外部性:负面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活动对除直接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消极的影响。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作者:王媛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34期摘要:文章分析国内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讨论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从国际视角下对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进行改革的各种创新方式,对于优化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人们普遍认为,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提供,即政府必须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反映公民的要求、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然而,政府不是万能的。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欲望的膨胀、社会衍生品的增加,政府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失灵出现了。

这表明政府在许多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不了作用。

因此,需要依靠市场或民间的力量等其他的供给方式来补充与协助。

只有多种形式的供给方式的互补与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主体主要有三个方面提供:政府、私人、企业等市场主体和社会中的第三部门即社会组织,以及三者之间的混合供给。

一、影响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主要因素(一)政府的决策对我国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基础性的作用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它主要由政府供给的鲜明特征,而政府的决策由政府官员会议表决决定。

因此政府官员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公共物品的供给,包括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质量、效率等。

因此建设高素质的行政领导者队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完善行政决策体制,提高政府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到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媒体的力量同样左右了政府的决策,进而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2013年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中央政府决策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

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

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公共物品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

比如政府通过直接生产公共物品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委托私人企业的间接生产方式来实现。

其中政府直接提供的方式包括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和地方公共团体经营等三种情形。

公共产品在经济上的意义,是总供给的一部分,体现为被政府需求所购买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是公共需要的使用价值形态。

一种产品产出之前或刚刚产出而没有买主之前,它的身份并没有打上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的烙印,它的身份是中性的,可以成为私人产品也可以成为公共产品,只有当它被公共需求所购买之时,它的身份才被确定为公共产品。

例如,一座花园,被政府购买,成为公园,即成为公共产品;被私人购买,成为私家花园,即成私人产品。

又如,当一条道路被政府购买,提供社会使用,便是公共产品;如果它被一个企业购买,作为营利的工具,向行人收费,则又变成私人产品了。

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使各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决效率最优。

政府出于对宪法、法律的遵从和满足公民基本权利与公平分配的需要,它必须对某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纯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时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来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准公共物品,这样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并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提高公众满意度。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

但是,政府在经历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一个时期的经济繁荣之后,制度安排的效用递减和传统官僚体制内在的弊病,使得自身无法经济、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存在着过度提供公共物品、财政赤字负担过重和无法迅速回应公众多元化需求等诸多问题。

要求政府选择更为有效的供给制度安排。

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管理和调控来实现的。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投资建设: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公共物品,如基础设施、公园、图书馆等,以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

这些项目由政府出资或者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并由政府负责运营和维护。

2. 政府采购:政府通过采购服务和物品,以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采购的范围包括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领域,以及各级政府机关运营所需的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

3. 公共事业单位提供:一些公共服务由政府设立和运营的公共事业单位来提供,如卫生院、学校、邮局等。

这些单位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和管理,为公众提供基本的服务。

4. 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私人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投资建设公共设施,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物品的供应。

5. 公共物品收费:为了维持公共物品的运营和维护,政府可以对部分公共物品进行收费。

例如,公园门票、高速公路通行费等。

同时,政府也会通过税收等方式获得资金来支持公共物品的供给。

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主要由政府负责管理和提供,但也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政府投资建设、政府采
购、公共事业单位提供以及收费等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①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①

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比较分析①公共物品是指那些不以货币方式来供给和交换的物品,它们具有两个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指的是所有人都能够无差别地使用公共物品,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非竞争性则指的是一个人的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公共物品具有无限的弹性。

公共物品的典型代表包括街道、公园、警力、消防服务等。

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来自政府,政府通过纳税和征收等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

市场供给则是指市场经济中,私人企业和个体通过自主市场行为来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市场供给是以货币方式进行交换的,主要以竞争的方式进行。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下面将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区别在于供给者的主体不同。

政府供给是由政府主导并承担的,主要通过征税和预算来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

而市场供给则是由私人企业和个体主导的,主要通过市场交易和竞争来提供商品和服务。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市场供给则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的效率也有所不同。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受到政府行政能力和资源分配的限制,因此可能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而市场供给则通过竞争机制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效率。

市场供给通常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在经济激励方面也存在差异。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是由政府决策和管理的,往往存在政治动机和政策干预。

而市场供给则是在市场竞争中受价格机制和市场规律的调节,能够更好地反映供求关系和个体选择。

对于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在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也需要进行比较和评估。

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通常关注长期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例如公共教育、公共医疗等。

而市场供给则更重视经济效益和个体利益,可能存在短期利益的倾向。

在实际供给中需要权衡和协调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的利益。

国际视角下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的思考

国际视角下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的思考

国 际 视 角 下 我 国公 共 物 品 供 给 方 式 改 革 的 思 考
黄 慧 , 高 明
( 州大学 公共 管理学院 , 福 福建 福 州 3 0 0 ) 50 2
摘要
从国际视角下对我 国公共物 品供给方式进行改革 , 对于优化我 国公共物品 的供给具有深 远的现实 意
义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 民众对公共 物品的多样 化需 求 日益增长 , 如何公平 、 有效地提 供公共物 品
着 经济社 会 的不 断发 展 , 这 三 者 的 基 础上 还 衍 生 在
政府 间接供 给( 利用其他部 门辅助供给)
市供 昌 场给妥箍 经q 棚 。 参 经 营 政 熙济 府
第 三 部 门 NP NG ; 区 供 给 O; O 社 政 府 与 市场 合 作供 给 P P 合 同 外包 ; 许 经 营 ; 府 P( 特 政
华 中农 业 大学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 8 ) 0 9 6 社 ,总 4期 2 0 ()
J u n lo u z o gAg iutr l iest ( o il ce c sEdt n o r a fH a h n r lu a v r i S ca in e ii ) c Un y S o
已成为我国急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对各 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 , 在分析我 国公共物 品供给存在
的 问题 基 础 上 , 出 我 国 公共 物 品 供 给 方 式 改 革 的 创 新 思 路 。 提
关键词
公共物品 A 文章 编号 :0 83 5 (0 90 —0 70 1 0 —46 2 0 )60 7—4
( miit t e n g me t olg fFu h uUnv ri F z o , ja ,5 0 2 Ad ns a i a e n l eo z o iest u h u Fu in 3 0 0 ) r v Ma c e y,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与社会福利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与社会福利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与社会福利引言:公共物品是指供给方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士使用,并且使用量不会影响供给量的产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对社会福利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讨论不同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并分析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一、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政府是最常见的公共物品供给者,在天然和人造公共物品方面都起到了核心作用。

政府以税收为基础,通过征税方式收集资金,用于提供各种公共物品,例如道路、桥梁、安全设施等。

这种供给方式的优点是它可以确保公正和平等的资源分配,因为每个纳税人都有义务为其提供。

然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较高的税收来维持供给,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低下等。

二、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另一种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是由私人部门提供。

私人企业通常通过收费的方式提供服务,例如收费收费公路、付费健身房等。

这种供给方式的优点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企业有动力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吸引客户,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此外,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也能减轻政府的负担,降低税收压力。

然而,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市场垄断、资源不均等。

三、合作形式的公共物品供给另一种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是通过合作形式来实现。

合作组织可以是非营利组织或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群体,他们的目标是集资和资源来提供公共物品。

例如,社区居民组织共同出资修建公园和公共游泳池,或者志愿者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如义工医院等。

这种供给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凝聚社区力量,提升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然而,由于合作形式的供给往往依赖于自愿和自发性,无法保证公共物品的可持续供给。

四、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不同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对社会福利有着不同的影响。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确保公平和平等的资源分配,但高税收压力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具有竞争优势,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但存在市场垄断和资源不均等问题。

合作形式的供给可以凝聚社区力量,提升社区凝聚力,但无法保证公共物品的可持续供给。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

公共物品的经济学解释公共物品是指供公众使用、无法排他和非竞争的物品或服务,其供给和需求具有特殊的经济特征。

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常常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涉及到资源配置、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公共物品的特征、供给方式以及为什么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意味着任何一个人的使用都不会妨碍其他人的使用。

比如,一个公园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开放的,其他人也可以随意进入并享受其中的设施,而不会对个体产生额外的成本或限制。

非排他性使得公共物品能够同时为多个个体提供利益,具有广泛的可使用性。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不会降低其他人使用该物品的效用。

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物品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

一个人享受公共物品并不会减少其他人使用该物品所能获得的效益。

例如,一个人欣赏到了城市花坛中美丽的花朵,并不会减少其他市民欣赏花朵带来的快乐。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供给公共物品存在多种方式,包括政府提供、多边协调和慈善捐赠等。

政府提供政府是提供公共物品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政府通过税收或财政预算从社会中收集资源,并将其用于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提供。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土地建造公园、修建基础设施(如道路和桥梁)以及提供教育和医疗等服务来满足公众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

多边协调多边协调是指由各个相关方共同提供和维护公共物品。

各方之间通过合作、协商或协定达成一致来实现对公共物品的供给。

例如,在国际组织中,各个成员国可以通过共同出资来提供全球公共物品,例如环境保护、人道主义援助等。

慈善捐赠慈善捐赠是通过私人或组织进行无偿捐赠来提供公共物品。

慈善机构通常依靠个人或企业的捐款来支持其运作,从而提供社会服务和满足公众需求。

例如,私立医院可以通过接受慈善捐助来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医疗服务。

三、为何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尽管市场在许多商品和服务领域表现出高效率和优质服务,但市场机制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下对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公共物品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公共物品的概念、特点、供给方式、需求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特点公共物品是公共经济领域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是指那些无法排除他人使用的物品,即任何人都可以无差别地使用和享受该物品所带来的利益。

公共物品的特点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不会导致其他人无法享受该物品。

此外,公共物品也无法被排他,即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将其他人排除在外。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主要是政府提供,即由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公共物品。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需求的多样化,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政府提供外,还有私人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等多种方式。

其中,私人提供是指由私人企业或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市场提供则是指通过市场手段来提供公共物品,如通过招标、竞价等方式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混合提供则是将政府和市场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以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三、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是公共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其需求往往难以准确计量。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来了解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情况。

在需求分析中,我们需要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方面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公共物品的需求变化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公众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来了解未来公共物品的需求变化,以便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及其公共责任研究——从“杭州地铁塌陷事故”看公共责任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管博佳(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摘要:公共物品的供给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供给主体,权利和责任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共物品供给的三种基本方式即政府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事业组织供给,研究三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研究对策与实现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最优化配置。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渴望。

但是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成为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事关社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

这为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必要性。

一、公共物品的性质与特征简单地说,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称之为公共物品,它具有如下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

12.消费的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消费的竞争指在消费某种产品时会影响其它消费者同时同时从该产品中收益。

竞争性源于来自产品的分割性。

非竞争性指某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对其的同时享用,即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量。

23.受益消费的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是指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排除在其享用范围之外。

[1]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购买消费权之后把其它消费者排斥在外。

而非排他性则相反。

另外,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二、公共物品的三二种供给方式及其关系长久以来,有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诚然,政府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它反映公民要求,保卫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因而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份内的事情。

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失灵”也表明了政府在许多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不了作用,需要依靠市场或民间力量等其他供给方式来进行补充和协助。

只有不同形式的供给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而政府公共、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就是构成了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三两大主体。

1. 公共物品的政府公共供给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征表现在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一种制度环境,形成公共物品供给的秩序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

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

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同时,对于消费不能排他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来提供。

可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一种社会秩序,以实现其统治和管理,包括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求。

2. 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全面垄断公共产品领域的不可能,其现实性是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所提出的“政府失败灵”。

所谓“政府失灵”, 是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 由于认为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难以避免“免费搭车”现象的产生, 以及公共产品的生产一般具有规范大、投资高、周期长等软肋而形成的政府无效或低效率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私人)供给公共物品可以恰当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再者,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已经成为当今公共物品供给的一个重要方式。

随着改革的深入,私人已经开始涉足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市场化、民营化正逐步渗入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

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公共物品的供给,既能满足部分社会成员的超额需求,又可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般而言,公共物品市场供给的形式主要有三种:(1)私人的完全供给;(2)私人与政府联合供给;(3)私人与社区联合提供。

[4] 与政府、社区联合供给公共物品,也体现了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私人的完全供给指公共物品的投资、生产以及修缮由私人来单独完成,私人通过收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收取费用。

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指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私人和政府形成了某种联合。

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指私人与社区通过有条件的联合来提供公共物品。

3. 公共物品的志愿事业供给在现实的公共物品供给的运行过程中,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都会存在失灵的问题,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通过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供给公共物品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两种机制都存在着制度的缺陷,为了弥补这种不足,通过以自愿求公益的志愿事业机制提供公共物品,就能够更好地满足一部分人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的公共需求。

志愿机制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机制,其目的是通过对特殊人群的公共物品供给,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和协调发展。

4. 公共物品三种供给方式的关系公共物品可由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来供给,但不同的安排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针对不同的公共物品选择不同的安排,进而提高供给效率。

政府、企业与志愿组织三两者是一种互动关系,合理界定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三两者正确发挥各自功能提供公共物品,是保证公共物品充分有效供给的重要前提。

如图示:首先,三种供给方式之间存在分工协作的关系。

由于各自的职能,目的等因素的考虑,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的分工是有区别的。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政府主要起一个监督管制、提供公共设施、维护权利的作用;市场和志愿组织则通过活动来影响政府政策,并输送必要的服务。

其次,三种供给方式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都有失灵的时候,两者可以相互补充以使其更加完善。

此外,政府还会将部分的公共物品供应委托给社会上独立的志愿事业组织来完成,因为通过一个独立的组织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进而收费可以降低政府投入的成本,且它自身的成本要低,同时,通过志愿事业组织来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最后,三种供给方式之间存在彼此替代的关系。

一般我们会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但是政府失灵的原因让志愿事业组织能就近、方便地提供公共物品。

另外,许多公共物品也通过市场交换来生产,于是就存在着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机制,即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责任研究公共物品在由三种方式供给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由于三种方式存在着分工、互补和替代的关系,现实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冲突抑或是不均衡的行为,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责任归属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公共责任是在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体现的是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组织各自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三者在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同的状况下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的问题,以下我们通过杭州地铁施工塌陷事故来具体分析公共物品供给的机制的责任分担。

1. 案例回放:“口水仗:杭州地铁施工塌陷事故责任属谁?”11月15日下午3点20分,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突发地面塌陷,一个长达100米、宽约50米的深坑被瞬间撕开,现场路基下陷6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此次事故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地铁基坑的开挖必须分层、分段,且开挖时间不宜过长;基坑必须先支撑后开挖,并把握好支撑的细节,基坑的变形要求在受控的状态;还要注意在雨天环境下基坑的及时排水,但现场的施工完全没有遵循着三个原则。

虽然杭州的流沙土质的确不利地铁施工,但以此推卸责任显然说不过去。

(2)地陷早有预兆但是没有安全培训,地铁施工现场也没有安全的通道,项目部管理转包已是惯例,公司组建项目部,由少数资深工程师带年轻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再发包给小工头负责具体施工。

(3)规划本身是很科学的事,但多年来中国一把手拍板的决策,却往往将一些错误的做法当作经验之谈,领导意见替代科学决策。

施工单位和业主间相互妥协,罔顾规划工期的做法最终酿成了悲剧。

(4)在建筑界,政府工程为了要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献礼而不断加快工期的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强调“大干快上”,据称工程一定要在23个月内全部完成。

这是错误政绩观指导下过于求快的因素。

(5)地铁经济的憧憬。

杭州地铁一开始就为各方的商业利益所影响。

由于利益的驱使,地铁的站址进行了修改,但是市规划局某领导回复时否认规划局不曾修改地铁湖滨站站址。

而在追问下,负责借贷的上城区某领导只得含蓄承认,是区委“稍微修改”。

[5]2. 基于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公共责任的分析(1)政府的公共责任。

从政府的公共责任的性质上看,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任务和结果,公共部门或公共管理者在接受了公共权力之后, 也就承担了为社会谋取利益的义务。

公共部门在承担义务的基础上, 还必须通过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的方式, 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

如果公共部门不能积极地承担其为社会公众应尽的义务, 不能很好地完成社会公众所交付的任务, 那么就应该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

在杭州地铁塌陷事故中,政府的公共责任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为了搞形式主义,树立形象工程,政府对地铁施工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加快工期,为的就是在重大的节假日的时候为人民献上一份“厚礼”,从表面上看,政府的行为确实是为了人民的出行和交通需求考虑,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政府的责任是为公共物品的消费者,即广大人民负责,加快工期无疑增加了地铁的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并最终酿成了惨剧。

此外,很多的决策都是上级的一把手制定的,他们或许都不了解施工的细则,但是却拍脑袋决策,用领导的意见代替科学的决策,完全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这不但是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选择的错误, 更是其道德品质的沦丧。

再者,由于政府失败的的合理性的存在,寻租行为也会存在,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官员腐败行为也开始滋长,涉及的范围包括施工的竞标、为了某些利益不顾客观要求而肆意修改地铁站点等。

(2)企业的公共责任。

企业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形式,因其行使公权、占有和支配一定的公共资源,涉及公共利益,必然要承担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和道德等责任在内的公共责任。

在上述事故中,作为设计方的中铁集团和施工方的杭州地铁集团在责任问题上相互推诿,都不承认是自己的主要责任,都把责任归咎为对方,从而形成了“口水仗”,导致责任问题搁浅。

作为企业,这也是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方,在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时不负责任,不管施工人员和大众的生命安全,使得现场缺乏安全措施,也没有给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更为恶劣的是,修建地铁关系到社会大众的利益,他们敷衍了事,过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也是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

综上所述,政府、市场和志愿事业三两种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必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并理性地处理好三双方的责任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