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史复习·常考点梳理
(一)经济史部分
1、铁犁牛耕和农耕经济
2、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
3、商业发展的表现(唐、宋、明清)
4、资本主义萌芽(特征,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其它:均田制,手工业的发展,不同形态的手工业和商业
(二)政治史部分
1、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2、秦—汉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其它:王位世袭制、礼乐制、选官制(先秦的世卿世禄制、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
(三)文化史部分
1、儒学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
(2)西汉
(3)宋明
(4)明清
其它:科技成就与特征,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原因,字体,文学形式,京剧
·实战演练
1、“诸侯惟得衣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 分封制的巩固
B 宗法制的消亡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君主专制的消弱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5、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度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A 限制君权
B 削弱相权
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废除三省六部制
6、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 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
7、“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0、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 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11、宋代市民阶层壮大的原因?列举其在文化中的反映。

(3分)
12、二十四史内容以帝王将相的活动记录为主,古代历史文献呈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3、古代中国与“科学”相关的选官制度是什么?(1分)古代中国人将“science”翻译为“格致”。

宋明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分)
·阶段史实与特征归纳
(目标:训练知识点的灵活重组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能够迅速地根据时间的限定条件答题;对“转型”时期的史实与特征的把握,形成模式化的归纳思路)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秦汉
(三)唐宋
(四)明清
·巩固预测
(目标:阅读、思维难度较高,不限定时间,以准确率为要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知识点,训练运用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思维能力,逐渐消除学生望“长文、文言文”而生畏难、逃避的心理和行为。


1、“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

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由于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范围的有限性。

”由此可见,族田义庄
A 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的权力纷争
B 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 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
D 阻碍了田庄经济的发展
2、有人在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此,最恰当的评价是
A 他对科举制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
B 他对科举制作用的评价是片面的
C 他对科举制发展的史实了解不准确
D 他对科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3、下列关于我国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具有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特点②大多数农民是自耕农,仅耕种自己的土地
③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获取利润④以粮食作物为主,兼营经济作物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有
①“相地而衰征”②“溥天之下,莫非王土”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民得买卖(土地)”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出现了诸多新因素,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都有所体现。

”如果要证实这一观点,下列哪一史料可作为经济方面的最有力的证据?
A 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 吴江“游手之徒,十室而九”
C 苏州机户“自行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 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6、明朝中叶,山西“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

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经商排在了首位。

雍正帝朱批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 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7、下列各项摘自某同学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笔记,你认为不准确的是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 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 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改革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三者立论相同,都是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 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 三者立论不同,但都是为小农经济考虑
D 三者立论不同,但都没有考虑到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9、我国的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其中西周服饰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朝的“丰满华丽”,宋朝的“理性美”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 井田制,礼崩乐坏,政治清明,玄学蔓延
B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重文轻武
C 均田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D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力强盛,理学盛行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材料二至于武夷北苑,夙著茶名。

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

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

——(清)卞宝第《卞制军(颂臣)政书》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农民种茶态度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农民两种态度的原因。

(8分)
·实战演练
这个星期,我们正式进入二轮复习。

二轮复习如何展开?我思考了很久。

这节公开课该怎么上?我也很是思想斗争了一番。

因为采用这种方式,存在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只讲常考点,必然会有知识不全面的缺陷;二是,让学生梳理为主,必然会有知识本身不准确的缺陷。

总之,就是会暴露教师专业知识的缺陷。

我最终决定这么上,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的状况。

如果过多,学生会心慌。

学生常问的问题是:“我怎么知道题目到底想考我什么?我不知道往哪方面想。

”李丽燕,考点意识。

——往考点上靠。

2、教师的烦恼。

我自身专业水平不高,面面俱到时间不够效果也不好。

3、名师的启发。

魏恤民,贴标签;华附,试题分析;陈伟玲,机械化。

4、研讨课的需要。

专题式大家已经听烦了。

怎么个新?有人说这种方式实用。

到底好不好?与其我自己在这儿左右为难,不如拿出来让大家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