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堂观察与诊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课堂观察与诊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摘要]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对我们活生生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诊断、研究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和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课堂教学、观察、诊断、参与度、学习成效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面对新的课堂,我们教师要以研究者而非教书匠的角色出现在学校以及课堂的场景中,拿起研究的武器,通过研究更深刻地了解自身的境况,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件,预测自己的种种行为所可能引发的学生的变化。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如何?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地为自己的课堂把把脉,研究反思,对症下药,从而创造出真正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新课堂。

一、我们的计划与安排

2006学年第二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展课堂诊断的学习与探究,主要是结合《课堂观察指导》一书的学习开展课堂观察的探究。

(一)每位教师利用寒假自学《课堂观察指导》一书,并且每人上交一篇该书的学习体会;

(二)把对《课堂观察指导》一书的理论学习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优质课评比为契机开展课堂观察、记录和分析,分工对全组每位教师的公开课做好观察记录,主要分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参与度及成效、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师的移动位置)进行记录,每位教师根据自己记录的情况,结合自己对《课堂观察指导》一书的理论学习来进行分析,写出一篇观察分析报告后在评课时和全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三)用理论指导实践,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更好地完善理论,从而指导教学,为教学服务。

二、我们的探究与实践

在对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探究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课堂提问的观察与诊断、学习状态的观察与诊断、参与成效的观察与诊断和教师移动的观察与诊断。例如我们对八年级的优质课开展的课堂诊断和分析探究如下:

背景:八年级的三位教师开设公开课,各教师分别准备好了课件、教案、学生练习卷以及12张记录表(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表3张、学生的参与度及成效分析表3张、教师的课堂提问统计表3张、教师的移动位置分析表3张)。

分工:每三位教师记录一种表格,课后进行分析对比,写出观察分析报告,用于评课交流。

探究:

(一)各上课教师谈教学设计

(教师1)执教课程:菱形的识别。因为新课程重视创设情境教学,考虑到菱形的识别定理的学习的需要,所以就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买菱形丝巾(她买的是菱形吗?)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而在探究菱形的识别定理时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获取认识,在应用中通过变式来落实巩固。(教师2)执教课程:正方形。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认识有点零乱,故借助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引入,让学生通过填写,自然形成对正方形的认识,很快而自然地得到正方形的定义、性质。而在处理如何得到正方形的识别方法时,考虑到书本只是一笔带过,只要学生认识到即可,所以就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题,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认识。(教师3)执教课程:菱形的性质。考虑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所以设计了一些与菱形有关的图片引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作用。对菱形定义的探究采用了摆火柴棒引入,自然贴切,而对于菱形的性质探究,则采用了一个开放题让学生探究,同时为了兼顾优生培养,设计了一个探究实践题。

(二)分析诊断交流体会

每位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观察报告并交流体会,结合课堂教学情况从四个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1)数学课堂提问的观察与诊断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对话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生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纵观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虽然不乏包含各种新理念,但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通过对三节课的提问情况分析发现,三节课中教师的提问都不错,基本上问题都能

很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课堂2中在学生给出了正方形的几种不同定义后,老师问:同学们认为把哪句话作为定义呢?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都可以吧?老师告诉大家:我们书本上矩形、菱形的定义都是在平行四边形基础上产生的,于是我们把“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称为正方形”作为定义,学生恍然大悟。

同时发现:我们教师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表现略有不够,较少有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生;新教材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在运用串联式提问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教学时间也悄悄地溜走了,造成教学任务有时不能很好完成。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探究讨论可采取“并联”方式,而不要用“串联”方式给出问题,同时题目多以题组形式给出,这样即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可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当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并有意识地选取不同做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然后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可多问问学生,他们做得对不对,有没有其他想法?这样,学生的学习信息可以同时呈现出来,而且信息面比较广,同时也有意识而实在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与诊断

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课堂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确实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学习状态较好,积极性较高,发言也比较积极,愿意举手发言,有个别学生很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2)学生的整体反映较好,特别是从关系图中发现并给出正方形定义时,学生积极活跃,给出了几种不同定义,流畅自然,水到渠成。(课堂3)教师的课堂设计步步紧扣,题组训练由易到难,所以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都很投入,探究、开放、题组都给了学生空间,学习状态积极投入。

(3)学生参与成效的观察与诊断

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三节课的设计都非常不错,学生基本都能积极参与,成效较好。但记录中也有发现个别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自己顾自己,不看黑板,上课老师可针对记载情况,多关注这些学生,从而使教学更为有效。

那么我们的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及成效呢?

①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长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听说西方的孩子如果出现“35+34=68”这类错误,教师的评价是“很好,与正确答案很接近。”教师的这种宽容、激励,有利于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个性健康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心理背景下的。从三节课来分析,教师注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