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编号: 1009-0592(2009)07-286-01 发展了, 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职业素质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在社会转型时期, 政府职能普遍出现了 “缺位” “越位” 与 的现象。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是由多级政府机构组成的, 中央政策最终 执行者还是地方政府, 政府决策由人构思、 制定和执行, 地方政府 中的决策者与其他行为个体一样受激励机制、 执政水平、 职业道 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基于理性主义的政府部门和官僚拥有自身 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和积极性, 这种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并不等于 本地农民利益最大化, 甚至会损害农民利益和社会整体及长远利 益。另一方面, 民众的环保意识没有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在环境 治理行动中的行为也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表现出经济与社会 发展的不协调。本来受害村民在制度外的抗争行为也可能成为 环境保护的一支极为重要的社会力量, 通过将利益相关的村民调 动起来, 参与到环境治理的活动中去, 以产生出在企业排污者、 政 府执法者之外的公民社会的声音。但是, 实际上, 村民的行动同 时存在着行动之前、 之中、 之后的几个问题。 在其前, 农民的环保 意识淡薄, 环保知识有限; 在其中, 他们的行动能力又成为障碍; 在其后, 村民参与行动的最理想结果是在当地各利益派别中实现 利益的均衡, 而不是真正的环境保护。 在涉及到当地利益与全社 会的环境利益, 当前利益与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利益的时候, 问 题就超出了他们的利益要求前沿。 最后, 社会转型引发利益关系失调后却没有一个有效的利益 整合机制。 社会转型在社会学的语境中包含着体制转轨、 社会结 构的转型与社会发展的阶层性变化。这都在不同的方面揭示其 实质, 即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调整。一方面, 社会转型引起了人 们大量非规范性关系的产生。它的产生事实上是由于原有利益 格局的突破而导致新的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问题。在这个意义 上说, 社会转型模式的实质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 另一方面, 在 一定意义上, 社会转型也就意味着社会控制机制的转型, 在计划 经济下, 社会整合主要是通过政治和行政手段以及思维方式来实 现的, 政治权力之网覆盖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而在转型时期, 随着政治与经济、 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分离, 特别是旧有利益关系 格局的打破, 在一定时期内, 出现了社会整合的真空。 三、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道理探索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注意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 以 减少甚至消除一系列发展的负面效应。 首先, 在加强经济制度建 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建设; 其次,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再次, 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最后, 建立环 境保护民间组织。
参考文献: [1]孙立平. 社会转型: 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 社会学研究. (1) 2005 . [2]杨善华, 苏红. “代理型政权经营者” “谋利型政权经营者” 社会学. 从 到 . 2002(1). [3]李培林.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社会结构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 1992(5). [4]洪大用. 社会变迁与环境问题—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阐释. 北京: 首都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城乡建设・
2 009. 7(下)
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刘兵红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角色扮演的描述以及角色失调的原因分析,从而探索出农村环境治理 的真正出路。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农村环境治理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D67 文献标识码: A 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鼓励经济增长的 发展主义的主流话语之下, “生态”是个难以引人注意的边缘词 汇。 当一系列污染事件已经成为发展的制约性条件, 已经危及到 人类的生存时, 生态环境问题才开始迅速被提上国家日程, 此后, 农村环境问题也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一、 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角色扮演 对于中国市场转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已经 提出了很多有解释力的概念, “地方法团主义” 地方政府即厂 如 、 “ 商” 地方性市场社会主义” 村镇政府即公司” 谋利型政权经 、 “ 、 “ 、 “ 营者” 笔者认为, 等。 杨善华、 苏红在张静提出的 “政权经营者” 概 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代理型政权经营者” “谋利型政权经营者” 与 的区分, 较之其他分析性概念能更完整地概括我国制度与结构方 面的变迁以及变迁中的独特性质。 一方面, 在生态治理的脉络中, 地方政府首先是国家权力的 代理人。它的责任是完成治理工程分解的治理目标、 任务, 支配 国家有着再分配性质的生态治理投资并对上负责。 这时, 我们可 以说地方政府的角色是 “代理型政权经营者” 另一方面, 。 作为地 方经济主导者的地方政府还是经营地方发展的主角。地方政府 独立的利益诉求成为其在项目运作中进行行为选择的主要参照。 这时, 我们注意到地方政府的另一角色— “谋利型政权经营者” 。 因此, 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扮演着 “代理型政府” “谋利 与 型政府” 的双重角色。此时, 政府这种谋利型政权经营者的角色 已经使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扭曲。这不仅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 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亦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带 来很多盲目性。 二、 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角色失调的原因分析 首先, 是快速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功能的失调。 从纵向向 上看, 由于不同的社会结构、 功能在剧烈的调整、 转换、 分化、 重构 过程中变迁的速度快慢不同, 从而导致社会结构、 功能的失调。 在这一过程中, 新旧社会结构、 功能的调整、 转换乃至最终替代, 都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没时并有注重生态 环境的建设, 在有关经济建设的法规、 制度等不断完善的同时, 环 境保护、 治理的法规却没有得到相应制定和完善。所以, 环境破 坏就会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 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从 横向上看, 新的社会结构、 功能之间也有一个相互磨合、 协调的过 程。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发展, 为了获得政治升迁, 一开始就 将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在了次要位置。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 中出现种种行为偏差也就成了必然。 在相应制度缺失的情况下, 政府一旦介入环境管理, 将会导致污染者, 被污染者与环境保护 当局之间的博弈, 从而引发 “寻租” 行为。 污染者很有可能以较小 的寻租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进而把自己滥用环境资源造成 的外部成本转嫁给他人或社会。 其次, 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失衡。一方面, 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