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
生物化学检验知识讲解

生物化学检验第二章1.⑴清蛋白,功能:运输游离脂肪酸、某些激素、胆红素、多种药物(运输载体、运输营养)。
⑵血浆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功能:运输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及脂肪酸。
?2.急性时相反应:当人体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组织损伤侵害,诱导炎症,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释放紧急反应性细胞因子,再经血液循环,刺激肝脏细胞产生触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CRP)等,使其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而血浆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则出现相应下降,此炎症反应过程,称之为急性时相反应(APR)。
该过程中出现的蛋白质统称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
3.⑴前清蛋白(PA):在SPE(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显示在清蛋白前方故而得名,主要包括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甲状腺素转运蛋白(TTR),两者均由肝脏合成.⑵PA生理功能:PA为转运蛋白和组织修补材料。
RBP转运视黄醇,TTR转运T4 。
⑶PA临川意义:①属负性APP;②作为营养不良的指标(PA200~400mg/L为正常);③作为肝脏功能不全的指标。
4.⑴触珠蛋白(Hp)又称为结合珠蛋白,在SPE中位于α2区带。
⑵生理功能:①能与红细胞中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结合,每分子Hp结合两分子Hb;②防止Hb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并能避免Hb对肾脏的损伤。
⑶临川意义:连续观察可用于监测溶血是否处于进行状态。
5.铜蓝蛋白(Cp),肝实质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
6.转铁蛋白(Tf):临川意义: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低血色素贫血时,Tf代偿性合成增加。
7. C-反应蛋白(CRP):其临床意义:CRP是一个被认识的APP(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RP是非特异性指标,主要用于结合临床监测疾病:①筛查微生物感染;②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度;③监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外科手术后并发的感染;④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的监测;⑤监测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生化检验专科第二章 临床生化检验基本知识

二、标本运送和收检
快 审核
拒收 标本
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送检。 实验室人员在接受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核对、签收制度, 对检验申请要认真审核,确认标本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待检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避免血少、空管、污染等 情况。 对不能接受的标本应注明拒收原因,并通知临床重 新采集标本。
30~40 50~70 5~10
二、饮食和药物的影响 1. 饮食和嗜好 2. 药物影响
患者准备
安静状态 空腹12小时 停用药物
口服阿斯匹林后对 血小板聚集、GMP-140、TXB2结果影响
80
18
70
16
60
14
50
12
40
10
30
8
20
6
10
4
0
AA
服
TXB2 GMP-140
药 前
服 药 后 4d
“十二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
第二章 生物化学检验 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化学检验的项目与检验报告单的发放 第二节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第三节 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第四节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项目选择
解释
开医嘱
标本 病人准备
准备标本
检验医学全流程图
2. 羊水标本的采集
3.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
无菌条件下,临床医师腹腔 穿刺采集。分四管, 每管留 取2~5ml。留取中段液体于 消毒容器内。即时送检及检验。 第一管 细菌学检查 无菌试管 第二管 化学(肝素管)及免疫学检查 如查结核杆菌则约需10毫升。 第三管 细胞学检查(EDTA-K2管) 第四管 不加任何抗凝剂 用于观察有无凝固现象。
初级检验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级检验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临床检验的基本理论1. 生物化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是通过对生物体内的生理、代谢和功能状况的化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来反映生物体的健康状况。
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的检测。
2. 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抗原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包括HIV抗体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等检测项目。
3. 血液学检验血液学检验是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细胞和成分的计数、分类和形态特征进行检测,来评估机体的造血和免疫功能状态,包括血球计数、红细胞形态、凝血功能等检测项目。
4. 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是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来诊断感染性疾病和评估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指导。
二、实验室操作技能1. 仪器操作初级检验师需要掌握各种生化、免疫、血液、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仪器操作技能,包括分光光度计、酶标仪、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的使用和维护。
2. 样本处理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不同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方法,确保样本质量,准确进行检验。
包括血液、尿液、脑脊液、细胞培养物等的处理方法。
3.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包括化学品、生物制品的安全使用和废弃处理、个人防护措施等。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质控品的制备、使用和数据分析,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1. ISO15189国际标准ISO15189是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与能力的认证标准,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ISO15189的相关要求和认证流程,确保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符合国际标准。
2.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常规质控、内部质控、外部质控等,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各类质控品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实验室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案。
3. 质量评价定期进行实验室的质量评价、检查和审核,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符合规范和标准,初级检验师需要了解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pdf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涉及到应用生物化学原理和技术来分析人体样本(如血液、尿液等),以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评估健康状况等。
这门课程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结构性质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包括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等的检测。
2.酶学检测: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酶学检测可以用来诊断特定的疾病,如肝功能、心肌损伤等。
3.代谢物检测:分析血液或尿液中的代谢物,如葡萄糖、血脂、电解质等,以评估代谢异常。
4.酸碱平衡检测:通过测定血液pH来评估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这对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如肾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5.激素检测:检测血液中的激素水平,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对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6.血栓与止血检测:包括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功能等的检测,对于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7.免疫学检测:利用免疫学技术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抗原、细胞因子等,以诊断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8.遗传性疾病检测:通过分析DNA或RNA来诊断遗传性疾病,这在现代医学中越来越重要。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完成临床生
化检验项目的工作能力,包括理解检验的原理、操作技术、结果解释等。
此外,该课程还会涉及到实验室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评价等方面,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包括在医院、诊所、科研机构或体外诊断公司等领域的工作。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安岳县人民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临床医学检验的核心,它是以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为基础,研究在疾病状态下,组织、体液成分的病理性变化和相关代谢物质的改变,从而提供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有用信息。
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生化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的工作和患者的健康。
本文对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础知识进行简单介绍。
一、实验室基础知识实验室是学习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训练并掌握生化检验技术和基本技能的重要场所。
1.实验室规则1.1实验前:(1)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2)认真预习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做到实验目的明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清楚。
1.2实验中:(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2)实验操作过程应有条不紊,实验器具、试剂应摆放整齐有序;(3)试剂的定量移取及加注;(4)各种仪器的正确操作做到熟练、准确、规范;(5)按操作规程,细心、认真操作;(6)注意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凡属发烟或带恶臭及有毒气产生的化学操作,均应在毒气柜中进行。
1.3实验后:(1)实验完毕后,对实验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2)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使用过的器皿应清洗干净,放回原处。
2.实验室安全及意外事故处理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过程中,要经常接触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试剂,还要接触各种电器,不按规则正确使用,就容易发生事故。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工作仔细、谨慎,必须具备预防知识,熟悉应急处理措施。
万一发生事故,能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2.1触电: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用电仪器较多,用电仪器机壳必须接地线,仪器使用完毕后,立即切断电源。
一旦发生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在未断电源时,不可直接拖拉触电者,应用不导电的物体将电源与触电者分开,然后视触电者情况实施抢救。
2.2化学性危害:在使用有毒化学试剂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时应小心,避免腐蚀性试剂溅在皮肤、衣服或鞋袜上。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

医学专业生物化学(大专)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以研究人体在健康和疾病时体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为目的,通过检测人的体液等标本中的化学物质,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病情治疗监测、药物疗效观察、判断预后以及健康评价等信息的一门学科。
:指20XX年2月国际化标准组织发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专门针对医学实验室认可而制定的一个标准。
3.实验室认可:是权威性专业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实验室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考核,认可能够开展或胜任某些工作,并授予资格的过程。
4.检测系统:指完成一个检验项目测定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质量控制程序等的组合。
二、填空1.英译汉:ISO的中文全称是;IFCC的中文全称是。
、 LIS、 APR、 BCG的中文全称依次为、、、。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现代化主要表现在:①检测分析自动化;②试剂标准化和商品化;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④ISO15189认可;⑤参与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二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1.急诊检验:是实验室为了配合临床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抢救而实施的一种特需服务。
2.危急值:指某些检验结果出现了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极限值。
二、填空1.生化检验常用的体液标本有、、和等,其中以标本最为常用。
2.生化检验中,是最常用的血液标本,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
3.生化检验中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草酸钾—氟化钠)等。
4.检验前质量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医生申请)、:当物质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2.电泳技术:是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特性,对混合物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和测定的一项技术。
3.电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测定化学电池的电位、电流或电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4.光谱分析技术:指利用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件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评估指标的选择
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精 密度、可比性等。
评估方法的确定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通过计算标准 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来评价实验结果的精密度;通过比对实验、方法学评价等手段来评 价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排除检测误差、个体差异等因素, 确认结果是否真实异常。
分析异常原因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史等信息, 分析异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进一步检查建议
根据异常结果及其可能原因,提 出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的建议。
临床案例讨论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涉及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生化指标异 常等。
案例讨论
分析案例中的异常生化指标,讨论其可能原因、诊断意义及治疗方 案。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工作的重要保障,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 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等安全事 项。
实验过程中应穿戴实验服和防护用品, 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注意个 人卫生和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前应认真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是 否完好,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 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05 实验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
正常参考范围及意义
正常参考范围的确定
基于大量健康人群的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
正常参考范围的意义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注意事项
不同实验室、不同检测方法可能有不同的正常参考范围,需结合具 体情况进行解读。
异常结果分析思路
确认异常结果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 样本类型,如血液、尿液、 组织液等。
生化检验基础知识

生化检验基础知识目录一、生物化学概述 (2)1. 生物化学定义 (2)2. 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3)3.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4)二、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5)1. 氨基酸 (7)2. 蛋白质 (8)三、生化检验基本技术 (9)1. 样品采集与处理 (10)2. 分离技术与分析方法 (12)3. 生物传感器 (13)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四、生化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16)1.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18)2. 血脂与载脂蛋白 (18)3.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20)4. 肾功能检测 (21)5. 肝功能检测 (22)6. 传染病标志物检测 (23)五、生化检验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24)1. 质量控制体系 (26)2. 标准化操作程序 (27)3. 能力验证与结果评价 (27)六、生物化学检验的进展与挑战 (28)1.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30)2. 个体化医疗与精准检验 (31)3. 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问题 (33)一、生物化学概述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深入研究了生物体内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各种化学反应过程。
它主要关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在生物化学的研究中,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如色谱法、电泳、质谱分析等,来分离、鉴定和分析生物分子。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化学领域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的机制。
生物化学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
这些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丰富了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对抗生素的使用和耐药性问题时,通过深入了解细菌的生物化学过程,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发药物和制定治疗方案。
1. 生物化学定义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的科学,涉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化检验基础知识100条

生化检验基础知识100条1.18世纪后期提出了第一个肿瘤标志物是:β2-微球蛋白。
2.盛血试管是测定电解质的最佳选择:肝素抗凝管。
3.推荐血糖测定的抗凝管:草酸钾/氟化钠抗凝管。
4.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的尿液防腐剂:浓盐酸。
5.用于尿钾、钠、钙、糖、氨基酸等测定的尿液防腐剂:麝香草酚。
6.血清生化结果是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
7.实验室常用制备纯水的方法:蒸馏法。
8.可享二级甚至一级纯水的制取方法:混合提纯系统。
9.临床实验室用水,通常采用:ⅱ级水。
10.ⅲ级水用于:仪器、器皿的自来水清洁后冲洗。
11.关于清洁液的采用叙述错误的就是:如果清洁液变为黑色,再加入适量的重铬酸钾和浓硫酸,还可以稳步采用。
12.电解质测定的决定性方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
1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凯氏定氮法。
14.已连续5次结果在均数线的同一侧,-s图失控的整体表现为:“飘移”。
15.血清葡萄糖测量的参照方法:己糖激酶法。
16.作为常规方法的工作标准及为控制物定值的标准试剂为:二级标准品。
17.系统误差错误的是: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
18.关于随机误差的叙述恰当的:误差没一定的大小和方向。
可正可负。
19.则表示精密度较好的指标就是:标准差20.用以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精密度21.用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的试验:回收试验22.用于检验候选方法的恒定系统误差的试验:干扰试验23.关于废旧试验的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就是:废旧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随机误差24.指常规测量中发生日间变异很大的情况,--s图失控的整体表现为:精密度的变化25.火焰光度法就是属:发射光谱26.底物或产物的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的酶促反应时期称为:线性期27.下列属于ldh2的四聚体是:h3m28.被指出就是确诊肝细胞受损最脆弱的指标之一的就是:alt29.常用于肝硬化程度确诊的酶就是:mao30.急性胰腺炎时,下列哪一种酶在血浆中酶活性明显增高:淀粉酶3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为敏感的指标是:ck―mb32.急性心肌梗死时,以下哪一种ldh同工酶增高:ldh333.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的是:酸性磷酸酶(acp)34.溃疡性结肠炎时,血浆下列哪种蛋白质升高:α1―酸性糖蛋白35.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α1―抗胰蛋白酶36.可以帮助推论肝癌分化程度及肝癌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血浆蛋白就是:甲胎蛋白37.帮助肝豆状核变性确诊最存有意义的血浆蛋白质就是:铜绿蛋白38.可防止血红蛋白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的血浆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39.缺铁性低色素贫血时,下列哪一种血浆蛋白质增高:转铁蛋白40.血浆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血管内溶血41.能够转化成补体,引起调理作用,进一步增强细胞的毁灭功能的血浆蛋白质就是:c―反应蛋白42.可以做为肝功能受损的脆弱指标的血浆蛋白质就是:前白蛋白alt43.以下哪一种疾病时,整体表现为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低落:肝脏疾病44.测定蛋白质的参考方法是:凯氏定氮法45.存有一个血清白蛋白(pⅰ=4.8)和血红蛋白(pⅰ=6.8)的混合物,在哪种ph条件下电泳,拆分效果最出色:ph8.646.bcg法测定血清白蛋白首先的缓冲液配方是:琥珀酸缓冲液47.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减少,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48.既能使血糖升高,又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是:甲状腺素49.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错误的是:连续三次作口服糖耐量试验50.目前已被推荐为血糖测定首选方法是:葡萄糖氧化酶法51.病理情况下,患者血浆中可出现下列哪种脂蛋白:cm52.不仅能够辨识apob100,也可以辨识apoe的受体就是:残粒受体53.沉淀法测定hdl―c,已不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推荐作为常规测定方法的是:磷钨酸--镁发54.低胆固醇血症相等于who哪一种表型:ⅱa型55.血清(浆)脂蛋白载脂蛋白的测定,其结果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的是:hdl―c56.以下测量血清甘油三酯的方法中,目前为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所推荐方法的就是:磷酸甘油氧化酶两步法(双试剂法)57.有一个血清白蛋白(pⅰ=4.8)和血红蛋白(pⅰ=6.8)的混合物,在哪种ph条件下电泳,分离效果最好:ph8.658.挑选酶的拉沙泰格赖厄县底物,高文瑞用以下哪一种km值的底物:0.05mol/l59.用比色法测量血清总钙时,重新加入以下哪种化合物以消解标本中镁离子的阻碍:8―羟基喹啉60.被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为测定镁常规方法的是:甲基百里香酚蓝(mtb)比色法61.火焰光度计的使用是在什么时期:19世纪50年代62.分析测定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天平砝码读错63.以下哪一种方法不可以避免血液标本的甲状腺:用抗凝管搞容器时,应用领域力震荡,并使血液与抗凝试剂充份搅匀64.关于km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大65.血糖一般是指:血液中存在的葡萄糖66.正常人口服75克葡萄糖后,通常血糖何时恢复正常:2小时67.当给病人注射葡萄糖以后,体内的钾代谢有什么变化:细胞外液钾进入细胞内68.严重腹泻,呕吐的患者很易引起水盐代谢障碍,常见的为:低血钾,失水69.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结合胆红素70.以下不在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质是:免疫球蛋白71.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应该属于:参考方法72.之下列入双试剂的优点,除外:有助于提升检测速度73.下列哪项血清生化结果是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74.下列哪项不符合质控品应具有的特征:瓶间变异小于5%75.型糖尿病的特点不符合的是:与hla有关76.饭后血糖先增高然后恢复正常,就是由于:胰岛素排泄减少77.低脂蛋白血症ⅱa 患者血中:ldl和胆固醇升高78.血浆中[h+]、[hco3-]、[ca2+]三者的关系是:[h+]↑、[hco3-]↓、[ca2+]↑79.血气分析标本如不能及时测定应保存于冰浴,其理由为:防止co2气体丧失80.目前测定cl-最好的方法是:离子选择电极法81.急性胰腺炎血淀粉酶开始升高时间:6~12h82.血淀粉酶达至峰值时间:12~24h83.血淀粉酶持续增高时间:2~5d84.脂肪酶已经开始增高时间:4~8h85.脂肪酶持续增高时间:8~14d86.ck-mb在什么时候达到峰值:16~24h87.总ck在什么时候达峰值:20~30h88.ldh 在什么时候达峰值:30~60h89.cta在什么时候达峰值:12~24h90.mb在什么时候达峰值:6~9h91.由肾脏排泄的物质存有:肾素;血管紧绷素;醛固酮;前列腺素92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物理效应有:浓缩效应;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93影响心肌酶释放出来速度的数量的因素,恰当的就是:心肌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酶在心肌细胞内定位与存有形式;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心肌酶的释放出来速度与酶的分子量成反比94.肌红蛋白(mb):就是横纹肌非政府特有的色素蛋白;由一条多肽链和1个血红素分子形成;在肌细胞内储藏和运输氧的能力95.细胞外液以哪些阴离子为主:hco3-;cl-96.以下哪些就是血浆蛋白质的功能:营养促进作用;保持血浆胶压;运输载体;新陈代谢调控;免疫系统防卫97.有关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包括hba1和hba0;反映过去6~8周平均血糖水平;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常规检测指标;是最长期的糖尿病控制指标98.酸碱平衡与血钾与血钾浓度的相互关系就是:代谢性碱中毒时可以引发低血钙;代谢性酸中毒时可以引发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时可以引发低血钙99.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定如下哪些指标,其他是通过此计算出来的:ph;paco2;pao2;100.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生成酮体;合成脂蛋白与磷脂;合成胆固醇酯。
临床检验医师考试《生化检验》知识题库及答案

临床检验医师考试《生化检验》知识题库及答案《生化检验》是临床检验医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生化检验》知识题库及答案,供考生复习和自测使用。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成分?A. 蛋白质B. 核酸C. 糖类D. 油脂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酶的活性单位?A. 国际单位(IU)B. 毫国际单位(mIU)C. 微摩尔(μmol)D. 千国际单位(kIU)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血清酶活性测定的常用方法?A. 连续监测法B. 终点法C. 比色法D. 放射免疫法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肝功能检测指标?A. 胆红素B. 转氨酶C. 胆固醇D. 尿素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肾功能检测指标?A. 肌酐B. 尿素C. 尿酸D. 胆红素答案:D二、填空题1. 血清酶活性测定的国际单位定义为:在______条件下,每______时间内催化底物反应产生______产物所需的酶量。
答案:37°C,1分钟,1μmol2. 肝功能检测中,常用的转氨酶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3. 肾功能检测中,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指每分钟清除______g肌酐。
答案:1254. 血清电解质检测中,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钠(Na+)、钾(K+)、氯(Cl-)、钙(Ca2+)5. 血糖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三、判断题1. 酶的活性单位表示酶的催化能力。
(对/错)答案:对2. 肝功能检测中,ALT和AST活性升高表示肝脏受损。
(对/错)答案:对3. 肾功能检测中,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表示肾功能减退。
(对/错)答案:对4. 血清电解质检测中,钠、钾、氯、钙等离子浓度异常均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
(对/错)答案:对5. 血糖检测中,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DOC)

第二章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检验名词解释:氨基酸血症:氨基酸、或其中间代谢物、或其旁路代谢物在血液中增高称之。
氨基酸尿症:血浆增多的氨基酸及其代谢物均从肾小球滤过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从尿排出。
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超过参考值上限称为高尿酸血症,即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大于420μmol/L,绝经前女性大于350μmol/L。
痛风:血液尿酸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尿酸盐结晶形成和沉积,并引起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即为痛风。
第一节概述一、血浆蛋白质功能1.直接在血液中发挥作用在血浆中运载弱水溶性物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组成血液pH缓冲系统、参与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浆固有酶在血浆发挥作用2.需要时进入组织发挥作用对组织蛋白起修补作用、组成体液免疫防御系统、抑制组织蛋白酶、参与代谢调控作用的激素二、醋纤膜电泳或琼脂糖电泳分五个区带: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依次为从阴极到阳极,须按顺序记住)分辨率高时:可有β1和β2;α2中也可有两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分出30多个区带【生理功能】血浆蛋白质有多种功能,PA即TTR能转运甲状腺激素,并结合携带视黄醇的RBP;ALB是最重要的血浆营养蛋白和血浆载体蛋白;AAT是最重要的蛋白酶抑制物;AAG是主要的APP;Hp结合Hb并防止Hb从肾脏丢失;α2MG也是主要的蛋白酶抑制剂;血浆铜95%存在于Cp中;TRF携带铁在血液中运输;CRP能结合异物并激活补体。
二、体液氨基酸(AA)作用:合成蛋白质,转变为其他含氮生物活性物质(一)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紊乱:氨基酸血症,氨基酸尿症(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见于肝脏和肾脏疾患、蛋白质营养不良、烧伤等。
肝功能衰竭时,主要在肝脏降解的芳香族氨基酸浓度升高,主要在肌肉、肾及脑中降解的支链氨基酸分解未减少,因此出现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BCAA/AAA比值)下降三、嘌呤核苷酸(一)嘌呤核苷酸代谢包括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途径、补救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分解:终产物是尿酸,人类不能再分解(二)、高尿酸血症1.嘌呤代谢紊乱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约占10%,主要原因是嘌呤代谢酶缺陷2.尿酸排泄障碍终尿排出尿酸盐只占滤过量的6%~10%总量约为2.4mmol~3.0mmol/d3.代谢综合征与高尿酸血症4.高嘌呤饮食啤酒引发痛风的可能性最大,烈性酒次之,葡萄酒基本上不存在这种危险5.各种肾脏疾病6.细胞破坏增多第二节常用体液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检测项目一、体液总蛋白测定蛋白质时利用蛋白质特有的结构或性质:①重复的肽链结构;②分子中均含有氮原子;③与色素结合的能力;④沉淀后借浊度或光折射测定;⑤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对酚试剂反应或紫外光吸收(一)双缩脲法(临床常用方法须掌握原理)【测定原理】蛋白质中两个相邻肽键(-CO-NH-)在碱性溶液与二价铜离子作用产生稳定的紫红色络和物。
检验师生物化学知识点

检验师生物化学知识点
1. 蛋白质化学:包括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分类和功能。
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
熟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电泳行为和沉淀反应。
2. 酶学:酶的定义、分类和催化机制。
了解酶的命名法和国际系统分类法。
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包括米-曼氏方程和酶活性的调节。
3. 糖代谢: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
掌握糖酵解、糖有氧氧化、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及关键酶。
熟悉糖异生和血糖调节的机制。
4. 脂质代谢:包括脂质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了解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合成和磷脂的合成与降解过程。
5. 核苷酸代谢:了解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途径。
6. 肝功能检查:包括肝功能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熟悉血清酶学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胆红素、蛋白质和脂质代谢指标在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7. 肾功能检查:了解肾功能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掌握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在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8.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 PCR、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检验师生物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涵盖了蛋白质、酶、糖、脂质、核苷酸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生物体的代谢过程、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实验室检测的原理和结果解释都非常重要。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基本知识

参考范围(IFCC推荐)
“正常范围”等使用不合理的原因在于:
①“正常”是相对的。 ②是正常的人被判为 “不正常”。 ③不正常的人被纳入“正常”。
*
二、医学决定水平
概念:是指临床上按照不同病情给予不同处理的指标阈 值。MDL,DL(或用XC表示)可以用来除外或确定某一临 床情况或预告将会出现的某一生理变化现象。
*
第三节 生物化学检验试剂概述
01
02
03
化学试剂的配制
化学试剂的种类与保存
试剂盒的选择及评价
*
一、化学试剂的种类与保存
1.一级 优级纯(G.R)又称保证试剂,绿色标签,该级别纯度最高、杂质含量最低,适用于科研和配制校准溶液 . 2.二级 分析纯(A.R)又称分析试剂,红色标签,该级别纯度较高、杂质含量较低,适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 3.三级 化学纯(C.P),蓝色标签,该级别质量略低于二级品,适用于一般定量分析和定性试验 . 4.四级 实验试剂(L.R),黄色标签,该级别试剂质量较低、但比工业用高,适用于一般定性实验 .
图2-1 健康与疾病的理论分布
健康 人群
疾病 患者
DL1、DL2分别为低值、高值医学决定水平,DL1左侧的数值可除外B组疾病;DL2右侧的数值可确定患者存在B组疾病;DL1与DL2之间则表明健康与疾病存在交叉
参考范围
*
特点:不同指标的MDL的数量和数值不同
*
血清清蛋白(Alb)有三个DL,分别是20g/L、35g/L、52g/L。 其中20g/L表示肝病患者的预后严重; 35g/L为检查低清蛋白血症的界值; 52g/L则稍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可除外许多假阳性。
*
纯度:25℃时104~105Ω·cm 电渗透法评价
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生化检验的标本

标本采集量:
二、浆膜腔积液标本
人体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膜腔统称为浆膜腔,正常情况下,浆 膜腔内仅含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如胸膜腔液<20ml,腹膜腔液 <50ml,心包膜腔液约为10~30ml。
浆膜发生病变时,浆膜腔内有大量的液体潴留而形成浆膜腔积液, 因部位不同,浆膜腔积液可分为胸膜腔积液、腹膜腔积液和心包膜腔 积液。根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不同,浆膜腔积液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 液。检测浆膜腔积液的某些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葡萄糖、酶及肿瘤标 志物等,有助于了解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和病因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1.普通采血法(传统的静脉穿刺采血法)
l 5度一30度角
器材准备
选择静脉
采血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2.真空采血法(负压采血法)
优点:1、在完全封闭状态下采血,避免血液外溢,有利保存。 2、标准真空采血管采用国际通用的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和试
验用途。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盛血试管
目在不同的年龄段制定相应的参考范围。
性别:男女性别不同,体内性激素水平、与肌肉代谢相关的分析
项目具有性别差异性,需要针对不同的性别制定相应的参考范围。
运动:一般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因为剧烈的肌肉运动可以
明显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使血液中许多成份含量发生变化而影响许多 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二、尿液标本的类型
1
晨尿
2
随机尿
3
计时尿
二、尿液标本的类型
1.晨尿
指清晨起床后、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 的尿液,住院患者最适宜采集晨尿标本。
第二章--生物化学检验基本知识PPT课件

2024/10/16
12
二、生物化学检验报告单的发放
即使是临床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医生 工作站直接读取检验结果的临床科室或医疗单位,实验室也 应该用电话向临床报告,这是考虑到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可能 会忙于抢救而不能及时观察到检测结果需要提醒的缘故。
“危急值”报告不同于“急诊检验”报告,是两个完全不同
4.技术要求高的检测项目 检测系统本身的不稳定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可靠性的检
验项目,或者检测系统本身存在着影响检验质量的诸多人
为环节,对检验人员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较高的检验项目。
(三)急诊生化检验
急诊检验是实验室为了配合临床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诊 断和抢救而实施的一种特需检验。如血气分析、电解质、 淀粉酶、心肌标志物、血糖等。
2.标本难以获得的检测项目
某些检验项目的标本获得比较困难,或者因为标本数 量极少,对标本的处理和保存都不能按规定要求和程序 进行,甚至不能进行复检的检验项目。
2024/10/16
8
一、生物化学检验的项目
3.发病率低或成本高的检测项目 由于某疾病的发病率很低造成标本数量过少或检验成 本过高的检验项目。
2024/10/16
15
第二节 生物化学检验的标本
一、标本的采集
生物化学检验最常用的标本是血液,其次是尿液,此外还有 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羊水等各种体液。 正确采集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
标本采集时应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选择最佳的采集时 间,减少饮食和药物影响,减少昼夜节律带来的干扰。对于 有创伤性的操作,操作前应先与患者沟通建立互信,消除患 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剂及抗凝原理;尿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标本收检、分离、储存和转运;生物 化学检验项目类型;危急值、危急值报告的概念;检验报告单的发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的设施与环境必须满足工作人员健康和安 全防护的需要,应按照本实验室要求最严格的仪器建 立环境控制限,使照明、能源、水质、通风、灰尘、 电磁干扰、辐射、温度、湿度、消毒、网络、声级和 震级等完全符合检验质量要求。
(二)仪器和设备
p 基本管理要求
ü 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并授权。 ü 新购置的仪器和设备在安装好后,应由生产厂家对设备和检测
特别指明:严格的标本收检程序应该贯穿于“标本流” 的全过程。 标本流:指的是从标本采集开始,经过运送、处理、分 析中、分析后、标本保存直至标本销毁的全过程。
注意:标本由处理组室→检测组室→贮存室→销毁, 都应有接受和验收程序,并进行登记和记录。
(六)室内质量控制
建立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质控品的选择 质控方法选择 质控图的选择 失控后的处理及原因分析 检测数据的确认 检验数据的审核
n 对于尚未有国家规定的品种,生产厂家应提供该产品 的性能规格以及质量保证书。
n 实验室对试剂的准确度、精密度、检验结果可报告范 围和生物参考区间进行确认。必要时增加特异性、分 析灵敏度。
(三)外部供应品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包括校准物质和正确性质控 物质,简称校准物和质控物。 n 校准物:主要用于实验室的校准、标准曲线的绘制。 n 质控物:主要用于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标准物质是一种特殊试剂,检验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标准物质的 组成、性质、用途以及与患者标本的区别。
(四)实验室检测系统
一般认为,完成一个检验项目的测定所涉及的 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 质量控制程序等的组合称为检测系统。
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用参考测量程序或参考物质建立或验证常规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目前所有的检验项目中,能溯源至国际单位制(SI)单 位的约30余种。
根据项目多少
p 单个检验 p 组合检验
二、检验工作流程
第二节 临床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要素
一、分析前质量控制要素
p 医生申请 p 患者准备 p 标本采集 p 标本运送和收检
二、分析中质量控制要素
检
质
验
量
文
者
管
件
培
理
控
训
体 系
制
考 核
授
权
信息分析
环境条件保证 仪器校准及验证 校准物质选择和评价 试剂选择和评价 检验方法选择和评价 检测系统评价或验证 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检验方法在应用于临床前,必须对该方法进行校准和 校准验证。 p 校准:是测试和调整仪器、试剂或者检测系统以提供检验 反应和所测物质之间已知关系的过程。 p 校准验证:是按标本检验方式对校准品进行分析来检查并 证实仪器、试剂或者检测系统的检验结果,在规定的报告 范围内保持稳定。
p 建立校准方法 ü 选择合适的校准品或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或标
标本验收 标本检测 数据确认 结果审核 结果报告
(一)设施与环境
n 实验室的场地、空间、设施及条件必须满足所承担任务 和工作流程的需要,且布局合理。
n 实验室所处的位置尽可能方便服务对象和科室,实验室 应实行封闭式管理,控制非本室人员进入。
n 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要有明显标志。 n 绝对禁止吸烟和使用手机。
第二章 临床生化检验基本知识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第二版)
主要内容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工作流程 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要素 3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管理
返回总目录
第一节 临床生物化学 检验项目与工作流程
一、生化检验项目分类
根据应用情况
p 常规检验项目 p 急诊检验检验 p 特殊检验项目
各实验室的检 测结果之间必须具 有跨时空的可比性,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 重要手段是建立和 保证检验结果的可 溯源性。
参考系统
常规检测系统
一级标准 标化
参考方法
校准品 校准
常规方法
检测 获得
参考值结果
新鲜病人样品
可比性良好
检测 获得
常规方法结果
检验结果溯源性
(四)实验室检测系统
---检验方法的选择与评审
(六)室内质量控制
---建立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p 建立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 p 选择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规则。 p 制定质控实施计划和质控结果审核方案。 p 制定失控后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p 强调质控记录和阶段性总结分析。
系统的性能进行校准。 ü 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承诺对各项参数进行验证。
p 校准 p 标识
仪器和设备的标识
u“绿色”标识:经过校准、检定、厂家验收合格或检查功能 正常的仪器,表明该仪器设备为合格状态或正常状态。 u“黄色”标识:有部分缺陷,但不影响检测所需的某项功能, 经过校准、检定或质控仍然合格,表明该仪器设备为准用或 降级使用。 u“红色”标识:仪器设备处于维修状态或损坏、性能无法确 定或经检定/校准不合格,表明该仪器设备为停用状态。
准品应溯源到参考方法和(或)参考物质。 ü 确立校准的频度。
p 校准验证
ü 方法追溯到参考方法或已知值的参考品。 ü 确定校(标)准品的数目、类型和浓度,校准验证的接受限,
以及校准验证的频度。 ü 确定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
p 对自建检测系统性能评价:评价的内容有标本携带 污染率、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特异性、干扰试验、 结果可报告范围、分析灵敏度和参考范围(生物参 考区间)等 。
p 校准周期:至少每年一次,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随时对其 校准。
ü 改变试剂的种类或批号。 ü 检测仪器进行过一次较大的预防性维护或更换了重要部件。 ü 质控图出现异常趋势或偏移。
(五)标本验收
实验室对送达的标本要有专人验收。 申请项目与送检的标本和LIS系统显示的信息是否相符合。 唯一性标识是否正确、无误。 标本容器是否正确。 标本有无外溢、破损和污染。 抗凝血标本是否有凝块。 标本量是否符合要求。 标本送达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实验室应退回并在申请单或LIS系统中标 明,并记录。
仪器和设备的校准
仪器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校准: p 新购置的仪器在投入使用前。 p 仪器停用后经过修复再次使用前。 p 仪器的关键参数或量值发生改变时。 p 每年一次全面维护保养和校准。
(三)外部供应品
---试剂盒
n 对国家规定应有生产许可证、注册登记证的试剂品种, 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该规定,没有以上两证的试剂绝 对不能在实验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