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地球癌症”的中国方案——我国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聚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癌症”——石漠化地区贫穷之根

广西岩溶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在穷根中,石漠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统计显示,20世纪中期~90年代,广西岩溶区面积为8.17万平方千米,占广西国土总面积的34.52%,覆盖了80个县(市),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区之一。自然资源调查资料表明,1990年-2000年,广西的石漠化面积由2.05万平方千米增加到2.73万平方千米,年均增长3.3%。到2005年,广西石漠化面积达3.07万平方千米。

“石漠化成为广西岩溶山区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环境恶劣和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所长胡茂焱说,石漠化的加剧,导致耕地丧失,土地质量下降,水源枯竭,生态环境退化,旱、涝灾害频繁。广西最近10多年,出现大旱、连续干旱以及先旱后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几乎都是岩

溶石漠化地区。广西有25个国家级

贫困县位于岩溶石漠化地区。

不只是广西。在我国西南地

区,石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生态

问题之一。石漠化引起的水土漏

失、植被退化、岩石裸露以及每年

约30万亩的耕地流失,导致了

4200万人缺水和5000万贫困人口。

为拔掉这一穷根,虽然国家和

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但由

于当时对西南岩溶的特点、区域石

漠化成因及其形成演变规律,以及

石漠化对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和区

域经济的影响机理和过程认识不

清,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地下水探测

与开发利用技术、适宜性生态重建

技术和生态产业,石漠化加剧、生

态环境和区域经济恶化的严峻形势

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同频共振,形成石漠化治

理中国方案

2001年以来,在原国土资源部

的领导下,在科技部、财政部、国

家发改委、水利部、林草局、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

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省级人民

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与科技主管部

门,组织岩溶地质研究所等直属单

位以及中科院、相关大学和地勘单

位20多个单位,以地球系统科学理

论和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从岩

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间的

相互作用研究揭示石漠化,针对岩

溶峰丛洼地石漠化严重、缺水少

土、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

弱、居民贫困等问题和特殊岩溶地

貌结构特点造成的“土在楼上、水

在楼下”水土格局开展联合攻关,

从而形成了一套可供复制的治疗

“地球癌症”的中国方案。

这一方案提出了以岩溶流域为

单元、地质调查为基础、岩溶水开

发为龙头,选择适生植物发展生态

产业为突破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的石漠化综合治理科学思路,试验

先行—示范带动—辐射推广的行动

治疗“地球癌症”的中国方案

——我国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聚焦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岩溶地区,地表植被一旦破坏,薄薄的表层土壤一遇雨水

冲刷,就会随之流失,从而导致岩石逐渐裸露。因治理难度大,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

石漠化,带来的不仅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而且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随着石漠化在全球愈演愈

烈,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

如何根治这一顽症?近日在南宁市召开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

研究所拿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方案。

21

6/2019 LAND & RESOURCES

方略,实现了重要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建立了20余处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体系。

“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对石漠化治理中国方案的形成经验如此概括。

“这一中国方案由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方法技术和产业化示范三部分组成。”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蒋忠诚对此进行了具体介绍。

在基础理论创新上,首次提出岩溶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特征、驱动机制和主要功能,创立岩溶生态系统理论。明确石漠化是热带亚热带岩溶区的土地退化过程和石漠化分级标准,被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所采用,结束了对石漠化概念的学术争议。

阐明了水土漏失的概念、过程和发生机制。通过开展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特征与综合类型、果化示范区表层带岩溶水文地质结构

特征、生态环境对表层岩溶水资源量的调蓄功能等专题研究,揭示了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及表层岩溶水调蓄功能。

在技术创新与集成上,以大比例尺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为基础,获取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研究表层岩溶带结构功能,依托示范区开展表层岩溶水生态调蓄与开发利用试验,研发了石漠化生态修复的关键方法技术系列,包括表层岩溶水生态工程综合调蓄与开发利用模式与技术方法、岩溶包气带与地下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岩溶石山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岩溶石山区水土保持技术、岩溶土壤改良技术、洼地内涝防治技术、岩溶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人工诱导植被恢复技术、名特优植物资源筛选与培育技术、岩溶山区牧草引进栽培技术、岩溶石漠化区养殖技术等10余项,解决了石漠化治理的一系列难题。

应用这些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创新成果,建立20余个石漠化治理示范区,构建了“科研单位+政府

+公司+农户+市场”的运作方式,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以及脱贫攻坚提供了经验。广西平果县果化镇应用这一系统成果实施综合治理后,示范区植被覆盖率增加60%、土壤侵蚀速率下降80%、水资源利用率增长5倍、土地利用率提高60%。中国方案还被新西兰、坦桑尼亚等6个国家引进应用于本国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

“果化模式”,让巴掌大的石窝能生“金”

四周被群山包围的小盆地,广西当地人称之为“弄”,岩溶地质专家则称其为峰丛洼地,是广西岩溶地区较为普遍的地貌单元,也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貌单元。

龙怀,尽管已是平果县果化镇布尧村龙何屯35个弄中最大的弄,但面积也只有100多亩。在石漠化治理前,弄中土地被耸起的岩石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小片,玉米亩产也就500~800斤。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圈的最初探索基地,

关注

22

国土资源 2019年6

月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