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
第1章总则
第1条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时提出"芜马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率先发展、率先突破、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活舒适化,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是本次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的重要动力。
第2条本规划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新的宏观经济背景条件下城市竞争和长远发展需要,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遵循区域整体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观念,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把铜陵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和健康居住的现代化城市。
第3条本规划的原则:在规划编制中遵循促进发展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城乡一体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延续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弹性原则。
第4条本规划的期限:近期2003--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并适当考虑城市远景发展需要。
第5条本规划所提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除铜山镇、安铜工矿区、灰河乡等"飞地"之外的铜陵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53平方公里。
第6条编制本规划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
5、《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务院,2002)
6、《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2000)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及其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
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设部,2002)
9、《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
10、《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年)》(安徽省政府,2000)
11、《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安徽省政府,2002)
12、《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安徽省委、省政府,2003)
13、《关于同意修编<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安徽省建设厅,2003)
14、《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铜陵市政府,2001)
15、铜陵市已完成的各类相关专业规划及各行业发展规划
16、国家、省、市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第7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8条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带下划线条文)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9条本规划由铜陵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2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10条城市发展目标
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到2020年,铜陵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万元和1.2万元;建设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发展文教体卫事业,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跨越式发展,城镇化水平达到80%,城市人口达到80万人,为远景实现100~120万人的城市规模打下基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全省实现"率先发展、率先突破,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铜陵建设成为经济良性循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鲜明铜文化特色的"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第11条城市发展策略
充分发挥铜陵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围绕工业化、城市化两大主题,继续有效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结构升级战略、开发开放战略、城市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生活舒适化,坚持围绕"做强有色,做优电子,做精
化工,做大建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突出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实现铜陵城市快速发展的策略概括为"接轨、提升、服务、传承、跨越"。
"接轨":一是接轨长三角经济,二是接轨全球化市场经济。
"提升":面向长三角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提升,从过度的资源依赖型向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循环经济和接替产业,围绕"做强有色,做优电子,做精化工,做大建材",构筑全国最大的铜产品加工制造和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基地、硫磷化工产品基地和水泥建材制品基地等四个产业高地;以铜文化为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中国生态山水铜都"。
"服务":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成为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的服务基地;利用"北大门"条件,成为旅游中转基地和旅游服务基地;对皖中南地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成为本区域的"龙头"。
"传承":在未来的发展中继承和弘扬其所在皖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文化"铜文化",并将其转化为促进铜陵经济发展的动力。
"跨越":通过"接轨、提升、服务、传承",促进铜陵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新跨越。
第12条在规划层面上的主要战略对策: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规模,围绕"四做"和循环经济,突出城市产业布局;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第3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3条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根据预测,铜陵市域2010年、2020年总人口分别为85万人、110万人,城镇化水平分别为70%、80%。
第14条市域城镇化进程的实施途径
遵循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按照城乡一体,重点促进城市发展,减少、归并小城镇数量的总体思路,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加快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强化市域内部城镇及与腹地城镇之间的联系;在大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张的同时,城市内涵式发展着力于完善布局与提高质量效益。
以铜陵市区建设为重点,选择一些建设条件优越、规模较大的城镇,强化小城镇集聚功能,促进城镇化进程整体协调
第15条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铜陵市域城镇布局结构概括为"两线一点,一主两副,跨江发展,城乡一体"。
1、城市发展轴:铜陵市区沿长江和沿江快速通道形成两条城市发展轴线,并在主城区相交,形成"两线一点"格局。
2、城市空间布局:铜陵市区在地域空间上形成"一城三区,一主两副"格局,即主城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
五松镇纳入主城区;以顺安镇、钟鸣镇为基础,构建东部城区;以大通镇、横港为基础,组成南部城区。
3、小城镇空间布局:在乡镇合并基础上调整小城镇空间布局,减少小城镇数量,扩大小城镇规模,提高小城镇集聚功能,设立7个较大规模的城镇(不包括铜山镇、安铜工矿区2个"飞地"城镇),为西联乡、东联乡、老州乡、胥坝乡、灰河乡、天门镇和新桥工矿区(含新桥工矿区、七0一工矿区、凤凰山工矿区,以下同),东联乡政府驻地应统筹考虑国电铜陵电厂选址,灰河乡政府驻地宜靠近铜陵大桥便于与枞阳县老州镇取得协调,新桥工矿区的新桥、七0一、凤凰山空间上脱离,其生产、生活服务应加强分工协作。
"飞地"城镇铜山镇位于池州市境内,其发展建设应与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安铜工矿区位于安庆市月山镇境内,其发展建设应与安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其生产、生活服务主要依托怀宁县月山镇。
第16条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铜陵市域城镇划分为两个等级:
1、一级城镇:铜陵市区,包括主城区、东部城区和南部城区,为市域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2010年为60万人,2020年为80万人,远景达到100~120万人。
2、二级城镇:为市域内较大规模的城镇,包括西联乡、东联乡、老州乡、胥坝乡、灰河乡、天门镇和新桥工矿区7个城镇。
2020年东联乡、新桥工矿区城镇人口为1.5万人,天门镇城镇人口为1万人,灰河乡、西联乡、老州乡、胥坝乡城镇人口为0.5万人。
"飞地"城镇铜山镇、安铜工矿区城镇人口分别为1.5万人、0.5万人。
第17条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1、铜陵市区:为综合型中心城市,其职能为全国铜产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芜马铜"经济圈的骨干城市,"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北大门,皖中南中心城市;是市域内政治、经济中心,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中心;以有色、电子、化工、建材为支柱产业。
2、东联乡、天门镇和灰河乡:为商贸服务综合型城镇,其职能主要为工厂矿山企业和城镇、农村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
东联乡应依托国电铜陵电厂,发展循环经济和为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的港口、铁路
运输和商业服务业、科教文卫事业等,并注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的区域和城乡统筹;灰河乡远景将随着江北行政区划的调整并入铜陵市区,其发展建设应加强与枞阳县老州镇的协调合作,强调其公共服务职能的适当前置、跨区域,和建设标准城区化。
3、西联乡、老州乡和胥坝乡:为农业区综合服务型城镇,其职能主要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商品供应和其它各种服务。
4、新桥工矿区:为工矿型城镇。
其职能主要为矿山生产和矿工生活服务,在继续搞好商业、服务业的同时,要加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飞地"城镇铜山镇、安铜工矿区为工矿型城镇。
第18条城镇经济区划
以顺安河为界,将全市划分为两大城市经济区,即西城经济区(或主城经济区)和东城(即东部城区)经济区。
1、西城经济区:为本市的经济中心,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工业上实施结构升级战略,加速调整工业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结构,在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有色,做优电子,做精化工,做大建材。
致力于发展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铜产业链,形成铜都独特的产业群体;大力引进高档电子信息基础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培育电子基础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特色和优势;新建科技创业园,为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以现有化工园区为基础,发展精细化工系列产品;以海螺水泥为主体,推进建材工业向超大规模发展;以麻纺织为重点,利用本地特色面料,引进新型纺织设备,积极开发差别化纤维,提升服装设计和加工水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纺织印染后整理产业基地建设。
以"两山一湖"为依托,开发多类型旅游服务和多层次旅游商品。
推进第三产业优化整合,积极发展物流业、房地产业、中介咨询业、金融保险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型第三产业和文化、娱乐、体育产业,不断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东城经济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着力培育金山、金桥两个工业区,围绕本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电子材料、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仪表、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及其它新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工业、环保产业等;随着国电铜陵电厂工程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发展与电厂配套的工业,促进发展为本区服务的港口、铁路运输业;利用当地物产兴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名、优、新、特产品;发展为农村服务的农机制造和其它生产资料加工业。
第三产业着重发展房地产业、流通业、文化娱乐业和现代服务业等。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
种植业,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城郊农业、特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扩大蔬菜栽培面积,培育优质畜禽。
加强林业生态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扩大经济林栽植面积,不断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19条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按空间管制的不同要求,将全市划分为城镇建设区、矿产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开敞区五类空间区域。
1、城镇建设区:为建设用地重点发展区。
应防止城区建设的无序蔓延,注重资源枯竭矿山基础设施和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预留安排生态环境优良地段高档住宅区的适量建设。
按人均建设用地105平方米,城镇建设用地约需92平方公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障城镇建设用地的需要。
2、矿产资源保护区:将铜官山金、铜区,狮子山铜、金、银和水泥用灰岩区,凤凰山铜区,安庆铜区,铜山铜区,虎形山--赦山水泥用灰岩区列为矿产资源保护区。
矿产资源保护区应加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严格控制城市各类工程建设。
3、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凤凰山风景名胜区、白浪湖风景名胜区和大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应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有效保护各类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4、生态保护区:分为湿地生态保护区和森林生态保护区两类。
湿地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东湖湿地公园、和悦州、老州头,东湖湿地公园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和保护,和悦州、老州头要坚决制止填湖造地,防止破坏湿地生态环境;森林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铜官山森林公园、铜都森林公园和十里长冲森林公园,铜官山森林公园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建设,铜都森林公园、十里长冲森林公园要严格控制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5、农业开敞区:低矮山丘、岗地、圩畈、沙洲等地区为农业开敞区,属引导建设区。
在本区中,除保证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外,要保护农业用地,防止随意侵占农田进行基本建设。
第4章城市总体规划
第1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20条城市性质
全国铜产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
第21条城市人口规模
1、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60万人。
其中:主城区51万
人,南部城区4万人,东部城区5万人。
2、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80万人。
其中:主城区62万人,南部城区8万人,东部城区10万人。
3、远景:城市人口规模为100~120万人。
第22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近期(2010年)控制为105平方米,远期(2020年)控制为100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1、近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63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51平方公里,南部城区6平方公里,东部城区6平方公里。
2、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8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62平方公里,南部城区8平方公里,东部城区10平方公里。
各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见附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附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 人均(m2/人)
1 R 居住用地 1886 23.6 23.6
2 C 公共设施用地 1007 12.6 12.6
其中行政办公用地 136 1.7 1.7
文化娱乐用地 80 1.0 1.0
体育用地 88 1.1 1.1
医疗卫生用地 74 0.9 0.9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48 3.1 3.1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381 4.8 4.8
3 M 工业用地 1669 20.9 20.9
4 W 仓储用地 33
5 4.2 4.2
5 T 对外交通用地 371 4.
6 4.6
6 S 道路广场用地 986 12.3 12.3
7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308 3.9 3.9
8 G 绿地 1398 17.5 17.5
其中:公共绿地 1139 14.2 14.2
9 D 特殊用地 40 0.5 0.5
合计城市建设用地 8000 100.0 100.0
备注:2020年城市人口80万人
第2节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规划
第23条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城市用地主要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发展,适时向西跨江发展。
采取"北扩、东进、南整、西跨"的空间发展策略:
"北扩":主城区以老城为中心,以开发区为增长极,集中向北扩展,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
"东进":主城区以老城为中心,向东发展车站新区;以沿江快速通道为发展轴,顺安、钟鸣、金桥三者联动、相向发展,积极构建东部新城区。
"南整":对南部城区横港片实行整合发展,完善功能。
用地增长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港口物流产业发展。
"西跨":规划期内将灰河乡政府迁至铜陵大桥北岸,并争取升格为建制镇,着力调整江北的行政区划,为实现城市"西跨"向江北发展创造条件。
第24条城市布局结构
1、空间结构形态:城市由主城区、东部城区、南部城区构成"一城三区,一主两副"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以老城为依托,以开发区为增长极,重点发展主城区;以沿江快速通道为发展轴,以顺安镇、钟鸣镇为基础,大力发展金桥工业区,构建东部城区;以大通镇、横港为基础,以横港物流园建设为动力,构建南部城区。
三个城区之间以交通干道相联系,以风景林地和生态湿地相隔离,形成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人居环境优良的三个城市组团。
2、城市功能布局:主城区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公共服务中心,南部基本为老城,是市级行政、商业、金融中心,生活居住功能区;北部为新区,应突出培育城市特色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市级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科教中心和行政办公集中地,配套建设完善的生活居住功能区。
东部城区主要发展工业和商业服务业,形成富有活力的以工业为主的综合性新城区,以顺安、钟鸣为基础集中发展生活居住功能,围绕顺安老镇建设东部城区商业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业应考虑为城区居民和周围农村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金桥工业区结合"芜马铜"城市经济圈区域协作和本市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产业发展方向。
南部城区主要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服务业,加强工业的环境治理,形成多种功能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新城区,横港片发挥对外交通优势,在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的同时,发挥工业的规模效应,培育与港口区配套的商贸物流新型产业,形成皖中南水陆联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大通片发挥
古镇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发展旅游服务业和无污染工业为主,兼具生活居住功能。
第25条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居住用地分为8个居住区片,主城区包括老城区、环天井湖地区、车站新区、西湖新区,南部城区包括横港和大通,东部城区包括顺安和钟鸣。
应重点引导主城区的新区建设向北、东推进,老城区应着力于整治改造旧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配套,改善城区边缘地段的城市形象;横港片由于环境问题,原则上不安排过多的生活居住功能;大通、顺安和钟鸣应按照城区标准加强老镇改造,积极引导大通和顺安的新区开发。
第26条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1、城市中心:按照分级设置原则,城市中心区由市级中心、副城中心和分区中心三级组成。
·市级中心:包括老城核心商业区和西湖新区中心,老城核心商业区突出商贸、金融、信息等功能;西湖新区中心突出行政、文化、体育、高教等公共服务功能。
·副城中心:在东部城区和南部城区各安排副城中心,东部城区中心依托顺安老街沿顺安老河建设,南部城区中心结合大通新区环绕祠堂湖布局。
·分区中心:为提供就近服务,在环天井湖地区、车站新区、西湖新区和钟鸣设置4处分区中心。
2、行政办公用地:抓紧完成市行政中心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其它新建的政府机关、行政管理机构原则上安排到西湖新区中心,形成集中的行政办公区;结合两个副城中心安排建设区级行政办公区。
3、商业金融业用地:按照分级设置原则,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老城中心区为市级商业中心,应着力构筑城市核心商业区;西湖新区中心、2个副城中心及4个分区中心以中档、综合性、超市型的商业金融业服务为主,面向本区居民;各居住小区设置若干个小区级中心。
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对本市及周边地区的服务水平,应重点培育新火车站商贸区、东郊商贸区、顺安商贸区、铜商品市场等区域性商品市场和大型专业市场建设,新火车站商贸区发展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商贸业为主的相关产业;东郊商贸区建设以生活、生产资料等为主的市场群;顺安商贸区建设农副产品市场和农资、建材、小商品等专业市场;铜商品市场立足现有基础完善、发展铜商品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
4、文教体卫设施用地
·原则上保留完善现有的文教体卫设施,根据需要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在西湖新区新建可承担省运会和全运会主要项目的市级大型体育中心,主要包括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等;新建文化中心,安排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展览馆和剧院等大型文化设施;为推动高校加快发展,开辟高等教育基地,安排铜陵学院迁址扩建,鼓励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向高教基地迁移。
·筹划新建铜博物馆。
·在西湖新区和车站新区各新建1所综合性医院,新建市疾病控制、防治中心,
·在东部城区和南部城区,结合两个副城中心建设相应的文教体卫设施。
·在映湖山庄、城关、店门口、车站新区和钟鸣各新建1处居民体育运动场。
·高中、初中、小学和学前教育设施应结合居住小区的开发建设,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配套完善。
·结合社区建设,应加强社区基层文教体卫服务设施建设,尤其应加强面向老年、青少年的文化场所和体育活动场所建设。
第27条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1、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切实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应调整主城区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搬迁污染扰民企业。
金口岭铜矿、钢铁厂、焦化厂、化纤厂、铝型材厂、监狱水泥厂、铜官山铜矿、立新煤矿等工业企业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施搬迁或改造;应加强扫把沟工业区的环境治理力度,控制污染总量;狮子山在继续发展采选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机械加工等工业。
2、开发区为今后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应进一步向西、北扩大开发区和北部工业区的规模,突出发展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材料、纺织印染等特色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3、为发展民营经济,郊区私营工业园在现有基础上应向东扩展,适合发展为城市服务、无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工业。
4、为发挥东部城区便捷的交通条件,应在顺安和钟鸣之间积极发展金桥工业区,重点围绕本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电子材料、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仪表、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及其它新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工业、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
5、为强化南部城区的综合功能,应加强横港的环境治理力度,控制污染总量;大通重点发展提供旅游服务、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原新建乡政府驻地片发展建材制品等加工工业。
第28条仓储用地布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