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与风水
住宅周围什么样的环境最好
住宅周围什么样的环境最好住宅周围什么样的环境最好【一】住宅要堂前聚水前有小河,后有山坡,通常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居家环境。
因为后有山坡当靠山,可以藏风聚气,地形也是“前低后高”,稳如泰山;前有明堂宽广,视野开阔,小河弯弯,恰似“有情水”。
“曲则有情”,不疾不徐。
九曲玉带环抱,给人吉利之感。
门前有水池或喷泉,风水上称之为堂前聚水,也就是明堂前有水则有福。
其实,门前有水,对宅主来说,省得跑远路去担水,只是给生活提供了方便而已,而这在古人看来,生活方便就是有福气。
现代都市已经很难找到这种要风得风、要水得水的格局的住宅了。
虽然现代住宅得不到大自然赋予的天然之水,但完全可以用人工的方法补救。
应该注意的是,门前有水,也必须要区分是什么样的水。
风水学上把水分成死水、活水两种。
(1)活水指以适当速度流动的清水,有着丰富的生命能量。
流动的活水给人的生活环境带来清醒、带来一种活力,让流动的活水环境在自己的居所周围,风水学上认为这是引财气入室。
(2)死水指浑浊、污染、发臭的水,缺乏生命能量,自然是不利于人的生活环境,它不利于人的健康,也不可能给人有好的心情。
此外,还要注意水的形态。
空间楼宇所面对的水是平静不扬波的湖,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1)若水流平缓,便是好的风水。
如住宅面对水池、游泳池、平静的湖泊等。
这些都会使你感到心境开阔平和,有利于你的事业发展平稳,一如宅前的明堂之水。
(2)若水势急促,会影响你的心境浮躁。
心态不稳,使你的事业,非大成,即大败。
面水的住宅,如果所面对的海、波涛汹涌,风高浪急,欠缺祥和之气,这种海景,除了在风水学上会致财源不稳外,在人的心理中亦会造成影响。
由于海渲浪急,这也意味着风速也急,如果每日身处在大风凛冽之地,耳听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断无安宁可言,久而久之,会使人情绪不稳,精神紧张。
另外,面海的住宅亦要注意切勿过于贴近大海。
若住宅过于贴近大海,古人认为那便犯了“割脚煞”,会使宅运不长久,反反复复,财气难聚。
大易风水:40个环境风水图解,收藏版
大易风水:40个环境风水图解,收藏版1. 天斩煞即是两幢高楼大厦之间的一条狭隘空地,在风水学上称为「天斩煞」,由于形状仿如用刀从半空斩成两头,故此称为「天斩煞」,假使房子面临天斩煞,会经常有血光之灾,(事故、开刀)官非,工作失利,疾病。
除了要留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外,更要留心财气方面,由于这煞气又代表令家人的财帛损耗,所以不要随意作出出资,更不要作担保人,不要借钱给他人,不然,必招丢失。
空地愈窄长便愈阴险,间隔愈靠近亦愈险,所以不宜挑选面临天斩煞的房子寓居,但假如在天斩煞背後有另一修建物添补空地而不见天者,则无碍。
2. 镰刀煞住所有天桥或大街成反弓形,所谓大街反弓,是指楼宇前面的大街弯曲成反弧形,如一把镰刀,而弯角位直冲大门或窗口,其刀口贴著高楼,桥上车辆来来往往,就像拖刀,在风水学称为「镰刀煞」,主家中易遭意外血光,严峻疾病,破财及人员伤亡、失火、顽疾等事;反之,高楼若於镰刀之内侧,称之环抱,古人称之「玉带环腰」,升官发财,但不行太近太紧则为索,反而欠安。
故此,最好当然是挑选有环抱的楼宇了。
3. 乔升煞孤立无助之修建(指仅有一栋高之大楼,周围比该大楼低的房子邻接,而被这些矮房子包围的大楼),这栋大楼即受到乔升煞又称(露风煞)冲射,主简单耗财破败,宅主有暗疾。
此种比周围挺拔的独栋大楼,有极大缺陷,因独自挺拔,被风吹得更凶猛,住左此大厦的人会有下列三样缺陷:人际关系极孤立,与人难共处,无法可以满意。
妄自尊大,易招小人,家运工作逐步式微,终告失利。
倾慕虚荣,奢侈,无法积储,最後负债关闭。
4. 飞檐煞飞檐煞又称屋角冲射,即邻座楼宇的墙角正对著本座的正门或窗口称为屋角冲射。
通常言屋角冲射为大凶,主财气受损,人丁伤亡。
角对左面男子晦气,角对右边女性大伤,家人经济及精神生活大受损坏。
5. 穿心煞在住所门口的中心或窗口有电灯柱、电线杆或泊车收费表正立著,称之对堂煞,又称为「穿心煞」。
凡阳宅犯「穿心煞」。
住此宅之人,会破财耗败,易招唇舌对错,及有生离死别之患,晦气主人。
浅谈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文化(即风水文化)是以儒家为主,儒、释、道相结合的建筑文化,是几千年来东亚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庙宇、乡村、道路、住宅的选址和规划布局中,而且渗透、积淀为中国人心理层面上的审美文化取向,成为中国人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
具体来说风水它是集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学说。
从广义上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址、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布局、某些技术的运用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从简义上是指人们对生前居住环境和死后墓葬环境的选择和处理。
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然而现代许多人一提起“风水”,往往与“封建迷信”相提并论。
其实“风水”不是迷信, 毋庸置疑,风水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其解释体系又趋于玄奥,难免混杂着浓厚的迷信成分。
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否定风水的价值,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风水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始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决不能因为其运作方法有过偏差,便忽视其在思想主旨的合理性。
风水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所作的巨大贡献,都值得认真总结和大力发扬。
世界上任何一种古文化,都难免有其时代局限性的一面。
对于风水,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宜无限拔高。
相反之我们应以“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态度去认识,了解和发扬风水文化,应还风水本来面目,给予科学的评价。
一、风水概论风水学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科技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更新,直到现在,仍没有明确的定义。
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住宅风水知识大全PPT课件
古代『孟母三迁』为了改善儿子成长的环境,现代为人父母者往往在选择房子时都会考虑到学区、交通的便利程度及环境的安全性等等,那么站在的『风水』角度去选择居住环境,当然也有一定的条件。
地形地势-1
(一)、从地形地势方面研判: 若屋宅前后有险峻的高山逼近,须防山泥倾泻的灾害。故地形宜方正,地势宜平缓。不宜险峻或高低落差太大,以自然舒畅为原则。 1.若为山坡地,屋宅正面的地势宜较低,但绝对不可层层下陷,更不可为急降坡或悬崖,其倾斜度一般不宜超过10°,而屋宅后面的地势则宜较高,有云:『前低后高出英豪』,颇具发展潜力。 2.最忌前高后低的地势,甚至宅后为急降坡或悬崖者更差,就算屋宅的地基填平亦凶,此类屋宅不论商用或住家皆为丁财两败格局。
阳光的重点
1.阳光必须能照临住宅,光线充足非常重要,阳宅理论说宅前阳台部分,若缺乏阳光照射则名利难求。故此若缺少阳光室内长期黑暗,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冷淡,缺乏干劲,甚至健康走下坡及事业不振等严重后果。
注意『明厅暗房』的理论
客厅采光明亮,因为客厅是活动起居及接待访客的地方。若采光不良唯有用『太阳灯管』来补强光线。
庭园或宅旁植树把握列重点-3
住宅正门前面不宜种植柳树、桃花,亦易犯『桃花劫』。 开门见大树或门前空地种植蔬菜,运势多阻滞(滞后) 。 古式建筑三合院或四合院中央,忌种植大树,乃凶象。以测字法解读:木在中央而四周围墙,分明是一个『困』字,哪里会有好运光临呢? 触类旁通,举凡以上种种皆应留意,除此之外家里有已经枯萎的植物必须丢掉,屋顶上或花圃中长出杂草必须铲除,否则败运连连。
竹子:竹报平安。竹子『中空有节』表高风亮节有君子之风,适合文教界。 桂花:桂与贵同音,有功名成就之象。尤利于有志往仕途发展之人士。 牡丹:乃富贵之花。利经商之人。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新脱俗,代表廉洁自守。适合宗教界、哲学家及司法界人士。 兰花:有王者之香,艳而不俗,实在人见人爱,有增进人际关系,利服务业及社会公益团体。 桃花:利男女之间的异性缘分,但已婚者勿用为妙,以免桃花运变成桃花劫!
中国传统风水学与客家居住环境关系简述
中国传统风水学与客家居住环境关系简述一、住宅的选址中国传统风水术的操作依据是恋头形势和方位空间,以现代理论来理解,即是“气”与“场”,故风水术的核心工作是空间环境气场的优选和优化组合。
气的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为地气,一为门气。
地气与门气皆旺,家族方可昌盛。
我们知道,“气”与“场”是以无形之态而存在于空间环境中,那么风水术中又如何辨认气场之优劣呢?风水理论云:“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
”山环水抱格局,通俗来说,其形状是:北有连绵高山群峰为屏障,南有远山近丘遥相呼应;左右两侧有低岭环抱护卫,前方空间开阔,内有良田,河流潺湲,婉转有情。
概括地说,即后背左右三面环山,前面环水,中间较为开阔的盆地形局。
此种形局,气场良好,风水学中称为“四神地”。
客家山区多壶形盆地,其中得“风水”真趣者,诚可谓“壶中天地,逍遥洞天”。
此种风水模式在客家族谱中多有描述和记载.。
[5]1 寻龙——形势钟灵见真龙寻龙是相地立基的第一步骤。
所谓龙脉,即地表连绵起伏、地中生气相互贯通的山脉。
“指山为龙兮,象形势之腾伏”,[6]借龙之全体,以喻夫山之形真。
山之绵延走向谓之脉,如“人体脉络,气血之所由运行”。
[7]论龙脉原起,则以“祖宗父母”称名。
寻龙要先寻祖宗之山,再寻父母之山。
祖宗之山为群山发脉处,父母山则为穴场所在山脉的入首处。
“起祖宗而见父母胎息孕育,然后成形。
”则可“以形取穴”。
[8]龙脉有分支、大小、长短,故谓龙犹树,有大干、小干、大支、小支之分。
然天地造化,风物各异,故成就山川之格局有别,风水理论以龙脉的聚结,即山水的聚结来进行考察,有大中小三种“聚局”:大聚为都会,中聚为大郡,小聚为乡村、阳宅及富贵阴地。
2 察砂——砂山环卫聚生气风水学中的“砂”,是指与主龙相伴的小山,尤指穴场周围层层环绕的山体,其作用在于护卫穴场,屏风聚气。
砂山按方位、远近及功用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四灵砂山、朝山、水口山等。
砂山与特达尊崇的来龙呈隶从关系,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不低不压,不折不窜,环抱有情,故云:“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
传统风水学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风水学在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今天谈起传统风水,令人感慨的我们就不得不说现在的教育体制之中仍不少把中国传统的风水之说规为一种封建迷信的范畴,然其实所谓的风水学其实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中悠久的一种术,我们不能草率又简单的归成迷信。
当下的教育体制的人们开始忘却了我国有这样一种传统又科学的勘察术式,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文化在冲击中被现代化建设牺牲的一部分。
关键词:环境;风水学;居住建筑设计;应用引言传统风水学是古代建筑的灵魂与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涵盖了哲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美学等众多方面内容。
将传统风水学应用至我国建筑设计中,一方面有利于创新建筑设计,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进一步壮大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体现中国价值。
1.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1.1居住建筑的认识与改造人居环境观念的认识与发展是跟着社会持续发展而进步发展,学科发展之初重技术的,早期的发展没有美学研究做基础,房屋仅仅是人们生存道具。
冷漠的工业化过后,以赛维为代表认为居住建筑设计种空间艺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完美的创造。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对于生态环境关注点也逐渐融入了室内设计。
一九九三年的国际设计师协会会议中发表了并提出了可持续性设计,自此开始居住建筑设计开往生态上靠拢,中国的风水学说也开始融入了进来。
所以中国传统的风水学是永不过时并且一直都存在与人居空间中的。
1.2居住建筑设计与自然融合居住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一种人和自然相融合的一种状态,状态之中对自然和人的方面都存在严格要求。
这一理论于我国的风水学十分相近。
不施加强硬手段的植入与破坏,而是生态改善,根据室内进行相对的设计,把整体的部分融入进去,2.传统风水学的起源发展与应用2.1传统风水概念风水的出现是来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生产时并在实践里得出的文化积累,风水在古代可以理论到先秦时。
风水一词,这的风是元气和气能,这里的水是流畅加变动。
评述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理论与方法
评述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理论与方法摘要:对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风水”思想进行简析,并探讨了在其观念影响下的传统人居环境规划以及这种思想对今天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关键词:天人合一、风水、人居环境、规划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经过人类主观改造的自然空间。
换句话说,人居环境就是人通过与自然环境产生紧密联系后产生了物质性与文化性的作用效果,使自然环境“人化”。
1. 天人合一思想从人类脱离原始社会,建立等级社会即夏朝开始,人们就开始了人居环境的建设。
然而,早期的等级社会并没有理论性的指导,只是人们凭着感觉去建造。
而周朝的建立,《周礼》的完成,使人们开始有迹可循,建筑有了理论指导。
这时候的思想只是简单的概括人居环境,并未真正产生“天人合一”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大解放、大发展,这一时期,儒、墨、名、法等百家争鸣,在各个领域都有了极大地进步,建筑理论亦然。
儒、道两家思想对人居环境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儒家信奉天是人的根本,人性的极致就是追求天性。
故而孔子认为“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于予”人能够效法天道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孟子也主张“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万物皆备于我矣”。
而汉代的董仲舒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更是将“天人合一”大胆的提了出来。
道家主张“无为”,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顺其自然,不以人力大力更改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接触道。
虽然这些思想的诞生并不是为了建筑而诞生,但是历代统治者将这些思想传播的时候,一些建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应用这些思想。
这些我们可以从天坛、园林、乃至民间百姓的建筑中看出。
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建筑学中,则是大大小小的建筑。
虽然我们的先人们处于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古人在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超出了我们许多。
无论是散布在郊野的乡村建筑还是在都城、皇宫、园林等的建筑中,处处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
易经中的风水与居住环境
易经中的风水与居住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是一本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哲学家们思考世界运行规律的权威之书,也给人们提供了一套判断吉凶祸福的方法。
风水作为易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布局和设计来调整室内外环境,以获得健康、幸福和成功。
1. 风水的基本原理风水是一门观察自然和人为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学科。
它的基本原理是认为地理环境和空间布局会对人的福祉产生直接影响。
风水学家通过考察地势、水系、土壤、建筑朝向等因素,来判断一个地方的好坏,进而为人们提供不同的布局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摆放家具、种植植物、选择房屋朝向等。
2. 风水与居住环境在易经中,有许多关于住居环境的古老智慧。
比如,根据八卦和五行理论,山水环境对人的运势具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山水布局可以调整环境的能量流动,为人们带来好的运气。
此外,民居的朝向和布局也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南北朝向的房屋能够接收更多阳光,形成良好的能量流动。
同时,起居室、卧室等空间的布局也应考虑到人们的舒适感和能量流动。
3. 风水与家居布置除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风水还将注意力转向室内的布置。
合理的家居布置可以影响室内环境的气场和能量流动。
根据风水的理念,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良好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积聚新鲜的能量。
- 光线充足:选择明亮的灯光和大窗户,让阳光充满屋内,有助于活跃气场。
- 家具摆放:避免家具摆放杂乱,保持空间的整洁和流动性。
- 生命力植物:在室内摆放一些富有生机的植物,能够增加自然的能量流动。
- 良好的色彩搭配: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 避免尖锐物:根据风水的理念,尖锐物体会带来负面的能量,因此应尽量避免。
4. 风水的影响力尽管现代科学无法证明风水效应的科学性,但风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信不信,人们对风水的认知和追求源远流长。
风水给了人们调整环境和构建理想生活的方法。
风水与人居环境
风水与人居环境(一)笼罩着迷信阴影的中国风水,是中国古代有关建筑环境选址和处理的专门学术,它曾对中国 传统建设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全国城乡建设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如许多城市命名就按 风水论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地”,沈阳、洛阳、贵阳、咸阳、辽阳、丹阳、莱阳、襄阳等 ,均为山南水北之城;“山北水南为阴地”,江阴、淮阴、山阴等,均为山北水南之城。
“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产和宠儿,君臣父子、士农工商,上起皇帝、下到百姓,几千 年来传承不衰,没有人怀疑,很少人唱反调。
但从清末以来,西洋科技挟洋枪大炮长驱直入,国家饱受欺凌,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莫此为甚。
以天下为已任的爱国志士,痛定思痛,寻找原因,归咎于科举害人,必须改弦更张,废科举、兴学堂,非全国学习西方科技不可。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国粹的风水、阴阳五行,以西方科学技术的成就为比照,被看成是迷信 的同义词,于是一下子跌到最低谷,稍有些科学知识的人,都敬而远之,不再相信,只剩民 间还部分潜在地流行,已不成气候了。
所以《辞海》对风水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辞海》这个定义,实际上等于是给风水定了性。
奇怪的是,风水也似“六十年甲子团团转”一样,居然也有时来运转的时候。
从20世纪下半 叶以来,中国则迟至文革以后,风水这个古董,又慢慢地得到国内外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拨云雾而见青天,发现它还有未被认识的科学内涵,而且这种内涵还远未得到发掘和研究,不是个有待开发的定藏。
风水,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说简单是就其早期起源而言,说复杂是它的几千年实 践、积累下来的精芜并存的经验,形诸文字记载的,汗牛充栋,难以理解研究的问题。
论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那时人们就已经知道选择避风向阳的洞穴作住所,有利于保温、防潮、防兽、防火,可说是狩猎采集人已经知道选择穴居的风水。
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
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一、风水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风水,又称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古代的中国。
风水的概念源自《周易》中关于“风生水起”的哲学思想,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风水学注重环境布局、方位选择、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以谋求居住环境的和谐与平衡,从而带来幸福和吉祥。
二、风水和现代人居环境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风水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虽然并非所有人都深信不疑,但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布局。
现代人在选择房屋、办公场所或者布置家具时,往往会考虑到风水的因素,以期获取更好的运势和财运。
三、风水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影响1. 房屋选择和布局根据风水理论,房屋的方向、朝向、布局等因素会影响到人的运势和健康。
在现代人居环境中,许多人在购房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南北通透、光线充足的房子,或者在布置家具时避免直线对正等。
这些做法虽不具有科学根据,但却是现代人对传统风水思想的一种延续。
2.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风水理论强调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水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也会考虑到风水的影响。
例如,有的城市规划会避开坟葬地或划定绿化带,建筑设计中也会避免一些凶煞之地,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3. 室内装饰与家具摆放风水理论也对室内的装饰和摆放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门的朝向、家具的摆放位置等。
现代人在布置家居时,可能会参考一些风水的原则,比如客厅的主位、卧室的布局等,希望能够给家人带来好运和平安。
四、现代人对风水的态度虽然风水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风水持怀疑态度或者不屑一顾。
现代社会注重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许多人更愿意相信科学数据和实证研究,而非依赖传统迷信。
因此,对于风水这一主观臆测的学科,现代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五、结语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居家环境学
风水,是中国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或者有的人认为这是迷信,但是,风水学也是结合了很多科学在里面的。
下面这篇文章,是房屋风水的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房子不见光。
所谓不见光的房子,是指不管是白天太阳有多好,能照到房内的阳光始终很少很少,像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阴气加重,阴气加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脾气不好,容易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另一个也是最不利财。
第二,右高左低的房子风水上讲,左青龙,右白虎。
如果你居住的屋子右边有很高很高的房子,那么你的健康情况就要当心了,像遇上这样的房子,第一,不利财,第二,不利健康。
如果在住这个屋子之前你的运气一般,那么住进去之后你的运气则会更差。
像这样的房子是必须极早化解的,否则非常不利的。
第三、卫生间或是厨房以着门有句老话说的好,流水财留不住。
像卫生间或是厨房对着门的就形成了“上水”直通“下水”的格局了,是不利财的。
中心受污不宜。
这是指房屋的中心部位不宜用作厕所,同时,厕所也不宜位于房屋后半部的中心,刚好与大门成一直线,因为这很可能导致破财损丁。
厕所“四宜”:1.宜压在凶方,忌压在吉方。
2.浴厕宜隐蔽。
3.浴厕宜保持清洁。
4.浴厕宜保持空气流通。
厕所“四不宜”:1.厕所不宜开在南方。
2.厕所不宜开在房屋中间。
3.厕所不宜开在西南或北方。
4.浴厕不宜改为睡房。
第四、大门对着大门或厨房若是阳台正对大门或厨房,会使得家中的团聚功能减弱,丈夫易外遇、老婆会红杏出墙,小孩不受回家。
可将窗帘长时间拉上以作为阻绝。
出入大门的位置不要正对阳台,这形成了所谓的"穿心",家中会不易聚财,迭有破财事。
前通后通,人财两空。
解决方法:作玄关柜阻隔大门和阳台之间、在大门入口处放置鱼缸(命中忌水者不可放鱼缸,可以屏风取代)。
厨房之布置厨房炉灶要坐煞向吉才可达到风水原则。
如果位于吉方,则家中人口健康,夫妻感情融洽。
相反,婚姻骓得美满,经常争吵或体弱多病。
其次,厨房内的摆设,如灶位、洗碗盆、碗碟框等都要摆放正确位置。
《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
《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第一讲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引言: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刻也离不开环境。
1. 环境的概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体,包括非生物要素和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法中》中第一章第二条的环境概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对人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人工环境: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科研、文化、医疗、娱乐等需要而创建的环境空间。
需要指出,关于环境系统,各组分和过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自然环境要素。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土壤与岩石圈,宇宙外圈(阳光)?人们一般把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
通常指的环境要素是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岩石、生物、阳光和土壤等。
一些环境要素的特点:最差(小)限制率:(比较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但是马队赛马成绩的好坏却并不取决于最慢的那匹马!人的才能展示,扬长避短!);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什么是最差?),才具有等值性。
4.环境分类有不同的一些分类方法,如主体、范围、要素、利用、功能等。
我们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的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传统风水学在高职建筑、园林类专业的课程开发实践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从2009年始,我院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先后开设了名为《人居环境与风水》的一门选修课程。
该课程将传统风水思想与现代人居环境学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寻与追求当代城乡建筑内外最适。
人居生活环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1、课程开设的依据与现实意义1.1 开设的依据传统风水学是中国先民千百年来生产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
传统风水学中的糟粕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但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对今天城市和乡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比严谨却枯燥、科学却繁琐的现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和谐发展理论,风水学简洁的语言、浅显的道理、无处不在的实证,更容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并在住房建造与室内装饰中遵循。
中外众多学者认为,风水学就是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学。
因此,用现代建筑学、生态学、人居环境学、美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提取传统风水学中的科学且实用的成份,形成《人居环境与风水》课程的教学内容,其理论依据是科学的、充分的。
1.2 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城乡的房屋建造与室内装饰活动中,常见民间风水师的身影,他们很多往往故做神秘,过分宣扬风水中的迷信成份,欺骗不明就里的民众,将风水学变为自己敛财的工具,因此,这就需要高校及相关行业的正义人士,对传统风水去伪存真,用现代哲学、生态学、建筑学、心理学思想对其改造,将科学化的风水思想推广开来、传播下去。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乡村修建了大量新房,建成了新的集中居住点与新的集镇。
但是由于这些新建筑群只是简单地模仿了城市的居住习惯及生活观念,形成了大量的“乡村街道”与“乡村市民”,其结果就是使乡村缺少了其本来特有的的景观与文化与特色(如图1),变得“乡村不像乡村、城镇不像城镇”,这就需要大批具有现代建筑规划、住房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理念,又能把握农村自然特点与文化内涵的建设者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以改变这种状况。
风水与城市环境
真诚,正直,值得信赖。
亥水--主赏赐、赠送。在人性方面,主憨直,生气勃勃,固执和助人为乐;亦 主不守本分之人、娼妓等。在物象方面,代表洗手间,歌舞厅,情色场所,洗 浴场所,暗疾(不愿为人所知的病)。
叠亥相见,主有一定的文字专长或文学才能(包括有书法绘画等)。
第一节 风水研究 ——知性好处
--易学的思维方法就是“类象”,八卦呾干支及其含义都是类象的结果。 对干支的理览不演绎也要通过这种思维方法来了览。 --干支含有种种特定信息,大无丌包,绅无丌化。例如:从性情来说,甲, 丧性刚直,自待严厉,具统帅之魄力,有威性,能被多数人信赖; 乙,外表懦弱谨慎,内心执拗,保守,拘泥二亊物等等。 --一滴水含三千大千丐界,每丧干支的含义有无数,丌能生硬地去理览。 生硬的结果,就是名实丌符,名实丌符就会造成混乱。了览干支, 就跟了览人性一样,知性才能好相处。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
第一节 风水研究
——干支四时
--干支纨年萌芽二西汉,始行二王莽,通行二东汉后期。 --干支纨年,一丧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叴为“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第事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丧周期;一丧 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 --干支纨月,每丧地支对应事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丨气)至下一丧节气, 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丧月期间,丌是农历某月刜一至月底。 --干支纨日,60日大致合2丧月一丧周期;一丧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 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纨日始二鲁隐公三年夏历事月己巳 日(公元前720年事月刜十)】
第一节 风水研究 ——历叱演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丨国古代纨年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主要是使用干支纨年呾帝王纨年。 当时的干支主要是用在天文观测,历法呾年岁的命名上。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思想探析
4 6 营造 中式 气 息的景 观主 题 园 .
[ ] 张 蕊. 区广场的设计研究[ . 1 住 D]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O. 2 8 0 1 山主题 : ) 中式浪 漫情 怀 。缓坡 形 式的 大量运 用 , 以绿 色 为 [ ] 黄晓 忠. 求住 宅小 区规 划设计 之路 [ ] 福 建 建筑 ,0 2 2 探 J. 20 基调 , 大片群植 草 花地 被 , 突出具 有 浓烈 中式特 色 的 浪 漫情 怀 。 ( 1 :83 . S ) 2 -1 此 主题 区域 色彩明快 、 轻盈 , 在保持 传统园林植 被 的雄 超. 小城 镇住 宅 小 区规 划设 计 案 例 形让观 赏者 沉浸其 中, 体验 浪漫的感受 。
的新 视 域 , 以及 对 人 居 环 境 规 划 建 设 产 生 重 要 的 理 论 借 鉴 和 实 践 指 导 作 用 。
关键 词 : 天人合一 , 风水思想 , 人居 环境
中 图分 类 号 :U 0 3 T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人要思想 , 首先要弄清楚人 能够 思考什 么。在人类 对 当今 生 论。孔子认为“ 十而知天命” 天 生德于 予” 能够效 法天 道从 五 “ 人 态失衡 , 全球 气候变暖 , 淡水 匮乏 , 大气 污染 , 生物灭 种 , 疾病 滋生 而达到“ 心所 欲不 逾矩 ” 《 从 ( 论语 》 的境 界 , 提 出 了“ ) 并 知者 乐 等“ 进道若退 ” 现象进行深刻 的反思之前 , 我们先要 对思想进行 思 水 , 仁者乐 山” 孟子 主张 “ ; 尽其 心 者 , 知其 性 也 , 其性 , 知 则知 天
身” 人是 由天生 成 的 , , 人必 须 依靠 自然 “ 天 之道 ” 与 天地 同 循 “
; 如宋朝 张载 儒 家信奉天 是人 的 根本 , 人性 来 之 于 天命 , 天命 亦 是 人道 。 节” 以后的宋明理学家也普遍肯 定了天人 的一 体性 , “ 坤称母 ; 予兹藐焉 , 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 , 吾其体 ; 其思想 是关于 齐 家治 国平 天 下 , 混乱 中建立 和谐 的秩 序 的理 日 : 乾称 父 , 在 加 强了 内外景观 的共享 , 如宅 间较 隐蔽处 大树 景观 , 街亦 有 丛 掩映的 曲径 , 映 出 中国人性 格里 的含 蓄与坚 毅 , 例 沿 反 而且 也非 常 好 的观赏角度 。同时赋予几条 主要 车道 以不同 的植 物景 观效果 , 适 合当地的气候 ; 给居者 以传统 民居 氛围的提示 。 设 定了组 团的植 物 品种 , 每 一组 团有统 一 的景观 效 果 , 使 避免无 5 结 语 序与混乱 。在湖岸线设计上 强调 良好的林冠线效 果 , 水杉林为主 , 整个景观规划设计 旨在“ 宜人 宜居 ” 为小 区居 民创造 良好 的 , 搭 配以少量合欢 、 洋槐 、 花灌木 , 使林冠线高低错落 、 疏密有致 。 居住 、 生活 、 闲以及娱 乐区域 , 休 在满 足人们 物质文化 需求 的前提 绿化多采用 简洁的构图形式 , 尊重生物 相关性 和 当地 树种 下 , 在 从精 神文化层面 出发 , 提高人们生 活质量 , 考虑小 区内各层次 的基础上运用丰 富的色彩搭配 , 与重 要景 观节点 富有规整元 素 的 人群 的不 同需要 , 建立一个 和谐 、 统一 的住宅小 区。 硬质空 间形成互 补 , 显现空 间通透 和层 次感。 参 考 文献 :
俗语: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建屋选址为啥这样说?
俗语: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建屋选址为啥这样说?在农村,门前有水,屋后有山,这样的民居环境叫“依山傍水”。
古人认为此种地理环境比较适宜人们居住,现在不管在农村还是城镇,只要条件允许,此种地理环境依然还是人们认为比较理想的宜居环境之一。
那么,为什么农村流传的俗语说:“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1、这条俗语的出处民间传说,俗语“门前有水不是福,屋后有山灾祸足”出自刘伯温之手。
据农村传说,这条俗语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军师、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刘基,字伯温),是刘伯温遗留下来的风“水口秘笈”之中的一句。
在我国农村,历史上有两位特别能神机妙算的军师,一个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另一个是明朝的刘伯温。
在老百姓的眼里,两人都能精通天文地理,精通占卜术,预测将来之事。
也许是因为刘伯温距现实社会的历史时间要近,古代很多民间书籍中,将他描绘成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人。
过去农村,老人给年轻人讲古,说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两者相加就是前知一千年的事情,可谓是古代一个通晓天地之人,在一些方面比诸葛亮厉害。
刘伯温又被农村人描绘成古代的堪舆大家,即现在所说的“风水大师”,他对于地形的勘探和风水的推测都十分准确。
也就因为如此,从明朝中期开始,刘伯温“风水大师”的形象,为民间普遍接受。
因此,过去农村流传着许多与刘伯温有关,非常神奇的风水故事,同时也流传很多所谓由刘伯温遗留下来的“风水秘笈”,版本繁多。
然而,在正史《明史·刘基传》之中,并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过刘伯温具有堪舆方面的技能,只有明朝人写的野史、轶事等资料才提到过。
比如,明朝无名氏撰写的《英烈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等)提到,明初朱元璋设置了三个都城,设立北京为开封,设立南京为金陵,凤阳定为中都,后经刘伯温相地,认为金陵是龙兴之地,龙盘虎踞,朱元璋才决心定都金陵。
民间流传一本比较著名的堪舆典籍,书名叫《堪舆漫兴》,据说是刘伯温撰写,但是,经考证,这本书并非出自刘伯温之手,而是后人假借刘伯温之名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环境与风水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人居环境与“风水”摘要:建筑风水,作为中国建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关注,风水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认识自然的“图式”,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以及人居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风水可能是“潜科学”。
关键词:风水;人居环境0 引言“风水”,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倍受争议的传统文化。
由于人们知识的局限,很多风水学的问题得不到现实中的解决,这就不免让其中渗入了许多神秘,甚至迷信的色彩。
但是,另一方后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
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 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可以推见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
风水理论受到了中国儒、道、释诸家哲学和美学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1、建筑风水文化的科学内涵环境选择人们生活居住离不开环境,传统风水中通常所指的环境具体包括:地质、气候、感官环境、水文以及“气”等。
地质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如果其含量超标,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比如说,因为某种微量元素超标的原故,影响到主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死亡,风水师就会说是阴阳不调,五行相克需要调整房子的风水,更严重的则说其是大凶宅地,不可再居住,事实上起到了建议其迁居他处的目的。
气候一般来说,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气压和降水量等因素。
这些气候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觉、心理和生理活动。
风水学中“风水”这个词实际上也包括了气候诸要素,“风水宝地”总是气候宜人,好的“风水”,必有好的气候。
气候条件是较为复杂而多变的。
在我国,除了季风气候显着外,由于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也多种多样。
而气候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又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无论从总体概念上还是在局部地区,在气候环境方面均应特别重视。
在研究用地时,即要留心区域性范围的大气候,又要注意待选用地范围的小气候和微气候。
感官环境感官环境包括视觉、嗅觉、听觉。
这些在风水中也是很讲究的,这里以视觉为例:蓝色性属水,绿色性属木,五行中水生木,属吉,从色彩心理学讲,蓝色与绿色搭配让人感觉调和宁静,在色彩搭配上属于相近色系相配;红色性属火,五行中水克火,属凶,从色彩心理学讲就是蓝色与红色搭配让人感觉刺激和不安定,在色彩搭配上属于对比色系相配。
水文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这就是水质的问题。
水质如果受到污染,则后果严重,在这样的地方施工,需先净化水质即先改造风水。
风水师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研磨,用嘴尝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的土质、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
“气”风水中的“气”主要包括:磁场、气流。
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
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
风水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
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门窗里住户的干扰。
气流则主要指一些微小的气流以及由交通引导的气流。
气流要是活气为吉,死气则凶,例如,一般室内空间都要方便空气的流通,使空气对流畅通,在屋内生活的人才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而交通道路则可引导气流,道路畅通,气流引导的好,一个城市会经济繁荣。
因地制宜即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反朴归真,天人合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建筑形式亦不同:西北干旱少雨,人们就采取六居式窑洞居住,防火防寒冬暖夏凉,西南潮温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居住,空气流通,凉爽防潮。
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徙。
贵州山区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华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
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创立的。
依山傍水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星”,即三面群山环绕,南面空旷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林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
依山的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起到山腰。
长江中上游沿岸的码头小镇都是这样。
背眈山坡,拾级而上,气宇轩昂。
六朝古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
坐北朝南这一原则主要指的是建筑物的基址朝向问题,在设计中以坐北朝南为最佳。
这和我国的位置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是分不开的。
一是为了采光。
我国地处地球的北半球,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入的,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所以我国大部分的房屋都是朝南的。
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如取暖、照明、杀菌等。
二是为了避风。
中国的地势决定了气候为季风型。
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热带季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
风水中的阴阳学说是将宇宙和世间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两气的运动与转换。
所以风也有阴风与阳风之别。
协调、适当原则风水十分讲究阴阳协调,所有的理论和方法其最终目标都是在尽最大力量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五行相“天人合一”。
平衡是阴阳宇宙的平衡、五行的平衡、也是自然环境与人的平衡,这种平衡观对我们现代人而言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在全球自然环境被大肆破坏的今天,人类以前过分的强调人的力量,不加节制的改造和享用自然,导致自然环境失去协调和平衡。
因此,协调和适当原则须贯彻到我们设计实践始终:从大方面到小方面、从大空间到小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规划来。
2、现代人居环境古代建筑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的共鸣。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紧密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风水理论实际上是一门人居环境科学,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人居环境不论是在景观选择上,还是在生态环境构建上都蕴含了较高的科学性。
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居住地是古人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人们追求的理想境地,古代建筑风水理论穿越时空,与现代人居环境观产生了历史的共鸣。
有机自然观。
建筑风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整体,认为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大的生态系统,人居住在这个系统中,就是这个系统的一份子,人必须同其他因子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共同维持系统的发展和稳定。
人地和谐观。
即“天人合一”观或者说“天、地、人合一”观。
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人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吻合于自然,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相处。
风水学在实际操作中不以地形复杂为坏事,而是抓住山水做文章,用山水美化城市,用建筑美化山水,借助自然景观保护山水的美,同时也衬托建筑物的美,通过建筑物,将人、地(即自然)高度协和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关系。
这种人地和谐的思想正是现代人居环境构建所需要遵循的理论基础。
崇尚自然,人定顺天。
人居环境在中国传统风水学“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下,人们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联系,大自然的变化与人体变化活动有直接相互感应的共同规律,人的生命与自然界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而持续其运动的。
天、地、人之间是一个有机循环的整体系统。
因此,人们在人居环境的选择和营造中尽量尊重自然规律,人定顺天,天地人和谐相处。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人居环境建设应根据地貌、地形、水文、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塑造多姿多彩的艺术造型和内涵丰富的人居环境。
如高原地带的人居环境:依山傍水,错落有序;中原平地的人居环境:狭巷长天,庭院深深;江南水乡的人居环境: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无论是北方深沉厚重,还是南方洒脱秀雅,都富有诗情画意,无不体现天地人的风水意。
以人为本,和谐构建。
营建人居环境,提倡以人为本,“人”是指具体的人,包括男女老少,不同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各种各样的人,这就要求人居环境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人对人居环境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有共同一点就是自然生态良好,空间尺度宜人,心理感受舒适等,给人以情景交融的境界。
因此,在营建人居环境过程中,要发“天地人合一”的建筑风水观为指导,使地理环境、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与区域规划和建筑单体达到和谐融合。
3、总结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水学里有很多合理、实用的东西,并且有着很多成功运用的实例,在建筑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风水学中这些合理、实用的东西在现代的建筑学、结构、地质学、气象学、心理学中都有更加严密科学的阐释。
风水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古代文化,是数千年中国人对人地自然观察与思考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人关于居室建设与社会生活的经验的总结。
虽然,中国古代的风水文化囊括着不应有的迷信糟粕,但其千年不败,深深地渗透于地球东部的这块黄色土地之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住宅观念。
相信将新时代的科学价值观注入到这一古老的理论之中,将风水所蕴含的住宅文化与现代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相结合,使风水理论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对实现特色的居住环境也有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1] 张宵鹏. 浅析古代风水学的科学性[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23(1): 15-16.[2] 徐美群. 人居环境与建筑风水[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1-33.[3] 王其亨主编. 风水理论研究.建筑文化论丛.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4] 王深法. 风水理论与人居环境.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4-29.[5] 徐晓峰. 浅论建筑风水文化的内涵与实用功能. 中外建筑,2009(9):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