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实验技术

合集下载

眼动实验原理

眼动实验原理

眼动实验原理眼动实验眼动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追踪和记录被试者的眼球运动,来探寻人类的视觉认知和信息处理机制。

本文将从浅入深,介绍眼动实验的相关原理。

什么是眼动实验眼动实验是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通过使用专用的眼动追踪设备,记录被试者在观察视觉刺激时眼球的运动轨迹。

被试者通常会被要求注视屏幕上的特定位置或者观察特定的图像、文字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眼动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人类的视觉加工过程和认知行为。

眼动追踪技术眼动追踪技术是眼动实验的基础,它通过使用专用的眼动仪器来记录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情况。

目前常见的眼动仪器有两种类型:•瞳孔居中式眼动仪:使用红外线摄像机追踪瞳孔的位置,通过计算瞳孔在屏幕上的位置来确定眼球的运动轨迹。

•视网膜追踪式眼动仪:通过观察和记录视网膜上的血管网络变化,来追踪眼球的运动情况。

这些眼动仪器通常配备有专用的软件,用于实时记录和分析眼动数据。

眼动参数眼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眼动参数:1.注视点(Fixation):被试者在视野中静止注视的时间段。

2.注视跳(Saccade):眼球从一个视觉目标跳到另一个目标的运动过程。

3.注视路径(Scanpath):被试者在观察视觉刺激时,眼球的运动路径。

4.注视热图(Heatmap):将多个被试者的注视点叠加显示在一起,形成一个热图,用于揭示观察对象的视觉注意点。

眼动实验的应用眼动实验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1.人因工程学:通过分析人们在操作界面上的注视点,改进界面设计,提高用户体验。

2.广告与市场营销: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消费者在观看广告时的眼球运动,评估广告效果,并进行优化。

3.教育与学习: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视路径,帮助改进教学设计和内容呈现。

4.眼动追踪疾病:一些眼动参数的改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监测的指标,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

总结眼动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眼球运动数据,揭示人类的视觉认知和信息处理机制。

眼动的实验报告

眼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动仪的构造和原理。

2. 熟悉眼动仪的操作方法。

3. 通过眼动实验,探究不同视觉刺激条件下人眼运动规律。

4. 分析眼动数据,探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

二、实验原理眼动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分析人眼运动轨迹的仪器。

它通过记录人眼在不同视觉刺激下的运动轨迹,来揭示人眼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眼动仪主要由摄像头、控制软件、显示屏和被测者组成。

三、实验材料1. 眼动仪设备:包括摄像头、控制软件、显示屏等。

2. 实验对象:志愿者(20名,年龄、性别不限)。

3. 实验刺激:图片、文字、视频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志愿者分为5组,每组4人。

2. 实验步骤:(1)志愿者坐在眼动仪前,调整好摄像头位置,确保摄像头正对被测者的眼睛。

(2)志愿者佩戴眼动仪,调整好舒适度。

(3)实验者通过控制软件向志愿者展示不同的视觉刺激,要求志愿者观察并记录眼动轨迹。

(4)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不同刺激条件下的眼动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图片刺激:在观察图片时,志愿者眼动轨迹呈现出明显的“S”型曲线,即从图片中心向四周移动,再回到中心。

(2)文字刺激:在阅读文字时,志愿者眼动轨迹呈现出“Z”型曲线,即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形成“Z”字。

(3)视频刺激:在观看视频时,志愿者眼动轨迹呈现出跳跃式运动,即眼睛在不同画面间快速切换。

2. 实验分析:(1)图片刺激:眼动轨迹的“S”型曲线表明,人在观察图片时,首先关注图片中心区域,然后逐渐扩展至四周。

(2)文字刺激:眼动轨迹的“Z”型曲线表明,人在阅读文字时,首先关注文字的左侧,然后向右侧移动,形成“Z”字。

(3)视频刺激:眼动轨迹的跳跃式运动表明,人在观看视频时,关注点在不同画面间快速切换,以获取更多信息。

六、结论通过眼动实验,我们了解到人眼在不同视觉刺激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眼动轨迹的动态变化揭示了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研究人眼视觉信息处理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眼动测试实验报告(共)2024

眼动测试实验报告(共)2024

眼动测试实验报告引言概述:眼动测试是一种通过记录观察者眼睛在特定任务中的运动来评估其注意力和视觉认知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使用眼动测试来研究不同任务对观察者注意力和视觉注意的影响。

通过分析眼动数据,我们希望能够揭示人类在处理不同任务时的认知和注意机制。

正文内容:一、实验设计和方法1.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观察者在执行视觉搜索任务和视觉追踪任务时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

我们研究了两种任务对观察者眼动行为的影响。

2.实验参与者我们选取了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参与者,其中15名女性和15名男性。

参与者没有眼部疾病和视觉障碍,并在实验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3.实验材料实验使用了一台高分辨率眼动追踪设备记录参与者的眼动行为和注视点,以及一台计算机用于展示实验材料和记录数据。

4.实验步骤实验分为两个任务:视觉搜索任务和视觉追踪任务。

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参与者需要在一系列随机排列的图像中寻找特定目标。

在视觉追踪任务中,参与者需要跟踪一个移动的目标,并在移动结束后对它的位置进行判断。

5.数据分析通过眼动追踪设备记录的眼动数据,我们使用统计方法对参与者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包括注视点热度图、注视点聚类分析和注视点转移矩阵分析。

二、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的比较1.视觉搜索任务下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参与者的眼睛会以快速而不规则的方式在图像上移动,以找到目标。

通常,参与者会先进行全局扫描,然后逐渐进入局部扫描的阶段。

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目标周围,特别是目标的特征上。

2.视觉追踪任务下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在视觉追踪任务中,参与者会将目光集中在移动的目标上,并尽量保持目标在中央凹陷处。

眼睛的运动轨迹通常比较平滑,且注视点的稳定性较高。

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目标的位置上,以便进行位置判断。

3.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的差异通过比较视觉搜索任务和视觉追踪任务下的眼动模式和注意力分配,我们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眼动观察实验报告

眼动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眼动追踪技术应用于阅读行为研究实验目的:通过眼动追踪技术,研究被试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轨迹、注视点分布和阅读速度等,以探讨阅读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心理实验室实验对象:自愿参与实验的大学生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视力正常,无阅读障碍。

实验设备:眼动追踪仪、电脑、阅读材料、计时器。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材料打印成A4纸张,确保字体清晰、排版整齐。

将阅读材料分为两组,每组10篇,内容涵盖不同领域,难度适中。

2. 实验过程: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组10人。

每组分别进行两次实验,每次实验阅读5篇材料。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佩戴眼动追踪仪,并保持头部固定,眼睛注视屏幕。

(1)注视点分析:记录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位置和时间,分析注视点分布、注视点移动速度和注视点持续时间等指标。

(2)阅读速度分析:记录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每个注视点的停留时间,计算平均阅读速度。

(3)阅读效率分析:记录被试阅读每篇材料所需时间,计算阅读效率。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使用眼动追踪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1. 注视点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分布较为均匀,注视点移动速度较快,注视点持续时间适中。

2. 阅读速度分析:被试的平均阅读速度为每分钟300-400字,不同领域、难度的阅读材料对阅读速度影响不大。

3. 阅读效率分析:被试的阅读效率较高,平均阅读效率为每分钟阅读600-800字。

讨论:1. 注视点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分布较为均匀,说明被试在阅读时能够较好地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2. 阅读速度:实验结果显示,被试的平均阅读速度较快,可能与被试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有关。

3. 阅读效率:实验结果显示,被试的阅读效率较高,可能与被试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把握文章结构和重点有关。

结论:1. 眼动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阅读行为研究,为阅读心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在线眼动实验报告

在线眼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线眼动实验作为一种无创、高效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教育学、广告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在线眼动技术在视觉信息处理和注意力分配方面的应用,分析不同视觉刺激对眼动轨迹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在线眼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探究不同视觉刺激对眼动轨迹的影响。

3. 分析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规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均为右利手,视力正常。

2. 实验设备使用我国某知名眼动仪品牌的眼动仪,采集眼动数据。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佩戴眼动仪,通过电脑屏幕观看实验刺激。

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10张图片,分为两组:一组为自然景物图片,另一组为抽象图形图片。

每组图片包含5张,每张图片呈现时间为2秒。

4. 实验流程(1)实验开始前,向被试者讲解实验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被试者佩戴眼动仪,调整舒适位置,进行适应性训练。

(3)正式实验开始,随机呈现图片,记录被试者的眼动轨迹。

(4)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者表示感谢。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眼动轨迹分析通过对眼动轨迹的数据分析,发现被试者在观看自然景物图片时,眼动轨迹较为流畅,注视点分布均匀;而在观看抽象图形图片时,注视点分布较为集中,眼动轨迹相对复杂。

2. 注意力分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在观看自然景物图片时,注意力分配较为均匀,对整体图像的关注度较高;而在观看抽象图形图片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图形的局部特征上,对整体图像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3. 不同视觉刺激对眼动轨迹的影响(1)自然景物图片:眼动轨迹流畅,注视点分布均匀,说明被试者在处理自然景物信息时,能够较好地把握整体信息。

(2)抽象图形图片:注视点分布集中,眼动轨迹复杂,说明被试者在处理抽象图形信息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局部特征,以理解图形的整体意义。

五、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线眼动技术在视觉信息处理和注意力分配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眼动实验实验报告docx2024

眼动实验实验报告docx2024

眼动实验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正文内容1.\t眼动实验的必要性1.1.\t研究视觉加工和认知过程:眼动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被试者在特定任务中的注意力分配、目标选择和信息处理等认知过程。

1.2.\t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眼动实验可以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例如斜视和屈光不正等眼动障碍。

1.3.\t改进人机交互技术:通过分析被试者的眼动数据,可以改进人机交互技术,提高用户体验和效率。

2.\t眼动实验方法与装置2.1.\t眼动追踪技术:目前常用的眼动追踪技术包括电容式眼动仪、红外眼动仪和瞳孔追踪仪等,这些仪器可以追踪和记录被试者眼睛的运动轨迹。

2.2.\t实验设计与范式:眼动实验需要有严密的实验设计和范式,如选择适当的实验任务、刺激材料和实验条件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3.\t实验环境和控制因素:眼动实验需要在合适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同时控制因素如光照、眼动仪位置和被试者舒适度等也需要考虑,以减少实验误差。

3.\t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3.1.\t基本眼动参数:眼动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眼动参数,如注视时长、扫视次数和注视点分布等,这些参数可以用来描述被试者的注意力分配和眼睛的运动规律。

3.2.\t高级眼动分析方法:除了基本参数外,还可以通过高级的眼动分析方法来研究被试者的认知过程,如注视序列分析、扫视路径分析和视觉搜索任务分析等。

3.3.\t数据统计和建模:眼动实验的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和建模技术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解释和验证,从而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4.\t挑战与发展4.1.\t数据质量和精度:眼动实验中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对于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眼动仪的准确度、被试者的舒适度和环境噪声等方面。

4.2.\t个体差异和群体统计:不同个体在眼动实验中表现出差异性,而群体统计分析能够更好地揭示共性和差异性。

如何平衡个体差异和群体统计,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人体眼球互动实验报告

人体眼球互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眼球运动的基本原理。

3. 通过实验观察眼球在不同条件下的互动现象。

二、实验原理眼球是人体重要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

眼球壁包括外层、中层和内层,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球运动是通过眼外肌的协同作用实现的,主要包括眼球的转动、上下移动、旋转和聚焦等。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1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18-25岁,视力正常。

2. 实验设备:眼动仪、计算机、投影仪、实验指导手册。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人。

2. 实验步骤:(1)向志愿者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2)让志愿者在眼动仪前进行静态注视,记录眼球静止时的参数。

(3)让志愿者在眼动仪前进行动态注视,观察眼球在不同条件下的互动现象,并记录相关参数。

(4)对比两组志愿者在实验中的表现,分析眼球互动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静态注视实验:两组志愿者在静态注视时,眼球静止参数无显著差异。

2. 动态注视实验:(1)旋转注视:两组志愿者在旋转注视时,眼球运动速度和幅度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组志愿者眼球运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

(2)上下移动注视:两组志愿者在上下移动注视时,眼球运动速度和幅度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组志愿者眼球运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

(3)聚焦注视:两组志愿者在聚焦注视时,眼球运动速度和幅度无显著差异。

六、实验分析1. 静态注视实验表明,两组志愿者在静态注视时,眼球静止参数无显著差异,说明志愿者在静态注视方面具有相似的能力。

2. 动态注视实验表明,实验组志愿者在旋转注视和上下移动注视时,眼球运动速度和幅度较大,可能与实验组志愿者在日常生活中眼球运动较多有关。

3. 聚焦注视实验表明,两组志愿者在聚焦注视时,眼球运动速度和幅度无显著差异,说明志愿者在聚焦注视方面具有相似的能力。

七、实验结论1. 眼球在不同条件下的互动现象存在差异,可能与个体差异和日常生活习惯有关。

手机眼动实验报告(3篇)

手机眼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在手机上的视觉行为成为了研究热点。

眼动追踪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实时地记录和分析个体视觉行为的方法,为研究用户在手机上的阅读、浏览等行为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实验旨在探究用户在手机屏幕上的眼动规律,分析不同类型应用和界面设计对用户视觉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用户在手机屏幕上的眼动规律。

2. 分析不同类型应用界面设计对用户视觉行为的影响。

3. 为优化手机应用界面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性别不限。

2. 实验设备使用一款具备眼动追踪功能的智能手机,并安装相应的眼动追踪软件。

3. 实验材料选取5款具有代表性的手机应用,包括社交媒体、新闻资讯、购物、游戏和音乐播放等类型。

4. 实验流程(1)志愿者在实验前接受眼动追踪设备的校准。

(2)志愿者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要求操作手机应用。

(3)记录志愿者在操作过程中眼睛的运动轨迹、注视点、注视时间等信息。

(4)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用户在手机屏幕上的眼动规律(1)用户在手机屏幕上的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屏幕中央区域,注视时间较长。

(2)用户在浏览手机应用时,存在明显的视觉搜索行为,注视点在屏幕上的分布较为分散。

(3)用户在阅读文本内容时,存在跳跃式阅读现象,注视点在屏幕上的分布较为密集。

2. 不同类型应用界面设计对用户视觉行为的影响(1)社交媒体应用:用户在浏览社交媒体应用时,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头像、动态内容、评论等区域,注视时间较长。

(2)新闻资讯应用:用户在浏览新闻资讯应用时,注视点主要集中在标题、图片、摘要等区域,注视时间较长。

(3)购物应用:用户在浏览购物应用时,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图片、价格、评价等区域,注视时间较长。

(4)游戏应用:用户在玩游戏时,注视点主要集中在游戏界面、操作按钮等区域,注视时间较短。

(5)音乐播放应用:用户在播放音乐时,注视点主要集中在播放按钮、歌词显示等区域,注视时间较长。

实验心理学的常用技术(含眼动技术)

实验心理学的常用技术(含眼动技术)
(4)应用:注意的电生理研究,该方法根据某个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特征来推断某种注意状态
的特征和作用。
(1)fMRI的含义: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方式,
其原理是利用磁共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
发的血液动力的改变。
(2)优点:无创性;可能提供机能性和结构性的
3、功能性磁共振呈像技术图像;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呈像速度非诚快;有大
实验心理学常用技术:(1)眼动技术的含义:通过对眼动轨迹的记录,从中
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
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内在认知过程的一种技术。
1、眼动技术(2)眼动实验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记录法(叫眼电图记录法);
光学记录法(现代眼动仪中最主要的类型;主要有反光记
录法、影视法、角膜反光法、EVM3200型眼动仪)。
(PET)(补充)察范围不局限于脑的表层,还可用于测查脑的深层
部位。
(3)缺点:成像时间较长,时间分辨率差;受放
放射性物质剂量的限制;造价很高。
(1)MEG的含义:大脑工作时会形成电流,从而在头颅外表产生
感应磁场,脑磁图仪可以捕捉这些极微弱的磁信号,绘制脑磁图,
5、脑磁图从而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从技术上看MEG也可用于认知
(3)眼动的基本形式:注视(漂移、眼震颤、微小的
不随意眼跳)、跳动和追随运动。
(1)ERP的含义:目前研究脑认知活动的主要
手段之一。它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实时采样,同步
叠加平均和滤波得出与某种特定认知事件关联的
脑电位变化。
(2)优点:极高的时间分辨率;造价较低;无创性
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性。
(ERP)(3)缺点:空间分辨率低。
(fMRI)量参数供实验者控制。

眼动实验报告

眼动实验报告

眼动实验报告一、引言眼动实验作为一种研究人类视觉认知和信息处理的重要方法,在心理学、认知科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被试在特定任务中的眼动模式和视觉注意力分布,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被试在观察不同类型图片时的眼动特征,包括注视点分布、注视时间、眼跳距离等,以了解视觉信息处理的机制和个体差异。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作为被试,其中男性_____名,女性_____名。

所有被试均具有正常或矫正后的正常视力,无色盲、色弱等视觉障碍。

(二)实验设备使用了 Tobii Pro Spectrum 眼动仪,其采样频率为_____Hz,能够精确记录被试的眼动数据。

同时,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用于实验控制和数据处理。

(三)实验材料准备了_____组不同类型的图片,包括风景图片、人物图片、抽象图案等。

每组图片包含_____张图片,图片的大小、分辨率和亮度等参数保持一致。

(四)实验流程1、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先进行眼动仪的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被试坐在舒适的椅子上,距离电脑屏幕约_____厘米,眼睛平视屏幕。

3、实验开始时,每张图片在屏幕上呈现_____秒,被试自由观察图片。

4、每组图片呈现结束后,被试休息_____秒,然后进行下一组图片的观察。

5、整个实验过程约持续_____分钟。

四、实验结果(一)注视点分布1、风景图片:被试的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图片的中心区域,如远处的山脉、河流等显著景物,以及画面中色彩鲜艳的部分。

2、人物图片:注视点更多地集中在人物的面部,特别是眼睛、嘴巴等表情丰富的部位。

3、抽象图案:注视点分布较为分散,没有明显的集中区域,但对于线条交叉、色彩对比强烈的地方有较多的关注。

(二)注视时间1、风景图片:平均注视时间较长,约为_____毫秒,表明被试在欣赏风景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和理解视觉信息。

眼动分析实验报告

眼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眼动追踪技术在广告效果评估中的应用实验目的:通过眼动分析技术,探究不同广告形式对消费者视觉注意力和信息获取的影响,为广告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某大学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对象:随机招募的20名大学生(男女各1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视力正常。

实验设备:眼动追踪仪、电脑、投影仪、广告素材(视频和图片)、实验指导手册。

实验流程: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向实验对象介绍实验目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对象理解实验内容。

2.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10个广告素材,包括5个视频广告和5个图片广告。

广告素材内容涉及不同行业,如食品、化妆品、电子产品等。

3. 实验操作:实验对象坐在距离电脑屏幕50厘米的位置,调整座椅高度,使视线与屏幕保持水平。

实验者通过眼动追踪仪记录实验对象的视觉轨迹,实时反馈给电脑。

4. 实验步骤:(1)实验对象观看广告素材,眼动追踪仪记录其视觉轨迹。

(2)观察并记录实验对象在观看广告过程中的注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指标。

(3)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5.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广告形式对消费者视觉注意力和信息获取的影响。

实验结果:1. 视觉注意力方面:视频广告相较于图片广告,实验对象的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表明视频广告更能吸引消费者的视觉注意力。

2. 信息获取方面:视频广告相较于图片广告,实验对象获取的信息量更大,对广告内容的理解程度更高。

3. 不同广告素材间的差异:在视频广告中,化妆品广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显著高于食品广告;在图片广告中,电子产品广告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显著高于化妆品广告。

实验结论:1. 眼动分析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广告效果,为广告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视频广告相较于图片广告,在吸引消费者视觉注意力和获取信息方面更具优势。

3. 广告设计者应根据目标受众和广告内容,选择合适的广告形式,以提高广告效果。

眼动演示实验报告(3篇)

眼动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眼动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眼动追踪技术及其应用。

3. 分析被试在观看视觉刺激时的眼动特征。

4. 探讨眼动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刺激图片,如人物、风景、动物等。

2. 实验设备:眼动仪、电脑、投影仪等。

3. 被试:选取20名年龄、性别、视力等基本情况相似的志愿者作为被试。

4. 实验流程:(1)被试在实验前进行眼动仪校准,确保眼动数据准确;(2)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佩戴眼动仪,观看实验图片;(3)记录被试在观看图片时的眼动轨迹、注视点、注视时间等数据;(4)分析被试的眼动特征,探讨眼动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1. 被试在观看实验图片时,眼动轨迹呈现规律性变化,注视点主要集中在图片的视觉焦点区域;2. 注视时间随视觉刺激的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加,简单图片的注视时间较短,复杂图片的注视时间较长;3. 被试在观看图片时,眼动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这与被试的认知过程有关;4. 被试在观看图片时,眼动方向呈现先垂直后水平的趋势,这与被试的视觉搜索策略有关。

四、实验讨论1. 眼动实验结果表明,眼动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被试在观看图片时,眼动轨迹、注视点、注视时间等眼动特征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2. 眼动追踪技术为研究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揭示视觉信息处理机制;3. 实验结果提示,视觉搜索策略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被试在观看图片时,眼动方向、注视点等眼动特征与视觉搜索策略有关;4.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眼动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为视觉信息处理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五、实验结论1. 眼动实验揭示了眼动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为视觉信息处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2. 眼动追踪技术在认知科学、心理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3. 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视觉信息处理机制,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六、实验局限性1. 实验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普适性;2. 实验材料较为单一,未涉及更多类型的视觉刺激;3.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如眼动仪校准误差、被试反应时间误差等。

眼动操作规程

眼动操作规程

眼动操作规程眼动操作是一种研究人眼运动和注意力分配的技术,通过记录眼睛在观察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和注视点,从而获得关于人的视觉认知和感知过程的信息。

下面是一份关于眼动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眼动实验。

1. 实验前准备在开始眼动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实验设备和软件处于良好状态,如眼动跟踪器、显示器、实验软件等。

然后,校准眼动设备,以确保准确地记录眼睛的运动轨迹。

最后,确保实验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干扰。

2. 受试者指导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受试者进行必要的指导。

首先,给受试者提供关于实验任务的详细说明,包括任务目标、要求和时间安排等。

然后,告知受试者眼动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放置和调节头戴式眼动设备。

最后,告诉受试者要保持头部稳定,注视屏幕中央,并尽量自然地观察实验材料。

3. 实验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设计实验任务和实验材料。

确保实验材料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引起受试者的注意力并产生代表性的眼动数据。

在设计实验任务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范式,如自由观看、视线定位、视线追踪等。

4. 实验执行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受试者正确理解任务要求,并按照要求进行观察和操作。

同时,实验人员需要密切监督受试者的眼动情况,及时调整设备和提示受试者保持正确的观察方式。

如果出现设备故障或受试者疲劳的情况,可以适当暂停或终止实验。

5. 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需要对眼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要进行数据校验和修正,删除设备误差或非正常的眼动轨迹。

然后,将眼动数据转化为相关的注视点和注视持续时间等指标。

最后,根据研究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6. 结果解释根据眼动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或群体的眼动行为,可以揭示人类的视觉认知和注意力分配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结合其他的心理学或行为学指标,可以对眼动数据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解读。

7. 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

心理眼动实验报告(3篇)

心理眼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眼动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被试在观察刺激时的眼动轨迹,来揭示认知过程和大脑活动的规律。

本实验旨在探讨心理理论对眼动轨迹的影响,即被试在理解他人心理时,眼动轨迹与理解物理信息时是否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1. 检验心理理论对眼动轨迹的影响;2. 分析心理理论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3. 探讨心理理论与大脑活动的相关性。

三、实验方法1. 被试: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年龄在18-22岁之间,性别不限,视力正常。

2. 实验材料:选取30个与心理理论相关的成语和30个与物理信息相关的成语,每个成语包含四个字。

成语内容涉及亲情、友情、爱情、社会交往等方面。

3. 实验仪器:EyeLink 1000 Plus桌面式眼动仪,用于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

4. 实验程序:被试坐在距离屏幕70cm的位置,屏幕上呈现成语,要求被试阅读成语并判断其含义。

眼动仪记录被试阅读成语时的眼动轨迹,包括注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指标。

5. 实验流程:(1)被试熟悉实验流程和任务要求;(2)被试进行眼动仪校准;(3)被试依次阅读成语,并判断其含义;(4)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成语的理解过程。

四、实验结果1. 眼动轨迹分析(1)注视点:心理理论相关成语的注视点主要集中在成语的第一个字,而物理信息相关成语的注视点则较为分散;(2)注视时间:心理理论相关成语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物理信息相关成语;(3)注视次数:心理理论相关成语的注视次数显著多于物理信息相关成语。

2. 访谈结果被试在访谈中表示,在理解心理理论相关成语时,需要关注成语中的心理状态,而在理解物理信息相关成语时,则更关注成语中的物理信息。

五、讨论1. 心理理论对眼动轨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对眼动轨迹具有显著影响。

在理解心理理论相关成语时,被试的眼动轨迹与理解物理信息时存在差异。

这表明,心理理论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心理理论与大脑活动的相关性眼动轨迹的变化可能与大脑活动有关。

眼动 实验报告

眼动 实验报告

眼动实验报告眼动实验报告引言:眼动技术是一种研究人类视觉注意和眼球运动的非侵入性方法,通过追踪眼球运动轨迹和注视点,可以揭示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眼动实验的研究,旨在探究人们对于不同类型图像的注意力分配和感知差异。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单因素设计,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图像,并且使用眼动仪记录他们的眼球运动。

实验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图像:自然风景、抽象艺术和人物肖像。

每种类型的图像共有30张,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尽可能地专注于图像,并且避免分散注意力。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首先,观察到参与者对于自然风景图像的注视时间最长,平均注视时间为3.5秒,而抽象艺术图像和人物肖像图像的平均注视时间分别为2.8秒和2.3秒。

这表明人们对于自然风景图像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吸引力。

其次,我们还观察到了不同类型图像的注视点分布差异。

在自然风景图像中,参与者的注视点主要集中在风景的整体构图和明暗对比较强的区域。

而在抽象艺术图像中,注视点则更加分散,参与者更倾向于在图像的各个部分进行注视。

而在人物肖像图像中,注视点则主要集中在人物的眼睛和嘴巴等面部特征上。

这些结果表明人们对于不同类型图像的注意力分配存在差异,可能与图像的内容和特征有关。

讨论与启示: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对于人们对不同类型图像的注意力分配和感知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对于广告设计、心理学研究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广告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人们对于不同类型图像的注意力偏好,来选择更具吸引力的图像内容,以提高广告的效果。

在心理学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人们对于不同类型图像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以揭示人类视觉系统的工作机制。

在人机交互中,我们可以根据人们对于不同类型图像的注意力分配特点,来设计更符合人类认知习惯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总结:眼动实验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法,通过追踪眼球运动轨迹和注视点,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的视觉注意和认知过程。

眼动实验技术

眼动实验技术

第14章眼动实验技术�大量实验和观察证明,眼动模式与很多心理现象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关系,从而使眼动技术成为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眼动实验技术的关键环节是眼动模式的记录,目前主要采用眼动仪来实现(EyeLinkⅡ)。

推荐入门书沈德立沈德立《《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阎国利阎国利《《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修订版,天津教育出版社)、朱滢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2000主要内容�一、眼动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二、EyeLinkⅡ眼动记录系统的使用基本的眼动现象注视跳动追随运动漂移眼震颤微小的不随意眼跳双眼的每次跳动几乎完全一致;眼跳速度很快物体运动,头不动物体运动,头也动眼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眼动与信息的重要性�眼动与知觉广度�眼动模式与信息加工机制A眼动与信息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表明,对某物体的注视时间、注视刺激和瞳孔变化情况与该物体的重要性或个体对该物体的兴趣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根据眼动技术所测得的注视时间和注视点分布情况,可了解到有关个体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很多信息。

Yarbus的研究�被试观看表现人物群像的图画时,人脸是被注视最多的地方,而脸部的眼睛和嘴又是注视点最集中的区域。

而且及时将人脸换成雄狮的面部,被试的注视点也集中在其眼睛和嘴上,说明这两个部位在长相中最为重要,能为面孔识别提供最丰富的信息。

应用�广告心理学先后顺序、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瞳孔直径的变化�司法心理学B眼动与知觉广度�知觉广度是指一次注视中所获得的信息,是反映个体信息加工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种知觉广度总的知觉广度字母识别广度字识别广度应用�Rayner研究发现,英语阅读者的知觉广度左右范围不对称,右侧比左侧大!阅读者可以从距注视点左侧9个字符的范围内获得字母信息,而在注视点右侧可拓展到15个字符距离。

眼动实验原理(一)

眼动实验原理(一)

眼动实验原理(一)眼动实验的原理与应用什么是眼动实验?•眼动实验是一种研究眼球运动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记录和分析人眼注视和视线移动的轨迹,来研究认知、注意力、情绪等心理过程。

眼动实验的原理1.眼动仪的使用–眼动仪是记录和追踪眼球运动的设备。

–眼动仪通过红外线或视频摄像等方式,准确测量眼睛的位置和注视点。

2.眼球运动的类型–注视:眼睛停留在一个地方,观察特定的对象或区域。

–跳转: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快速移动到另一个注视点。

–扫视:眼睛在一个区域内快速移动,常用于浏览文本或图像。

3.眼动参数的测量–注视点:眼睛停留在一个位置的时间和位置。

–注视路径: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轨迹。

–注视时长:眼睛停留在一个位置的时间。

–注视次数:眼睛重复注视某个位置的次数。

眼动实验的应用•视觉人机界面设计–通过分析用户的眼动数据,设计更符合用户感知和认知规律的界面。

–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广告效果评估–通过观察受试者在观看广告时的眼睛注视路径,评估广告吸引力和信息传递效果。

–改进广告设计,提高广告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认知研究–通过研究眼球运动,探索人类记忆、学习、推理等认知过程的规律和机制。

–为认知科学提供重要的实证数据和理论支持。

•驾驶行为研究–通过分析驾车过程中的眼动数据,研究驾驶员的注意力分配、反应速度等驾驶决策因素。

–优化驾驶员培训和驾驶辅助系统,提高交通安全性。

眼动实验的局限性与挑战•小样本问题–眼动实验涉及到对受试者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样本量往往较小,结果可能缺乏代表性。

•外部环境干扰–眼动实验需要控制外部环境的干扰,确保受试者的眼动行为真实可靠。

•数据分析与解读–眼动数据较为复杂,需要运用统计学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总结起来,眼动实验是一种研究眼球运动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记录和分析眼睛的注视点和运动轨迹,揭示认知、注意力、情绪等心理过程。

眼动实验在视觉人机界面设计、广告效果评估、认知研究和驾驶行为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运动眼动实验报告(3篇)

运动眼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运动眼动在视觉追踪过程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通过观察和分析被试者在不同运动速度和方向下的眼动轨迹,评估眼动速度、眼动方向和眼动持续时间等眼动参数的变化,为视觉追踪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运动眼动实验是基于眼动追踪技术进行的,通过记录和分析被试者在观察动态场景时的眼动轨迹,可以了解被试者的视觉注意力分配、视觉搜索策略和视觉信息处理能力。

实验过程中,被试者需注视屏幕上的动态图像,系统自动记录其眼动数据,包括眼动速度、眼动方向、眼动持续时间等。

三、实验器材1. 眼动追踪仪:用于记录被试者的眼动数据;2. 显示屏:用于呈现实验场景;3. 实验控制软件:用于控制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4. 计算机及投影仪:用于实验场景的呈现和眼动数据的处理。

四、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男女各半。

五、实验场景实验场景为一系列动态图像,包括不同速度和方向的运动物体,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前,向被试者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 被试者佩戴眼动追踪仪,调整至合适位置;3. 被试者注视屏幕中心点,系统自动记录眼动数据;4. 屏幕上呈现动态图像,被试者需尽量注视图像;5. 实验结束后,记录被试者的眼动数据,包括眼动速度、眼动方向、眼动持续时间等。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眼动速度: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被试者的眼动速度也相应增加。

在直线运动中,眼动速度与运动速度呈正相关;在曲线运动中,眼动速度在运动速度较慢时与运动速度呈正相关,在运动速度较快时则呈负相关。

2. 眼动方向:被试者在观察运动物体时,眼动方向主要与运动方向一致。

在直线运动中,眼动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在曲线运动中,眼动方向在运动速度较慢时与运动方向一致,在运动速度较快时则与运动方向相反。

3. 眼动持续时间: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被试者的眼动持续时间逐渐缩短。

眼动实验 智能驾驶研究 应用案例

眼动实验 智能驾驶研究 应用案例

眼动实验在智能驾驶研究中的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为交通运输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究中,眼动实验被广泛应用,它可以通过观察驾驶员的眼动情况,帮助研究人员了解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认知负荷和驾驶行为,从而优化智能驾驶系统的设计。

下面将从眼动实验在智能驾驶研究中的应用案例进行介绍:一、眼动实验的基本原理眼动实验通过追踪人眼的运动轨迹和注视点,来研究人们的视觉注意行为。

在汽车驾驶领域,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眼动实验分析驾驶员的视线位置和注视持续时间,从而了解驾驶员对道路、车辆和交通标识等信息的注意力分配情况。

这有助于优化汽车驾驶界面的设计,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度,提升驾驶安全性。

二、眼动实验在智能驾驶技术研究中的应用1. 仿真驾驶实验研究人员利用眼动仪和仿真驾驶评台,对驾驶员在不同驾驶场景下的眼动情况进行实验。

通过收集驾驶员的眼动数据,研究人员可以分析驾驶员在不同情境下的驾驶行为和注意力分配,为智能驾驶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 眼动追踪技术在驾驶监控中的应用一些智能驾驶系统集成了眼动追踪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眼动情况。

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或疲劳状态出现时,会通过语音提示或振动座椅等方式提醒驾驶员,以帮助其恢复到更加集中的驾驶状态,提高驾驶安全性。

3. 驾驶界面设计优化通过眼动实验收集的数据,研究人员可以分析驾驶员在不同操作界面下的注视点和注意力分配情况,从而指导驾驶界面的优化设计。

调整界面中不同功能区域的大小和位置,使驾驶员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减少驾驶员在操作界面上的目光转移次数,提高驾驶安全性。

三、未来展望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动实验在智能驾驶研究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眼动实验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相结合,为智能驾驶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eful Link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Psychonomic Society Publications
• 交通心理学和航空心理学
研究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眼动特征的影响,路况和场景对 驾驶员眼动特征影响,性格特征对驾驶员眼动的影响;汽车 和飞行器驾驶舱设计对飞行效能的影响,飞行任务要求、不 同飞行状况(起飞、着陆、导航飞行等)等对飞行员眼动特 征的影响及眼动和心理负荷的关系。
• 运动心理学
研究过各种球类、拳击、自行车、体操运动员的眼动特 征,不同水平教练和观众欣赏体育比赛时的眼动特征。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Vision Science 美国Boston大学-认知与神经系统实验室 Beckm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cience & Technology 德国Bielefeld 大学-Eye Tracking Group 德国Postdam大学眼动仪实验室 Micheal Tarr 实验室 美国户外广告学会 英国行为研究学院 台湾中正大学认知科学研究中心 台湾阳明大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实验室
应用


广告心理学 先后顺序、注视时间、注视次数、 瞳孔直径的变化 司法心理学
B眼动与知觉广度

知觉广度是指一次注视中所获得的信 息,是反映个体信息加工能力和水平的 重要指标。 三种 知觉 广度 总的知觉广度 字母识别广度 字识别广度
应用


Rayner研究发现,英语阅读者的知觉广度左右 范围不对称,右侧比左侧大!阅读者可以从距 注视点左侧9个字符的范围内获得字母信息, 而在注视点右侧可拓展到 15个字符距离。 布斯威尔研究发现,注视广度是阅读成熟的重 要指标,注视广度太窄表明阅读水平低。阅读 知觉广度越大,则阅读同样材料时所需的注视 次数就少,阅读速度就快。
二、眼动实验
� � �
(一)阅读的眼动研究 (二)图形认知的眼动研究 (三)眼动与其他心理活动
(一)阅读的眼动研究
� �
1.阅读中眼动的基础研究 2.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眼动研究
1.阅读中眼动的基础研究

(1)阅读过程中的眼动模式
� � � �
注视 跳动 回视 回扫

(2)阅读的知觉广度
2.阅读理解过程中的眼动研究
2 典型研究示例—— 经典领域:阅读和语言、问题解决概述
• 通过分析注视位置、次数、时间、回扫、眼跳等眼动指标来 研究各个水平的阅读问题。沈德立、舒华、陈烜之等为代表。 • 开窗法( opening window technique ):设置有界限的窗口让被试 阅读,可度量阅读广度,都涉及到注视跟随技术。 (moving window ,McConkie & Rayner, 1975 )跟随 移动窗口法 移动窗口法( 注视点的窗口不断移动,其余部分被遮蔽。即时加工、边界 效应;眼音距( eye-voice span )测量。 (moving mask , Rayner et al., 1979 )刚好相反,探 移动遮蔽法 移动遮蔽法( 索阅读策略。阅读知觉广度的不对称性。 指定法、反应时法(蔡志的汉字视角对再认速度的影响研 究)、命名法等。 • 阅读中的主要眼动模式:注视、眼跳、回扫、回视。
A眼动与信息的重要性


大量研究表明,对某物体的注视时间、 注视刺激和瞳孔变化情况与该物体的重 要性或个体对该物体的兴趣有密切的关 系。 因此,根据眼动技术所测得的注视时间 和注视点分布情况,可了解到有关个体 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很多信息。
Yarbus的研究

被试观看表现人物群像的图画时,人脸 是被注视最多的地方,而脸部的眼睛和 嘴又是注视点最集中的区域。而且及时 将人脸换成雄狮的面部,被试的注视点 也集中在其眼睛和嘴上,说明这两个部 位在长相中最为重要,能为面孔识别提 供最丰富的信息。
主要内容
� �
一、眼动实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二、EyeLinkⅡ眼动记录系统的使用
基本的眼动现象
漂移
注视 跳动 追随运动
眼震颤
双眼的每次跳动几乎完全一致; 眼跳速度很快 物体运动,头不动 物体运动,头也动
微小的不随意眼跳
眼动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 � �
眼动与信息的重要性 眼动与知觉广度 眼动模式与信息加工机制
2.眼动与视觉搜索和模式识别
(三)眼动与其他心理活动
� � � �
1.眼动与视错觉 2.眼动与双关图形 3.眼动与心理表征 4.眼动与性格特征
眼动研究评价
� �


可提供对于认知活动的实时测量; 可满足心理学研究对于生态学效度的要 求;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眼动技术的运用提 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对于许多高级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无法 通过眼动记录观察到。
2 典型研究示例—— Chess Cognition, A Comparison
新 手 集 中 新 手 分 散
专 家 集 中 专 家 分 散
2 典型研究示例——广告和产品分析
分析注视和兴趣区域, 确定关键项目和计算信息 传递效率;分析不同区域 和项目的偏好眼动轨迹, 确定信息加工流和计算有 关信息集群间的距离,达 到优化设计目的。 通过分析眼动轨迹、 反应时、情绪反应,设计 最佳的用户界面,包括家 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 飞行器控制面板、化妆品 等。
C眼动模式与信息加工机制
� �

注视时间——表示对特定对象的加工时间 注视次数——反映个体对特定对象加工的 熟练程度或加工深度,次数越多可能反 应认知任务越困难,或加工程度越深 扫描轨迹——反应个体认知加工顺序和历 程
(三)眼动仪的应用:基础和应用领域
神经生理学和眼科学 眼跳程序;眼动控制; 眼球平滑追踪;眼球震颤诊断 会聚眼动 知觉和认知 早期视觉和心理物理学; 眼跳整合;变化检测; 场景、面部和物体知觉;三维 知觉;眼—手协调; 视觉注意和视觉搜索;注意和 动作;心理语言学; 阅读和语言加工;双语和言语 ;记忆编码和提取;工作记忆 ;推理和决策 临床研究 精神错乱:精神分裂症 发展性障碍:诵读困难,ADHD 神经退化疾病:帕金森氏症, 闭合性头部损伤 应用研究 人机互动;人因学;工效学; 图形用户界面和网络应用评价 ;广告心理学;眼控人机界面 ;注视跟随;虚拟现实; 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和机 器人学; 警觉;运动心理学;军事;航 空和交通心理学;人事评鉴
和网络应用评价 2 典型研究示例——GUI GUperiments
2 典型研究示例——其他应用心理学
• HR选拔和评鉴
神经动作机能测试、注意和控制系统测试、植物神经系 ,通过分析注视准确度、时长和次 统反应测试、记忆测试 统反应测试、记忆测试, 数,眼跳幅度、时长、速度和加速度、潜伏期、捕获、眨眼 次数、平滑追踪轨迹来测试员工的基本认知功能,为一般心 理测试提供客观依据和交叉验证。
2 典型研究示例—— 经典领域:阅读和语言研究概述
• 影响阅读效率的因素:材料条件、眼动机能、阅读节奏、边 缘视觉、眼动控制、其他阅读策略。 直 • 阅读的眼动模型:视觉缓冲器加工理论( Bouma,1974 )、 )、直 聚光灯 接假说和眼 —脑假说( Just & Carpenter,1980;1978 )、 )、聚光灯 战略战术模型( O’Regan,1992 )、 理论( McConkie,1979 )、 )、战略战术模型( E-Z Reader模型 (Reichle)。 模型( • 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争议很大)、快速阅读研究(影响因素 有头部跟随移动、默读、逐字阅读、频繁回扫),速读训练 —— 一个成长的学习领域! • 语言障碍:阅读困难、注意缺陷、口吃、失语症、盲视。 • 中文阅读研究 ——方兴未艾!
2 典型研究示例——拓展的基础领域 Visual Search 和其它领域
• 选择性和视觉搜索是图像、物体和场景认知区别于一般阅读 的关键之一。 • 兴趣点、特征检测、眼动扫描轨迹。对发展心理学来说更有 意义,眼动能力和眼动模式发展。 • 眼动与视错觉、双关图形认知。 同性恋者观看同性 瞳孔大的通常被 裸体照片时的反应 认为情绪愉快、 • 眼动与问题解决:密码算题、解应用题(杨东关于学生解题 专家和新手阅读题面的眼动模式研究)、 与异性恋者相反。 吸引人、兴奋。 Tower of Hanoi 、心 。 理旋转、几何解题 理旋转、几何解题。 • 眼动指标与情绪、兴趣、态度:瞳孔变化及其与非言语交 流,瞳孔灵敏度的遗传性、瞳孔变化与记忆、思维关系密 切;眨眼与认知活动、眨眼与说谎、眨眼与焦虑( Nixon effect)。 • 眼动和能力、人格研究:一般能力、能力倾向测验、言语测 验、棒框测验、投射测验。
第14章 眼动实验技术


大量实验和观察证明,眼动模式与很多 心理现象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关系,从而 使眼动技术成为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眼动实验技术的关键环节是眼动模式的 记录,目前主要采用眼动仪来实现 (EyeLinkⅡ)。
推荐入门书
《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教育 沈德立 沈德立《 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 科学出版社)、 阎国利 《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阎国利《 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修订版,天津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朱滢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 � � �
(1)阅读过程中词加工的眼动研究 (2)阅读过程中句法加工的眼动研究 (3)阅读过程中语段加工的眼动研究 (4)阅读中眼动特征的年龄差异 (5)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