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研究概况

金史研究概况
金史研究概况

金史研究概况

元、明、清三代对金史的研究

金灭之后,元、明、清三代对金史的研究有一定成就。文学家元好问晚年为撰写金史曾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编有《中州集》。虽然他未能实现其志愿,但却有利于后来的编写工作。与元好问编《中州集》的同时,另有冯青搜集金代文章数百卷。王鹗为写金史也搜集采访和整理了不少史料。明杨循吉撰《金小史》。

对金史研究最有成就的还是清代。清代由于考据之学风行,很重视史料的整理工作。清代对金代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的工作上:遗书钞录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开四库全书馆,诸儒臣辑《永乐大典》散见之书,金人编的《大金吊伐录》及王寂的《拙轩集》、《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皆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经过整理,诸书得以流传。

遗文辑录主要是将金代的文章、诗词、碑刻等整理汇集成书。

《全金诗》74 卷,郭元釬康熙五十七年(1718)奉旨编辑。此书是在元好问《中州集》的基础上增补而成,所收诗约6000 首,作者近500 人。有康熙刻本和乾隆西爽阁重修本。

《金源纪事诗》,汤运泰编辑,清嘉庆十八年(1813)刊本。

《金文雅》16 卷,庄仲方编辑。此书是从文集、正史、《元文类》、《玉堂嘉话》和几种地方志中所辑出的金人诗文,按赋、诗、诏令等文体进行分类编排。辑录不广。有光绪十七年(1891)江苏书局刊本。

《金文最》120 卷,张金吾编辑。此书只收文不收诗。除采集自《金史》、《大金集礼》、《大金吊伐录》、《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诸书之外,凡山经地志、金石碑版以及医书、谱录、杂家小说,旁及外国史书,无不甄录,并合之《拙轩集》等五文集,分类编次。此书搜罗至广,因多有难以查到者,便于初学金史者翻阅,是一部颇有实用价值的史料丛编。有光绪七年广雅书局本。通行者为光绪二十一年江苏书局60 卷本,删去了《金文雅》已著录诸篇。

诸书辑录其要者有石莲盦汇刊之九《金人集》,吴重熹辑,有清光绪中海丰吴氏刊本。内辑《拙轩集》6 卷,《补遗》1 卷,金王寂撰,光绪二十年信阳刊;《闲闲老人滏水文集》20 卷,附札记2 卷、附录1 卷,金赵秉文撰,札记、附录为吴重熹所撰,光绪二十九年湖北刊;《滹南遗老王先生集》45卷,续1 卷,金王若虚撰,光绪十六年开封刊;《元遗山先生集》40 卷,附录1 卷,补载1 卷,金元好问撰,清张穆校,光绪三十年灵山杨氏刊,载有施国祁、凌廷堪、翁方纲撰《元遗山先生年谱》;《新乐府》5 卷,补遗1卷,金元好问撰,光绪三十一年江宁刊;《续夷坚志》4 卷,元好问撰;《萧闲老人明秀集注》6 卷(原缺卷4—卷6),补遗1 卷,金蔡松年撰,金魏明道注,光绪三十年江宁刊;《二妙集》8 卷,逸文1 卷,金段成己、段克己撰,光绪三十二年江宁刊;《天籁集》2 卷,摭遗1 卷,元白朴撰,光绪三十一年江宁刊。

《金史》补遗

清时做了不少史料的补遗工作,其中包括对史书、文集、书目的补遗。杭世骏仿厉鹗《辽史拾遗》例,编《金史补遗》,全书拟为百卷而未能完成,只有南京国学图书馆藏传钞本5 卷,收入《满蒙丛书》第2卷。钱大昕有《辽金元三史拾遗》5 卷,清广雅书局刊。卢文弨有《金史礼志补脱》、《补辽金元艺文志》,收入《廿五史补编》第六册。金门诏《补三史艺文志》1 卷,收入《昭代丛书庚集》。

校勘注释

清代对史料考异、校勘、注释极为重视。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其中有关于《金史》部分。《续资治通鉴》、《金史纪事本末》皆附考异,可资对史事鉴别。缪荃孙《大金集礼校勘记》,见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大金集礼》附录。

对《金史》进行校勘、注释而取得卓著成绩的是施国祁的《金史详校》10 卷。施国祁原是布店掌柜,他用二十余年功夫读《金史》十余遍,写成此书。《金史详校》根据《金史》各种版本互校,同时也用其他书校勘《金史》,订正了不少版本及史实方面的讹误,校注齐备,是读《金史》所必备的参考书。有光绪八年会稽章氏刻本。

除上述的史料整理外,清代学者如万斯同、钱大昕、赵翼等对金史都有所研究,李有棠撰《金史纪事本末》52 卷,虽无新资料,但备一体。

元、明、清三代对金史的研究虽很薄弱,但仍是留至今日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近代以来对金史的整理与研究

从辛亥革命至今八十余年间,金史的研究经过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911 年到1931 年20 年间,是金史研究的第一时期,开始脱离了清代研究的老路子,把对金史的研究向现代史学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王国维把考据学的方法运用到金史的研究上来,写过《辽金时蒙古考》、《金界壕考》等重要著作,开史学研究的新生面。此间,对金史研究还有吴廷燮的《金方镇年表》。

从1931 年至1949 年的近20 年间,是金史研究进入开拓时期,有向广深发展的趋向。金毓黻从黄侃治音韵训诂学,他继承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并接受近代史学研究给予他的影响,重视考古资料和国外研究成果的运用,写了《东北通史》和《宋辽金史》。随着对金史研究的开展,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史地、文学艺术、宗教、女真族及其文字、金宋关系、民族关系、人物及考古等各方面。此间有陈述的《金史氏族序例》、《金史氏族表例言》、《金史氏族表初稿》、《契丹、女真姓氏考》等。罗福颐对女真国书碑刻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朱希祖《金开国前三世与高丽和战年表》等。曾资生对金代经济、科举、乡里、举荐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姚从吾探讨了全真教的民族思想和救世思想。毛汶将已发表文章辑成《辽金国事史论文集》(开封,商务印书馆1935 年版)。

从1949 年到1978 年,是金史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时期。1949 年以来,对金史研究的特点,是更广泛地吸引了各相关的学科参加,历史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文学、民族文字学、考古学、医学、科学等,都有人就本专业进行研究。这个时期,出版了陈述的《金史拾补五种》,是对金史研究的一个新转折的开端。

1979 年以后,对金史的研究转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转变应以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六册以《金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发展》为开端,第一次以金朝的断代史规范出现在通史之中。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辽金史论文集》,是1949 年以来研究成果的总汇。金启孮先后出版其所著《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和《女真辞典》。考古界出版了金代壁画和官印的专集。张博泉先后出版《金代经济史略》、《金史简编》、《金史论稿》第 1 卷。对女真先世渤海的研究也出现崭新的情况,出版王承礼《渤海简史》和朱国忱、魏国忠的《渤海史稿》。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成立后推动了对辽金史的研究,已编辑出版《辽金史论集》多期。有的杂志专为渤海史、金史研究开辟专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及《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皆有诸多条目叙述金史,它们的出版推动了金史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我国台湾省对金史的研究也成果显著,出版多种专著。

此外,对金史的史料整理,也有不少成就。继清人之后,今人对金代史料的整理工作,有孙德让的《全金词》,南京图书馆藏稿本。孙德让还辑有《金源七家文集补遗》一书。朱希祖有《伪齐录校补》一册,独立出版社1944年刊。郑文焯编《金史补艺文志》1 卷稿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陈述为金史补《氏族志》,还辑有《辽金闻见汇录》。罗福颐是对女真文字研究最有贡献者之一,辑有《满洲金石志》3 卷,其中有不少金代金石资料。

陈述著《金史拾遗五种》,科学出版社1960 年版。此书包括总序、《金史氏族表》6 卷、《女真汉姓考》2 卷、《金赐姓表》2 卷、《金史同姓名表》1 卷、《金史异名表》1 卷,附录索引、征引书目略。《金史氏族表》,系搜集辽、金、元史和当时碑志诗文中有关金代氏族

的史料,按族系谱;《女真汉姓考》、《金赐姓表》,具体表明金代各族融合的史实;《金史同姓名表》、《金史异名表》,可助读《金史》者识别有关人物。本书不仅是读《金史》也是治民族史所必备的参考书。

中华书局1975 年出版的新点校本《金史》,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1931年据元至正初刻本,配补元覆刻本影印)为底本,并与北监本、殿本参校,择善而从,多有新意,还参考《大金国志》等书以及残存的《永乐大典》有关部分加以订正,附有校勘记,充分地吸收了前人校勘所取得的成果,加以标点和分段,是最适于应用的崭新的标点本。

唐圭璋编《全金元词》,分上下两册,中华书局1979 年版。共收录金元两代282 位词家作品7293 首。详录《道藏》中金、元道士词,以供研究词乐、词律、词韵以及词典演变的参考。征引书达200 余种,其中金代词人70 人,词3572 首。此书所录都以善本、足本为据,加以标点、校勘、考订,仿《中州集》例,作者皆有小传,体例乃从《全宋词》。

史料的整理,无疑对金史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外金史研究简况

国外对金史的研究,主要是日本、苏联和欧美等国家。

日本研究金史从20 世纪初开始。起初主要是从历史地理、语言的角度进行研究,接着对金代社会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金朝历史的过程、政治、文化,对经济的研究则不多。最后是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辑出几部大的著作。日本过去研究金史的特点是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行动和在华的统治配合的。在日本其主要著作有池内宏《金史世纪的研究》,三上次男的《金代女真研究》和《金史研究》三册,外山军治的《金朝史研究》,田村实造的《金朝通史》(《中国征服王朝之研究》)、《金代刑法考》(《东洋史研究》1—1.2,1934 年,《中国法制史研究》),野上俊静的《辽金的佛教》,野川秀美的《金史语汇集成》等。

苏联对汉学的研究可上溯到沙俄时代。他们从考古地理入手,1923—1924年,托尔马乔夫先后两次考察金上京——白城故址,并绘出金代上京最早的一张平面实测图。金史的研究著作有1964 年出版B.E.拉里切夫的《女真史(10—11 世纪)》,1968 年又出版《女真人的金帝国》(《西伯利亚史》第1 卷),1975 年出版M.Y.沃罗弗叶夫的《女真族与金国》。

欧美研究金史的有美、德、法、匈牙利等。德国福赫伯教授于1978 年发表了《蒙古侵占前夕的北中国:金朝的经济与社会(1113—1234)》,并组织研究金史的规划,曾作过《金代社会结构》、《金代经济与财政》的讲演。美籍华人陈学霖教授,现正从事《金史》的翻译,著有《金史研究》、《金史纂修考》、《金史三种》等。加拿大籍华人何炳棣撰有《金代人口的估计》。第四章本卷编撰旨趣五代、辽、宋、夏(西夏)、金时期,习惯上常把五代作为隋唐时期的一个部分,称为隋唐五代时期,而把其他四个王朝作为一个时期,多称为宋或宋辽金时期,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以来,则按朝代建立早晚为序,称为辽宋金或辽宋夏(或西夏)金时期。

唐天祐四年(907),曾经是统一强盛的唐朝灭亡,梁(后梁)建立,几乎同时公开或实际上与后梁分庭抗礼的,就有9 个汉族割据政权,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自秦统一以来的,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二次大分裂时期,在随后的50 多年内,中原地区相继更迭为唐、晋、汉、周,而其间先后并存而时间较长的有10 个汉族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时期,通常认为是唐朝某种意义上的延续,史称隋唐五代时期。

后梁建立的第十年,贞明二年(916),中国北方的契丹族建立了辽(契丹),与五代对峙为南北朝。

后周显德七年(960),宋朝(北宋)代周,而与辽对峙为南北朝。宋经过20 年的时间,消灭了汉族割据政权,但这种统一只是相对的,中国境内当时还有西南的大理,西北的党项、唃厮啰,以及甘州、高昌、于阗回鹘等少数民族政权。北宋宝元元年(1038),西北的党项族建立夏(西夏),大体形成辽、宋、夏鼎立的形势。

辽天庆五年(1115),辽东部的女真族建立金,金天会三年(1125)灭辽,五年灭宋(北宋),同年宋朝重建(南宋)随后南迁,形成金、宋、夏鼎立,主要是宋金对峙的政局。金天会九年,辽宗室在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重建辽朝(西辽)。

金泰和六年(1206),金北部的蒙古族建立蒙古国,公元1218 年灭西辽,西夏于宝义二年(1227)被蒙古所灭,金于天兴三年(1234)为蒙、宋联军所灭,形成蒙(元)、宋对峙形势。公元1247 年乌思藏纳里(今西藏)归附蒙古,蒙古至元八年(1271)改国号为元。宋德祐二年(1276)恭帝降元,祥兴二年(1279)南宋为元朝所灭,元朝是唐朝之后又一个统一而强盛的朝代。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正是处于唐、元两个统一皇朝之际的分裂时期,本卷叙述的正是这一分裂时期370 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本卷起自五代的原因。这一时期的分裂与战乱,虽然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但是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相互之间交往的加强,为新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这一时期辽、宋、夏、金诸皇朝,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各皇朝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契丹、党项、女真族,迅速由原始社会末期,经过短暂的奴隶制时期进入封建社会,都制定了相应的政治、法律和经济制度,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积贫积弱”的宋朝处在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生产的迅猛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科学技术、医学等的发展水平,城市已由封闭型发展为开放型甚至出现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镇市发展为开放型的乡村经济中心,都不仅大大超越了前代,并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就宋代的哲学思想、教育、文学、史学、艺术的总体水平来说也是超越前代的,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

本卷要论述的这370 余年,是内容极为复杂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众多而各有贡献,南宋屈尊臣服而仍不失为主体民族的地位,变乱现象遮盖着许多进步的事物。本卷希望就有关问题作出平实的论述。

《金史 .郭虾蟆传》注释翻译

民族英雄郭蛤蟆 田绿洲 讲中国历史,金朝是很重要的内容,讲金朝的历史,有一个人是非讲不行的,那便是著名的民族英雄郭蛤蟆,因为郭蛤蟆战死会州城,是历时118年的金朝统治最后消亡的标志。 郭蛤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英雄! 二十四史之一的《金史》有《郭蛤蟆传》,白寿彝教授的《中国通史》对郭蛤蟆的介绍则更为详细。 以下是《中国通史》的原文: “郭虾蟆(1192—1236),又名郭斌。会州(今会宁)人。父祖世为保甲射生手。金宣宗时,他与兄郭禄大以善射应募从军。兴定初年,郭禄大因功迁遥授同知平凉府事、兼会州刺史,赐姓颜盏,镇守会州。他随兄在会州军中。兴定四年(1220)西夏军攻打会州,郭禄大遥射西夏主兵将领,一发中其喉,杀之。夏军破城,郭虾蟆与兄一同被俘,誓死不屈。夏人爱他们的射技,囚入牢。兄弟两人伺机出逃,事泄,郭禄大被杀,郭虾蟆独自逃归金。迁官两阶,遥授巩州(今甘肃陇西)钤辖,再授同知兰州军州事。

兴定五年(1221),西夏步骑万余人攻入定西,郭虾蟆领兵击败之,斩首700,获马50匹,以功迁同知临洮府事(今甘肃临洮)。元光二年(1223),西夏数十万步骑攻打凤翔府(陕西凤翔),元帅赤盏合喜以郭虾蟆总领军事。郭虾蟆巡城时,见西夏将领坐胡床指挥作战,一箭射杀之,击退夏兵。升遥授静难军(今陕西彬县)节度使。不久改任通远军(治巩州)节度使,授山东西路斡可必刺谋克。自熙宗罢汉、渤海人猛安谋克以后,只有女真、契丹、奚等族高官显贵才能授猛安谋克世爵。金宣宗末年,为嘉奖战功卓着的将领,汉、渤海等各族人皆可授此世爵。故郭虾蟆受此殊荣,并遍谕缘边诸郡。同年冬,与巩州元帅田瑞收复会州,他率骑兵500,自州南山而下,射死守城夏兵数百人,夏人震恐,出降。被西夏占领近四年的会州,重归金朝。 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田瑞据巩州叛金。哀宗诏陕西两行省并力讨平,郭虾蟆率军先登巩州城,斩首5000余级,平定叛军,以功迁遥授知凤翔府事、本路兵马都总管、元帅左都监、兼行兰、会、洮、河元帅府事。 天兴元年(1232),开封粮尽,累召援兵不至,将帅缺人,蒙古军随时可能围城,哀宗弃开封至归德府(今河

西南地理考释 读书笔记

读《西南地理考释》 ————方国瑜驳斥伯希和 当我们回顾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方国瑜先生无疑是20世纪云南最了不起的民族史学大师。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认真的精神,在中国民族历史、中国西南边疆史地、云南史料目录、东巴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震古烁今的杰出成就。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作为云南民族史的创始人,方国瑜在民族史、地方史、文献整理方面贡献较大。同时,自1936年执掌云南大学史学教授起,不仅自己著作等身,而且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为民族史研究提供了众多优秀人才。因而,我们从方国瑜先生民族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谈起。民族史的研究与近代民族危亡密切相连,云南自然不能幸免。在沉重的民族危机压迫下,学者们无法安于单纯的理论研究,纷纷投身于救国图存的热潮中。1935 年,中英会勘滇缅南段未定界,方国瑜亲身实地考察,参与中英会勘滇缅边界事务,打击外来的侵略企图,在边疆地区宣传维护统一的重要性,寸土必争。这些经历都映照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西南地理考释》关于对伯希和谬论的驳斥,更是慷慨激昂,有理有据。 “法国人伯希和的《交廣印度两道考》说,當時(唐代)雲南未成一省,其东南部隸於安南都護府,其東北隸於今日四川之敍州(即唐戎州)(译本页143)。而方国瑜老先生驳斥他说,雲南之東南部,是指清代廣南,開化,臨安三府,现在文山,红河二州之地,亦即两漢设置牂牁郡益州郡南部、蜀漢时段設興古郡。北周時授爨震爲寧州刺史,领四郡,延袤贰仟餘里,興古郡为西爨地。隋初偉冲至南寧,爨震及西爨諸首领皆诣府参谒,設南寧州總管府,後改都督府统辖興古郡地。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戎州都督府羁縻府州,在興古郡故地,先後設有九州领三十二系。凡此班班事實,(已做考说)不容歪曲。而伯希和却妄説“唐代雲南之東南部隸於安南都護府”,是由於他的嬐悪用心,不可不驳斥之。” “伯希和所依据的只是贾耽路程所说“爨蛮安南境也”一句话,提出雲南東南部隸於安南都护府,把汉以来设置全部记录否定掉,说做雲南南部自来是属于安南的边境。伯希和在1904年发表这本书,是法帝国至于侵略越南沦为殖民地后二十年,正当帝国主义列强王图叫嚣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法帝国企图从越南侵略我国西南各省,雲南,贵州首当其冲,施展外交伎俩,纷至沓来。为殖民侵略服务的所谓“学者”,也大展身手,伯希和自命是东方学家,以考史为名,为侵略制造舆论而做此书。他为侵略服务的。一片谎言。蛮横无理,之因贾耽路程所说的一句话,大做文章,究竟这句话的来源和实质是怎么一回事?不去考究,妄作判定。我们要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个问题,实事求是的把历史实际揭示出来,是真相大白,揭穿其险恶用心是他的伎俩无藏身之地。” 伯希和还将“爨种之南端“的“步头”视为“《蛮书》之贾勇步, 贾耽之古涌步”, 认为该地“置于今之临安( 建水)”、对此, 方先生以更加充分的资料和史实, 考辨了步头和贾勇步为二个不同的地名, 并据《新唐书》、《地理志》、《蛮书》所记道里情况, 参之《元史·地理志》、《景泰云南图经志书》的相关记载, 考订步头为今云南元江, 贾勇步则为今之云南河口, 而“由安南城水行经峰州至贾勇步称峰州路, 自贾勇步陆行经通海至拓东城称通海城路, 又自贾勇步水行经步头,再陆行至安宁城称步头路”。进而阐释了“步头”之含义, 论述了步头在中国西南联系安南、文单国、昆仑国中的重要作用, 批驳了伯希和将贾

高中语文文言文《金史王若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若虚,字从之,藁城人也。幼颖悟,若夙昔在文字间者。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奉使夏国,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宣宗实录》成,迁平凉府判官。未几,召为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忤,则谗构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乃谓奕辈曰:“丞相功德碑当指何事为言?”奕辈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灵百万,非功德乎?”曰:“学士代王言,功德碑谓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则朝官皆出其门,自古岂有门下人为帅诵功德而可信乎后世哉?”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日:“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金亡,徽服北归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日:“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乃令子忠先归,遣子恕前行视夷险,因垂足坐大石上,良久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号《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节选自《金史?王若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B.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入为国史院编修官/ C.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D. 擢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皆有惠政/秩满老幼攀送/数日乃得行/用荐人为国史院编修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录,依照真实情况记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 B. 刺史,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 C. 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隋唐后与中书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 D. 泰山,与华山、衡山、庐山、嵩山并称五岳,古时有天子到泰山封禅祭天地,后也以“泰山”比喻岳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虚少有高才,仕途颇为顺利。他年少聪明慧悟,仿佛很早就同文字打交道;他曾历任翰林文字、著作佐郎、左司谏、直学士等职。 B. 若虚身处官场,做实事重名节。他为官颇有成就,曾出使夏国,编成《宣宗实录》;对翟奕等人作碑文的要求,他用道理来回绝。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详目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详目 册次种 次 书名及著录 1 1 高州府志: 十卷/ (明)曹志遇等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1册(1-149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刻本影印 2 雷州府志: 二十二卷/ (明)欧阳保等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1册(151-416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42年(甲寅1614)刻本影印 2 3 粤大记:三十二卷/ (明)郭棐纂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2册(545页)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间刻本影印 3 4 南宁府志: 十一卷/ (明)方瑜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3册(341-549页)据日本内文库藏明嘉靖43年(甲子1564)刻本影印 5 太平府志: 三卷/ (明)蔡迎恩,(明)甘东阳纂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影印本//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3册(159-340页)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5年(丁丑1577)刻本影印6 宾州志: 十四卷/ (明)郭棐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3册(1-157页)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15年(丁亥1587)刻本影印 4 7 严州府志: 二十五卷/ (明)杨守仁修; (明)徐楚纂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4册(563页)据日本德山毛利家藏明万历6年(戊寅1578)刻本影印 5 8 新修南昌府志: 三十卷/ (明)范涞修; (明)章潢纂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5册(640页)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16年(戊子1588)刻本影印 6 9 琼州府志: 十二卷/ (明)欧阳璨等修; (明)陈于宸等纂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6册(639页)据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影印 7 10 福宁州志: 十七卷/ (明)殷之辂修; (明)朱梅等纂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7册(420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44年(丙辰1616)刻本影印 8 11 承天府志: 二十卷/ (明)孙文龙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8册(1-387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30年(壬寅1602)刻本影印 12 桃源县志: 二卷/ (明)郑天佐,(明)李徵纂修影印本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书目文献出版社编.--影印本.--北京:编者,1990.2.--第8册(389-485页)据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万历4年(丙子1576)刻本影印

《金史-张行信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史·张行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金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

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 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 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 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 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金史张行简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张行简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行简,字敬甫,莒州日照人。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①十九年中词赋科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丁母忧,杜门读书。服除复任。章宗②即位,摄太常博士,累迁礼部郎中。司天台刘道用改进新历,行简奏乞复校测验,俟将来月食无差,然后赐名。诏翰林侍讲学士党怀英等复校,道用新历不可用,道用当徒一年收赎。 章宗将下诏以示四方,行简奏曰:“往年饥民弃子,或丐以与人,其后诏书官为收赎,或其父母衣食稍充,即识认,官亦断与之。自此以后,饥岁流离道路,人不肯收养,肆为捐瘠,饿死沟中。伏见近代御灾诏书,皆曰‘以后不得复取'今乞依此施行。”上韪其言,诏书中行之。行简乞于太常博士之下置检阅官二员,通礼学资浅者使为之,积资乃迁博士。 泰和③二年,为宋主生日副使。上召生日使完颜塘戒之曰:卿过界勿饮酒,每事听于行简。”谓行简曰:“宋人行礼,好事末节,苟有非是,皆须正之。上复曰:“颇闻前奉使者过淮,每至中流,即以分界争渡船,此殊非礼。卿自戒,且语宋使曰‘两国和好久矣,不宜争细故伤大体。'丁宁谕之,使悉此意也。”四 年,诏曰:“每奏事之际,须令张行简常在左右。” 五年,群臣复请上尊号,上不许,诏行简作批答,因问行简宋范祖禹作《唐鉴》论尊号事。行简对曰:“司马光亦尝谏尊号事,不若祖禹之词深至,以谓臣子生谥君父,颇似惨切。”上曰:“卿用祖禹意答之。”其文深雅,甚得代言之体。改顺天军节度使。上谓行简曰:“卿未更治民,今至保州,民之情伪。卒难臆度,如之何?”对曰:“臣奉行法令,不敢违失,狱讼之事,以情察之,钤制公吏,禁抑豪猾,以镇静为务。”上曰:“在任一年,所得利害上之。” 贞?④初,上书论议和事,其略曰:东海郡候尝遣约和,较计细故,迁 延不决。今选忠实辨捷之人,往与议之,庶几有成,可以纾患。”三年七月,朝 廷备防秋兵械,令内外职官不以丁忧、致仕,皆纳弓箭。行简上书曰:“弓箭非通有之物,其清贫之家、丁忧、致仕,安有所谓如法军器。今绳以军期,补弊修坏以求应命而已,与仓猝制造何以异哉?”是议也,丁忧、致仕竟得免。是岁,卒,赠金紫荣禄大夫,谥文正。行简端悫慎密,为人所知。自初入翰林,至太常、礼部,典贡举终身,缙绅以为荣。 金吏卷L06 列传第四十四张行简》

遵义近3年地方志

遵义市方志办2010年总结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市地方志办公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和“践行宗旨教育”活动为引领,坚持依法、科学、民主修志,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2010年遵义市地方志办公室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同时荣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县、区(市)志编纂工作推进情况 1. 落实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召开全市地方志主任会议,通报、总结2009年地方志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县、区(市)志编纂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安排部署2010年全市地方志工作任务;制定《县、区(市)地方志工作考核办法》,开展2010年县、区(市)地方志工作总结、考核、评比工作。 2. 深入基层调研,搞好工作衔接。为加强县志编纂指导工作,安排本办业务人员每人联系2个县、区(市),跟踪、检查、指导志稿编纂情况以及评审、验收、修改情况。2010年,地方志机构在县、区(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形成档案局、方志办、党史办三合一或档案局、方志办二合一的机构状况,为使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市方志办及时安排相关人员与14个县、区(市)新班子成员进行工作衔接,提出工作要求,确保地方志工作不受机改影响。 3. 加强业务指导,严把志书质量关。加强对县、区(市)志分纂、

总纂、评审、验收工作的指导,分别于5月、9月、11月、12月成功召开《正安县志》、《湄潭县志》、《绥阳县志》、《汇川区志》市级评稿会;参与终审验收工作,使《正安县志》、《凤冈县志》、《道真县志》顺利通过省地方志办公室终审验收,并进入印刷出版程序。严把县、区(市)乡镇志和部门志质量关,协助完成《仁怀市教育志》、《遵义县沙湾镇志》、《遵义县审判志》、《遵义县检察志》、《遵义县广播电视志》、《遵义县粮食志》、《汇川区高坪镇志》、《汇川区泗渡镇志》、《汇川区高桥镇志》、《红花岗区粮食志》、《习水县教育志》《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等12部志稿的评审验收工作;协助完成《遵义县交通志》、《红花岗区南关镇志》、《务川自治县纪检监察志》、《正安州志点校合集》等5部志稿的印刷出版工作。 4. 加强督查指导,确保工作整体推进。在座谈调研、分析原因、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市编委会向工作相对滞后的习水县、桐梓县下发督查通知,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工作要求,推动两县工作步入正轨。针对仁怀市地方志工作出现滞后的情况,与仁怀市志办及编辑部人员进行座谈,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工作要求,确保地方志工作整体推进。 二、《遵义市志》编纂工作推进情况 1. 认真做好部门志及资料长编验收工作。按照联系人指导初审、单位交叉复审、主编副主编终审验收的程序和要求,共审查验收24个单位的部门志稿和资料长编;对进度缓慢的部门,采取联系人上门指导、两办下发通知督查的办法,使大部分单位于12月底基本完成资料长编编纂任务。 2. 加强方志业务培训和理论研究。5月,组织县、区(市)志办主任、县志主编参加“全国市县地方志编纂业务主任、主编岗位培训

《金史韩玉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韩玉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 原文: 韩玉字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丰,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泾,陕西安抚司檄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觯?终接诒痹??娜艘纱缶?粒?且菇馊7 5甭氛呒善涔?渥嘤裼胂目苡心保??(14)芍?? 故拐呤谟窈悠骄?诙雀笔梗?谊杵渚??BR>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贿,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粮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 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译文: 韩玉,字温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韩锡在金朝做官,以济南尹的身份辞官退休。韩玉在明昌五年考中经义、辞赋两科的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应奉,奉诏令一天写文章一百篇,一气呵成,不用修改。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运,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泰和年间,韩玉建议开掘通州潞水漕运河渠,漕船载运货物直达京城他晋升官职两级,被授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一职。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困。西夏军队接连攻陷?州、泾州,陕西安抚司发文书让韩玉以凤翔总管判官的身份为都统府招募军士,十天时间招得一万人,与西夏军队作战,击败了他们,缴获牛马千余只。当时西夏军队五万人正围攻平凉,又和全军在北原开战,两夏人怀疑金的大军到了,当晚解围撤走。掌权的人嫉妒韩玉的功劳,快马奏报韩玉与西夏贼人有勾结,朝廷怀疑韩玉,派遣使者授予韩玉河平军节度副史一职,并暗中监督他的军队。 在此之前,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而韩玉依仗他的军队可以调用,也想要做派兵救援王室的事,于是传送橄文给州郡说:事情要推导它的本原,灾祸有它起始的基础,(国家的祸难)始于贼臣贪图贿赂,包容奸邪,接着又是因为两位元帅贪恋权力,巩固威势。又说:携带干粮,安坐着耗费,耗尽百姓的脂膏血肉。抛弃武器逃散了又重新前来,耗尽国家的资财储蓄。谋取权力而观望形势,拖延岁月而守护妻子儿女。又说:哪一个人不死呢?只因为有臣子必须这样做的原因。事情到了今天

关于1的知识

关于1的知识 海内第一山浙江普陀山 南天一柱广西桂林独秀峰 天下第一关河北山海关(也称万里长城第一关)天下第一泉山东济南趵突泉 天下第一瀑浙江雁汤山大龙湫 天下第一石浙江普陀山盘陀石 天下第一峰浙江缙云鼎湖峰 天下第一碑陕西华山铭残字碑 天下第一村吉林和龙县大洞村 天下第一松安徽九华山凤凰松 天下第一洞湖南冷水江市波月洞 天下第一佛四川乐山大佛 天下第一龙山西襄汾县陶寺发掘出的陶寺龙 天下第一荔广西桂平丁香荔枝 天下第一鲜江苏吕四文蛤 天下第一菜江南传统名菜“虾仁锅巴” 天下第一香兰花 人间第一香茉莉 迎春第一枝梅花 海门第一关安徽宿松县小孤山 岭南第一关位于赣南、粤北的梅岭上的梅关

西南第一山云南狮山 江南第一山江苏无锡惠山 京东第一山天津盘山 淮东第一观江苏扬洲大明寺 鹭江第一峰鼓浪屿日光岩 千山第一峰西沟仙人台 黄山第一处玉屏峰 上海第一景外滩 天下第一江山江苏镇江北固山 天下第一奇山安徽黄山 天下第一奇石福建东山岛上的铜山风动石 天下第一奇观云南石林 天下第一福地陕西终南山楼观点 天下第一名刹河南嵩山少林寺 天下第一古刹河南咯阳白马寺 天下第一雄关甘肃嘉峪关 天下第一名塑山东泰山灵岩寺泥塑罗汉 天下第一洞天河南济源县西北王屋山 天下第一纪游明末徐弘祖著的《徐霞客游记》天下第一长联云南昆明大观楼门长联 中原第一名山河南中岳嵩山

福建第一名山武夷山 金陵第一名胜江苏墒京莫愁湖 万里长江第一坝湖北省的葛洲坝 万里长江第一桥湖北省的武汉长江大桥奇险天下第一山陕西华山 桂林城南第一景桂林南溪山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 世界第一大海南太平洋的珊瑚海 世界第一大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世界第一名山喜马拉雅山 世界第一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第一深湖亚洲的贝加尔湖 世界第一大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世界第一大群岛亚洲的马来群岛 世界第一大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世界第一平平原亚洲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第一大沙漠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世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克罗拉多峡谷世界第一大大陆亚欧大陆

《金史·舆服志》读后感_高三读后感

《金史·舆服志》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高三读后感的《金史·舆服志》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往昔帝王天子、百官庶民,至迟秦始,皆以外表边幅之异而别贵贱威弱之分。袭洎金代,臻于完备,遂修兹志以为记。传阅后代,化育子孙。 公元一一一四年,太祖完颜阿骨打反辽,翌年建都立国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兹乃征服之王朝,勇斗之雄邦。鼎盛之期,华北尽收其囊,足抵秦淮,首顶俄境。逐鹿中原,敢与元都对立;绥靖四方,可同宋廷相搏。此其志已不可隐于渊底,乃首提“中华一统”之国梦。 不料天占国祚,地抢邦福。西元一二三四年正月,元寇犯境,剩勇逐君。哀宗不做亡国君,自刎谢族魂;末帝弃列辱邦王,上马赴冥疆。两国相争,金朝覆亡。前后共传十帝,享国百二十年。 呜呼恨哉! 至于冠冕裳服,车马鞍辔,已有定制,不可乱更。不敏之仆尚幼时,尝于电视追古装剧。见帝王之冠冕堂皇,非类敝人之鸭舌帽、T恤衫。其冕甚贵,金光玉气,闪银悬珠;余极喜之,遂常绘于书本,夙夜把玩。世间之物,皆可识之,虽暂无名,其后定知。洎弱冠之岁,生尚不知其冕之顶物曰“天板”,谓天子至尊也! 山河湖海均依势,日月星辰皆法则。今虽废帝制而兴共和,贬礼乐而擢民主,然亦有法律行之,国民不可逾越于法律之上以祸国而殃民,违者必究、严惩不贷! 料宋齐梁陈、齐周两魏皆愿国泰民安,然时代之所制,历史之所约,皆未遂也。而史书尚载,稗说亦传,乃今吾侪皆可阅之,皆可闻之。不忘历史,方可奋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当下五月正阳,万物当舒。草木皆长,兽禽咸欢。北岳松苗成林,南海绿藻泛青;黄牛挺身垦地,玄燕飞身建窠。清风贯彻南北,洁云分看东西。金鸡雄立东亚,黄种遍布地星。看华夏文脉五洲效,赏中国精神四洋漂。问群邦谁可开正道?唯我龙族上碧霄! 昔时已去,新代当迎。举豪情壮志响国召,仗青春年少应民呼。今朝行行出状元,此代辈辈是雄鹰。 请为国运而战!为梦想而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战!

贵州最著名的地方志《大定府志》

《大定府志》名列全国四部著名地方志之首 作者高致贤 《大定府志》:“编纂之勤,采辑之博,抉择之当,综核之精”“只有严如熤的《汉南续修府志》、冯敏昌的《孟县志》和李兆洛的《凤台县志》,或堪与此颉昂,其他则未能望及项背也。”“且此书之用,非独一郡所资。即措之天下,传之奕祀,莫不如契斯印。”是谁将《大定府志》列全国四大地方名志之首并对此书作了如此高度的评价林则徐。林则徐的身份无须赘述,国人皆知。可是何人组织编修《大定府志》谁为《大定府志》作序林则徐又为什么会给予此书这样高的评价还是让我们看看史料介绍吧。 据《毕节地区志·人物志》记载:黄宅中,字惺斋,号图南,山西河曲人,清道光进士,选翰林院。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任大定知府。鉴于大定地处偏隅,少数民族多,声教不通,志乘残缺,乃取前知府王允浩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主修的《志稿》作权舆,主修《大定府志》,延请湖南人邹汉勋主纂。前后历经4年,终于修成60卷、60余万字的巨帙志书,对于府属州县情况,一一记载。 时值大定知府黄宅中组织编修《大定府志》60卷完稿一年的时间。林则徐因旧病复发,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秋,御任云贵总督回乡养老,经过贵州。大定知府的黄宅中赶到贵阳去拜见他,二人回顾以往、畅叙别情,依依惜别。临别时黄宅中送《大定府志》六十卷请林则徐撰写序文,林则徐愉快接受。一个地方知府怎能请到曾是钦差的林则徐写方志序史料记载,他们之间有一段历史渊源!黄宅中道光八年(1828年)至道光十年(1830年)间正在林则徐的

家乡侯官(今闽侯)县任知县,林则徐因父亲去世回家守墓,借此不能外出会客之际,潜心研究各地的地方志书。黄宅中便登门拜访林则徐。交谈中,林则徐发现黄宅中对地方志很感兴趣,也颇有见地,与他志趣相投,因而黄宅中受到林则徐器重。二十年后,黄宅中转任贵州大定知府,他又到贵阳拜访林则徐,两人重见格外亲切,畅谈离情别绪,论及撰写地方志问题,英雄所见略同,互为知己。林则徐接受了黄宅中的请求。 林则徐作的,绝非那种文人捉刀,大官签名之序,而是自己研究其它地方志,认真阅读《大定府志》之后的心得体会。他在《大定府志序》中指出:“书成示余,且嘱为序。余受而读之,为卷凡六十,视旧稿奚翅增以倍蓰。其体例、门目,亦皆自抒胸臆,不相沿袭。乃每卷先标原撰名氏于前,而自署曰:‘重辑’。噫!此诚君子以虚受人,美不自炫;而实则重辑之功,什百于原撰,谓之‘创造’可也。夫王君八卷之稿,断手于乾隆十五年庚午,距今已百年矣。此百年中事,非旧稿所有也。且旧稿仅纪郡守亲辖之地,而各属皆未之及。君则于所属诸州、县一一载记,巨细靡遗。荒服瘠土,搜受綦难,而君竭数年精力,不使以阙漏终。一境地必溯其朔;一名物必究其原;一措施必缕陈其得失。凡可以昭法守、示劝惩者,无不郑重揭之。且每事必详所出,不以己意为增损。”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林则徐认为撰写地方志序要先熟读有关资料内容,还要阅读新志,翻检旧志,将两志内容比较,举出新志的优点等,在把握和弄通志书内容的情况下,才能动笔写序文。 具体情况是,林则徐在贵阳接受黄宅中请求之后,带着书稿继续前行,到达贵州东边的镇远后,在镇远弃岸登舟,继续东行。就在这泛舟途中,林则徐对《大定府志》“反复寻绎”,“深叹编纂之勤,采辑之博,抉择之当,综核之精”。

《金史完颜守贞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完颜守贞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 原文: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 “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 可用也。”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曰: “行之,何始?”守贞曰: “在陛下厉精无倦耳。”久之,进尚书左承。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表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 “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仰其为肤往绥抚之。 ”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 “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 “亦不劳 力。”上曰: “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讽、王庭药甚有时誉。上曰: “出伦者难得 耳。”守贞曰: “间世之才,自古所难。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守贞通 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上闻而悼之,谧曰肃。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传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金史列传第十一》) 译文:完颜守贞本名叫左屠,改元为大定那一年,他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副使,升任北京留守。大定二十五年,被起用为西京警巡使。世宗喜欢他的刚正不阿,任命他担任中都左警巡使,调任大兴府治中。御史台上奏报告守贞治理情况良好,世宗于是对侍臣说: “守贞是有功勋的大臣的儿子,又有才能,完全超过他的兄长完颜守道,以后值得任用。”章宗即位,召见完颜守贞,任命他做了刑部尚书。当时皇帝刚刚即位,非常迫切想治理好国家,曾经问汉宣帝全面考核事物的名与实的方法,其施行的实际效果究竟怎样。守贞吟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或职位十分完整,法令制度十分详细完备)来回答。皇 帝说: “要这样实行,应该从哪里开始?”守贞说: “就在于陛下您励精图治,不要倦怠啊。”很久以后,晋升为尚书左垂。明昌三年夏天,大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畏惧,上表请求免除自己的职务。于是让他出京做了东平府的知府。让参知政事夹谷衡告诉他说: “东平郡一向号称雄藩(形势险要,兵力强大的藩镇),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靠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安抚那里。”赏赐他金币、厩马,来给他的出行以荣宠。后来,皇帝问宰相: “守贞治

《金史·程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辉,字日新,蔚州灵仙人也。皇统二年,擢进士第,由尚书省令史升左司都事。久之,为南京路转运使,以宫殿火,降授磁州刺史。大定二十三年,拜参知政事。世宗谕之曰:“卿年虽老,犹可宣力。事有当言。毋或隐默。卿其勉之。”一日,辉侍朝,世宗曰:“人尝谓卿言语荒唐,今遇事辄言, 过于王蔚。”顾谓宰臣 ..曰:“卿等以为何如?”皆曰:“辉议政可否,略无隐情。”辉对曰:“臣年老耳聩,第患听闻不审,或失奏对。苟有所闻,敢不尽心。”旧庙祭用牛,世宗晚年欲以他牲易之,辉奏曰:“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古礼不可废也。”二十四年,世宗幸.上京,尚书省奏来岁正旦外国朝贺事,世宗曰:“上京地远天寒,朕甚悯人使劳苦,欲即南京受宋书,何如?”辉对曰:“外国使来,必面见天子,今半途受书,异时宋人托事效之,何以辞为?”世宗曰:“朕以诚实,彼若相诈,朕自有处置耳。”辉以为不可,于是议权免一年。会有司市面不时酬直,世宗怒监察不举劾,杖责之。以问辉,辉对曰:“监察,君之耳目。所犯罪轻,不赎而杖,亦一时之怒也。”世宗曰:“职事不举,是故犯也,杖之何不可!”辉对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二 十六年,以老致仕 ..。次年,复起知河南府事,辉辞以衰老不任,曰:“臣犹老马也,刍豆待养,岂可责以筋力。今河之

径河南境上下千余里,河防之责视彼尤重,此臣所以忧不任也。”于是特诏不预河事。承安元年卒,谥.曰忠简。 (节选自《金史·程辉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B.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C.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D.凡祭用牛者/以牲之最重故/号太牢/《语》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臣,在文中指处于重要地位的大臣们,一般而言,“宰”字在古代可作官员的通称。 B.幸,指封建帝王驾临某个地方,用在人身上时,“幸”指的则是女子得到帝王的宠爱。 C.致仕,也叫致事,指官员到达规定年龄时交还所任官职,办理退休,如有疾患则可提前。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金史》简介阅读答案_《金史》简介翻译赏析

《金史》简介阅读答案_《金史》简介翻译赏析 《金史》元·脱脱等撰《金史》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本词条对金史的历次编撰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列出了《金史》的详细目录,最后,词条对各学者对《金史》的评价做了总结和归纳。《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元朝脱脱等主持编修的《金史》,是宋、辽、金三史中编撰得最好的一部,具体参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颜、赵时敏、费着、商企翁,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制订《金史》撰修的发凡举例,书中的论、赞、表、奏皆他属笔。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阿骨打称帝,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4年)蒙古灭金,共一百二十年的历史。本纪第一本纪第二本纪第三本纪第四本纪第五本纪第

六本纪第七本纪第八本纪第九本纪第十本纪第十一本纪第十二本纪第十三本纪第十四本纪第十五 本纪第十六本纪第十七本纪第十八本纪第十九志第一志第二志第三志第四志第五志第六志第七志第八志第九志第十志第十一志第十二志第十三志第十四志第十五志第十六志第十七志第十八志第十九志第二十志第二十一志第二十二志第二十三 志第二十四志第二十五志第二十六志第二十七志第二十八志第二十九志第三十志第三十一志第三十二志第三十三志第三十四志第三十五志第三十六志第三十七志第三十八志第三十九表第一表第二表第三表第四列传第一列传第二列传第三列传第四列传第五列传第六列传第七列传第八列传第九列传第十列传第十一列传第十二列传第十三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列传第十六列传第十七列传第十八列传第十九列传第二十列传第二十一列传第二十二列传第二十三列传第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五列传第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七列传第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九列传第三十列传第三十一列传第三十二列传第三十三列传第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五列传第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九列传第四十列传第四十一列传第四十二列传第四十三列传第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五列传第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七列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 01-02乾隆西安府志/(清)舒其绅修;(清)严长明纂熙宁长安县志/(宋)宋敏求纂;(元)李好文绘;(清)毕沅校嘉庆长安县志/(清)张璁贤修;(清)董曾臣纂 03嘉庆咸宁县志/(清)高廷法,(清)沈琮修;(清)陆耀遹,(清)董祐城纂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翁柽修;宋联奎纂 04乾隆鄠县新志/(清)汪以诚修;(清)孙景烈纂民国重修鄠县志/张云程,赵葆真修;吴继祖纂乾隆咸阳县志/(清)臧应桐纂修道光续修咸阳县志/(清)陈尧书纂修 05民国重修咸阳县志/刘安国修;吴廷锡,冯光裕纂 06乾隆兴平县志/(清)顾声雷修;(清)张埙纂民国重修兴平县志/王廷珪修;张元际,冯光裕纂嘉靖高陵县志/(明)吕柟纂修光绪高陵县续志/(清)程维雍修;(清)白遇道纂 07乾隆泾阳县志/(清)葛晨纂修道光重修泾阳县志/(清)胡元煐修;(清)蒋湘南纂宣统重修泾阳县志/(清)刘懋官修;(清)宋伯鲁,周斯亿纂 08嘉靖重修三原志/(明)张信纂修乾隆三原县志/(清)刘绍攽纂修光绪三原县志/(清)焦云龙修;(清)贺瑞麟纂 09乾隆盩厔县志/(清)杨仪修;(清)王开沃纂民国盩厔县志/庞文中修;任肇新,路孝愉纂隆庆淳化志/(明)罗廷绣纂修乾隆淳化县志/(清)万廷树修;(清)洪亮吉纂 10乾隆醴泉县志/(清)蒋骐昌修;(清)孙星衍纂民国续修醴泉县志稿/张道芷,胡铭荃修;曹骥观纂民国邠州县新志稿/刘必达修;史秉贞等纂乾隆三水县志/(清)朱廷模,葛德新修;(清)孙星衍纂同治三水县志/(清)姜桐罔修;(清)郭四维纂 11-12宣统长武县志/(清)沈锡荣修;(清)王锡璋纂光绪永寿县志/(清)郑德枢,(清)赵奇龄纂光绪乾州志稿/(清)周铭旂纂修光绪乾州志稿补正/(清)周铭旂纂民国乾线新志/续俭,田屏轩修;范凝绩纂 13嘉靖渭南县志/(明)南大吉纂修道光重辑渭南县志/(清)何耿绳修;(清)姚景衡纂光绪新续渭南县志/(清)严书麟修;(清)焦联甲纂 14乾隆富平县志/(清)吴六熬修;(清)胡文铨纂光绪富平县志稿/(清)樊增祥,(清)刘锟修;(清)田兆岐纂

《金史·完颜希尹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完颜希尹本名谷神,欢都之子也。自太祖举兵,常在行阵,或从太祖,或从撒改,或与诸将征伐,比有功。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延用契丹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小字。宗翰袭辽帝于五院司,希尹为前驱,所将才八骑,与辽主战,一日三败之。明日,希尹得降人,言辽主在漠,委辎重,将奔西京。几及辽主于白水。辽主以轻骑遁去。尽获其内库宝物。及宗翰入朝,希尹权西南、西北两路都统。及大举伐宋,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再伐宋,执二主以归。师还,赐希尹铁券,除常赦不原之罪,余释不问。熙宗即位,希尹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天眷元年,乞致仕,不许。三年,赐希尹诏曰:“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逮燕居而窃议,谓神器以何归,稔于听闻,遂致章败。”遂赐死。是时,熙宗未有皇子,故嫉希尹者以此言谮之。皇统三年,上知希尹实无他心,而死非其罪,赠希尹仪同三司、邢国公,追封豫王,谥贞宪。 (选自《金史·完颜希尹列传》,有删改) 9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B.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C.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D.天辅三年八月/字书成/太祖大悦/命颁行之/赐希尹马一匹衣一袭/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与希尹所制字/俱行用 10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希尹骁勇善战,从太祖起兵以来,屡立战功。在攻打辽国时,担任前锋,仅率领八名骑兵与辽帝作战,一日之内多次打败对手。 B.完颜希尹文武双全,他兼收并蓄,创建了金国自己的文字,受到太祖赏赐,他所创之字称为女真大字,与熙宗所创之字并行使用。 C.完颜希尹两次参与伐宋,在第二次讨伐宋朝时,俘虏了宋朝两个皇帝而还,太祖以能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