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和审美需要在人生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知和审美需要在人生中的意义
摘要:求知欲和审美力像人生的两架马车,让我们人生更持久、更精彩。

保持“求知”,就会坚持真我,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自尊、自信的人;懂得“审美”,就会热爱生活,发现和感知美,拥有真正的快乐。

关键词:求知探索创造和谐美感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保持“求知”,懂得“审美”,方能抖落一身庸俗,做一个快乐的人!
一、求知
“如何做到清寒而不寒酸,小康而不庸俗?关键要看当事人是有书卷气,还是市侩气。

也就是看当事人是否重视读书,是否热衷于知识,是否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知识是没有歧视的。

不论贫富,任何人只要追求,就可以得到。

知识是可以共享的。

一个人的知识增加,并不会使另一个人的减少。

知识更是无穷尽的。

愈追求,愈觉得自己渺小,就愈想要追求。

正是知识的无穷性,使得追求知识的人谦卑。

在谦卑之中,读书人学会了虚心、耐心、爱心。

一个胸怀虚心、耐心、爱心的读书人,即使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也不会有令人反感的铜臭;即使是拥有令人向往的政治权利,也不会变成令人讨厌的官僚;即使拥有令人尊敬的学术成就,也不会有令人失望的自负。

”台湾著名教育家高希均如是说道。

是的,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

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

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永远保持一份“求知欲”,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求知欲”呢?是我们大学生写论文时大量地参考、复制粘贴、集思广益么?是我们看到感兴趣的电子书时兴奋不已地下载保存,心里想着以后总有时间能够看完,但最后看过的尚不及九牛之一毛的书籍、文献么?是家长给小学生买的满书架的世界名著和满满的培训班么?是现代社会对公众人物的人肉搜索和舆论满天飞么?不!身处这样令人头晕目眩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早已听惯了身边的喧嚣,看惯了周围的浮躁,渐渐不由自主地将追逐繁芜复杂的信息视为一种生存本能,一种生活习惯。

我们错把信息当做知识,又错把知识当做智慧,而在我们被驱使、被诱导着去紧随信息的脚步时,早已把心中的自我当做影子一般抛在了身后。

正确的求知欲不应是被驱使,也不应是被灌输,而是来自内心身处的声音,只有那个声音才能清楚地告诉你什么才是你真正之所需,真正之想要。

听从内心的召唤,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体会思考探索的乐趣,这才是追寻自我,找回真我的正途。

不要被光怪陆离的世界迷离了双眼,模糊了视线,也不要被人声鼎沸的喧嚣嘈杂湮灭了内心的声音,更不要被物欲横流的诱惑迷乱了情思,动摇了心性,要以历代的先哲、伟人为榜样,敢于质疑、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坚持真理,奏响属于自己的时代最强音。

保持“求知欲”,拥有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理想
的自尊、自信的人;才能尽可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不丧失人的灵性和创造力;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完成从“模仿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二、审美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

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我喜欢旅游,因为我喜欢美的事物,美的事物也能让我的心灵更加美好!旅游能够满足我感官享受、情感愉悦、心灵自由、精神超越、生活审美化等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无论是姿态各异、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还是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他们都是美的对象。

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熔优美、崇高、喜悦、悲壮、秀丽、雄奇、优雅为一炉。

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当我走进大自然中去,并非为了学习地理、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指示,而是为了去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去获取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轻松等种种感受;当我临近历史遗迹的地方,并非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因为历史古迹能唤起我心中崇高、伟大、悲壮的情感,我充分感受到了历史的美与深邃;当我去到异国他乡旅游,并非是为了研究那里的人文民俗,而是为了体验一下,以获得奇特、新鲜等的感受。

看到适应人的视觉生理的、以绿色为主的自然色调,呼吸着富含负离子的清新空气,嗅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听到林间百鸟的鸣嗽或壮族姑娘的一曲清歌,也许根本不晓其歌词与表现主题,会不自觉地陶醉其中,在生理舒适与情感愉快的
交融统一中进入“悦耳悦目”的审美境界,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分工把每一个个体固定在各自的行业、岗位和生态环境中,在流水线、电脑前,孤立地从事着重复而单调的工作;消费至上的价值观,人们不断升级的功利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慕,使人身心疲惫,精神世界变得狭隘、局促、贫乏甚至扭曲;而且,人的生活在技术所建构的人造世界,日益远离大自然。

所以,当代人需要在旅游中去体验和获得精神的自由,情感解放,心灵振奋,恢复人性的和谐和亲近大自然。

美是一种人生价值追求,美源于生活,源于对事物的审美感知,源于人心灵深处的体验和无限创造力。

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知美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唐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年,02月01日,(清)蘅塘退士编,崔钟雷主编;
2.《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美与价值,2000年,胡寿鹤著;
3.《求知集》商务印书馆,2006年,龚缨晏著;
4.《求知与科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1月,马名权等选注;
5.《审美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陈定家选编;
6、《美学与美育》曹延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版。

7、《美育概论》王长江等著,2004年7月版。

8、《艺术与人的发展》【美】H·加登纳著兰金人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