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的审美意义
丑 美学含义
丑美学含义
"丑"是一个主观的审美评价,它在美学上指的是一种外貌、形态或表现上不符合普遍审美标准的特征或现象。
然而,美学上的"丑"并非绝对的,因为审美观点和标准在不同文化、时代和个人之间存在差异。
在美学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丑"并不是完全负面的,而是一种独特、非常规、挑战传统美感的表达方式。
它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激发思考和讨论,并在某些情况下产生独特的美感体验。
此外,美学上的"丑"也与对比效果相关。
有时,通过将"丑"元素与其他美感元素结合,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凸显美感并增强视觉或感知的冲击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审美观点的主观性和多样性,对于"丑"的定义和理解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和观点,所以对于"丑"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丑的审美范畴
丑的审美范畴以《丑的审美范畴》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把握美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特别关注那些“丑的”审美,以及把它们融入他们的生活当中来寻求抒发情感的方式。
“丑的”审美,它不仅仅拒绝了传统的美的定义,它也凸显出社会上的矛盾,特别是关于不同的审美价值观以及文化价值。
它们也可以以一种独特的艺术性表达方式反映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时会激发更多的共鸣。
比如,在建筑领域,落汤鸡那不寻常的形状,和抽象的几何图形感刺激着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受,从而把它们带入这个世界。
这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和文化的结合,也体现出一种更深刻的情感层面,创造了一个艺术家可以投入情感的舞台。
再比如,在时尚界,拥有令人咋舌的外表的时装模特,或者改变了传统形象的时尚搭配,它们同样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因为它们突破了传统的美的定义,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文化甚至历史的意义。
无论是建筑领域里的落汤鸡,还是时尚界里的时装模特,这些被贴上“丑”标签的审美都引起了一些不同意见,它们有时被指控缺乏原则并架空了传统的美的审美标准。
但实际上,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去评判一个审美是否被认可,唯一的“标准”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接受程度来看待这种审美,只有这样才能接纳更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审美,而不是将它们限制在传统的框架内。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定义,这种审美价值是非常有主观性的,而把“丑的”审美融入我们的生活,也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对美的定义,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更加自我和自在的方式,在审美的范畴内表达自我,而这也是接受“丑的”审美的最有意义的原因。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丑的”审美,并将其融入他们的生活中。
“丑的”审美不仅拒绝了传统的美定义,而且也可以激发更多的共鸣,凸显出社会上的矛盾,特别是关于不同文化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这也为我们更加开放地接纳更多不同文化和审美提供了机会,从而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更加自我和自在的方式。
[美学]浅谈对美学中的“丑”的认识
浅谈对美学中的“丑”的认识摘要:从本质上说,丑存在于美学中美的对立面。
美的主体追求是和谐感、愉悦感,最典型的便是古典美的追求,而丑的主体追求是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
丑这个概念的发展一直都是伴随着美学史的发展。
丑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在美学中存在,是一种反叛,一种人类心理的自我救赎,它是对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忠实反映,它是严肃的生活态度,且富有思想性,也具有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美学艺术创作崇高一、什么是丑丑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主体追求和谐感、舒适感的是美,就像古典美的追求。
古典美学追求形式上的比例适中,追求色彩搭配的协调,追求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这些都是对美中和谐美的追求,即使是崇高的追求,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最终投入美的怀抱。
反之主体追求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的那就是我们所说的丑。
从客观上说,未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象呈现的感性形象,就是丑。
从主体上说,一个不完善的感性形象从文化规定的标准来说就产生丑感。
从创作的角度说,没有实现或达到自己理想创作意图的文化物品或艺术品,这些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从这些方面来看,其一,丑是对于正常的负方面偏离;其二,丑的偏离是无奈的结果。
丑不仅在美学中体现建构,也在文化中体现和构成,不仅仅在与正常、美、的联系之中获得自己定义,还和美一起,与真与假、善与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丑在审美中的发展丑这个概念的发展一直都是与美学史同时发展的。
之前,丑都是被大家所排斥的。
当人与自然、与社会秩序开始确立关系时,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宁静而又单纯,却又形式丰富变化多样,多样性开始慢慢被古人要求统一协调,要求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强调矛盾双方互相渗透、妥协。
然而,丑却是客观地存在着的。
丑在美学家的眼里,被作为一个被审视的对象,等待它的命运是如何被改变,化丑为美,这就是最初状态的丑,而这仅存的丑的形态也仅仅是一些形式丑。
丑经创作转变为艺术美。
莱辛在17世纪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丑的处理原则,鲍桑蔡称赞他预告了一个新时代的黎明,而新时代之门正是被丑撞开的。
丑的审美价值
丑的审美价值丑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常用词。
一般而言,丑的日常意义是偏于消极性和否定性的,可以用来概括从形象上的难看的怪异、品质上的恶劣不良到心理感受上的厌恶羞耻等广泛领域。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是一个美学术语,它既与日常生活中的丑相对应,与作为审美范畴的美(优美)相对立,也与崇高、悲剧、喜剧等其他审美范畴相关联,因而具有更为复杂多样的性质、特征和功用,以及以审美理想改造和转化现实丑的积极意义,是当代美学研究中聚讼纷纭的概念之一。
从元价值角度来看,假恶丑都是作为元价值对立面而存在的。
丑作为原价值的反面,是一种“负值”,即人类文化中的负效应、副作用、负面价值的负面结果,其审美价值在“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中表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丑是最终会被扬弃的。
虽然作为审美范畴的丑与美相对立,尤其与优美意义上的美相对立,但它仍然具有审美价值,这在于它是人的自由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丑不仅是美的反衬、陪衬和烘托铺垫,而且是对美的丰富、扩展和解放去蔽,还是其他审美范畴如悲剧、喜剧、崇高、滑稽等必要组成部分。
丑的必然存在根据在于,现实生活从来并非合乎人性的存在,而自始即处于人的实践改造使之逐渐人化的过程中。
从自然环境到社会关系,都不可避免的与人性冲突的方面。
丑的审美价值在于,它从负面角度展示人生不应当如此,而这就意味着,它肯定了正面的生存意义,即生存应当是和谐的、美好的、合目的的,令人喜爱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思想。
这种肯定价值是通过丑的否定来获取的,它具有不同的意义层次和层现形式:在美丑对立的意义上,丑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对比和衬托美;在美丑对立互依的意义上,丑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丰富和激励美。
丑作为审美形态的深刻意义,就在于它的负值效应。
首先,丑具有对比和衬托美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谈论得最多的还是美女,长的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好看的,我们似乎很少去注意她。
有人会说丑的人就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吗?丑就没有价值吗?我始终觉得丑的价值就是衬托美的价值,其中有一点就直接表明了,曾有一个财政学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像XXX这样的帅哥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公共物品,他的存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审美福利。
浅析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浅析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摘要】在现实生活中,丑的艺术作品常常被低估或者被忽视,但实际上,它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丑的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以启示,引发思考,触动共鸣,传递情感,并且提升审美情趣。
这些作品拓展了人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净土。
丑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一面,也让人们得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通过对丑的艺术作品的深入探究和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从而实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关键词】关键词:丑的艺术、现实生活、启示、思考、共鸣、情感、审美情趣、重要意义、丰富生活、拓展思维。
1. 引言1.1 探讨丑的概念丑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丑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艺术中,丑通常被定义为对审美标准的违背或者与常规美学观念相悖的东西。
丑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一种另类的美感,引发人们对美的反思和思考。
丑在艺术中的表现很广泛,可以是人物形象的畸形、怪异,也可以是色彩的不和谐、构图的不规则等。
丑的概念在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挑战了人们对美的认知,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美的本质。
通过对丑的探讨,艺术家可以打破传统的审美观念,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
丑的艺术作品常常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共鸣,吸引观众深入探索内在的含义和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丑的艺术作品能够开拓人们的审美视野,让人们在感知美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一种不同的美感,从而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1.2 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中的“丑”也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形式。
通过丑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可以揭示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的深思。
丑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生活,不仅可以展现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还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艺术作品中的丑,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而引发对改变和进步的思考。
美学原理第10章丑
尺度的夸张变形,属于“怪”的审美范畴。
一、怪
• • 2.“怪”的历史表现 “怪诞”(grotesque)出自意大 利语“grotto”,意思是“洞穴”、 “地下室”和“幽灵出没的地方”。
•
“怪”主要在中世纪和封建时代
的人类审美生活中得以集中表达。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中,存在着大量
二、“酷”
• • 2.“酷”作为审美文化 “酷”的广泛流行不仅体现了语言的 发展演变,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 义,成为一种审美文化现象。“酷文化”
作为时尚文化的一部分游离于主流文化
之外,是一种以青年人为主体、表现青 年人群的生活方式、个性品味及其消闲 娱乐要求的亚文化现象。
“酷”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无深度的平面文化,
第三节 丑的审美范畴
• 在获得自身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地位之后,在作为审美范畴的丑概念下,又 逐渐汇聚和形成了怪、酷、荒诞、恐怖等次一级审美范畴。它们在本质上都隶 属于丑,因此,作为丑的本质规定的“否定和背离”是它们共同的本质属性。
但这一“质”的规定并不能概括它们在“量”的维度上复杂多变的形态特征,
三、荒诞
• • 2.荒诞的审美特征 (1)形式的碎片化和丑怪。荒诞艺术不再在理性意义上把实体看作可以透彻 了解的存在大系列。
•
•
(2)内容的平面化和无中心。由于时空深度的消失,内容的中心和主题弥散
一丑的审美价值在美丑转化的意义上狭义的丑密集进入审美领域甚至占据审美舞台使自身成为一种形式美中的特殊形态以其畸形混乱和不和谐等形态特征对以优美为代表的传统习惯的和谐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构成背离和破坏从而丰富和扩展了广义的美的内涵和范围解放了人类的审美生活和审美实践
第十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
浅谈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浅谈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姓名:朱佳学号:CBY091203002摘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既有美的,也有不美和丑的。
一般来说,人类受爱美恶丑的价值取向和丑的自身发展的复杂历程的影响,丑一直是人们否定鄙弃的对象,遇之如洪水猛兽,引起人们的厌恶、不快、难受等否定性情感反应。
但是,通过艺术家的集中、概括,生活中的丑却也可以转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美。
丑逐渐从美的背后走出来为人们所重视,那丑究竟是什么?它在艺术中有何价值?有何地位?围绕这些疑问我们谈一下丑。
关键词:丑、美、艺术、创作一、丑在美学中的内涵在美学中,丑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颇多歧义的,通过概括,丑主要有四种有联系但又不同的含义:(一)它在哲学中抽象地概括为,是在美与丑相对比较、相对的意义上,把丑视为美的对立面,确认为美的负价值。
这里指出丑是歪曲和否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它的存在妨害和阻碍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发挥与显现,因而在审美中是一种负价值。
(二)针对于某些艺术中的丑来说,这些丑的对象在艺术作品中不是作为美的陪衬,就是因为含有艺术家特定性的审美评价而发生了变化,通过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因而成为了真正的美。
(三)就事物或艺术品的表现形式而言,这都被视为丑。
(四)近代、特别是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一些美学家、艺术家在美中发现丑,把丑看成美的特定形态,甚至最高级的形态。
这就体现出丑在美中的价值,也是通过艺术家们创造出来的。
二、丑在艺术中的价值生活中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同时存在,也造就了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存在。
艺术创作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展览生活中的丑恶现象,而是歌颂美好的事物,表达美好的理想。
但是,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通过否定的方法来达到、有时甚至是更忠实地达到那些专门选取生活理想一面作为写作对象的诗人所能达到的目的。
”①实践证明,通过对生活丑的否定,可以达到艺术美的表现,这是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奥秘。
艺术地表现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中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
丑的审美范畴
丑的审美范畴
丑的审美范畴有多种不同的定义,而这种审美范畴的概念是与传统的审美观念背道而驰的。
丑的美的定义是:使人感到凄美、恐怖、丑陋的审美。
这种审美有其特别的美感,以及属于其自身独特的调性。
比如说,一只蚂蚁旁边突然出现一只巨大的鳄鱼,虽然是非常恐怖和恶心的,但它也有一种暗藏的美感,让人感觉这是一种艺术,只要有勇气和胆量去审视它。
另外,丑的审美范畴对怪异的色彩也有着独特的喜爱,比如一般人觉得不好看的淡黄色,却被丑的审美者崇拜,他们在这种色彩的基础上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美学图案,任心意发挥。
丑的审美范畴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调性,与人们以往接受的审美风格不同,越发地吸引着人们,也让我们对艺术也有新的认识。
因此,丑的审美范畴在艺术中是是十分有价值的,它能够彻底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让人们的艺术创造更加多元化,并且令人赞叹不已。
艺术中“丑”的形象的审美价值
艺术中“丑”的形象的审美价值作者:贾婧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9期丑主要是指社会中及自然界里那些畸形的、病态的、片面的、消极的现象形态,表现为变异、病态、怪诞、残酷、丑陋、恶俗等特征,在外观上给人很不舒服的异常感觉,心理上使人产生恐惧与厌恶的感觉。
但是,作为美学范畴上的“丑”,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到的“丑”有着根本的区别,它具有否定的意义及否定的价值,是被赋予某等特定意义内涵的,在此范畴中它成为一种艺术“丑”。
审美活动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手法,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情感外化的展现,它是一种无功利的审美形式。
在这种审美活动中,美和丑既是相对的,又是具有同一性的,即美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斥又同一。
正如李泽厚所说:“丑是美的拓展,美是丑的升华。
”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源和依据,但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中的源泉,即现实丑可以通过丑的现实来反映,并且通过审美创造实现丑的转化,使之成为艺术美。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模仿说,他指出:“模仿的对象不限于已有的事和美好的事”。
这说明现实生活中丑的事物同样可以拿来被模仿,进而所得到的作品同样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以悲剧为例:“悲剧本身是痛苦的,但却能激起别人的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使观众得到快感。
”可见,在审美过程中,移情作用使丑转化为美的感受,悲剧中美的瞬间过眼即逝,使观赏者的身心被悲剧中的丑与悲到净化,获得真正的审美享受。
因此,艺术“丑”作为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必然存在的一种审美经验,甚而,艺术的审美价值有时候只能用丑的形象来传递。
在日益喧嚣的社会进程中,神圣的光韵不断被消解,呈现出来的现实世界充斥着矛盾和分裂,生活中充斥着荒诞和虚无的现实。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就是如此,以各种丑陋的形象为创作来源,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这是一种“恶”的艺术,从丑恶中挖掘世界的真实。
自然丑转化为艺术美,其审美价值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以丑衬美和化丑为美。
结合作品分析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结合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主要摘要;丑是与美对立的范畴。
在现实生活中,丑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它常引起人们的心理抗拒和情感排斥,从而被排除于审美视野之外,不为审美心理所容纳。
它是审美活动中的负价值,是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但是,现实中的丑却可以成为艺术对象,现实丑就能转化为艺术美。
事物本身的“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作为艺术形象却具有了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同时,它能使人认识到这种否定性的本质,便具有了审美认识的作用。
关键词;丑,审美,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由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
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比如说: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的《欧米哀尔》欧米哀尔是个年轻美貌的妓女,风流一时,当她衰老时,过分的纵欲和摧残使她尝到了苦果,欧米哀尔弯腰踞坐着,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曾经饱满、灵巧的乳房,富于弹性光洁的腹部。
而今一道道皱纹布满僵硬的身体,四肢如同冬日里的朽木,支撑着衰老的生命。
昔日的生命活力,如同逝去的岁月永不再回。
虽然第一眼看来那仅仅是一个老妇的雕像,可当它成为一件艺术做品时,其中却蕴含美的意义。
通过艺术家的各种艺术手段与表现形式,艺术实现了现实生活之中假丑恶向艺术美的转化,从而化丑为美,扩大了人的审美范围与审美对象,有助于主体通过艺术来认识和把握世界。
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所谓的丑,可是有知道那是对生活中真实的美的再现了,正因为有了欧米哀尔以前的那种美那种风流,当岁月流逝,看到艺术作品的欧米哀尔时,是不是先是惊讶,然后了,那就是对这个惊讶的思索吧。
审美范畴丑的理解
审美范畴丑的理解
审美范畴中的"丑"是一个主观的、文化依赖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体观感、文化传统、社会标准和艺术风格等因素。
以下是对审美范畴中"丑"的一些理解:
* 主观性:"丑"通常是一个主观的判断,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和喜好都是独特的。
某人认为丑的东西可能在另一个人眼中是美的,反之亦然。
* 文化因素:不同文化对"丑"的定义和接受程度有所不同。
某些文化可能将某些特征或形式视为美,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丑。
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传统都会影响人们对"丑"的看法。
* 社会标准:社会的审美标准也会对"丑"的认知产生影响。
社会中的时尚、美容标准和艺术潮流等都能够塑造人们对"丑"的看法。
* 艺术:在艺术领域中,"丑"有时被用作表达、挑战传统或突破常规的手段。
一些艺术作品可能通过展示"丑"来引起观众的注意或启发思考。
* 相对性:"丑"是相对的。
在某个特定的背景或对比下,本来可能被认为"丑"的东西可能变得有趣或引人注目。
总体来说,"丑"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其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者的背景和文化影响。
因此,对"丑"的理解是一个主观而相对的过程。
1。
丑在美学中的意义
丑在美学中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丑的美学意义二、丑的定义与分类1.自然丑2.艺术丑3.社会丑三、丑的价值体现1.对比美2.引发思考3.丰富审美多样性四、丑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文学2.绘画3.戏剧4.电影五、结论:丑的美学意义及其重要性正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丑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令人不悦、反感的事物。
然而,在美学领域,丑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美学作为研究美与丑的学科,不仅关注美,也关注丑。
那么,丑在美学中究竟有何意义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丑的定义和分类。
丑可以分为自然丑、艺术丑和社会丑。
自然丑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令人不悦的现象,如地震、火山爆发等;艺术丑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的丑陋形象,如毕加索的画作《哭泣的女人》等;社会丑则是指社会现象中的丑恶行为,如贪污、腐败等。
其次,丑在美学中具有价值体现。
首先,丑与美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美更加突出。
没有丑的存在,美就失去了参照物,无法显现出其独特价值。
其次,丑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
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丑是美的反面,是思考的开始。
”通过对丑的审视,人们可以对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丑丰富了审美的多样性。
审美不仅仅局限于美丽的事物,丑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审美体验,使得审美领域更加丰富多彩。
在艺术创作中,丑被广泛应用。
无论是文学、绘画、戏剧还是电影,艺术家们都善于运用丑来突显主题、表达情感。
例如,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丑陋的外表来反映内心的复杂与矛盾;绘画作品中,丑陋的线条和色彩组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戏剧和电影中,丑角的出现往往带来欢声笑语,同时也寓意着社会现象的讽刺。
总之,丑在美学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它与美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哲学思考的审美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对丑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提升审美品位,丰富人生体验。
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
在艺术表现中,丑具有其特殊的审美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读:
1. 对比与反差:丑与美相对立,丑能够与美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通过丑,艺术家能够突出美的价值和特质,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的存在。
2. 触动内心情感:丑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丑的形象常常与悲伤、痛苦、无助等负面情绪相关联,通过丑的形象,艺术家可以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引发思考与共鸣。
3. 反映社会现象与问题:丑可以象征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不平等。
艺术家通过描绘丑的形象,反映社会中的丑恶与丑陋,警示观众应更加关注并改变这些问题。
4. 对于个体形象的突破:丑可以打破传统美的标准,重新定义审美观念。
艺术家通过丑的形象,突破现实中关于美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反思与重新审视自己对美的定义。
总之,丑在艺术表现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它可以强调美的价值、触动观众情感、反映社会问题以及重新定义审美观念。
丑恰恰是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使人们对美与丑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审美 丑
• 2:雨果 • “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因为,情理上说,美
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表现在它最简单的关系中,在它最 严整的对称中,在我们与我们结构最为亲近的和谐中的一 种形式,因此,它总是呈现给我们一个完全却拘谨的整体。 而我们称之为丑的东西则相反。它是一个不为我们所了解 的庞然整体的细部,它与整个万物协调和谐,而不与人协 调和谐。”
丑陪衬美
• 1:休谟 • “虽然美和丑还有甚于甜和苦,不是事物的性质,而完全属于
感觉,但也同时必须承认:事物确有某些属性,是由自然安排 的恰适合于产生那些特殊感觉的……这就是美的特征。并构成 美与丑的全部差异,丑的自然倾向乃是产生不快。快感和不快 不但是美和丑的必然伴随物。而且还构成了他们的本质。” • 2:伏尔盖特 • “丑是反审美的东西,是完全缺乏审美价值的东西。其所以会 产生丑,或者是因为对象和重要规范之间发生冲突,或者是因 为对象的性质和美的范畴之一背道而驰……”
• 1:莱辛
美与丑的转化
• “人们说,艺术摹仿要扩展到全部可以眼见得自然 界,其中美只是很小一部分。真实与表情应该是艺 术的首要法则;自然本身既然经常要为更高的目的 而牺牲美,艺术家就应该使美隶属于他的一般意图, 不能超过真实与表情所允许的限度去追求美。如果 真实与表情,能把自然中最丑的东西转化为一种艺 术美,那就足够了。”
丑与美的相对性
• 1:赫拉克利特 • “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最智慧的人和神比
起来,无论在智慧、美丽和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 • 2:苏格拉底 • “在赛跑当中是美的东西,在拳击中却是丑的。反过来也一样。
因为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的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 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 • 3:斯宾诺莎 • “最美的手,在显微镜下看,也会显得很可怕。当我们近距离 看的时候,我们以为是美的,其中很多原来是丑的。”
关于丑的审美价值精选论文
关于丑的审美价值精选论文关于丑的审美价值精选论文丑,有时也称为“丑陋”,是一个特殊的否定性的审美范畴。
换言之,丑就是美的对立面。
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了丑的相对性和语境性存在,认为“每一件东西对于它的目的服务得很好,就是善的和美的,服务得不好,则是恶的和丑的。
”也就是说,苏格拉底认为丑是无用的、没有价值的。
但丑真的没有价值吗? 其实从审美感受角度看,丑带给人们的感觉,是一种复杂或带有苦味的愉快,它富有刺激性,使人不安甚至痛苦,但却可以突破传统的审美习惯,渗入灵魂,使人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愉快。
如果爱、和平、和谐是一种美,那么仇恨、打斗、不和谐就是相对的丑,但现代很多电影所采用的打斗场面却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人们也能从这类影视作品中感悟到美的真谛,例如香港的古惑仔电影。
如果说美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看到这世界美好、积极的一面,那么丑的存在也是必然的。
因为现实生活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美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不合理、不和谐,丑的存在就是为了从负面肯定美的存在,丑用自身的不合理、不和谐刺激着人们,并且告诉人们:这世界应当是合理的、和谐的,是美的。
丑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腐朽,从而为把世界改成美的方向而努力。
丑除了从负面肯定美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审美价值,即对比和陪衬美的价值。
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唐伯虎一行人在门口看美女,唐伯虎喊了一句“秋香”,秋香回过头以后唐伯虎觉得一般般。
他的同伴立即喊了句“美女”,一时间所有的女人都转过头了,与那些丑女人相比,秋香一下子就美若天仙了。
电影虽然采用的夸张的手法,但也不妨碍它表现“丑具有对比和陪衬美的价值”。
美丑是相对的,也是相互依存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丑其实就是美的对比与陪衬。
没有丑,美反倒一般般了,就像独自一人的秋香。
鲜花总是需要绿叶,好人身边总要有坏蛋的存在。
有了丑以后,美丑之间产生强烈的对比,刺激着看官的感官,美也就自然而然被凸显出来了。
论“丑”的形态及其审美意义
论“丑”的形态及其审美意义作者:祁建立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09期摘要丑是相对于美而言的,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普遍存在。
自然丑主要表现为自然物外在形式上的丑陋,虽然社会丑的内容与恶相联系不具有审美价值,但是某些事物外在形式的丑陋可以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且美感作用更为强烈。
艺术丑是现实丑的概括、升华,具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丑形态审美丑的美学范畴是作为美的对立概念提出的,是以感性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理想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对象,是事物所具备的令人不快、反感的自然属性或精神行为。
如果说美是和谐,那么丑则是不和谐或反和谐,具体表现为虚伪、邪恶、倒退、黑暗等。
丑的本质在于对象以其形式状貌对主体实践效果的否定,唤起主体情感对对象存在的否定。
丑的事物在内容上表现为质地低劣、品格低下、对人有害无益:在形式上表现为形状怪异、声音嘈杂、色彩、线条纷乱无序,违反形式律。
丑在自然、社会和艺术之中普遍存在,因此就有了自然丑、社会丑和艺术丑的形态。
一自然丑是天然生成的自然物的丑。
其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自然物外在形式上的丑陋。
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就它们自身来说是不分什么美与丑的,都是客观的存在:只是人类社会出现以后,客观存在的事物与人类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才显示出或美或丑来。
因此丑和美一样,必须依赖人、依赖人类社会才能存在。
人类在漫长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到,那些与人类和谐相处、有益于人类生存、适宜于人类感官需要、符合人的心意要求的事物,便是美的事物,否则便是不美的、丑的东西。
如果说自然美是“自然的人化”,那么自然丑就是天然生成的自然物的丑。
美的内容与形式总是和谐统一的,丑的事物却未必。
事物内在的丑与外在的丑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有的事物内外具丑,有的事物则是内丑外美,或内美外丑:它们往往共存于同一事物之中。
所谓丑中有美。
美中有丑就是指这样的一个意思。
所以雨果说:“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浅谈审丑现象及其美学意义
浅谈审丑现象及其美学意义作者:代莉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06期【摘要】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丑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并列存在的一个美学范畴。
西方近代社会中,审美活动中的不和谐的、反合目的性的、非理性的因素,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愈发强烈和重要。
【关键词】丑;审丑;美学;真一、丑的本质及其艺术表现德国哲学家比梅尔说:“只要意志是在强力状态中被经验的,这些艺术作品就吸引我们,产生令人愉悦的作用;而同时,这些艺术作品也是令人抑郁的,因为意志为了显示它的暴力,变成了残暴,无情地摧毁它的反抗者。
”丑的本质是一方面唤起不愉快的,恐怖的感觉,另一方面又唤起一种力感,一种刺激的兴奋,即非理性意志的表现所唤起的审美愉悦,它既不是崇高中所转化出的理性的无限的胜利,也不是理性对非理性力量的克服,而是主体就生活在这种非理性的力量之中,不是排斥遮蔽它,而是把它召唤回来,变成自己的血肉与力量,这就是丑的魅力。
1、从自然界中的丑到艺术中的美关于美难有确切的定义。
但是美之于人最有意义的应该是人文之美和艺术美。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美的内容时常受到具体事物或环境的制约而具有特殊性和有限性,但其内在精神却是无限的和自由的。
早期的许多文学家和哲学家的思想中,美是一种近乎无缺陷的事物、现象和品质,是很少包括丑的。
而十九世纪之后,文学、艺术中对自然丑的表现不断增多。
自然丑到艺术美的转化需要通过一种手段才能实现,即艺术家的智慧和真挚的心灵。
丑是一种缺陷,是客观存在的,但在艺术中更深入人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美和艺术美。
2、“真”是实现自然丑到艺术美的重要途径“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现其品性,就是透过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
这‘真’,也即是‘美’。
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
”这是罗丹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谈美丑转换
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谈美丑转换日子总是很忙,焦头烂额的。
偶有空闲的晚上便变得懒懒散散,仿佛要为前面的忙碌作一点补偿,于是休息。
但一旦真正的休息却又毫不习惯,懒得骨头都变得松散无力,即使只是那么一个不用备课,不用学习的晚上,人就觉得虚度了光阴。
因为事实上,应该做的事还很多,没完没了的,周而复始。
于是开始强迫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
翻开一本书,名字是《身边的美学》。
是去年在购书中心买的。
一看名字就喜欢,因为我喜欢一切美的东西,但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鉴赏力,或者说我觉得美的,别人总不以为然。
我觉得不美的,别人却大加称赞。
我怀疑,是不是我对美的感受力比较差?何为美?我真想知道。
于是我买了下来,决定好好学习。
在断断续的续的学习中,好象并没有多大的收获。
倒是今天看了一篇题为《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谈美丑转换》的容有所悟,但却与美无关,是关于写作的。
这一篇文章出现了十多位名人。
文章的引入是从贾平凹开始的,他有一篇散文名为《丑石》,入选到语文教材了,其中有一句经典之句,是借文中的天文学家口中说出的,他说“它是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文章继续深化,提出其实这富于哲理的话是出自清代文艺批评家熙载的《艺概》一书中。
继续作者设疑,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读者的注意力就被其吸引过去了。
作者开始推出他的理论,他认为审美过程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从新对美和丑下定义。
以中国传统戏曲为例,得出结论丑角不丑。
并列举了《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
其中剧作家以唐知县的口,说出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此这般掷定有声的传世名言!作者为了进一论证丑角不丑这一说法,把西方的著名丑角卓别林也搬将出来,并把美学家王朝闻的说话作为论据,他说,他是“丑中见美”美学原则的最佳体现。
国也有名丑被赠予“丑得美”三个字,他就是京剧名丑艾世菊!赠送人就是书法家田原(书)。
除了戏曲中的表现外,作者还列举了绘画、雕塑中对“丑”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的审美意义
大家谈笑的时候经常谈论到美与丑,美也是谈的做多的,同时丑也是大家谈笑风声的小料,可是从美学的研究上来说,美大家谈的多是可以正常理解的,可是丑为什么却也是那样的呢?
首先,从本质上说,丑的确是作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我们知道,美是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理智和意志的和谐统一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而当人的本质力量受到压抑和排斥,反而被非人的本质力量所控制时,那么对象呈现出的便是丑,美的主体追求是和谐感、愉悦感,最典型的便是古典美的追求,无论是讲求形式上的比例适中,色彩搭配协调,还是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都是追求一种和谐美,即使是崇高的追求,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最终投入美的怀抱。
而丑的主体追求的是不和谐,反和谐,追求的是痛感。
如果说美的最终特征是整一的,秩序的、均衡的、合理的;那么丑的最终特征便是混乱的、奇异的、怪诞的、荒谬的。
其次,美与丑是绝对对立的两样“东西”,丑的审美意义在于,丑让我们懂得了美的存在意义,让人在讨厌、厌恶丑的同时,更加的向往美,在丑与美同时并存的同时才会更好的对比两种不同的“事物”。
对丑的认知越深,大家就会对美的更加向往。
再次,审美理想不是对某一类的对象的反映,而是对客观现实中美的能动的集中和概括,作为理想美,它比现实美更具普遍性。
中国士大夫的酸腐之言更不为丑所恐惧。
丑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艺术的殿堂,首先在市民身上体现出近代的色彩,在丑的刺激下,人们压抑不住好奇的心理,抛开早已厌倦的传统,热烈地投入其中。
理想美在艺术上走向了公式化,在人类精神上体现了禁欲色彩,因而丑的投枪首先指向了这两者。
文艺复兴打出科学的旗帜反对神学对人类的愚弄,绘画开始寻找真人,并做真实的反映;在中国丑开始出现在了文学作品当中,作品中对美赞美之前,大都先是对其大手笔的丑化,为后来人物的美做铺垫,这就是常用的欲扬先抑。
总而言之,“丑”是在“美”发展道路上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最后,丑一直是作为美的对立面存在的,当审美被理想化时,丑便是清醒的旁观者。
丑从不掩饰它的缺憾,反而以此为特征,告诉人们真是什么。
丑作为真实的存在一直提醒着人类要面对现实。
于是,人的审美理想在美的召唤下一次次走进圣洁而光明的天堂,又一次次被丑扯下云端,落在地上。
审美理想正是这样在丑的刺激下一步步走过历史,走出丰富多彩之路。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审丑,审美也许永远停止在它的童年般天真而美丽的梦幻之中,然而,这个假设是决不会存在的,因为历史规律接纳了丑,丑给了历史发展的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