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弱、创新环境与社会资本缺失、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和企业缺乏充足的创新资金等,并就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创新环境;融资环境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三个层面
1、空间集聚层面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的“钻石”模型包含四种因素,即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厂商战略结构和竞争,指出地理上的集中使四种相分离的因素相互作用,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出现,会使邻近的竞争者嫉妒与模仿;企业群与大学、科研机构的接近便于二者的相互支持,推进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进程;供应商也会因靠近研究与开发活动而创新;企业员工间的互动、跳槽等行为也会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产业集群内“挑剔”的顾客通常也是产业集群的一分子,所以产业集群内的公司与独立的公司相比,能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以便及时进行创新;当地的同处于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紧密地参与创新过程,并进一步确保与客户需求一致。
2、知识交流层面
国内外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产业集群内存在知识的“累积效应”以及快速的流动。产业集群内存在两类知识,一类是编码化知识,一类是隐含经验类知识。第一类知识可通过书本、媒体、网络等手段获得,基于这类知识的技术创新活动对区位选择的要求相对不是特别严格。然而占据整个产业集群知识的绝大部分且对技术创新极为重要的是第二类知识,这类知识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它们通常隐藏在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头脑中,个人属性极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在地理上的集聚便于企业通过产业集群行为主体间的互动建立稳定和持续的关系,为组织内部和不同组织间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准确地传递和扩散创造条件,从而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3、相似文化和价值观层面
产业所集聚的区域,通常是一个拥有相似或相近文化背景下的区域。相似的文化背景、共同的价值观往往会使产业集群内部行为主体间的非正式关系大量产
生,而技术创新活动所需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就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传递。因此,现在也有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产业集群内部文化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他们首先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引入产业集群分析。所谓社会资本,是指存在于产业集群内部,通过促使行为主体进行互动而产生的资源,表现为诸如信任、协作和规范等行为特征2。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性资源,蕴含于产业集群内部本身,不像货币资本那样实际。社会资本涉及的信任、规范等概念是产业集群内主体行为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规范则是为一般产业集群成员所接受了的行动的规律性或规则。较高的信任水平和有效的规范能够降低产业集群内成员非正式交往的风险,减少机会主义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促使互动的发生。大量的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在拥有这类社会资本的地域上集中,以较低的信息成本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成果、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扩散速度,从而刺激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弱。
国内大多数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企业核心技术拥有量很少,产品设计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低,对技术与装备的系统集成能力差。我国目前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制造能力较强而技术能力却相当弱、产业规模较大而附加值却相当低、硬件规模较大而软件规模却很小、单机生产能力较强而系统集成能力却很弱。大部分企业主要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高新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产业集群的行业关键技术大多依靠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自主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很少。从利用知识方面看,产业集群内企业利用外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较为薄弱。
2、产业结构水平低。
目前我国相当数量产业集群的企业,多以低成本为基础实施产业集聚,这种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的附加值很低,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十分有限,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动荡的打击,产业集群内企业发展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隐忧。多数产品档次不高,仅以低质量经营为主。从需求角度来看,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近年来内需不足问题的长期存在,产业集群内企业要想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国内需求,难度很大;从供给角度来看,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导致传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3、创新环境与社会资本缺失。
从社会资本与创新环境来看,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区域创新乏力,主要是因为社会资本薄弱和有效的创新环境缺失。社会资本薄弱,是指区域内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缺乏基于信任的合作基础与相互联系的纽带,无法形成合作的创新网络。创新环境缺失是指产业集群企业技术创新在社会环
境、制度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
4、有效的制度供给不足与政府政策失灵。
我国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划主要遵循的是线性思维模式,即存在着就技术谈技术的倾向,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开发新技术,忽视了技术创新的复杂性特征,忽视了创新环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政府及不少企业常常把技术创新过程看作是一个管道,认为只要有研发投入,管道的另一端就应该有产出。而且,对技术发展的评价指标也主要依赖于研发投入和产出的多少,忽略了技术创新本身应该是一个复杂的、互动学习的社会化过程。当发现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缓慢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时,不是从克服制度缺陷上找原因,而是希望通过提高创新意识、加强技术进步指标考核等方面扭转局面,结果往往劳而无功。
5、产业集群企业的融资环境差。
目前大多数产业集群内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机构,民间风险投资不足,企业融资困难,尤其是产业集群内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而目前我国很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民营企业,这势必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
提升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合作的制度环境。
我国目前大多数产业集群,其中大部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营行为具有明显的投机性和短期性。政府在规范产业集群竞争秩序方面应该承担起责任,在规范企业行为和产品质量标准方面下功夫。一要尽快建立产品质量论证监督机构,由政府部门向其授权定期检查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产品质量并向外部发布结果,使客户比较容易就能甄别附加值不同的产品,降低仿造者的潜在收益,增加仿造的难度。二是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要加强法制观念,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犯。
2、政府应该主导和支持关键重大技术的研发。
不论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都高度重视政府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例如,韩国的CDMA技术居全球领先地位,就是政府举全国之力把核心技术买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给许多企业享用,并鼓励企业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并迅速产业化。日本的彩电芯片研发也是通过国家集中开发,把专利供众多企业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