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式管理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式管理》有感

《中国式管理》一书作者曾仕强是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冲着这些名号我认真且仔细地研读了一遍这本书。认真阅读的过程加上记笔记,使我对中国式的管理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收获了很多、很多。

开始阅读前必需搞清楚中国式管理的定义,所谓中国式管理就是是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大一上学期就学了管理学,但大一的管理学是以西方的管理思想为切入点,讲的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并不是通用的版本,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没有联系到中国长期就有的管理思想。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开篇就给人眼前一亮,研究针对的是具有华人特性的管理学,立足点在中国人身上。语言贴合中国人的实际,且对中国悠久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不夸张、不脱离实际。

文中处处彰显着中国古代优秀的管理哲学思想,阅读来可谓让人耳目一新,但又觉得情切、可感。作者认为管理是修己安人的过程,一个人要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这个观点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自己都不管不好还怎么管其他人,又怎么会得到被管着人的认可,自然无法胜任管理的大任。而要达到修己的目标又要靠自觉,自律,与自主。这就很要命了,中国的学生越来越缺少的就是自觉,自律,与自主,做啥事都要有人喊才去做,没有自觉性,做事无法至始至终。这个可能也是现代大学生无法管好自己的根本原因吧。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步提高层次,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任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作者认为“中国人认为,目标和成果固然很重要,切不能呈现管理的全部,充其量只能表示管理的一部分。中国人不致否认目标和成果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够承受以目标和成果来显示管理的重点,”当代的中国人在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看重结果而不是过程了,这也是中国物质经济快速

发展带来的悲剧,只看重结果而不看重过程,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管理的过程,而且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部分之中。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作者这一提法很直接地点中了中国很多管理者的毛病所在,中国的管理者经常想要改变与自己观点、价值观不同的员工,但在这一过程中,员工经常会保持高度的警觉,不是权利抗拒,便是伪装接受,实际上各有看法。也正是这个原因,许多公司都无法开张真正的头脑风暴,来解决问题。那要怎么开展人性化的管理呢?这又绕到了最开始,管理者要先修己,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就改变他们自己,更为快速有效。还有一个切身感悟,作者指出,当一个人不够清醒,做出不正当的行为时,立即和他讲道理,很容易引起他的自我防卫心理,基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理不易明”说出一些歪理,然后就越来越强词夺理。我的两个朋友因为一件事情而争吵,一方明知自己错了,和他讲道理,错的一方反而越说越有理。遇到这种情况的正确解决办法是先给足他面子,再跟他讲理,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我们经常忽视了这一点。

在安人这一方作者又给我很多的收获。现实是有很多人可以做到修己,但是却没有做到安人,他们修己不过是独善其身,谈不上管理,管理必须贯彻修己和安人两个过程,修己就可以给员工起带头作用,然后就会促进员工的自觉、自律与自主,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这与西方管理思想完全不一样,但且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管理的过程要懂得制造矛盾,作者对这一矛盾的重要进行了很好地阐述。很多中国人深知没有矛盾不肯能产生变化,没有变化,就不能进步的道理,为求提升管理的绩效,特重职场伦理,在工作场所中,添加若干名分、地位的矛盾、并且把他们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求“调和”,增强“和合为一”的安人效果。另一方面要做到安人就要做到心连心,这一点我觉得很有道理,同心——关心——交心——开心,公司员工“同心”做事,对整体目标“关心”,达到“关心”的目标,又要求员工要“交心”,相互了解,然后达到开心的目标。

推、拖、拉咋一看一定会认为是不好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但看了此书我认识到这三样东西还是要好处的,关键在于你怎么使用的问题。作者很浅显地告诉我们推、拖、拉原本就有好有怀,运用得合理,对事情的进行很有帮助,运用不合理,对事情的开展很有害。运用的人出发点是好的,方式是合理的,就能使

效果达到预期的要求。

给二分法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是,把一件事情加以分析,分成两部分,再从中选择一个,作为答案,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就是只有两种观点,不是白就是黑,没有其他的了,如对世界的本源的认识问题。而中国人的三分法,就可以避免这么绝对,可以在二者中再整出一个答案出来,且这个答案是合理的。作者给了我一个从新看待问题的办法,真理往往不在二者之一,是非要明确,但人不是神仙,怎么能够分辨得很清楚,有时正确的答案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会发现正确的答案不在这两者之中。我认为三分法有点中庸,对每一件事情既不赞同也不反对,看起来好像有问题,其实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不追随两方中的任何一方,不会得罪任何人,不会让人说自己是脱机取巧的小人,我们平时遇到问题喜欢用解决来搞定问题,但有时用化解起到的效果更好,更能使大家满意,这就是书中的重要且不一样的认识,比如有时候想到答案了,且不说出来而是给下属去解决,这样做有多种好处,既可以锻炼下属,又会使得下属觉得自己很所上司的重视。当然使用化解的方式,要注意合理地把握。这也就是中和了中庸与三分法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是相互联系的,可见作者该书的思想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

作者归纳了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第一点以人为主,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惟有以人为主,才能把事情做好。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但是中国企业的现状又是怎么一番景色呢,大家都在讲员工关怀,但事实呢,富士康大陆公司经常有员工跳楼自杀,这是以人为本吗,我想不是的,这是在剥削员工价值才导致的悲剧。第二点因道结合,认为制度化管理,不如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士,大家有共识,比较容易同心协力,把一盘散沙,聚集起来发挥巨大作用。但我觉得这个主要是在公司创立之初才能发挥其强大的重要,在公司发展强大之后没有制度是无法支撑公司的继续发展的,无法规范那些没有自觉性的员工。第三点,依理而变,合理解决,中国式管理可以说是合理化管理。这就是要讲求合理,做事有理有据。

用一棵树来形容各层人员确实很新颖,但又很合理,树木由根部到树干,从树干到树枝,都是彼此互依互长地发展,各部分都息息相关。可以看出员工与上级是息息相关的,但经常的情况是上级想对下级放心,但且放不下心,更谈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