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名趣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地名趣谈》
地名是一种地域性符号,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自身的历史传承。

地名的演变,无不承载着一个地区历史、政治、文化、物产等等大量的信息。

贵阳的地名发展变迁,见证了自身的历史进程,他与中原及其它文化发达地区相比,具有多元的民族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贵阳的地名成因,大概有下面几个方面,但这些并不是唯一的地名来源,而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只是为了叙述方便,略加编次。

一、以自然地貌命名
以自然地形为地域冠名,是我国地名的惯例,贵阳是座山城,而且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因此,贵阳的地名许多都与山、岩、沟、河、洞、岭、坳、坎……有关,突出反映了这一地貌的特点。

如:百花山、青岩、养牛坡、滥泥沟、小河、大山洞、粑粑坳、鸡爬坎、等等,数不胜数。

清末中兴名臣,洋务运动领袖之一的张之洞,据说就是因为出生在贵阳市区六洞街而得名“之洞”。

只是这位曾经的国家重臣,大概因为贵州十分落后,因而对此讳莫如深,一般人只知道他是直隶南皮人氏,很少有人知道,张之洞实际上正是从贵州起身,走上他政治上的辉煌。

贵阳成为州郡的地名,当在明代隆庆二年(1568)[一说为隆庆三年]当时贵州巡抚杜拯、巡按王时举将省府从原来的程番府移到贵州城,(现在的贵阳市,元代到明初多称为“贵州”)改名贵阳府,迄今也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贵阳地名的来源,是因为他地处贵山之阳。

但有趣的是他从字面上来看,又与贵州“天无三日晴”的谚语不谋而合,互为表里。

因此,到现在,许多省外的朋友,还会常常望文生义地认为贵阳是因缺少阳光,所以为贵,让人啼笑皆非。

二、以少数民族关系密切
贵阳历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在地名上无不反映了这种多民族共存的现象。

贵阳周边少数民族布依族集居的村落很多带有摆、翁等字,如:摆早、摆克‘翁岗、翁岩;而苗族居住的寨子有些带有冗、蒙等字。

如:盖冗、蒙贡等。

这些地名大概是汉语的音译,具体表达什么往往众说纷纭,很难有一个准确的释义。

历史上贵阳许多地区,长期为当地少数民族的酋长所统治,因此,许多地名就是沿用了元、明以来的土司称谓。

如现在贵阳花溪区黔陶乡的赵司村就是元、明两代白纳长官司(副司)的驻地;而现在的中曹司,则曾经是中曹蛮夷长官司(副司)的驻地。

还有直接以当地少数民族的称呼命名,如花溪区,历史上曾叫“花仡佬”。

一九三五年,贵阳县县长刘剑魂先生,嫌“花仡佬”名称不雅,因而更名为花溪。

“花仡佬”是仡佬民族的一支,而仡佬族是居住在贵州高原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据考证是古代百越人的一个支系。

有人认为是显赫一时的夜郎王的后裔。

现在的花溪,在现代民族识别的时候,几乎已经找不到花仡佬族群和聚居之地。

或许他们已经迁徙他乡,或许已经融入其他族群。

在贵阳还有许多地方是以少数民族的历史传说命名,如三王庙,(后人讹为山王庙)缘起于一个哀惋的传说:
据说在很早以前,一位年轻的姑娘在北盘江边浣洗衣裳,有三节大竹漂到她的足边,姑娘听到竹子里传来婴儿的啼哭,赶紧将竹子捞了上来,打开一看,里面睡着一个男孩,姑娘将孩子带回去抚养,这孩子长大后,文武双全,智勇过人,统治着广袤的疆域,他自称为夜郎王,并以竹为他自己的姓氏,所以又称“竹王”,这便有了后来的夜郎自大的掌故。

夜郎王降汉后,由中央政府赐封夜郎侯,不久,夜郎侯与汉武帝发生了冲突,汉武帝派大臣唐蒙率军将他打败并将其杀害。

而当地的人民因为夜郎王不是人类所生,非常敬畏他,于是请求中央政府允许夜郎王的三个儿子继承他的爵位,这一请求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批准,并恩准他的三个儿子死后可以建立庙宇享受夜郎王的待遇,而受人们的祭祀。

因此他们的庙宇被称为三王庙。

现在在贵州、贵阳还有不少地名都叫三王庙。

三、以军事建制命名
以军事建置命名,在全国并不罕见,在贵阳更是屡见不鲜。

明代是贵州具有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贵州省的行政建置完成于明初,即明永乐十一年(1413)。

因此,当时许多军队的驻地就成了后来的地名沿用至今,见证了这一历史的变迁,打上了鲜明的历史印记。

明初,朱元璋为了平定云南,在湖广、乌撒(今天的贵州威宁一带)通往云南的驿道上遍设关隘、卫、所、屯、堡、铺、哨等军事机构,人们在这些军事机构前面往往冠以地貌、物产、姓氏、人名、官衔、年号等,而成为地名。

如以姓氏命名的:蔡家关;以人名命名的:陈亮堡;以官衔命名的:都司路;以地貌特征命名的:滑石哨;以物产命名的:杨梅堡;以年号命名的:永乐堡。

等等。

四、以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命名以名门望族、历史事件命名地名,古今中外都是通例。

贵阳也不例外。

有趣的是在贵阳市区,有两条街道的名称都源于名人姓氏,只不过一个大忠大贤,而另一个则大奸、大恶。

忠、奸两道,泾渭分明。

一条街道叫“花家巷”,得名于满清一代名吏花杰。

花杰行书联
花杰,字晓亭,嘉庆已未进士,曾官至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广东主考官、直隶按察史、广西、福建、江西布政史等。

花杰在中央政府任御史时,刚直不阿,弹劾官员不避权贵,当时人称“花老虎”或“殿上虎”,因此名闻天下。

据说有一次,嘉庆皇帝的亲信大臣戴文端,在上朝的路上遇见花杰,问道:“不知先生今天有何事上奏?”花杰竟然回答说:“就是弹劾阁下”。

鲠直如此,铁骨铮铮,令人景仰。

另外一条街,名曰:“马家巷”,是因有明一代权臣马士英的故里而得名。

马士英,字瑶草,进士出身,官至凤阳提督,清军入关后,因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有功,而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入阁中枢,人称“马阁老”权倾一时。

但是马士英,不以国家利益为重,却与奸臣阮大铖狼狈为奸,专权误国。

最后落得过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而真正让马士英名噪天下的,大约要算明季大剧作家孔尚任那部脍炙人口的《桃花扇》。

《桃花扇》中,名妓李香君,血溅折扇,而以香君的鲜血在扇面上点染成朵朵盛开的桃花,为孔尚任以此演绎了这一段佳话的著名画家、诗人正是贵阳人杨龙友。

而这位因坚决抵抗清军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却因与马士英是亲戚而常常受到极不公平的丑诋。

马氏之奸,殃及他人,足令贵阳人蒙羞。

在贵阳以历史事件命名的地名最有代表性的是“护国路”。

1915年12 月5日,为推翻袁世凯的帝制,蔡锷在昆明誓师护国。

1916年1月贵州宣布独立。

是护国运动最早的响应省,而促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大量的贵州人直接参与策划,因此,“护国路”正是为了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贵阳现在还有一条街道叫“纪念塔”,这里曾经建有一座方尖碑,是抗战结束后,为纪念参加台儿庄战役阵亡的黔军将士。

现在地名犹在,而碑早已不见踪影。

贵阳的地名有许多与当地民风民俗有关,如贵阳人过去赶集习惯于用甲子推算,因此,许多地名至今仍叫牛场、马场、鸡场、狗场等等,不一而足。

梦草池
贵阳的地名,五花八门,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差异。

有的很雅,如过去有地名叫“梦草池”,得名于明代贵州诗人吴宗蕃的别墅。

取自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意。

诗意盎然,一听就知道是出自文人之手。

有的则十分的俗,有一条街道叫:“簸
箕街”是因为这里曾是贵阳主要卖簸箕的地方。

有的则叫人忍俊不禁:如有个地方过去叫:“酸汤堡”,不知道这里的人是不是都爱喝酸汤?还有叫“野猫井”的地方,也许过去曾经是野猫出入的地方,最笑人的是有地方叫“歪脚”不知道这时的人是否脚都是歪的。

地名的成因,并非是件严肃的事,很多不过是约定俗成而已,有相当的随意性和单纯的民俗民风。

《戏说贵阳老地名》
地名不但是一个地方历史演变的活化石和见证,还是本土文化发展的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

读着它,不仅可以窥视到本地历史的一斑,还可从许多地名趣谈中领略到风土人情,了解山川地貌,甚至吸取本土历史文化养分及得到美的享受,有些地名传说所折射出来的哲理,更可以淘冶情操及明白做人的道理。

摆起贵阳老地名来,可以说是五彩纷呈,娓娓动听。

一段以从一到十的数字联句地名,朗朗上口,使人易熟易记:如一品坊(中华中路上)二府巷(大公巷)、三块田(龙泉巷)四川巷(化龙桥南侧)、五显庙(通衢街至中山西路)、六座
碑(蔡家街与弯弓街接壤处)、七家巷(齐家巷)、八角岩(八鸽岩路)、九道坎(忠烈街上)十字口(在黔灵东路)。

其实以数字起头的地名还有一浪坡、一品泉;二浪坡、二桥路、二桥、二戈案;三浪坡、三板桥、三才巷、三官殿、三道坎、三牌坊、三教寺、三桥、三民巷、三民东、西路、三桥路;四方河、四方井;五柳村、五显庙街;六洞街、六洞桥、六广门、六冲关;九架炉、九间房、九华宫、九华村等。

以数为头的地名中,最牛的要数万里封候坊。

早年间,今贵钢厂区是一片田原,从油榨街至南岳山脚耸立着二十多座石牌坊,跨道骈立,壮观恹宏,故油榨街又曾叫牌坊街。

其中有一座牌坊叫“万里封候坊”是我省松桃人杨芳因战功显赫,被皇帝封为二等果勇候。

贵阳离京城有万里之遥,杨芳建造这座牌坊就名叫“万里封候坊”,也成了这里的地名。

而最富的则要算“万宝街(公园西路)。

最有福气,最让老年人响往的是长寿街(电台街上)及长春巷(专为百岁老人取的地名)。

有趣的是,人们热爱自己的贵阳城自然生态美。

还把一首赞美乡村田原风光美的打油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楼台指阁楼式古建筑),八九十枝花。

”移植来赞自己居住的筑城美。

其中“一去二三里”,贵阳老城的东门至西门,南门至北门,都只的二三里路(华里)。

“烟村四五家”,早年城内翠竹幽篁,林木茂盛,小山坡多,且坡坡披绿,间有菜地、荒地及农田(三块田、鲤鱼田的地名由此而得),一条玉带河(贯城河)贯穿南北,碧波清流,鱼游水中,两岸夹柳,满目青翠,民居散落其间,也符合这“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老城中心有谯楼(王家巷口的钟鼓楼)、贡院内的玉尺楼、学古书院的敬业楼,东有华家阁楼,南有甲秀楼,西有三元宫的船楼,北有无边风月楼、万卷楼、晚翠楼,也不少于六七座。

至于“八九十枝花”嘛就更多了,贵阳带“花”的地名有花牌坊,花家巷、花家桥、花果园、世杰花园、高家花园、唐家花园等。

更何况在房前屋后种花是老贵阳人热爱生活,美化环境的习惯,早年贵阳人爱种的花是月月红、水仙、脂甲花、烟脂花及石榴花,凡有院落,随处可见,这“八九十枝花”更名符其实了。

和许多城市的地名是以物取名一样,以山川地貌、河流井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取的地名,贵阳也很多。

以山川地貌取地名的有窄口滩、南岳(山)路、黔灵(山)路、相宝(山)路、一浪坡、二浪坡、三浪坡、登高坡、石洞坡、石板坡、百花山路、三道坎、九道坎、荷桑坡(和尚坡)、松山坡、黄土坡(黄金路)、狮峰路、狮子山路都是早年贵阳城地形的写照。

小车河、水磨河(市西河)、三叉河、四方河、沙河街、西湖路及龙井巷、龙泉巷、圣泉路、太乙井、白腊井、扁井、小井坎、双井巷、黑羊井、竹筒井、黄家井、姚家井、薛家井、鸭子井、水井巷、皂角井、棺材井、四方井等以河流井泉取名的地名则反映出贵阳城的水资源。

尤其是以井泉取的地名还折射出贵阳的井文化。

几乎所有的名井建造都非常讲究,还留下了宝贵的井文化遗产——名井诗句楹联,略为读者录奉几首:清朝贵阳监生刘世思的《圣泉百盈》诗曰:“山后涓涓涌圣泉,盈虚消长景堪传。

濯缨濯足凭君取,千古清流出自然。

”我省著名文化人,遵义人郑珍《饮圣泉上》诗曰:“历算有时差,洞消穷九容;天与设悬壶,一勺肇鸿濛;盈虚应晷刻,深盖相参通。

大哉造化机,奇出无终穷。

我从万山来,襟带含松风。

独酌此泉上,兴酣呼白龙。

”最早的还有明天顺三年(1459年)进士钟震的《圣泉》诗曰:“草漫本原景物奇,溶溶玉液漾芳池。

花香薰灼坡璃愋,恍若杨妃赐浴时。

”当读到“科目蝉联翘厚译;状头鳌占府清流”。

这幅楹联,人们就知道这是三元井的楹联,因为三元及第是读书人期盼的。

而“涓涓蟾滴东西引,漾漾鸳浆左右分。

”的楹联肯定是双井巷中的双井的楹联。

有的楹联很有哲理。

寓意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端,如四方井的楹联:“盛到贤人心本正,濯将孺子步能端。

”竹筒井的楹联则提醒世人,做人要重气节,其联云:“泉本能廉因有节,源真不匮岂无根。

”龙井的楹联瑞气盈盈:“彩常云护光腾五:润每霖施瑞应三。

”薛家井的楹联口气大,泉眼通天:“红浣花笺通蜀国;翠漂竹箭导天山。

”以这些名井名作地名,无疑给地名增添了文化底蕴,赋予地名不少文气。

以姓氏命名地名却反映出这些家族与贵阳市政发展的历史上可能有一定的渊源,在某个历史阶段有一定知名度或影响力,蔡家坊《蔡家街》、颜家巷、马家巷、王家巷、高家巷、周家巷、齐家巷、朱家巷、余家巷、尚家巷、徐家巷、彭家巷、花家巷、赵家巷、孟家巷、崔家坡、马家坡、周家坡、赵家坡、彭家桥、花家桥、王家桥、郭家弯、余家埧、马家塘、华家山、高家园等。

以飞禽走兽取地名则反映了早年贵阳城的生态状况或时代呼声。

如醒狮路是针对早年外国人说中国是一头睡狮而言。

豺狗弯、鲤鱼巷、白鹦巷、鸭子井、鲤鱼田、狮子街、鸭子塘、鸡鸭街、喜鹊塘、螺丝湾、独狮子、鸡爬坎(地貌)、猫猫坡、蟾宫巷、猫猫巷、老虎路等都名源有因,而非凭空取名。

以花草树木名取地名就更多了,如构皮街、桂花巷、李子园、双槐树、桑树园、棉花街、枣山路、茴香坡、皂角井、蓑草坡、翠微巷、梓木林、大树脚、松山村、竹林村、竹叶井、竹筒巷、竹市巷、芦花村、桂月村、白果巷、桑园巷等等。

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也给贵阳地名赋予了时代气息,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建国的三民主义,贵阳出现了民族巷、民权路、民生路。

护国战争时出现了护国路。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革命圣地和热爱祖国的心脏北京,出现了
瑞金路、延安路、遵义路、北京路、解放路等、可以说是与时俱进。

以历史文化名人及伟人名命名地名的有中山路,王守仁路、郑珍路等。

以外省取地名,反映了贵阳人的开放意识及贵阳市民是五方杂处、多元文化的特性。

如广东街、南京街、陕西路、四川巷、成都路、江西村。

本省的有广顺路、普定路,贵定路、修文路、清镇路。

以寺庙名作地名更是贵阳地名的一个特色,直到有的寺庙早已消失了,从地名中还可以记起庙的“存在”。

贵阳“九门四阁”中的四阁文昌阁、灵官阁、玉皇阁、皇经阁都曾是地名。

还有三官殿、铜佛寺、水口寺、马王庙、三教寺、文庙巷、祖师庙、般若(寺)、街、黔明寺、黑神庙、圆通(寺)街、指月(堂)街、炎帝宫、三圣殿、晋禄寺、东狱庙后巷、双土地……。

有的地名已成了今天爽爽贵阳旅游景点的名片,如翠微巷是甲秀景区的名片、黔
灵路是“黔南第一山”黔灵山景区的名片、相宝路是“相宝留云”的名片、六冲关路是六冲关景区的名片、栖霞路及东山路是栖霞景区的名片,那“一山高据翠微巅,突兀穿云欲到天。

转过危城遥指望,万家城郭起炊烟”的“黔南首关”图云关,其关名便是地名。

而小关(雅关路)则是“北门锁钥”六百年古关隘鸦关的名片。

他们浓缩了筑城美景的精华,何其美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