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天职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天就是天道,即道德原则,而人是实施的主题,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人在天道的引导下顺应自然,打碎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场改革,从实质上来看,它是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以宗教改革的内容肯定要符合资产阶级统治的需求。改革前,基督教是禁欲的,教徒服从教会的领导,教会宣扬的是人的渺小与天定的命运,这显然不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首先最关键的就是提升人的地位,将人们代入世俗生活,因此,马丁路德提出了“天职说”。
德语的“天职”本来是一个宗教的概念,意指“上帝安排的任务”。但在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翻译中,却首次将这个词与世俗意义的“职业”一词的用法联系起来;从此,“天职”这个词不仅指上帝委派的工作,而且指上帝委派的这项工作是要在世俗的职业中实现的。韦伯将天职的这种观念的转变视为宗教改革的结果。他说:“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应是对其履行世俗事务的义务进行评价。正是这一点必然使日常的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的思想。”从这种职业思想出发,便引出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理:上帝应许的唯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正是这些宗教改革以后出现的新教教派中的宗教伦理,揭示了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的内在联系。
这可以从以下反面对“天职说”进行理解,1、以劳动作为人生的目的。认为不应将劳动作为人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人生的目的,将劳动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摒弃了劳动的功利化的意味。世俗职业里义务履行,评价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所能达到最高内容。路德的职业观告诉人们,职业是人们终生的任务,是一种确定的工作领域中,个人价值的体现。2、以服从神意的分工观念。“你必须为上帝而勤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1]认为世俗劳动是神的意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履行世俗内的义务是讨神欢喜的唯一之道,此一道路且唯独此道方为升之岁愿。“天职”不仅指上帝委派的工作,而且指上帝委派的工作是

要在世俗的职业中实现的,人们履行上帝的工作是为了荣耀上帝。路德认为修道院的生活是毫不意义,以劳动分工老迫使每个人为他人工作。3、恪尽天职的财富观。新教徒把通过工作追求财富当作自己的天职,把职业视为荣耀上帝的重要的见证,但曾几何时变成了新教伦理的掘墓人,新教徒在为上帝增添荣耀的勤勉劳作中创造了财富。也正是“天职”观念使人和企业家在复杂的经济行为中获得共同的伦理基础和精神动力成为塑造资本主义精神的关键因素。天职观使西方的人由“逃避世界”到“改变世界”。天职观告诉人们,职业是人们的终身任务,是一种确定的工作领域中个人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这样,天职观就给世俗活动应有的位置和崇高的意义。相反,一个人如果放弃现世的义务则是毫无意义的,是自私和逃避世俗责任的行为,在宗教改革之前,人们都是消极逃避世界,而在改革之后,人们则是积极地改变世界,“人世就是为了上帝”。人们的世俗活动就是荣耀上帝,煽动了人们世俗经济活动的热情,给人们追求现世的财富提供了合法性支持,这样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世俗生活做道德解释。天职观将世俗生活中劳动评价为个人的道德实践所能达到的最高内容,对专业化的分工提供了道德的依据,人们达到这个道德标准就是为了得到上帝的恩宠,以使灵魂得到拯救。人们抵制一切享乐性消费,认为积累财富在道德上是无可指责的,骄奢纵欲是有罪的。“天职观”成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招基。韦伯发现,近代资本主义除了以其理性主义的特征区别于传统社会中的资本主义之外,在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或者资本主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天职观”的观念。他说:“事实上,这种我们今天如此熟悉,但在实际上却又远非理所当然的独特观念——个人对天职负起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将个人的职业赋予宗教的色彩,最终目的就是鼓励人们进入世俗社会,热爱职业,充分显示了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也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天,地,人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对应,与宗教改革中上帝,教会,教众的关系相一致,而“天人合一”中将人放在中心地位也体现出对人的地位的重视,这也恰巧符合宗教改革解放人的思想。
天职说虽然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但是它还有很多的现实意义。“天职观”鼓励人们勤勉劳作,使人们意识到合法牟利、勤劳致富是光荣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在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借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国家的强大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必须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经济伦理”:一方面,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化,让人们意识到合法牟利、勤劳致富是光荣的,也是国家所鼓励、提倡的;另一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一套合理的价值观念,避免无序竞争,而目前在国内市场充斥的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为富不仁等现象,都说明这了我国在一方面的欠缺。“天职观”可以 强化社会规范,提升道德素养。天职观将世俗活动作为荣耀上帝,把劳动作为人生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样可以使抵制一切欲望,把积累财富作为是为了上帝,得到上帝的恩宠。人们不仅可以通过道德行为带来心灵的慰籍,而且道德行为成为人们追求至善的手段。只有通过勤勉工作获得财富,尽量避免经济上的窘迫,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上帝的喜悦,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救。“天职观”对于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天职观是资本主义精神之一。同西方的新教伦理相比,我国的儒家伦理中存在着制约市场经济发育的伦理枷锁,如 “存天理,灭人欲”、“重义轻利”、“重本抑末”、“重农抑商”、“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这些传统禁锢人们的头脑,抑制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的文化中也有许多深刻而有价值的思想,如“取予有度”、“生财有道”、“用财有制”、“勤俭节约”、“信则人任焉”等等,这些伦理道德观念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转换,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如今,我国已经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又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找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如果有必要,我们不妨也像西方学西,进行一场彻底的文化改革运动,废除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糟粕,创造一种更具有生命力,更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有中国特设的新文化。无论是天职说还是“天人合一”,都将人放在中心地位,我们现代社会一切向钱看得歪风之下,“以人为本”还没有真正贯彻,而两会中“民生”问题也是关注的热点,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将人放在最根本的地方,现代社会,要更多的关注人民的需求,真正提高人民的地位。宗教改革即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种形式,但是仍有这宗教的约束力,季羡林先

生也说过,“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这也是在提醒现代浮躁社会的我们,用平和的手段来改造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