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八章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湘云笑道:“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 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 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 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 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 道:“ 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 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 的。” 的。”
(2)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费孝通:差序格局《乡土中国》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传统中国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是一个”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这个格局是一个网络,该网 络以” 络以”是”个体自身“为中心在亲属关系 个体自身“ 的基础上形成。亲属关系依据生育和婚姻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如”丢于水里的 石子击荡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 远,也愈推愈薄“ 远,也愈推愈薄“,”波纹之间的差序 “就是”伦“。 就是”
每天漫无目的腻在一起 言不及义也觉得好有趣 走着坐着躺着趴着都形影 不离像是两人三脚又像连 体婴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家里米缸有没有米 也不管路上有人示威抗议 只管爱你 心里想的只有爱你爱你爱 你爱你 也不管海峡两岸统一问题 也不管衣索匹亚多少难民 只管爱你
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热恋 时期 不久就会开始渐 渐痊愈 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 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蜜 都随风而去 然后开始从错觉和误解 中惊醒 惊讶自己为何 如此不聪明 为了爱情不管一切不顾 父母朋友姊妹兄弟开始 感到后悔不已 然后开始感到疲惫沉闷 气喘心悸牙痛头痛梦呓 然后是精神不继瞳孔放 大脾气暴躁四肢麻痹终 于受不了要分离 虽然结果颇令人伤心 暸解之后也没什么了不 起 爱情终究是握不住的云 只是我想要告诉你 喔......
在我落寞的岁月里 你的温柔解脱我的孤寂 带给我深深的狂喜 如此颤动着我的心灵 轻轻诉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我要对你说 爱你爱你爱你爱你 不管是黑夜或是黎明 不管是梦中或是清醒 深深爱你 多么幸福 让我遇见你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被认为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和非亲密关系两类。
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之间情感亲密、信任度高的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和伴侣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在其中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需求和目标。
非亲密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较为疏远、信任度低的关系,例如同事、邻居和其他社交关系。
虽然这些关系没有亲密关系那么深入,但在社交交往和合作等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人们进行交往、建立关系和共享信息的基础。
人际沟通可以包括口头和非口头两种形式。
口头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例如对话、演讲和电话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通常更直接和明确,有助于及时理解和回应对方的需求。
非口头沟通则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传达更多的情绪和态度。
人际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了解他人、理解需求以及建立共识的过程。
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对于维系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因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在沟通中更注重保持面子而非直接表达观点。
2. 人格因素: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性会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八章 人际关系
与自我暴露程度相对应的是自我层次理论。
鲁宾(Z.Rubin)等把自我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自我的表层水平,涉及我们的兴趣、爱好等方面, 如对饮食、日常情趣、消遣活动的选择等。
第二层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如对某一政治事件的 评价、对某个老师的看法等。
第三层是自我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状况,如自己与父母 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自卑情绪等。
第四层是自我的最深层次,属于个体的隐私部分,不会轻 易向别人暴露,如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一般观念所接受 的经验、念头、行为。
了解别人在怎样的层次上对我们暴露自己,我们可以了解 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我们同别人关系的 状况。当然,根据自己可以没有顾虑地对别人暴露哪一层 次的自我信息,我们也能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 度。
二、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吸引是基于与另外一个人的有回报性的经历,而这些经历 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取决于时间、地点及所涉及的人。
(一)接近性
接近性(proximity):又称邻近性,是指在人际交往的早 期阶段,人们由于在地理距离的接近而彼此喜欢对方。
生活的时空性决定了我们只能与空间距离接近的人有密切 来往(互联网例外),距离越接近,交往的频率可能就越 高,越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光环效应 美丽的辐射效应(radiating effect of beauty)
3.外表吸引力的评价标准
美丽如何衡量?是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还是“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研究者们试图对可能的标准进行探索。
一种方法是先找出一组被评价为有吸引力的个体,然后看 看他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另一种方法是测量五官和五官的分布与群体平均水平的差 异。
社会心理学《第五讲 人际关系》
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 • 较小的居住单元有助于友谊的形成。
熟识:重复接触
• “熟悉引起喜欢”--曝光效应 • 心理学家扎琼克在60年代末期的研究: • 研究素材: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照片 • 自变量:词汇出现的次数1-25 • 因变量:要被试猜测其含义 • 结果:被试对呈现次数多的词更有好感。
彼此倾听
• 女性的讲话方式更为间接和具有试探性,如使用 模棱两可的话语,更多的在对话中问问题,句末 使用升调。
• 如:好像是啊,我们还是感兴趣的,对吧? • 男性的敏感性不足,但自认不错。喜欢谈论非个
人化的事情,讨论物品和运动。而在女性的对话 中,感情和人物占有主导地位。
积极倾听
• 在接受别人的信息时,我们有两个重要的 任务:
试试看
• 某一天,你在宿舍看书,室友回到宿舍, 看到地上很脏。室友抱怨你没打扫房间。
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影响
• 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 人际关系是影响个体事业成就的主要因素
休斯顿(1988)的社会支持观
•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 成的心理伤害。布朗的调查发现(1978伦敦): 在紧张事件中,有丈夫支持的妇女10%患抑郁症, 而缺乏支持的妇女41%患抑郁症。
• 3,控制感丧失:他人有时会利用我们暴露的
信息伤害我们或控制我们。
• 4,出卖:当我们要求对方对我们暴露的自我信
息保密时,这种信赖有时会被出卖。
自我表露与关系发展
• 1,当关系由浅入深时,人们会暴露更多的 个人信息。这是社会渗透的深度维度。
• 2,当关系发展时,自我表露的内容也会变 得更宽。人们会谈论更广泛的话题。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人际关系
•
不存在人际关系双方心理世界完全重 合的情况。无论人们的关系多么密切, 情感多么融洽,也无论人们主观上怎样 感受彼此之间的完全拥有,关系的卷入 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两 个人是两个世界,两个理解的基点,两 种情感、两种利益的基点。
•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 在相似性、临近性等基础上建立起的一般感情, 怎样进入到深层次的友谊中,阿特曼(I.Altman) 等对人们逐渐相互接近、变得亲密的过程进行了 研究,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既包括外在的、明 显的人际行为之间的发展,也包括内在的、主观 的情感上的发展(渗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 察人际关系的发展(渗透),一是广度,指个人 的生活范围,包括工作、家庭、经济生活、私生 活等,二是深度,指所涉及到的亲近程度,或指 对人们生存核心的亲近程度。
• 阿特曼等认为,人际关系的发展从表面的交往逐 渐发展到亲密的交往,交往的领域逐渐扩展,并 且亲密程度也逐渐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 1)、定向阶段。人们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彼此审 视对方,在肤浅的程度上互相收集一点信息资料。 在这一阶段,人们尽力给别人以一种正面的自我 表达,并避免批评任何其他人。 • 2)、感情探索阶段。所涉及到的个性程度仍然很 肤浅,但是交往开始扩展到新的领域,并且变得 具有自发性,人们变得友好、轻松、随便了,当 交往发展到接触个人生活中的一些较深层次的问 题时,交往仍固定在老一套的反应上。
• 受尊重的需要:如果喜欢来自于他人的回报,那 么,喜欢就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这些回 报的需要,比如,需要受到称赞、爱和支持的人, 更容易喜欢那些称赞他们的人。一般说来,具有 较低自我尊重的人更需要称赞的回报。 • 得失现象:阿让森的研究结论:人们最喜欢那些 喜欢自己的程度不断增强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喜 欢程度不断减少的人。对此的解释:1、否定评价 增加了对肯定评价的需要;2、持否定评价的人显 得有批判力。 • 迎合
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一、引言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深入了解人际关系对于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1.定义人际关系指个体与周围环境中其他个体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的一种社会现象。
2.特点(1)双向性:人际关系是双向性的,不仅包括我们对他人的影响,也包括他人对我们的影响。
(2)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每个人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都是不同的。
(3)动态性:随着时间推移,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和情境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三、为什么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1.促进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2.提高生活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带来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3.促进职业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个体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和资源,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四、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积极沟通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且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倾听他人倾听他人的话语,并且理解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需要。
同时,给予积极反馈和支持。
3.保持真诚保持真诚、坦率、诚信地与他人相处,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并且尊重他人的隐私。
4.培养同理心培养同理心,理解他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5.建立信任建立信任,不断地维护和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避免出现误解和冲突。
五、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1.沟通及时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且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倾听倾听他人的话语,并且理解他们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需要。
同时,给予积极反馈和支持。
3.控制情绪在处理冲突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做出过激的行为或言语。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 人际关系
阿龙森与林德的研究:受到夸赞的被试,倾向
于选择原来的伙伴;受到抱怨的被试,倾向于拒 绝选择原来的伙伴。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三、交换性原则
人际关系中,吃亏是福吗?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福阿提出了人际交换的六种回报:金钱、物
品、信息、服务、地位和感情。
增值交换 or 减值交换
第八章 人际关系
幸福是什么?
《心理医生》的调查:
关系密切的朋友 稳定的社会交际圈 朋友和社会的支持 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人 的幸福感!!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一)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 中所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相 互联系。 社会关系 ≠ 人际关系
对陌生人 对熟悉者
自 我 表 露 深 度
最深
非亲密区
对亲密朋友
亲密区
自我表露广度
自我的分层
最表层:兴趣爱好及相关内容 第二层:真实的态度 第三层:人际关系状况与个人对自身的真实评价 第四层:个人隐私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
真诚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交换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平等原则
一、真诚原则
稳定交往阶段:深度卷入
三、人际关系的深度
社会渗透理论
奥尔特曼和泰勒的解释 :
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 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他们从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 方向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 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复杂的领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同事和社交圈子,这些关系间的互动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行为和决策。
作为一个学科,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际关系中一些重要的现象。
本文将从亲密关系、人际认知、互惠性和归属感四个方面来介绍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需要建立信任、理解和支持。
社会心理学认为,亲密关系的形成和维护与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人们通常会选择与自己拥有共同特点、偏好和价值观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可以增强双方间的亲近感和共鸣。
此外,人们通常会对那些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的人产生更深的感情,同时也更容易对这些人产生信任和依赖感。
因此,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建立彼此间的共情和情感连接。
人际认知人际认知是指人们如何观察、解释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性格。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认知在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
例如,在一个初次见面的交流中,人们会根据对方的外貌、话语和行为给出自己的评价。
这些评价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彼此的交往意愿和方式。
此外,人际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支持。
互惠性互惠性是指以同等程度的帮助或资源为代价来交换利益的行为。
例如,在朋友、家人和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中,人们通常会以互惠的方式来获得对方的支持和快乐。
社会心理学认为,互惠性是许多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一旦互惠关系被打破,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甚至破裂。
因此,人们通常会积极地维护互惠关系,从而保持彼此间的稳定和互信。
归属感归属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属于某种群体或关系的感觉。
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会中定位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同时也可以增强人们与他人的联系和支持。
例如,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圈子中,人们通常会建立受欢迎和受尊敬的形象,从而获得归属感和自我肯定。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种联系是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
(二)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关系从联系的角度说,一方面,人生来就被被置于一个特定位置并承担一定角色,并开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活。
另一方面,任何人在与别人发生交往时,由于先定性的社会位置的限制和社会角色的束缚,都不可能还原成为没有社会角色概念的一个抽象的人,其与别人的交往和由此形成的情感关系,都必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影响。
从区别的角度说,社会角色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合作而履行社会角色,执行个人的社会职能。
社会角色关系首先遵循社会现实原则,受社会习俗、伦理、政治与法律等原则支配。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和人们亲身的生活实践都已经证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一)人际关系与心理发展(二)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三)人际关系与生活幸福(四)人际关系与事业成功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一)交往定向阶段:交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二)情感探索阶段:情感探索是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
(三)感情交流阶段: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往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四)稳定交往阶段:此阶段,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
练习题
六.比起社会关系!!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特点 的是【 】
A.社会性 B.个人性 C.间接性 D.功利性
七.心理学家雷维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将人际关系 归纳为八种类型!!其中最基本且最牢固的关系类型是【 】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 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特点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的特点:
一. 个体性
角色因素退居到次位!!对方是否是自己喜欢的对象成了主要问题??
二. 直接可感性
是在人们直接的交往中形成的!!并且是人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的.
练习题
三.社会心理学家舒兹【W.C.Sxhuts】把人际关系的需 求分为三类!!其中主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 【】
A.主动与它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B.喜欢控 制它人!!能运用权力 C.期待它人引导!!愿意追随 它人 D.表现对它人喜爱、友善
四.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定义!!下列最符合人际 关系的是【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指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 的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二】爱情的行为与体验
一.爱情的行为 Swensen!!一九七二!!区分出七种爱情行为:
爱情的口头描述 表达爱情的身体语言 言语上的自我暴露 以非言语的方式表达感情 有形的爱情表征 无形的爱情表征 表示愿意容忍对方的一些缺点!!原为维持关系做出一些牺牲
无
举例
迷恋 有
无
无
之爱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社交互动则是形成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社交行为的原理与重要性。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包括了家庭关系、友谊、爱情关系以及职业、社区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人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会影响其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例如,外向性格的人更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
2.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和社会支持对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会影响人们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认知和期望。
3. 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和社交网络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他人保持联系。
三、社交行为的原理与重要性社交行为是人们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它受到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影响。
1. 社会认知理论:人们的行为受到他人对其的评价和期望的影响。
人们常常会根据他人的态度和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他人对个体的赞许意见增加时,个体会更倾向于与他们建立持久的友谊关系。
2.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遵守社会规范有助于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在大多数社会中,人们期望他人保持相互尊重和礼貌。
3. 互惠原则:社会交往往采用互惠原则,即人们期望他人对自己的好处作出相应回报。
互惠原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
社交行为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交互动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降低心理压力,并对身体健康和寿命有积极影响。
相反,孤立和社会排除会导致心理问题和身体健康的恶化。
总结: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与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交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人际关系则是由这种互动所形成的,它对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概念及关系人际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联系。
人际关系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可以是友好的,也可以是敌对的。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人际关系的表现。
而沟通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和手段。
它是指在交流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沟通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肢体语言、文字以及非语言行为等方式实现。
通过沟通,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感情,促进合作,并解决冲突和问题。
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有效的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建立、维护或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沟通,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需求,与他人建立共识,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从而构建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与沟通对个体心理的影响1. 满足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对于维持个体心理健康而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人们可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
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和互动,可以增加个体的自尊心、归属感和幸福感。
2. 形成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沟通是个体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收集他人对自己的反馈,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通过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个体形成对自己的认同,并逐渐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3. 解决冲突与问题人际关系和沟通也是解决冲突和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冲突和摩擦。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立场,减少误解和误判,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缓解个体的压力和焦虑,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心理学专业中的人际关系研究人际沟通与社会互动
社会心理学专业中的人际关系研究人际沟通与社会互动在社会心理学专业中,人际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人际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沟通和社会互动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专业中的人际关系研究,重点关注人际沟通和社会互动。
一、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专业中的研究意义人际沟通是指个体之间通过语言、非语言以及其他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在社会心理学专业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人际沟通是社会互动的基础。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人际沟通是人们获取社会支持、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实现个体目标的重要手段。
其次,人际沟通与情感交流密切相关。
通过人际沟通,个体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情感交流对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人际沟通对于解决冲突和协调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有效的沟通,个体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立场,妥善处理矛盾和冲突,促进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互动在社会心理学专业中的研究意义社会互动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的过程。
社会互动是社会心理学专业中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首先,社会互动是个体获取社会信息和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个体可以了解到社会中的各种信息,认知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其次,社会互动对于形成个体的社会身份和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互动中,个体与他人互动,建立社会关系,从而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最后,社会互动对于个体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而社会互动是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
三、人际沟通与社会互动的关系人际沟通和社会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人际沟通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社会互动则提供了人际沟通的场景和机会。
人际沟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和理解。
在社会互动中,个体通过人际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意图、需求和情感,从而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社会心理学第8章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5)主从-合作型 这是一种互补和对称的混合型人际关系。
此种人际关系较为理想,在这种关系中双方能够和 谐共处,即使有些摩擦也没有多大危害性。
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合作因素超过主从因素,那么双 方会感到更加融洽。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6)竞争-合作型 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混合型人际关系。此种人际关 系的双方,时而呈现出竞争关系,时而呈现出合 作关系,如此反复循环。 这种关系类型比较适合朋友之间,而对夫妻关系来 说则不甚适合,这是因为,要维持这种关系需要 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双方过于频繁的互动。
(二)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
1.容纳的需要 2.控制的需要 3.情谊的需要
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表现 需要 容纳 控制 情谊 主动性 被动性
主动与他人交往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支配他人 期待他人引导自己 对他人表示亲密 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1.霍尼的三类型说 (1)逊顺型
其特征是“朝向他人”。这种类型的人无论遇到什 么人,在什么场合下,首先想到的是“我受人喜 欢吗?”在得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后,再采取自 己认为适当的行动。
这种寻求自我价值确立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会引 导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愿意表现自己,对吸引别人 的注意感兴趣,并处处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
(二)人际交往中交互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保持自身与别人保持某种关系 的适当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及与别人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行动, 表示对别人的接纳以后,我们也会期望别人做出 相应的友好应答。
小测试
1.在两栋房子之中,你会画些什么? A. 太阳 B. 河流 C. 草坪 D. 白云 2.假如某天你在屋外散步时, 一不小心跌个四脚朝天, 你很狼 狈的站起来后, 发现有个人一直盯着你, 害你羞愧不已, 请问你, 对方会是怎样的人呢? A. 捧着课本的学生 B. 英俊的男士或漂亮的女子 C. 运动场上 的健儿 D. 年长的老师 E. 戴耳机,穿牛仔裤的酷哥酷妹 3. 假如你在屋外散步, 看到一个小男孩在玩篮球, 当他用力 把球丢向前方时, 你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A. 球撞到墙壁又弹回来 B. 球打破窗户上的玻璃 C. 球只是掉到地上 4. 如果你家的庭院要造一座水池, 你会选择哪一种水池? A. 大水池 B. 小水池 C. 弯曲型的水池 D. 周围添加装饰品的 水池
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人际关系
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 关系 互相依赖。当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时,我们 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 A B A B
从独立到互赖是亲密关系发展的轨迹
自我延伸的证据:1、归因过程中的行动者与观察者效应 自我延伸 2、资源分配,不分你我 3、亲密关系中的共有关系 4、自我图式 5、共有记忆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 依恋:安全型依恋 有最持久的浪漫关系 依恋 逃避型依恋 对关系的责任感最低 焦虑-矛盾型依恋 浪漫关系持续时间最短
亲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种重要的筹赏
• • • • • • 依恋 社会整合 价值保证 可靠的同盟感 得到指导 受教育机会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广泛涉及个人思维、情感、行为以及群体互动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问题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来改善人际关系。
一、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 个体心理特征:每个人的价值观、性格特点、情绪状态等都会影响其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2. 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社会规范等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 互动模式:人们在与他人互动时,常常受到社交技巧、沟通能力等因素的制约。
二、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研究1.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他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认知如何影响人际关系。
2. 人际互动:研究人们在互动中的态度、彼此印象、相互依赖以及冲突处理等方面的行为。
3. 社会支持:研究人们如何通过社会支持来满足需求、减轻压力和应对困难。
三、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1. 积极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认可,使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2. 控制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冲动和攻击性的言行,以减少冲突和误解的发生。
3. 建立共同利益:寻找共同的兴趣和目标,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互信和团队精神。
4. 提升沟通技巧:学习良好的言语表达和非语言沟通技巧,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需求。
5. 培养同理心: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处境,增加对他人的认同和共鸣。
6. 解决冲突:在冲突出现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式,善于妥协和寻找双赢的方案,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语社会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认识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探索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我们能够学到许多有益的技巧和策略来促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提升人际关系的能力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社交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
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
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
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
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
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
这些行为越相似,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次,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因为,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是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没有人际交往,就无所谓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建立之后,也需要通过不断的交往加以巩固和发展。
人际关系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产物,离开现实客观的生活活动是不可能产生人际关系的。
人际关系一旦建立,就会对人的各种行为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它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和认识,不但有利于优化人们的工作和心理环境,丰富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容,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扮演好相应的社会角色;也有利于个性的自由发展,有利于个体的幸福生活,为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康人格的合格人才提供必要的基础。
同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社会和各种组织的有机性增加,群体的凝聚力提高,促进人们团结统一,协调工作,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先前发展。
(补,研究人际关系的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个体的社会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承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交往中形成的良好社会关系使社会成为一个网络状的有机整体,这又为建立和发展新型的良好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第三,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第四,有利于促进个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总之,人际关系的研究不但是历史的必然性,更是现实的需要。
)没有郑雪的好,可不看。
二、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研究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弄清人际关系的地位和性质。
准确地把握人际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社会关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结成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这是广义上的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可以说,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一切关系的科学抽象。
另一种是狭义上的社会关系,指一定生产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是个复杂的多层次系统,这个系统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一是生产关系,它是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基础;二是社会意识形态关系,这是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他一系列性质不同的社会关系;三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其他关系都必须透过人际关系这一中介因素对人们发生作用。
这3种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其中生产关系是最高层次的。
它决定着意识形态和人际关系的性质。
社会意识形态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由生产关系所决定,但是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关系和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各种人际关系背后的社会意义及其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直接关系。
作为两个级别的概念,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
它们的不同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而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
西方心理学将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混淆起来是不利于研究的。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烈耶娃认为,“要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的性质,就不要把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放在‘同一类’,而要把它看成是社会关系中一个特殊的‘类’,它产生于每一种社会关系之中,而不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外。
”她还进一步指出,在人际关系之外再也找不到某个地方有“纯粹”的社会关系。
(2)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方面,它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如产生资料的分配和继承;另一方面,它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关系和道德关系等。
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直接的心理关系,它受社会关系所制约,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却具有某种相对独立性。
(3)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从属关系,同时,社会关系决定着人际关系的性质。
人类从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活动是人际关系变化的基础。
一旦个人参与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
补(1、人际关系隶属于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
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不是游离在其他社会关系之外,而是产生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所以,分析人际关系是认识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的必要条件。
在分析人际关系时,必须把它放在社会关系的总体中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各种人际关系背后的社会意义及其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直接关系。
如果不对人际关系进行分析,那么对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将是抽象的、空洞无物的。
2、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际关系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任何一种人际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必然有特定的人际关系存在。
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也就无所谓人际关系的存在。
②人际关系的根本特质是由该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
③人际关系的变化由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
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由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的。
当然,我们强调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并不否定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双方心理特征以及群体心理气氛的影响。
但归根到底,个体的心理特征和群体的心理气氛同样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补:研究社会关系应注意下列几点:第一,社会关系不仅要研究形式,也要研究内容。
第二,不仅要从静态研究,还有从动态研究。
从静态研究,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固定结构形式;从动态研究,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各种社会关系过程中的互动形式。
第三,不仅要从社会关系本身研究,更应从社会行为的关系中研究。
社会行为是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社会关系是社会行为的内在本质。
补:社会关系网络结构:人类社会是由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的。
社会关系及其结构层次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关系系统中存在着至少三个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层次结构。
⑴生产关系。
⑵各种具体的社会关系⑶心理关系。
上述三各层次的社会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的网络结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三、人际关系分类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十分复杂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个种类:①根据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媒介分类:血缘、趣缘(友谊是纽带)、业缘、地缘人际关系。
②根据人际关系的固定程度分类:固定的人际关系,又叫长期人际关系或恒定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对人的作用大,影响深,对人的内在心理作用强,人对其依赖性也大。
非固定的人际关系是随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
两者可以转化。
③根据人际关系的不同维度:纵向的人际关系—不考虑心理距离,只对人际的社会地位高低作出认识上的反应的一种心理关系,以社会角色认知为基础;横向的人际关系是不考虑人际的社会地位高低,只关注人际心理距离,以人际情感为基础。
在现实中交织在一起。
④根据人际关系的外部表现:外露型、内涵型和伪装型。
外露型对亲疏关系反应非常明显。
内涵型的人对人际关系亲疏不动声色,看似平静实际上内涵深沉。
伪装型的人表里不一,反复无常,待人处世以利益和环境为转移。
⑤根据人际关系的影响程度:利害关系和非利害关系。
根据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密切程度划分的。
⑥根据人际关系的需求分类:包容型、控制型和感情型。
包容型的人主要表现为希望和别人进行交往,希望和别人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关系。
由此产生的行为特征是交往、沟通、协同、参与等。
控制型的人在交往中主要专注于权力、权威等问题上,行为特征为运用权力、权威控制和领导他人。
感情型的人特别需要的是喜爱、亲密、同情、友善和照顾等,主要表现在爱情和友谊上。
人际关系的层次和结构是非常复杂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简单的一种人际关系类型对人们的心理关系进行归纳和描述。
四、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一定的人际行为模式,它对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的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规律是:一方表示的积极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积极行为。
反之,一方表示的消极行为会引起另一方相应的消极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李雷运用心理统计的方法,从几千份人际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归纳出以下八类人际关系行为模式:1、由一方发出的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尊敬和服从。
2、由一方发出的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信任、接受等反应。
3、由一方发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协助、温和等反应。
4、由一方发出的尊敬、信任、赞扬和支援,导致另一方的劝导、帮助等反应。
5、由一方发出的害羞、礼貌、服从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骄傲、控制等反应。
6、由一方发出的反抗、怀疑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惩罚、拒绝等反应。
7、由一方发出的攻击、惩罚、不友好等行为,导致另一方的敌对、反抗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