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反围剿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反围剿: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了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心情愉悦的主席挥笔写下了名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中,由南昌出发的国民党军分三路纵队,从袁水流域到赣江以东,一次次扑空,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

主席亲笔撰写的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几天后,红军总部侦察得知,敌第一纵队司令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正大步向龙冈推进。

毛泽东一直等待的机会出现了。

群山环抱的龙冈,中间是狭长的盆地,当地群众又能帮助封锁消息,是红军设伏的好场所。

在这次反围剿战役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第二次反围剿: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1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
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

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打响了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

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毛泽东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 支。

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红1方面军此时共有7万余人的兵力,遵照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于2月上旬西渡抚河,围攻南丰。

陈诚急令中路军各纵队向南挺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同红1方面军主力在南丰地区决战。

面对当面严重的敌情,总政委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于13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主动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以一部兵力将敌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准备歼灭抚河西岸援敌之一部。

这时,何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往东向黎川地区转移,即令其中路军三个纵队向广昌、黎川地区追求,迂回包围我军。

2月27日至29日,在宜黄之黄陂地区,红1方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
歼敌第52、第59师,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

在三天的时间内,红1方面军取得了一仗歼敌两个整师的重大胜利。

敌军两个师被我歼灭后,完全陷入被动,陈诚被迫调整其中路军部署,将分进合击改为中间突破,其以6个师分成前后两个纵队,向广昌方向进攻。

红1方面军以一部兵力,吸引敌前纵队加速南进,而主力则向北移动。

当敌后纵队与前纵队相距100里,前后处于孤立态势时,红1方面军于3月21日,在草台冈突然向敌发起进攻,歼敌第11师大部。

22日,敌第9师一部企图增援第11师,在东陂地区遭到我军沉重打击。

敌第11师被残后,陈诚的中路军其他各部纷纷后撤。

经过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1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

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开始。

从1933年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

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