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五次反围剿战斗

合集下载

红军的5次反围剿

红军的5次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国民党经过先前数月的准备后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约10万余兵力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

最终红军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一万两千多人,活捉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也宣告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蒋介石在前二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6月21日,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毙伤俘敌三万余人,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转入“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目的。

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进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沉着应战,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长征五次围剿的概括 -回复

长征五次围剿的概括 -回复

长征五次围剿的概括-回复【长征五次围剿的概括】文章题目: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长征五次围剿引言长征五次围剿是中国共产和红军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经历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长征五次围剿为主题,分步解析这次战役的来龙去脉、作战过程、意义和影响。

一、背景和来龙去脉1. 中共建和武装斗争的开端- 中国共产的成立和武装斗争的开始。

- 国共两政治斗争的加剧。

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 1927年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 中国红军的形成和发展。

3. 第五次围剿- 国民第五次“围剿”红军的发动。

- 围剿战斗的背景和前提。

- 红军的抵抗与反击。

二、长征五次围剿的作战过程1. 围剿战役的战略布局- 围剿方的兵力部署和战略目标。

- 红军的战略调整和应对战略。

2. 红军的战略转移和撤退- 红军的战略转移和长征的开始。

-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的特殊战术和艰难险阻。

3. 长征的艰苦和牺牲- 长征中的困难和艰苦条件。

- 红军的特殊策略和组织。

- 红军的战士们的牺牲和奋斗。

三、长征五次围剿的意义和影响1. 对中国共产和红军的意义- 红军的生存与壮大。

- 红军的战略调整与作战能力的提升。

- 的领导和军民团结的形成。

2. 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革命事业的推进和发展。

- 革命力量的强化和壮大。

3. 对世界革命斗争的意义- 争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支持和帮助。

- 对世界革命的积极影响与启示。

结语长征五次围剿是中国共产和红军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次战斗中,红军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选择了长征,不仅成功地保护了革命力量,更为中国共产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征五次围剿的意义不仅局限于中国,它也对世界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在纪念长征五次围剿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汲取它的精神和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五次反围剿

五次反围剿

中共五次反“围剿”一、历史背景1930年冬,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后,皖西地区党组织积极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蒋、阎、冯军阀混战蒋介石获胜,使蒋介石有了“围剿”红军的力量和时机。

于是,蒋即着手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二、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0)1930年12月上旬,国民党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共集结8个师3个旅近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

12月30日红一军属部红一师和红二师痛击敌四十六师与六安香火岭,为粉碎第一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红一军与红十五军于1月中旬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邝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治委员。

2月退守六安国民党第四十六师以第一、第二营为骨干武装起义,捣毁了六安县政府,取得胜利。

至此国民党对皖西苏区发动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三、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1931年3月下旬,蒋介石限令5月下旬“完全肃清”鄂豫皖区红军。

围攻兵力达11个师,约13万人。

4月13日国民党军占领独山,14日占领诸佛庵,15日占领麻埠。

25日红十一师及红十师第二十九师猛攻独山镇,全歼守敌。

诸佛庵、麻埠守敌逃回霍山。

至5月下旬,共歼敌5000余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931)1931年10月在六安麻埠成立了红二十五军,邝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

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和红四军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于1931年11月10日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歼敌15000余人;1932年1月19日发起商潢战役,历时10多天,歼敌5000余人。

1932年3月21日,徐向前率部包围了六安苏家埠等敌据点,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历时48天,歼敌30000余人,生擒总指挥厉式鼎,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红二方面军(二十三)红六军团参加五次反围剿

红二方面军(二十三)红六军团参加五次反围剿

红二方面军(二十三)红六军团参加五次反围剿红十七师北上行动红十八师坚持湘赣苏区的斗争一九三四年一月,蒋介石镇压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领导的国民党军第十九路军发动的福建事变,即调整部署,对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举行新的进攻。

在湘赣苏区,西线敌人于一月中旬攻占了红军的梅花山阵地,并继续向永新推进。

一月十四日,中革军委致电红六军团和湘赣军区领导人:“1.现蒋介石主力正围攻延平、古田的十九路军,敌于摧毁该敌后,即转而进攻我中央区。

2.我中央区红军主力拟即向东进展,打击蒋敌的右侧面,同时要河西红军即(隔)出南浔路,钳制蒋敌,使其(不)能增兵侵犯中央区。

3.第十七师应速向宜春、分宜地段渡过袁水,北出配合第十六师向南浔路、永修一带行动,并与独立师取得联络。

”红六军团于是以红十七师北上,红十八师坚持湘赣苏区的斗争。

当时,红六军团驻在安福县的丰田、古江一带。

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后,立即派出侦察部队,在北路地方武装的协同下,侦察袁水沿岸的情况,选择渡河地点,同时,进行了战斗动员和一些必要的物资准备。

省委和军区将莲花独立团和北路独立营补入红十七师。

一月二十四日,红十七师四千余人,从安福县花车出发开始北上。

二十六日拂晓,在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配合下,于分宜县以东的肖公庙击溃了敌沿河设防的保安部队,涉渡袁水,兼程向奉新县的黄沙地区疾进,准备到那里首先和红十六师会合。

西路军总司令何键得悉红十七师北渡袁水,急忙命令已转移到安福地区的第十六师北渡袁水跟踪追击。

同时,将正在“围剿”湘鄂赣苏区万载县小源(今称仙源)地区的第十八师的五十二旅和第六十二师的第一八四旅抽出,由第十八师师长朱耀华统一指挥,兼程东进,进行堵截,阻止红军北上。

红十七师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披星戴月,夜行晓宿,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丘陵、平原,进入赣西北大山区。

二月二日,进到了宜丰、修水间的黄沙。

黄沙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

这里是湘鄂赣红军的游击根据地,群众基础、地形条件都比较好。

中共五次反“围剿”(1)

中共五次反“围剿”(1)

1.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红军的兵力方面得到不 断补充,有助于红军有足够的实力来对抗国军; 2.土地革命有助于红军巩固自己的政权,为根据地的巩 固得到了保证; 3.土地革命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有了经济来源 提高红色政权内人民生活水平 4.土地革命是当时中国时代进步的体现,有着反帝反封 建的性质 5.沉重地打击了国民的反动统治;
小结
1.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的成功导致了左倾错误的出现,使党内出现了争端, 使敌人有机可乘,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2.土地革命的广泛与深入的开展,发展了经济,把农村变成先进,巩固的根据 地成为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使中国 共产党的政权逐步走向成熟。
王明
简介
内容 步骤
意义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
1937),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 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 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 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 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是中共历史上制 定的第一个可以付诸实践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 和路线。保证了土地革命胜利
1933 年,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臵民族危亡于不顾,仍 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33年9月调集约50 万兵力, 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仓促应战。由于王明等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苦战一年也未能 打破敌人的“围剿”。1934 年10 月,红一方面军主力 部队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红军五次反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背景: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 背景:
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 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 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
规模: 规模: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
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 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意义: 意义: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
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 利,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以少胜多, 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 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不仅保卫了中央苏区,而且使中央苏区 得到巩固与扩大。
方针: 方针:这次“围剿”,敌军采取长驱直
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 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而红军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
过程: 过程:7月1日起,左翼集团军主
力由南城地区出动,到6日,进占黎川、 樟村、康都等地,继续像素去推进。形 势对红军极为不利,西有赣江,南、北、 东三面有国民党军9个师逼近 。莲塘、
守 阵 地 坚


兴国、古龙冈、头陂、驿前、连城、筠门岭等地区, 继续同国民党军拼消耗。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中央红军完全丧失在苏区内粉碎国民党军围剿 的可能。这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决定,放 弃中央苏区。10月7日,中革军委下令地方部 队接替各线防御任务,主力红军撤到瑞金、雩 都、会昌地区集中。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 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1军团、红3军团、 红5军团、红8军团、红9军团和中央、军委直 属队共8.6万余人,迫退出中央苏区,向湘西 实行战略转移。

被迫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与中央红军长征

被迫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与中央红军长征

实行冒险进攻1933年5月,蒋介石置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于不顾,顽固地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继续调集部队进攻红军。

9月25日,蒋介石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和“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五次“围剿”。

这次“围剿”,他调集了50万兵力,首先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要地黎川。

黎川,位于闽赣边界地区,东连光泽、邵武,南达建宁、泰宁,西通南丰、南城,北出金溪、资溪,战略地位重要,由闽赣军区部队防守。

然而,当时闽赣军区的部队几乎全部被调去配合红一方面军东方军作战,而防守黎川的兵力只有一个70人的教导队和一些地方游击队,力量十分薄弱。

在国民党军进攻开始前,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曾向中革军委建议,红一方面军主力应及早集结于黎川东北的光泽、资溪一带,从翼侧打击进攻黎川之国民党军,而不应该死守黎川。

毛泽东也认为,应该放弃黎川,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把国民党军诱到建宁、泰宁地区,集中红军主力,依托根据地和人民群众的有利条件,在运动中加以各个歼灭。

但是,“左”倾教条主义领导者却全盘否定了毛泽东为红军提出和制定的一整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命令红军实行冒险进攻,要求红军死守黎川,不能丧失根据地的一寸土地。

由于这时的红一方面军东方军仍在围攻福建的将乐、顺昌,中央军正在江西永丰、乐安地区作战,一时难以赶到黎川。

9月28日,黎川被国民党军占领。

国民党军占领黎川后,加速构筑工事,巩固黎川与资溪桥、硝石之间的联络,以全力完成其由吉水到黎川的“全线封锁”。

恰在此时,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于9月下旬从上海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

博古虽是中共临时中央的主要负责人,但他不懂军事,就把红军的决策权、指挥权完全交给了李德。

李德作风独断专行,蛮横粗暴,在博古的积极支持下,凌驾于中国共产党之上,成为“太上皇”。

他所制订和下达的具体作战计划,甚至越过红军总部,直接指挥前方部队作战。

后来,曾经担任过李德翻译的伍修权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李德的独断专行取代了军委的集体领导。

五次围剿

五次围剿

鲁涤平
游击战术
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战斗胜利后,毛主席在兴奋中写下了一首词: 战斗胜利后,毛主席在兴奋中写下了一首词: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 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工农千百 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50万
10万以 万以 上
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 朱德. 第四次反围剿1933年2月-3月 ,朱德.周恩来 1933
总政委职务 毛泽东
第一指挥官 朱深入 边战边退
蒋中正
此次挫折, “此次挫折, 凄惨异常, 凄惨异常, 实有生以来 唯一之隐 痛!”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 1931年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1月-1931年1月 毛泽东 朱德 1930
张辉瓒
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大步进退 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到江西后,强占民房、乱抓民夫、 到江西后,强占民房、乱抓民夫、 强买勒赊、酗酒斗殴, 强买勒赊、酗酒斗殴,搞得鸡犬 不宁,怨声载道。 不宁,怨声载道。
被活捉
1930年12月21日 1930年12月21日
张氏宗祠
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围剿:失败
王明
博古
李德
左倾
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 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
保守主义、投降主义。 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
插曲: 插曲:
中国共产党则在同时陷入内部倾轧, 中国共产党则在同时陷入内部倾轧,前三 次反围剿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毛泽东已于1932 毛泽东已于1932年 次反围剿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毛泽东已于1932年10 的宁都会议上被解除军权 解除军权, 月的宁都会议上被解除军权,托病隐居于闽西长 汀福音医院。中央苏区的领导人是1933 1933年 汀福音医院。中央苏区的领导人是1933年1月7日 刚刚从上海迁来中央苏区的博古等人剥夺实权, 博古等人剥夺实权 刚刚从上海迁来中央苏区的博古等人剥夺实权, 前线实际指挥者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 总司令朱德和 前线实际指挥者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政委 周恩来。为了应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 周恩来。为了应对国民政府的军事压力,中共中 央军委将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一军划归红一方面军, 央军委将红十二军和红二十一军划归红一方面军, 使其下属兵力达到三个军团和四个军, 使其下属兵力达到三个军团和四个军,令其在敌 人部署尚未完成之际, 人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先发制人消灭抚河流域敌 人主力,进而夺取整个江西。 人主力,进而夺取整个江西。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3年5月,蒋介石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这次“围剿”,蒋介石作了充分的准备:向国外大量借款充作军费;聘请外国军事顾问和专家;开办“剿匪”军官训练团;编印“剿匪”手册;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围剿”对策;撤销赣粤闽边区“剿匪”司令部,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

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其部署为:由顾祝同任总司令组成北路军,指挥第1、2、3路军,计34个师,担任主攻任务,其中又以陈诚指挥的第3路军为“围剿”主力军;以陈济棠为总司令的广东军队11个师又1个旅为南路军,配合北路军作战。

此外,由蔡廷错指挥的第19路军和福建驻军共10余个师扼守苏区东部边沿,防堵红军东进和南撤;另以15个师分布在赣江流域和赣东北地区,担任就地“围剿”和策应主战场作战;以5个空军中队配置于南昌、抚川、南城,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都取得很大成绩;主力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群众武装也有很大发展。

面对国民党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和重兵进攻,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在军事战略上,拒绝和排斥红军历次反“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

这时,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到达中央苏区,实际掌握了中革军委的领导权。

他们不进行反“围剿”的准备,而是命令红军组成东方军和中央军,继续对国民党军实行不停顿的进攻。

1933年9月25日,敌以北路军3个师向黎川发动进攻,28日占领黎川。

10月6日,红一方面军东方军奉命北上收复黎川,在向硝石前进途中,于洵口歼敌3个团,中革军委不顾敌已有准备,仍按原计划进攻硝石,连攻数日不克,伤亡严重。

10月22日,又冒险进攻敌重兵防守的资溪桥,连攻4天仍不胜。

11月中旬,在国民党军堡垒密集地区,红军连续进行了浒湾、八角亭、云盖山、大雄关等战斗,遭受重大伤亡,被迫向苏区内转移。

红军五次反“围剿”图文新版

红军五次反“围剿”图文新版
3
意义:它是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
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 利,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苏区人民支援下,以少胜多, 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 取得了反“围剿”的重要经验,不仅保卫了中央苏区,而且使中央苏区 得到巩固与扩大。
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 来沉着应战 ,部署第四次“反围剿”。
12
兵力与方针: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
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 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决定 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 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红一方面军辖红1 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和第11、第12、第 21、第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 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 区。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提出,在 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 战,击溃国民党军 。
毛主席因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而写了一首词: 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
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4
第二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
石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
我打,敌退我追“诱敌深入”的方针,各 个击破。
结果:国民党以第一次“围剿”失败而
告终,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毙,伤, 俘,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活捉国民党第十 八师师长张辉瓒,并缴获一无线电台,缴 获枪支各种武器一万三千支件,军用物资, 弹药无数。红军将缴获枪支扩大了队伍。

红军五次反围剿教案资料

红军五次反围剿教案资料
2020/3/24
兵力与方针: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
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
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决定
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
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红一方面军辖红1
军团、红3军团、红5军团和第11、第12、第
21、第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
2020/3/24
第三次“反围剿”
国民党:蒋介石在1931年6月21日,
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 就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 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 “围剿”。
红军: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
红军第一方面军3万余人,在闽西北、闽西、 闽赣边和赣南等地区开展群众工作,进行反 "围剿"准备。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 军宵遁。”------毛泽东在《 西江月·井冈山》词中描写黄 洋界保卫战情景的诗句。
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
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配合主力红军
歼灭敌人,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
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2020/3/24
结果: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
一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 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 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红军粉碎敌人 “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 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 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 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 根据地。
2020/3/24
第一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零年十一月,蒋介
石调集了十万大军,兵舰二十余艘,飞 机三十架,装备精良。

红军五次反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第一次反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1930年11月,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活捉了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毛主席挥笔写下了名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中,由南昌出发的国民党军分三路纵队,从袁水流域到赣江以东,一次次扑空,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

几天后,红军总部侦察得知,敌第一纵队司令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正大步向龙冈推进。

群山环抱的龙冈,中间是狭长的盆地,是红军设伏的好场所。

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2月,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二十万人的兵力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打响了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蒋介石亲任总司令,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毛泽东指挥下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支。

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12月,国民党调集近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

红1方面军此时共有7万余人的兵力。

面对当面严重的敌情,总政委周恩来和总司令朱德于13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主动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以一部兵力将敌向黎川方向吸引,主力秘密转移到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准备歼灭抚河西岸援敌之一部。

2月27日至29日,红1方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的战法,歼敌第52、第59师,俘敌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遵义会议)听了博古同志关于五次“围剿”总结的报告及周恩来同志⑵的副报告之后,政治局扩大会认为博古同志的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

一.党中央关于敌人五次“围剿”的决议⑶中,曾经清楚的指出五次“围剿”是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反动对于苏维埃革命运动的更加残酷的进攻,但同时指出了在这一剧烈的阶级决战中帝国主义国民党内部的弱点与革命形势的新的紧张化,这造成了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有新的有利于我们的变动,得出了“在五次‘围剿’中间我们有着比以前更充分的取得决战胜利的一切条件”的正确结论(一九三三年七月廿四日中央决议)。

而××同志在他的报告中过分估计了客观的困难,把五次“围剿”不能在中央苏区粉碎的原因归罪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力量的强大,同时对于目前的革命形势却又估计不足,这必然会得出客观上五次“围剿”根本不能粉碎的机会主义的结论。

二.党中央根据于自己的正确估计,定出了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具体任务。

一年半反对“围剿”的报告〔艰苦〕斗争,证明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特别中央苏区的党在中央直接领导之下,在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成绩。

扩大红军运动成为群众的热潮。

动员工农积极分子武装上前线,达到十万人以上,使红军大大的扩大了。

模范赤少队开始成为红军的现存后备军,赤少队的群众武装组织有了极大的发展。

党在“一切为了前线上的胜利”的口号之下解决了前方红军财政上的粮食上的与一切其他物质上的需要。

苏区内部阶级斗争的深入,苏维埃的经济建设,以及苏维埃政府与群众关系的澈底改善,更大大的发扬了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热情与积极性。

一切这些造成了澈底粉碎五次“围剿”的有利条件。

而××同志在他的报告中对于这些顺利的条件,显然是估计不足的。

这种估计不足也必然得出在主观上我们没有法子粉碎“围剿”的结论。

三.应该指出在我们工作中还有许多严重的弱点,党对于白区广大工农群众反帝反国民党与日常斗争的领导依然没有显著的进步,游击战争的发展,与瓦解白军士兵工作依然薄弱,各苏区红军在统一战略意志之下的相互呼应与配合还是不够,这些弱点无疑的要影响到反对五次“围剿”的行动,成为五次“围剿”不能粉碎的重要原因。

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的结果: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十年内战时期的三次会师: 井冈山会师 吴起镇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 哪些困难?红军能够克服这些困难靠的是什么?
●敌人的围追堵截;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雪山、草地等); ●缺少粮食给养; ●时而出现的悲观、失望的情绪;
1935年1月,召 开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3、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005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打乱 敌人追剿计划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跳出 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红军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 抓住铁索,匍匐前进。

贵阳

广西


西

瑞金
1934.10.

2、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会会宁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1936年10 月,从湘西出 发的红二方面 军和从川陕革 命根据地出发 的红四方面军 长征到达甘肃, 同前来接应的 红一方面军胜 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宁会师,
宣告红军二 万五千里 长征胜利 结束。
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
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 毛泽东等负责军事。 随后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 军事指挥。
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 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五次反围剿汇总

五次反围剿汇总

第一次反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了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心情愉悦的主席挥笔写下了名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中,由南昌出发的国民党军分三路纵队,从袁水流域到赣江以东,一次次扑空,始终找不到红军主力。

主席亲笔撰写的对联上联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几天后,红军总部侦察得知,敌第一纵队司令兼第18师师长张辉瓒正大步向龙冈推进。

毛泽东一直等待的机会出现了。

群山环抱的龙冈,中间是狭长的盆地,当地群众又能帮助封锁消息,是红军设伏的好场所。

在这次反围剿战役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第二次反围剿: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积极部署对红1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决定采取由西向东横扫,先打弱敌,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1方面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后,乘胜转入进攻,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解放了赣东,闽西的黎川、南丰、建宁、泰宁、宁化、长汀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

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省南部地区,打响了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赶赴南昌指挥,并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

红军第一方面军30000人,在毛泽东指挥下,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个师,17个团,俘15000余人,缴枪20000 支。

林彪与五次反“围剿”

林彪与五次反“围剿”

第一次“围剿”:林彪俘获了敌前敌总指挥张辉瓒1930年10月底,蒋介石命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调集7个师约10万人马,以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杀奔我江西革命根据地。

这就是所谓的蒋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围剿”。

红一方面军在罗坊召开总前委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大会决定以红一、三军团为主力,共约4万人迎击国民党军。

红军在江西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集结兵力,待机歼敌。

12月29日,张辉瓒率领十八师师部及两个旅进至龙岗,陷入了红军的包围。

30日,时任红四军军长的林彪率红四军等部队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很快,张部全线溃败,全军覆没。

张辉瓒见大势已去,便换上了一套下级军官制服,躲进了万功山东坡的茅草丛中。

林彪下令,兵分几路,围住万功山,一定要抓住张辉瓒。

红四军一战士先是发现了张辉瓒的狐皮大衣,然后在一个山洞前又发现有人影,战士鸣枪警告。

张辉瓒从洞中钻了出来,大叫:“不要开枪,我是前敌总指挥张辉瓒,我要找你们的黄公略军长……”张辉瓒不知道抓捕他的士兵是哪支部队的。

一位战士说:“我们是红四军的,军长是林彪……”张辉瓒大叫道:“我不见林彪,我要见毛泽东先生……”张辉瓒后来供认:“他不见林彪的原因是怕林彪太年轻容易冲动,把他枪毙了。

”几位红军战士将张辉瓒押到龙岗,毛泽东一见张辉瓒就叫人给他松绑。

张辉瓒见来了毛泽东,忙向前行了个鞠躬礼。

毛泽东幽默地说:“张师长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受到这样的接待,我们也是没办法呀!”张辉瓒表情难堪地低声说:“毛先生用兵如神,张某实在佩服。

张某过去就对毛先生钦慕非常。

”接下来,毛泽东与张辉瓒作细致的交谈。

张辉瓒一再央求,只要免他一死,情愿捐款、捐药、捐枪、捐弹赎命。

毛泽东准备让张去红军军事大学当教员。

张辉瓒的妻子朱性芳得知丈夫被红军活捉后,急得如同热锅里的蚂蚁,四处活动,并派人去上海寻找中共中央所在地,想用巨款赎回丈夫。

湖南军阀程潜、唐生智、何键等也都派代表向中共传递信息,要求不杀张辉瓒。

红军五次反围剿

红军五次反围剿
第一次围剿时,中原大战的余波未定,还不敢倾全力剿共,
投入围剿的兵力不但没有蒋氏嫡系,而且实力极 差。第二 次围剿时,正值四监委因胡汉民案发表《弹劾 蒋中正提案》,
对付国民党内的反蒋力量使蒋介石应付不暇,自然也不可
能倾全力剿共。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的反对派在广州召 开了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 议,成立了同南京对立的 广州国民政府,9月初,广州政府以50万元收买了 石友三 反蒋,两广军队北上出击,进攻湘赣,占领了衡阳、郴州, 蒋介石只得先放下共 产党而去平息两广。
第五次反“围剿”
背景: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
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 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 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 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
规模: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
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 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决策的严重错误:面对国民党军采取堡垒
过程:红军和国民党军队兜圈子。黄陂战斗
后,国民党军中路军集中在黄陂、蛟湖地区搜寻
红军主力。由于苏区军民严密封锁消息,国民党
军仍不知红军去向。 3月中旬,陈诚将其分进合 击的作战方针改为中间突破,由黄陂、东陂地区 向广昌方向前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 军总部抓住这一极为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
红军五次反“围剿”
蒋介石对红军发起“围剿”的原因:
国民党各派军阀之间不断发生的分裂 和战争,让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得到充 足的时间来发展。红军队伍和革命根 据地的扩大,使得国民党统治集团甚
是震惊。在取得中原大战胜利后,蒋
介石便立即集结军队向红军和革命根 据地发起大规模地“围剿"行动。
第一次反“围剿”
国民党:一九三零年十一月,蒋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军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0年,中国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

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

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

1930年11月国民党纠集10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再此后几年内,国民党先后五次围剿中央苏区,下面就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1月,国民党经过先前数月的准备后调集11个师又2个旅,共约10万余兵力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对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方针。

最终红军诱敌深入,歼灭国民党一万两千多人,活捉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也宣告胜利。

第一次反围剿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反围剿国民党纠集了多少军队?
国民党任命谁为第一次反围剿总指挥?
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第一次反围剿红军是采取了谁的正确方针?
第二次反围剿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一九三一年二月,派他的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兼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二十万人的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红一方面军的第二次“围剿”。

中央红军则继续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时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是谁?
国民党第二次反围剿是谁为总指挥?
第二次反围剿国民党纠集了多少兵力?
第二次反围剿红军取得了胜利吗?
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发生在什么时候?
第三次反围剿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蒋介石在前二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6月21日,亲自带着德、日、英等国军事顾问到南昌,就任“围剿”军总司令,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调集二十三个师另三个旅,约三十万人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三次“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长驱直入的作战方针,企图先击破红军主力,捣毁我根据地,然后再深入进行清剿。

方面军总前委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毙伤俘敌三万余人,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吗?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根据地人口有多少?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红军歼敌多少
第三次反围剿国民党前敌总司令是谁?
第三次反围剿是在什么时候??
第四次反围剿
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转入“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目的。

面对国民党来势汹汹的进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沉着应战,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领导人是谁?
第四次反围剿红军歼敌多少?
第四次反围剿国民党军队有多少?
第四次反围剿发生于什么时候?
蔡廷锴参加过第四次“围剿”吗?
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初,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然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

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人。

中央苏区再取得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左倾”势力占据上风,提出“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口号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决战,结果损失惨重。

红军遭到严重削弱,被迫进行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是由于右倾还是左倾失败的?
蒋介石第五次反围剿的时间
什么原因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被撤销领导职务??
毛泽东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意见为何不被采纳?此时他有无实权?
彭德怀等人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