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表面上看是对金融或经济的冲击,实质上 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乃至整个经济社会 发展模式的冲击。
争辩中国模式论
过度依赖出口、工业、土地、资源等自然 性、物质性的硬投入。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建设与管理、生 态文明建设和政府转型明显滞后。
指标
期望寿命(健康水平) 受教育水平(识字率和入学率) 经济增长水平(GDP)
古典自由主义模式
•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收入会相应增长,社会发展水平 自然提高。
马克思列宁主义模式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
福利主义模式
•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增进全体国民的福祉 • 再分配干预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功能要求
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
• 经济发展应包含社会发展的目标 • 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应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更多的“生产性功能”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经济建设、社会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设 来实现。革命是分阶段的,改革也有阶段 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我国社 会建设比经济建设差了15年,加快社会建 设的步伐非常重要。
——米奇利:《社会发展:社会福利视角下的发展观》,第3页。
传统的发展指标:经济增长指标(GDP)
发展的重新定义:人的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全社 会成员的共同发展。
背景
以经济增长指标(GDP)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指标,导致 后发国家形成了扭曲的发展观,将社会发展剥离于经济 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发布用以衡量 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准,即人类发展指标 (Human Development Index),并据此区分发达、中 等发达和欠发达国家。
偏好增长、出口、工业、小农和权力。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提出科学发展 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
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首次把和谐社 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 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 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 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
• “依赖与距离” (Cooper)
• “复杂的相互 依赖”(Tehchang Lin )
• “在参与中成 长”(郁建兴)
深圳:“探索社会组 织与公众广泛参与的 公共治理模式,率先 建立现代公民社会”
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与作用是一个客观的
事实
不能炒作“公民社会” 的概念?
“公民社会”的陷阱?
对大多数人而言,发展指的是经济进步。
社会管理就是规范和协调社会关系、社会行 为和社会组织以维护社会秩序的活动。
社会组织管理 体制
社会动员体制
社会结构的调 整优化
构建发达的公 民社会
建立健全法治
社会自由流动 壮大中产阶层
社会组织发展
实现社会自我 管理
参与公共服务 提供
协同政府社会 管理
政府单一 主体
政府与社 会的多元
主体
公民社会
郑永年
• 内需社会建 设
• 社会秩序建 设
政府 转型
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
社会建设
社会民生 建设
社会管理 创新
社会体制 改革
社会能力 建设
社会协同 能力建设
社会组织
发育发展
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
劳有 所得
住有 所居
基本 公共 服务
老有 所养
学有 所教
病有 所医
社会的自 我管理
政府对社 会的管理
社会管理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2006,十六届六中全会)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 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建设总体思路和目标: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 人人共享。
陆学艺等
• 社会事业建 设
• 社会体制和 社会规范建 设
• 社会管理和 社会安全建 设
• 社会结构调 整与优化
Hale Waihona Puke 郑杭生等• 社会体制与 社会管理创 新
• 基本社会民 生建设
• 意义共同性 构建
孙立平
• 公民社会建 设
• 能动社会建 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合法性基础转变:从领袖魅力到经济增长 指导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政绩考核与干部考核标准:GDP增长 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与缺位(选择性履行) 后果: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问题
与社会矛盾剧增,社会公平状态恶化
郁建兴教授、何子英副教授主讲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建设目标和任务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建设内容的丰富 、拓展和完善。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是对社会 建设概念的清晰、全面界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 制,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源 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 国家与社会关系 • L流 vs. M流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 “良性互动说” (邓正来)
• “社会主义公民 社会的可能性” (俞可平、郁建 兴)
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与载体
良性互动
• 社会组织的 “官民二重性”
• “行政吸纳社 会”(康晓光)
• “参与式治理” (俞可平)
• 协商民主
相互依赖
治理 转型
(陆学艺答人民论坛记者,2009.10.15)
现实背景:1952年下半年,国民经济 基本恢复,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
1954年我国发行 的经济建设邮票
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编制我国从1953 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 年计划,通过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 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组 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