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处于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关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的问题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的方面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问题进行阐述。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提出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最后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心理学思想;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学中国化;1.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处于学校与社会大环境交界处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巨大的压力,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的心理学思想的角度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阐述。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反思
2.1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国内外学者有过大量论述,但至今尚无统一表述。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令人满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以开发、自我得以实现。从心理健康一般来讲,心理健康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是指个体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能保持一种内部自洽与外部相融的平衡、协调状态,并具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势。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大学生的规模已经较以前得到很大的扩张,高校扩招为国家社会输送了更为高层次和质素的人才,提高了我国整体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但是,随之而来的就业难,管理疏漏,教育专业化低等问题也凸显出来,而这些问题的凸显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为一个新近的却急需解决的课题。
2.2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国外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早,较近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总的变化趋势为心理问题发生率增加、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增加。Eileen·M.的研究表明美国在校大学生中抑郁、物质滥用、进食障碍、学习障碍、适应障碍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尤以适应障碍为甚。
而对于国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国外也有学者给予关注,Sherry A.Benton博士曾指出:近一段时间,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疾病谱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增多了。有一些问题的增加速度是惊人的,在13年中,每年患抑郁症的学生人数增加两倍,自杀的学生增加三倍,受性骚扰和性攻击后来咨询的学生数增加四倍。
3.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派别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中,儒释道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述:“儒家是粮店,每个人都离不开,天天必须要吃;佛教是杂货店,人们只要有时间和兴趣就可以进去逛逛,里面什么都有,可以各尽所需;道教是药店,当人们病了的时候,必须要去的地方。”
虽然心理学这个术语是舶来品,但是,在我们璀璨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这对于我们利用中国特色的方式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而儒释道三者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也必将成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药。
3.1儒家的心理学思想
1. 天人合一的心性修养法
儒家讲入世,强调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已任,最终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要实现其最终目标,起端是要加强身心道德修养和人格培育,对此,儒家提出了“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的心性修养之方法。心理健康是个体按社会期望与要求实现自我的过程。社会是人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人与人的关系及结果;是每一个个体生存、发展的空间,是体现人的意义与价值的舞台。因此,儒家的天人合一论对于大学生社会我的培养以及社会心理的健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 经世致用的人际关系说
儒家思想是经世致用的学问,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有许多论述,概括起来有三个:乐群贵和,重义轻利和理想人格。前者注重在群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它把与群体的和谐作为个体安身立命的根本,重义轻利用孔子的话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对待个人私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中国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即成为有知识、有才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达者兼善天下、负荷担道,利济苍生,不达严于律己,独善其身,修身养性”。这三种思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2佛家的心理学思想
佛教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佛学讲究的人生境界在于人们应一边使全身充满着如灿烂发光的太阳般的生命力,由衷地感受到无量的喜悦;一边从容地,不畏艰难地生活下去。人,即便社会地位和声誉再高,也不会感到满足;即便财产再多,内心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充实。唯有彻底打开这无边无际的境界——自我胸中的“宫殿”,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感到无限的幸福。”虽然佛教的思想有些虚无,但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失的大学生,却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道家的心理学思想
道家的着眼点依然是人,老子说的“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是道家对人的肯定。在人的实现问题上道家走了与儒家不同的道路。儒家重人的社会性,道家则重人的自然性;儒家强调从社会关系中实现人的本质,道家强调的则是人的独立自主和精神自由。在实现人格的途径上,儒家主张入世有为,通过“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来成就圣人人格;道家却想挣脱外在的束缚,主张“绝仁弃义”、返朴归真,通过效法自然的无为来实现游心于四海之外而与天地同游的逍遥人生。道家注重精神自由,挣脱外界束缚,对于处在极大生活压力下的大学生的焦虑紧张的心理有良好的舒缓作用。
3.4儒释道三家心理学思想的整合
从现实层面来看,儒、道的心理健康思想可以互补。首先儒家的入世有为是以可以入世为前提的,但事实上,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时时可以入得了世的。当人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有为、无法实现自我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不够的。道家的自然无为、另求逍遥人生的理论显然为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另一条途径,这样,进可以“儒”积极入世,退可以“道”无为避世,现实的人生道路就宽广多了。佛教则对每个人的未生之前和已死之后作了较为系统的说明,不但更好地解释了现实的人生和人生的根本问题,而且并以其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儒、道的缺憾和不足。
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现象越发让现代文明承受考验,而儒释道三大家的心理学思想却可以是解决这种现象的药引,合理利用,将是治病良药。
4.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取向
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4.1价值观良莠不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多变和复杂。而总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价值观的良莠不齐。
4.2大众化教育导致的心理落差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素质、结构及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家庭贫富差距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更加突出。
4.4独生子女的心理失衡
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增多,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价值的提高,与上一代人经历的成长背景、接受的教育、受到的关注差异增大,代沟更加明显。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远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审美观等诸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或是表现在学习上,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或是表现在生活上,人际交往困难,许多学生缺乏朋友,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孤独感、无助感强烈,适应社会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偏低。这些问题均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许多心理上的迷茫和困惑,由此导致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