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墓葬俗看秦文化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与文物
2008 年第 1 期
从秦墓葬俗看秦文化的形成
梁 云 ( 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 副研究员 )
掘的周代尤其是东周时期的墓葬远远超过居址或 聚落, 所以对周代考古学文化的分析主要是从墓 葬的形制、葬式、随葬品来进行的。 如果考古学文化各方面的主体因素有不同的 来源, 那么整个文化自然有多个源头; 这种情况 相当多见, 比如周文化的铜器无论器类或形态都 主要来源于商文化, 但它的陶器却与后者没有继 承关系。如果把文化某一方面主体因素的来源当 成整个文化的来源, 就有以偏概全之嫌。比如秦 文化墓葬中屈肢葬占总数的 90 % 左右 , 是葬式 的主体因素 ; 虽然甘青地区的史前文化流行这种 葬式, 但不能仅根据此而推断秦文化来源于甘青 古文化。同理, 秦文化铜、陶器物主要来源于周 文化, 也不能仅根据此而推断整个秦文化来源于 周文化。毋宁说秦文化有多个源头。 考古学意义上的秦文化渊源与历史上的秦人 族属或者说来源更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 不可 混为一谈。二者之间也有联系 , 但从前一问题向 后一问题 过渡是有其中间 环节的, 不可 一步跨 过。这其实是完成从考古学到史学过渡, 非单独 某个学科所能胜任。就前者而言, 考古学要回答 文化哪个方面的主体因素较其他方面最能代表创 造或使用文化的人群共同体的族属 , 这当然涉及 标准和方法的问题。就后者而言, 史学要回答文 献中古代 民族的构成、时间和分布地域 及其变 化。最后, 过渡的完成在于二者的契合。 然而问题不止于此。在史前社会, 阶层的分 化尚不明显 , 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联系很紧密, 社会的 同质性 ! 很强 , 因此用数量统 计方法 识别出的文化某方面的主体因素往往就能代表社 会成员的整体倾向。进入等级社会后, 阶层分化 明显, 社会成员之 间的地缘关系 加强, 社 会的 异质性 ! 很强, 如果统治阶层使用的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分析法原本是考古类型学的一部分 内容, 后来随着类型学方法的成熟, 以及对晋文 化和楚文化研究的深入, 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 论被提出 , 并对后来的考古学研究和实践产生 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支考古学文化在发展过程一定会与其他文 化有接触和相互影响 , 因此, 在它内部包含有除 本身传统文化特点之外的其他文化特点, 所有这 些文化特点都被称为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分 析法就是通过定量、定性的方法甄别出本身的、 或外来的, 主体的、或次要的文化因素。一般说 来 , 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因素就是主体因素 , 自然 也就是文化的本身传统, 从而直接界定了整个考 古学文化遗存的性质。 文化因素的外延包括了人类物质遗存的很多 方面, 诸如居住址的位置选择、聚落的规划、 建筑的营造技术和形式、生产的内容和手段、墓 葬的形制、葬式、随葬品组合以及各种器物的形 态和纹饰的特征等等 ! , 考古 学文化的这些方 面当然各有其主、次因素。一支考古学文化的性 质既然通过它的主体因素来界定, 那么其主体因 素出现之际 , 也就是文化形成之时。主体因素既 然体现在很多方面, 那么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就是 各方面主体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 并达到一种稳 定状态 , 在后来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严格意义上说, 探讨某支考古学文化的渊源 就是追寻各方面主体因素的来源。考古学家分析 最多的是陶器 , 因为在史前时期乃至青铜时代, 陶器被大量使用 , 容易破碎, 而且变化敏感, 对 把握文化特征以及建立文化谱系具有其他人类遗 存无法替代的作用。近些年对聚落、房屋越来越 重视, 但如何把聚落形态的研究和考古学文化的 研究结合起来, 至今还是个问题。又因为目前发 # 54#
殉狗 无 无 有 有 有 ? 无 无 有 殉人 无 无 无 年代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 资料出处 ∃考古与文物 % 86 6 ∃文物 % 88 11 ∃考古与文物 % 2001 7 ∃文物 % 02 1 ∃文物 % 05 2 ∃文物 % 05 2 ∃文博 % 86 3 雍城工 作站 ∃文物资料丛刊 % 3

和广大中下层社会成员相一致 , 用数量统计来确 定主体因素的方法也还有效。但是, 如果不一致 的话, 问题就出来了。统治者的数量肯定比被统 治者要少, 但是 , 我们显然不能把统治者使用的 因素排除在全社会的文化的主体因素之外。简言 之 , 一座高等级贵族墓不可与一座平民小墓等量 齐观。 有人会说, 高等级墓葬包含的文化因素自然 比低等级墓葬复杂, 其中肯定掺杂了外来因素, 而且这些外来因素是可以被一一甄别出来的, 不 至于把它们误认为文化的本来传统。这无疑是正 确的。比 如 李斯 的 ∃谏 逐 客书 % 说 秦 王 佩 带 随侯之珠 , 太阿之剑, 和氏之宝 !, 这 些东西 都不是秦本 土的产品 , 如 果它们在秦王 陵中出 现 , 我们也不会认为它们是秦文化的传统因素。 然而本文之意不在此 , 本文所指非舶来品或奢侈 品 , 乃统治阶层所偏好的、经长期历史积淀而形 成的一种固有传统因素, 它与统治者的族属紧密 相关。当统治者的族属和被统治者不一致 ; 或者 被统治者在被征服后依然顽固地保持着他们原来 的文化特点 , 征服者又没 有进行彻底地 移风易 俗 , 大量的不同来源的文化因素就会在不同阶层 的墓葬中不均匀分 布。在这种情 况下, 把 墓葬 ( 或遗迹单位 ) 等级分类导入文化因素 分析法,
表一 墓 陇 县边家庄 M 1 陇 县边家庄 M 5 宝 鸡南阳村 M 3 礼 县圆顶山 98LD M 1 礼 县圆顶山 98LD M2 礼 县圆顶山 2000LDM 4 凤 翔西道沟 M 3 ( 盗 ) 凤 翔长青公社二号变电房 M 5 凤 翔八旗屯 76BM 32 ( 盗 ) 号 头向 ? 北 西 西 西 西 西 ? 西
表三 头 墓 号 总数 西 甘谷毛家坪 甘肃灵台洞山 陇县店子 陇县韦家庄 76 凤翔八旗屯 81 凤翔八旗屯 凤翔西道沟 77 凤翔高庄 凤翔邓家崖 宝鸡谭家村 宝鸡茹家庄 宝鸡福临堡 宝鸡晁峪 长安客省庄 阳平秦家沟 咸阳任家嘴 铜川枣庙 长武上孟村 合计 32 8 66 8 13 9 10 14 5 13 7 7 6 71 3 24 25 27 348 32 6 64 6 11 9 9 14 5 10 4? 7 1 42 3 21 23 16 283 3 2? 7 43 3 11 1 5 6 5 19 6 4 3? 3? 13 4 6 6 60 3 23 22 25 296 1 1 5 1 2 2 2 2 北 东 南 不明 屈肢 32 8 60 7 5 6 8 8 5 1 2 向 四级墓葬情况表 葬
或者说在等级分类的框架内进行文化因素分析就 很有必要。 周代社会大致可分为国君、大夫、士、庶民 等几个等级 , 可以按照墓葬形制、墓室大小、棺 椁层数、礼器隆杀、金石之乐、车马随葬等方面 把墓葬自上而下划分为相应的级别。等级分类固 然不能单从某一项出发, 需要综合各个标准; 但 是 , 其中某些标准总比其他标准更具可信度, 如 用鼎的数量。然后分析各级别墓葬文化因素的构 成 , 区分出主、次; 再比较不同级别墓葬文化因 素构成情况的差异。这对了解文化的 异质性 ! 和当时的社会结构大有裨益。 秦墓亦可分为四个等 级: 一、国君墓 ; 二、 用 7~ 5 鼎的大夫墓; 三、用 3~ 1 鼎或有其他铜 容器的士级墓; 四、仅随葬陶器或无陶器的庶民 墓。由于秦墓铜陶器物风格上至国君、下至黎民 都保持很强的一致性 , 故对其来源另做讨论。现 主要分析葬俗。又因为秦文化的总体面貌在战国 早、中期发生巨变 , 故这里主要 分析春秋 早期 ( 或西周 ) 至战国早期的墓葬。 根据礼县大堡子山和凤翔秦公墓的资料, 可 知秦国君墓葬俗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头西足东 的仰身直肢葬; 2 . 腰坑; 3 . 殉狗; 4 . 殉人。 二级墓葬的情况如表一 :
&
二级墓葬情况表 葬式 ? 直肢 直肢 ? ? ? ? ? ? 腰坑 无 无 有 有 有 ? 无 无 有
有 3 个 春秋中期 有 7 个 春秋中期 ? 有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 有 5 个 春秋晚期 有 5 个 春秋中期
在这 9 座墓中 , 西首向 6 座 , 约占 66 7 %; 北首 向 1 座, 约 占 11 1 % , 头 向不 明的 2 座, 占 22 2 % 。葬式清楚的两座 墓皆直肢葬。有腰 坑的墓 4 座 , 占 44 4 % ; 无腰 坑的墓 4 座 , 占 44 4 % ; 不明者 1 座, 占 11 2 % 。有 殉狗 的墓 和 无 殉 狗 的 墓 亦 然。 有 殉 人 的 墓 5 座 , 占
三级墓葬情况表 腰坑 有 ?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殉狗 有 ?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殉人 无 ? 无 无 无 无 无 年代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 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 资料出处 ∃考古 % 81 1 ∃考古 % 01 7 ∃考古 % 01 7 ∃考古 % 65 7 ∃考古 % 65 7 ∃考古 % 63 10 ∃文物资料丛刊 % 3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考古与文物 % 86 5 ∃考古与文物 % 81 1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文博 % 86 3 雍城工 作站 同上 同上 同上 ∃考古与文物 % 84 3 ∃沣西发掘报告 % ∃考古 % 96 12 ∃文物 % 02 2 ∃考古与文物 % 91 2 ∃考古与文物 % 91 2 ∃考古与文物 % 86 6
55 6 % ; 无殉人的墓 3 座, 占 33 3 % ; 不明者 1 座 , 占 11 1% 。可见 , 西 首向的仰身直 肢葬和 殉人是这类墓在葬俗方面的主体因素, 腰坑和殉 狗的比例也很高。考虑到葬式的统计基数偏低, 这类墓存在屈肢葬的可能性也很大。 三级墓葬的情况如表二 : # 55#

表二 墓 灵台景家庄 M 1 宝鸡南阳村 M 1 ( 被破坏 ) 宝鸡南阳村 M 2 阳平秦家沟 M 1 阳平秦家沟 M 2 宝鸡福临堡 M 1 凤翔八旗屯 76BM 27 凤翔八旗屯 76CM 2 凤翔八旗屯 76AM 9 ( 盗 ) 凤翔八旗屯 76CM 9 ( 盗 ) 凤翔八旗屯 76CM 3 ( 盗 ) 凤翔八旗屯 76BM 102 ( 盗 ) 凤翔八旗屯 76BM 104 ( 盗 ) 凤翔八旗屯 76BM 2 ( 盗 ) 凤翔八旗屯 76BM 9 ( 盗 ) 凤翔八旗屯 76BM 10 ( 盗 ) 凤翔八旗屯 81M 14 凤翔高庄 M 10 凤翔高庄 M 49 凤翔高庄 M 48 凤翔高庄 M 18 凤翔高庄 M 26 ( 盗 ) 凤翔西道沟 M 26 凤翔长青公社东硫 M 1 凤翔长青公社东硫 M 2 凤翔长青公社东气 M 5 凤翔长青公社东气 M 3 长武上孟村 M 27 长安客省庄 M 202 武功赵家来 M 1 礼县圆顶山 98LDM 3 凤翔邓家崖 M 4 凤翔邓家崖 M 7 咸阳任家嘴殉人墓 号 头向 南 北 西 南 南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西 东 西 西 西 西 葬式 ? ? 直肢 屈肢 屈肢 ? 仰直 仰直 仰直 ? 仰直 仰直 ? ? ? ? 屈肢 屈肢 ? 屈肢 屈肢 ? 屈肢 仰直 屈肢 ? ? 仰直 屈肢 屈肢 ? 仰直 仰直 ?
有 1 个 春秋中期 无 无 战国早、中 战国早、中
有 2 个 战国早、中
# 56#
在这 34 座墓 中, 北 首向 1 座 , 占 2 9 %; 西首 向 29 座 , 占 85 3 % ; 南 首 向 3 座, 占 8 9 % ; 东首向 1 座, 约占 2 9 % 。屈肢葬 10 座, 占 29 4 % ; 直肢葬 10 座, 占 29 4 % ; 葬式不明 者 14 座 , 占 41 2 % 。 4 座 墓 有 腰 坑, 约 占 11 8 % 。 5 座墓有 殉狗 , 占 14 7% 。 14 座 墓有 殉人, 约占 41 2 %。
有 2 个 春秋早期 有 1 个 春秋早中 无 战国早期
有 2 个 春秋早中 有 3 个 春秋早中 有 5 个 春秋早中 无 春秋中期
有 1 个 春秋中期 无 无 春秋中期 战国早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2 个 战国早期 无 无 战国早期 战国早期
有 2 个 战国早期 有 1 个 战国早期 无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无 战国早、中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 春秋中期 春、战之际 战国早期 战国早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