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艺术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困境与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ANXIANWUYUN 翩跹舞韵“非遗”舞蹈艺术走进中小学校园的困境与突破

■ 韩雷光 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

承与传播”之中提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于该观点的基础上大多数学校的确也在积极配合教

育主管部门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引进入课堂之中并在此基础上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寻找一种更为贴近生活的全新途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美学教育 ;艺术教育 ; 中小学校园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小学校园,成为艺术类教育中一种接地气且模式全新的教学资源,学校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成功地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空间与平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由起初的二元对立渐渐趋于统一,并在朴实价值观与素质教育观中寻找到了相应的契合点。这是一种在延续古老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为当下的中华文明进程提供持续不断的精神动力,可是在教学之中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于现状进行剖析之后,本人力图探明一些困境与突破方向。

一、“非遗”舞蹈艺术走进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

“非遗”保护的前提是教育,“非遗”保护的保证是教育,“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教育。在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总有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而“非遗”舞蹈艺术就正是其中之一,我们以校园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媒介的教育传承,是“非遗”舞蹈艺术在现状态保护的工作需要。“非遗”舞蹈艺术之中蕴含着文化、艺术价值与美育功能,一定程度上对于校园文化、校园课程、教学内容的是一种丰富与拓展。正因如此,本人看来在中小学的校园中引入“非遗”舞蹈艺术十分必要,且具有非凡的意义。

随着现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资讯的爆炸式发展使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任务变得日益繁重。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就过去的20年中已经有数以千计的传统舞蹈失传,而这些失传的舞蹈占记录在册的舞蹈总量之百分之三十七。无论是表现清山净寨、祭神祈福的江西傩舞;记录民族迁徙的贵州台江反排木鼓舞;在浴佛节中为佛祖开道引路的傣族斗篷孔雀舞;鼓舞士气祭祀亡灵的贵州彝族铃铛舞等等,一系列的“活化石”正在被人们所淡忘着。当我们沉心静气下来看着这些“非遗”舞蹈艺术时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是一种表演,从他们诞生之初就烙上了土地的大印,那是一种田间地头、火塘树下、最为基层的土壤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乃至是生存方式。在台江县的苗族反排木鼓舞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她们是如何迁徙,甚至在舞蹈中感念祖先,对故土的不舍,对新环境的未知。由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对于“非遗”舞蹈艺术来说,其中所沉淀着的是族群、部落乃至村庄发展的脉络以及地域影响下的核心信仰,众多因素之中由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这条纽带中包含了哲学、宗教、人文、团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表达我们不难发现“非遗”舞蹈艺术进入中小学校园,一方面是优秀“文脉”与优秀“文象”的延续与传承,另一方面是学校艺术教育的确需要这些“非遗”舞蹈艺术的融入,并将其丰富程度加以拓宽。毕竟每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保存着这个民族独特的记忆与独一无二的优秀文化,当我们将这些鲜活、生动,便于记忆的文化资源活态传承下去,是帮助我们当下中小学校园教学体制改革的一剂良药。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