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波战争资料
希波战争是古代波斯帝国(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
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
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从此一蹶不振。
希波战争是发生在奴隶制社会的一场大战。
这次战争始于公元前492年,到公元前449年最后结束。
战争波及的地域很广:东起西北印度,西至西部地中海的迦太基,北达高加索,南到埃及,有数十个民族参加。
本文仅从军事观点对几个主要战役作一介绍,并对希腊获胜的原因做些粗浅的分析。
波希战争是在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之间,古代波斯帝国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希腊的战争,以希腊获胜,波斯战败而告结束。
波希战争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同时加速了波斯的灭亡。
具体介绍
名称:希波战争
时间: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49年&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
结果:希腊最终取得胜利
希腊指挥官:列奥尼达一世、客蒙、伯里克利
领土变更:马其顿、色雷斯和爱奥尼亚独立
时间: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49年&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
结果:希腊最终取得胜利
地点:希腊大陆、色雷斯、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塞浦路斯和埃及
参战方:希腊城邦,波斯帝国
主要指挥官:米尔泰德斯,阿塔佛涅斯
波斯指挥官:达提斯、薛西斯一世、马多尼奥斯
名称:希波战争
地点:希腊大陆、色雷斯、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塞浦路斯和埃及
战争背景
公元前5世纪初,波斯帝国消灭了吕底亚,并乘机进攻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
其首个目标为依阿尼亚地区的各个希腊城邦,依阿尼亚地区的经济甚为发达,其政制亦为较先进的民主制。
波斯国王便向依阿尼亚地区各希腊城邦提出要其改民主制为君主制的不合理要求,以找借口向其宣战。
依阿尼亚诸城邦无法接受,于是便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
米利都因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却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维厄两城邦出兵援救。
两城邦虽然派出大批士兵及军舰援救,但在坚持数年后,仍然不敌波斯大军,在公元
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依阿尼亚地区。
战争结束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再度进攻希腊,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
而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进行决战,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
该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进小亚细亚,使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的统治。
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
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的影响
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胜利首先归因于战争对他们而言所具有的正义性,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巨大爱国热情,促使各邦内部和各邦之间紧密团结;同时也由于希腊重装步兵和军舰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将领的正确指挥。
希腊人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并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战争进程和结局对雅典城邦制度的发展和雅典的对外扩张影响尤深,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隶制的发展。
希波战争所造成的希腊政治格局,对于后来希腊历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东西方历史文化大融合
希波战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其影响
远远超出波斯、希腊的范围。
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
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这是希波战争最重要的影响。
西方历史中心
希腊在希波战争里取胜,使得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希腊
而且希腊战胜亦确保了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使得希腊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
⒈斯巴达:对斯巴达来说,大量战利品的流入和与外界接触,使斯巴达原有的经济和朴素生活失去平衡,原已平息的矛盾重新出现,斯巴达在希腊城邦中的军事统帅地位受到来自雅典的挑战。
⒉雅典:对雅典来说希波战争爆发后,迅速转移了雅典内部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
雅典海战的胜利,一方面削弱了贵族所依赖的陆军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在海军中服役的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使民主力量得以壮大。
战争后期雅典霸权的建立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则保障了民主制度的有效实施。
因此,希波战争及希腊方面的胜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
波斯
波斯在这场战争里战败,使其对外扩张的气焰受挫,并逐渐
走向衰落,最后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
一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492年,波斯海军在亚陀斯海角复灭之后,于公元前490年重整旗鼓,向希腊半岛发动进攻。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人的战略计划是重点进攻雅典,攻下雅典之后,则可控制中希腊,继而进攻南希腊,北希腊必不战自降①。
按照这个计划,波斯老将达梯斯和阿尔诺费尼斯率大军横渡爱琴海,直抵亚狄加,在马拉松(Marathon)登陆,并在这里扎下了营寨。
但是,波斯军队为什么没有直趋雅典城?希罗多德认为,这是因为波斯人从雅典的叛徒希匹亚的口中得知:雅典内部政治矛盾尖锐,一些贵族分子久有投靠波斯的意向,假如雅典军队一旦离开雅典城,城内空虚,贵族分子必然发动叛乱。
据此,波斯人遂决定:(1)在马拉松登陆,把雅典军队引出雅典城,并牵制在马拉松;(2)派另一支军队在法勒龙登陆,与城内叛乱分子相呼
应,相机夺取雅典城②。
9月21日,雅典的军队在马拉松平原上列成横队。
波斯人也立即展开,在卡拉德拉河右岸和小沼泽地之间列成阵势,两军相距一里。
在战斗中,雅典司令官米太亚德发挥了卓越的指挥艺术,他把雅典的军队排成长方阵,方阵中央的兵力为四排,两翼配臵八排。
雅典军队向前突击,波斯军也展开攻势。
由于波斯军队的攻击,雅典长方阵的中央部分因兵力较弱而向后撤退。
两翼强兵向前突伸,于是便形成一个凹字形的“口袋”。
波斯军队发现自己钻进“口袋”,三面被围,便向后撤。
这时,雅典的重装步兵手执长矛,象潮水一样冲来,势不可挡。
波斯军队挤在一起,互相践踏,顿时大乱,生还者急忙上船逃跑了。
在达梯斯的残部从海上逃跑时,阿尔诺费尼斯的先头部队已经越过赛罗苏拉一线。
这时据说雅典的叛乱分子在彭提利山用盾牌的反光发出信号,与波斯人联络,要波斯军队开进雅典城③。
但是,在马拉松得胜的雅典军队一刻也没停留,立即赶回雅典城。
阿尔费尼斯看到机会已失,便调头返回了。
这次会战,据估计波斯出动二万五千名步兵,一千名骑兵④,雅典出动一万名步兵,还有一千普拉提亚步兵⑤。
在数量上波斯占优势,但是战争的结果,波斯人却遭到失败。
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损失七只战舰,六千四百人战死;希腊方面仅战死一百九十二人⑥。
雅典人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劣势胜优势?在这里除了其他的因素以外,指挥的正确起了重要作用:(1)米太亚德能够在敌强我
弱的情况下极力主战,勇敢地向敌人进攻,并非单纯出于爱国热情和勇气,也是基于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
他在统治刻索尼撤折半岛时,曾被迫参加大流士远征西徐亚人的远征军,后来逃回雅典⑦。
因此,他了解波斯军队的虚实,看到波斯军队成分复杂,内部矛盾重重,而且波斯的弓箭手和步兵队也敌不过手执长矛,身披铁甲的希腊步兵。
(2)米太亚德识破了波斯人的作战意图,因而将计就计,立即开赴马拉松迎击波斯军,防止波斯军包围雅典城,在马拉松进行决战。
米太亚德的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米太亚德发挥了卓越的战术指挥才能,使波斯军队陷于包围而溃退,从而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马拉松战役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会战。
它的规模虽不算大,但从双方的战略部署和战术指挥等方面来看,都是颇为可观的。
然而这次战役没有消灭波斯帝国的军事实力,也没有使波斯统治者接受应有的教训。
二温泉关战役
马拉松战役以后,波斯侵略者积极扩军备战。
它从帝国境内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征集大批军队,集中训练;为了避免风暴的袭击,在亚陀斯海角挖掘运河;在色雷斯沿路建立了谷仓,贮备军需。
希罗多德说:波斯兵员的人员,陆海军合计二百三十万七千六百一十人(其中步兵一百二十六万,骑兵八万),战舰一千二百零七艘,再加作战斗人员,全军共有五百二十八万三千二百二十人⑧。
这显然是个夸大的数字。
近代学者中有人估计,波斯军队的总人数约为五十万,或说
十余万人。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国王薛西斯亲率大军向希腊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波斯这次进兵的战略是采取“长驱直入,步步推进”的方针。
进军路线是从小亚细亚渡过赫勒斯蓬特海峡,沿爱琴海北岸,水陆配合,齐头并进,指向北希腊。
波斯人的积极扩军备战,不能不引起希腊人的高度紧张。
在雅典,海上党的领袖地米斯托克利当政。
他动员雅典人建造了一百艘三层浆大型战舰,扩建比里犹斯港,把雅典建成一个强大的海上强国。
公元前481年秋,希腊各城邦在斯巴达集会,讨论抗击波斯的部署,共推斯巴达为海陆军统帅。
公元前480年春,各城邦又在哥林斯地峡召开会议,有三十一个城邦参加,会上结成“希腊人同盟”,入盟者宣誓向“同盟”效忠,并决定派军队到北希腊阻击敌人,海军开到阿尔特米西昂海上防守。
希腊的陆军以斯巴达为首,海军以雅典和哥林斯为强,总计共有重装步兵不过四万人,轻装步兵七万人,战舰四百艘⑨。
希腊同盟军派一万重装步兵到北希腊的铁姆佩通路(在狄沙利亚)防守第一线。
但是鉴于战线太长,防守困难,加以北希腊城邦不坚定,因而暂时放弃北希腊,退守温泉关(Thermopylae Pass,或译为德摩比列隘口,因其地附近有硫黄温泉,故名温泉关),并与阿尔特米西昂的海军配合,目的是把波斯军挡在中希腊以北。
温泉关在马列湾南岸,有三道门户:西门,中门和东门。
西门在阿索普斯河河口东面,东门在阿彭尼镇之西,而中门则位于这二者之
间。
往南则紧靠险峻的卡里德罗马斯山。
希腊同盟军据守中门。
扼守温泉关的希腊同盟军是以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所率领的三百名斯巴达勇士为核心。
还有梯盖亚和曼提尼亚一千人,阿尔卡尼亚一千人,普列欧斯三百人,迈锡尼八十人,提斯庇亚七百人,底比斯八十人⑩。
为了保护左翼,派遣一千名弗西亚兵驻守阿罗培亚。
波斯军已开进马列亚平原,扎营在西门以西和阿索普斯河上。
波斯军队在温泉关下住了四天,观察动静,或者想把希腊守军吓退,但是没有什么结果。
第五天,波斯军开始向希腊守军发起猛烈地进攻。
当时,波斯的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是在狭窄的温泉关的隘路上不能发挥作用。
希腊人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隘路上伪装逃跑,当敌人追来时突然反戈一击,大量地杀伤敌人。
波斯军队虽然连日猛攻,希腊守军却岿然不动。
然而,正当薛西斯一筹莫展的时候,希腊人出现了叛徒,一个马列其人艾费尔提斯指给波斯人一条山间小道,由此可迁回希腊守军的后方。
于是薛西斯命令达尔尼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从间道衔枚疾走,拂晓时便向驻守在德拉柯斯皮利亚附近的弗西亚部队发动奇袭,把他们赶进山中之后又向前急进,向希腊守军的后方迁回。
不久,李奥尼达得到了波斯军已从间道绕到背后的消息。
为了保存实力,他留下斯巴达、提班斯和提斯皮亚的部队,命令其余守军急速撤退。
李奥尼达率领守部,奋力据守温泉关,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顽强抗击,直到全体壮烈牺牲。
在这次战役中,希腊人发挥了高度的勇敢战斗精神,在敌我
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但是,他们由于兵力过于薄弱,即使不出现叛徒,恐怕最后也难以完成这个防守任务。
当时假如希腊部署在温泉关的兵力不是八千,而是一万六千,那么则可能拒波斯人于温泉关之外(11),再加上希腊的海军在海上配合,发起全面的反攻,可获全胜。
但是希腊人为什么没能这样做,从而造成战略上的疏忽呢?可能是由于斯巴达人的自私自利和眼光短小,即他们坚持把防御重点放在哥林斯地峡,因而不愿意分出更多的兵力防守温泉关。
大概也是由于兵力不足的原因,李奥尼达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御温泉关的山间小道。
他派出的防守于此的一千多名弗西亚部队缺乏足够的警惕,遭到波斯人的突然袭击之后便溃逃了。
波斯人虽然攻下了温泉关,但是损失惨重。
据说,波斯战死的人数达二万多人,薛西斯的两个兄弟也被击毙(12)。
希腊虽然失败,但实力并未受到严重损失,还有回旋的余地。
特别是在海上,希腊的海军在阿尔特米西昂海战中取得了胜利。
三萨拉米斯战役
波斯人越过温泉关之后,长驱直入,很快便占领雅典城,并破坏了它。
但在波斯军队到达之前,雅典居民在地米斯托克利动员之下,都上船撤到萨拉米斯(Salamis)湾的特罗伊镇、埃吉那和萨拉米斯岛,少数留下的人都被屠杀了。
薛西斯随后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与希腊进行海战。
当波斯军越过温泉关向雅典进军时,希腊各城邦的将领集会
于萨拉米斯,讨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大部分人都主张把海军撤到哥林斯地峡配合陆军。
其理由是如果在萨拉米斯进行海战,必然被封锁在海湾里,外无救兵,要遭到覆没的命运;如果在哥林斯海峡作战,即使失利,也可以逃到陆上。
显然这是立足于逃跑,纯属消极防御。
这时传来雅典城失守的消息。
许多城邦的将领感到惊慌,会议无结果而散。
地米斯托克利去见希腊同盟军的统帅欧利庇德,陈述利害,最后终于说服了欧利庇德,使他权衡利弊,同意在萨拉米斯进行海战。
公元前480年9月22日,希腊第三次召开军事会议,仍然是讨论在萨拉米斯作战的问题。
地米斯托克利看到大多数将领都要投反对票,于是他便离开会场,决定施用巧计。
他派遣他的亲信西琴诺斯潜入波斯军营,把一封信呈上薛西斯,信的内容是:
等到夜幕下垂的时候,
希腊人是不会坚持下去,
他们将乘着黑暗的掩护,
各自飞奔跳命(13)。
西琴诺斯又对薛西斯说:
“雅典的将领背着其他希腊人把我派来向你们报告,希腊人已被吓得手足无措,并正在准备逃跑了,而如果你们能防止他们逃窜的话,那你们就可以成就一项前无古人的功业。
因为他们的意见既不一致,又不想再对你们进行抵抗,这样你们将会看到在他们中间,你们的朋友对你们的敌人交起手来。
”(14)
薛西斯完全相信了西琴诺斯的话,因为与他们所得情报的内容一致。
于是薛西斯便下令在萨拉米斯湾的普叙塔列阿岛登陆。
夜半时便运动两翼向萨拉米斯推进,进行圆形合围。
埃及舰队绕过萨拉米斯封锁西边的水道,其余的波斯舰队则排成一道三层船的阵线,从赛罗苏沙南面直到皮拉斯河口为止。
希腊方面得到波斯人已经封锁了萨拉米斯湾的消息之后,便停止争议,准备作战。
9月23日清晨,地米斯托克利向希腊全军做了政治动员。
他们首先派遣哥林斯支队据守西面的海峡,以对抗埃及人。
又在萨拉米斯镇与希拉克来奥海岸之间的海峡中,把战舰列成阵势,其战斗序列为:欧利庇德率领十六只战舰居右,占战舰总数一半以上的雅典舰队居左,其余同盟舰队居中(15)。
波斯舰队分成三线,一字摆开,不久,又分成纵队,以便通过普叙塔列亚水道,腓尼基舰队在右,伊奥尼亚人舰队在左。
在运动中,波斯舰队发生混乱。
而希腊的战舰构造坚固,小巧灵活,进攻非常有力。
特别是雅典的战舰,一次次勇敢地从敌舰侧面紧紧擦过,把敌舰的划浆全部折断,使其丧失操纵能力,然后又调过头来猛撞敌舰的腰部。
决定性的战斗是在左翼。
在那里,雅典和埃吉那的舰队沿海岸前进,转向腓尼基舰队的右侧,压迫它们退向波斯舰队中央一线。
同时希腊舰队的右翼也进展甚速,使腓尼基人遭到侧面攻击。
等到雅典和埃吉那的舰队对波斯中央的迂回,已使波斯左翼又受到来自后方的威胁时,希腊舰队的右翼又取得胜利。
这时波斯方面的伊奥尼波舰
队开始撤退。
于是,波斯的海军便支持不住了。
这样,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希腊大获全胜(16)。
萨拉米斯战役在战略上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它粉碎了波斯人的战略计划。
因为:(1)这次海战使波斯海军遭到沉重地打击,丧失了在爱琴海上的制海权;(2)波斯庞大的陆军远渡希腊半岛,没有足够的舰队配合也是无法维持的。
在战术方面,希腊人利用了有利的地形,利用小巧灵活的优势,积极地主动地向波斯人发动进攻,因而愈战愈强。
波斯方面,庞大的舰队拥挤在狭小的海湾里,互相碰撞,或触礁沉没,或指挥失灵,因而遭到失败。
希腊在波希战争中获胜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希腊人进行的战争是反对侵略,是正义性的战争。
他们是为了保卫祖国和保卫自由而战,是为了不做奴隶而战,因此在战争中莫不奋勇拚搏,不怕牺牲,去争取胜利。
据希罗多德记载:马拉松战役时,希腊一个勇士为了不让敌人逃跑,用手紧紧抓住波斯船舷,宁肯让敌人砍掉胳膊而不肯放手。
正是在这样旺盛的爱国热情的支配下,希腊人莫不殊死决斗,这是希腊人克敌制胜的主要的力量源泉。
从波斯方面看,这次战争是波斯大奴隶主阶级发动起来的侵略性战争,其目的是为了对希腊进行掠夺和奴役,是非正义的。
因此,不可能有高昂的士气。
波斯军队人数虽多,但互相牵制,行动迂缓。
又由于波斯军队成分复杂,内部矛盾重重,许多民族的军队是被波斯统治者强迫来作战的,波斯的胜负与他们无关,他们甚至希望波斯遭到失败。
象这样的军队当然是不能打胜仗的。
其次,希腊人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高度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了卓越的军事艺术和指挥才能。
例如米太亚德在马拉松战役中摆设的长方阵,按一般的排法,应把兵力布臵在央央,两翼配臵弱兵。
但是米太亚德“出敌不意”,一反常规,把强兵配臵两翼,在中央配臵弱兵,在运动中对波斯人形成包围之势;同时,他又“扬长避短”,发挥希腊重装步兵的长处,使波斯的骑兵不能发挥作用。
米太亚德的步兵方阵战术后来为伊巴密农达,汉尼拔加以继承和发展,在战争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地米斯托克利之所以力主在萨拉米斯作战,是从全局考虑,出于远大的战略眼光。
从表面上看,萨拉米斯是个狭小的海湾,希腊人在这里作战是处于内线,如果波斯海军封锁了海口,则必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但是,地米斯托克利看得更深,更远。
他看到:(1)士气可用。
如果波斯海军把希腊舰队封锁在萨拉米斯湾,希腊人则必死战。
(2)萨拉米斯湾地形复杂,但是希腊人熟识,可以行动自如,机动作战;(3)波斯舰队庞大,行动笨拙,不适于在萨拉米斯湾作战,这已为阿尔特米西昂海战所证明。
(4)“兵不厌诈”,地米斯托克利最后施用计谋,使薛西斯听从了他的“指挥”,封锁了萨拉米斯湾,从而使这一战役成为定局。
这些都充分地表现了地米托克利的勇敢和机智以及深远的战略眼光。
再其次,希腊人在战争过程中很重视政治宣传和分化敌人的工作。
在阿尔特米西昂海战结束时,为了争取伊奥尼亚人(被波斯征服的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地米斯托克利在岩石上刻上这样的文句:
“伊奥尼亚人啊,你们对你们的父祖的国家作战并且把希腊人变成奴隶,这乃是不义的行为。
如果做得到的话,你们最好是投到我们这一面来,但如果你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就请你们不要参加战争,并且请卡里亚人也象你们一样做。
如果你们二者都不可能做到,而是被无法抗拒的力量紧紧地束缚住的时候,则我们仍请求你们在作战的那一天不要把全力使用出来。
请注意,你们是我们的子孙,而我们和波斯人的争端起初正是由于你们才引起来的。
”(17)地米斯托克利的鼓动,在萨拉米斯战役中发生了效果。
我们看到,在萨拉米斯战役中,正是伊奥尼亚的舰队最先逃跑,从而使波斯海军阵线陷于崩溃。
而波斯人的最大错误是在萨拉米斯作战。
他们在萨拉米斯的失败是带有决定性的,所谓“一着走错,全盘皆输”,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波斯人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轻敌,他们设有正确估计敌我双方力量,所谓“骄兵必败”,这是通常的道理。
注释:
①希罗多德:《历史》,中译本,卷六,第60页。
②J〃F〃G,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一,第26—27页。
③《历史》,卷六,第616—617页。
④《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一,第26页。
⑤乌特琴柯:《古代的希腊》,第90页。
⑥《历史》,卷六,第617页。
⑦《历史》,卷四,第484页;卷六,第582—5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