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挑战,而且是当今时代对广大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改革学生主体性有效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教育改革趋于多元化,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教学过程,都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发展。纵观诸多教学改革的中心内容,就是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发展。所谓主体性,就是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始终将学生放在受教育的主体地位上,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学生具备协调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政治课是一门针对人的思想、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具有十分鲜明的“以人为本”的学科特点,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创造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挑战,更是这个时代对广大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修学”和学会“做人”的主要渠道,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部分教育者对教育价值存在的认识偏差,政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陈旧的教学理念
教师仍旧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上,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初中政治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其具备分辨是非、判断好坏、衡量对错的能力。然而,由政治教师的教案我们看出,在落实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上,大部分还是强调以纯粹的知识传授为主,完全背离政治教学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的要求。
2.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师过于注重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为建立“不平等”的教学关系。为学生划圈子定框框,一切教学活动都让学生在教师指定的条框里进行,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意见想法,也不加以启发和引导,而是强行拉回已定的轨道上,使学生主体性无从发挥,更谈不上良好发展。
3.封闭的教学过程
“封闭式”的教学过程,就是将学生的认知范围局限在课堂教学和书本教学的范围内,形成一种“被动认知”的状态。初中政治课本身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政治课的终极目标。封闭式教学模式,不但无法满足学生开放性思想的要求,而且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大大削弱了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1.创造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凭借教师的力量进行营造与创设,因此,教师要做好观念转化与角色定位[1]。要充分意识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是“尊重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始终为学生服务。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的自主和行为的自律。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为例,上课伊始,先将提前制作的李白《将进酒》诗配乐视频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并给学生们讲关于希腊建筑德尔斐神殿中古老的神谕“认识你自己”的故事,通过这种氛围唤起学生对“我自己”的反思;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自画像”的课堂活动,将课前设置好的表格发给同学们,让他们在表格中填上自己的姓名、性别、体重、爱好、优缺点等内容,对自己形成一个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最后通过一些现实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建立信心,如何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2.采取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方法
为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应该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和探究空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以《人格不可辱》一课为例,课前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素材的收集,以便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进行讨论与学习,让学生分成两组对资料进行组织收集,第一组收集关于有关名字和绰号资料,以及姓、名的
由来和含义;第二组收集关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通过展板、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说一说自己姓名的由来,简单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然后设置问题:名字是不是只是一种符号?为下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姓名及姓名的法律意义做好准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思考:我班某同学上课迟到,教师把他的名字、班级写在了学校公开栏上,这种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姓名和人格尊严有着一定的联系。最后对学生收集的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侵犯人格尊严权的领域,并了解应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水平高低,不仅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与否,而且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否进步的标志。面对如此重大的挑战,新时期的政治工作者应勇担重任,加快思想转变,以全新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目标,努力探求政治教学新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长久发展,为祖国培养更多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枣兰.情境活动延伸——初中政治课的主体性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