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公文文种:指示

法定公文文种:指示
法定公文文种:指示

法定公文文种:指示

1.指示的概念

指示是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要点及要求、步骤和方法时所使用的一种具有指导原则的下行公文。

指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政策性,可以使某项重要事项、工作能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2.指示的种类

指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普遍或全局性的问题作出的;另一类是针对特殊问题或重要的局部性问题而制定发布的。

从时间的要求上可分为紧急指示和一般指示。

3、指示的结构

指示一般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构成。

(1)首部。包括标题、成文时间、发文字号和主送机关。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

2)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正下方注明年、月、日期。

3)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组成,位置在标题之下居中处。

4)主送机关。即受文单位,格式与一般公文相同,顶格书写,后面用冒号;也可以用“抄送”形式写于公文最后一项的下方。

(2)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是指示的开端,主要交代发出指示的原因、目的、依据、意义。主体部分是指示的

具体内容,包括工作任务、指导原则、具体步骤、措施方法等项

内容。结尾部分要以简洁的文字向受文者重申工作的重要性,提

出希望和要求。

4.指示的实例

<紧急指示>实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御特大洪水的紧急指示

(1993年7月31日)

今年我国气候异常。进入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接连发生大水,一些地方已超过1954年特大洪水的最高水位。沿江广大军民,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军区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洪抢险,全力以赴,日夜奋战,目前已取得很大胜利。中共中央、国务院特向参加这一斗争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希望再接再励,夺取全胜。

一、当前长江洪水险情未过,黄河、淮河、海河和松花江、辽河都进入大汛时期,珠江流域仍有发生洪水和台风灾害的可能。据气象部门分析,对此必须有高度警惕,中共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都要做好防御特大洪水的充分准备,认真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力争在发生不可抗御的特大洪水时,尽可能减少损失。

二、根据我国目前大江大河防洪工程的能力,如遇特大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减少损失,需要在一些地方有计划地采取分洪、蓄洪措施。各有关地区要及时做好组织群众安全转移的各项准备,同时向分洪区、蓄洪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说明小局服从大局的道理。要求在洪水面前,每个人能以大局为重,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允许违抗上级命令。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对不服从指挥调度而造成恶果的,要严加惩处。

三、各地在防汛抗洪斗争中,必须大力加强治安工作。对制造遥言、聚众哄抢的为首分子,对乘机抢劫、盗窃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破坏防洪抢险设施,以及其他破坏防洪救灾工作的犯罪分子,可采取特别措施和必要手段坚决镇压,严厉打击,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以确保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般指示>实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指示

(1982年2月28日)

人口普查,是查清我国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准确地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及构成情况,对于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年6月决定,1982年7月1日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年多来,全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共同努力,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是有效的。国务院已批准颁发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次普查任务,特作如下指示:

一、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在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在,离正式普查登记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了。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全面调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选调得力干部,建立和建全各级人口普查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的部署和要求,做好周密的安排。围绕提高人口普查资料的准确程度这个中心,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从6月起,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要把人口普查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做到人口普查和工农业生产两不误。普查登记以后,还要做好一系列汇总工作。各项工作必须保证质量,如果某项工作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必须返工重做。

二、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对人口普查的宣传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主动配合,运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宣传人口普查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以取得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持。宣传工作从现在起就要逐步展开,4月份作为人口普查宣传月,掀起一个高潮。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各级干部都要以身作则,模范地执行人口普查办法,并向周围

群众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

三、切实做好普查人员的选调和培训工作。人口普查是一项极为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几百万人包括普查员、编码员、录入员的队伍,任务是艰巨的。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的有关规定选调和培训各类普查人员。被选调人员的单位,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保证抽调合格的人员参加普查工作。

四、节约办普查。人口普查经费要在保证完成普查任务的前提下,厉行节约。普查经费,除财政部拨一部分外,不足的由地方财政解决。普查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计划、商业、物质、交通、电力等部门要予以保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10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进行人口普查,从我国的历史来说,规模之大是空前的。我们的工作不仅为全国人民所关心,而且为世界人士所瞩目。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胜利完成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

指示

指示也是主动下行的指导性文书,是根据宪法、法律、法令、上级机关的决定、命令,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时用的。一般是对下级机关就当前重要工作中有关原则、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针对性指导,有的是针对当前普遍性的问题而发布的,如一九八一年一月七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的指示》;有的是针对局部性问题而发布的,如一九八○年三月五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

也有的指示是根据下级请示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指导性意见,这种意见,不仅应使该请示单位了解,也应广泛通知有关部门或业务系统,故其行文意义不同于对个别请示的批复,而具有广泛的借鉴作用。这类文件,有时写上指示的名称;有时以批转的方式下达,实际上也是属于指示的性质,如《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也有的指示是以通知方式下达的。

写作指示要注意:一、指示内容不少是涉及当前国家重大政策问题的具体阐明或补充。因此,非一般机关所宜随便应用;二、指示对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因此拟稿人必须精通有关业务,对问题的处理,要缜密周到,措施具体,便于执行。切忌泛论,使人无所适从。

【参考例文】

全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增产节约运动

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指示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各省、市协商委员会:

继续加强抗美援朝,提倡和推动增产节约,以及推动思想改造学习等三项工作,是本会当前的中心政治任务。兹就增产节约运动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提出如下的指

示。

“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号召,在今天这一客观形势下提出来,是有其非常重大的意义的。目前我们的国家,一方面担负抗美援朝及保卫远东与世界和平的神圣任务,同时又须在原有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繁重的经济、文教建设任务。增产节约的运动就是为执行这两个伟大的历史任务的需要而被提出来的。这一运动的展开,必然可以增强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力量,以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同时也必然会积累国家财富,为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国家工业化,必须积累资金。而我们积累资金的方法,不能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所用的掠夺殖民地或通过侵略战争取得的“赔款”等等强盗式的方法,基本地只能依靠人民内部的力量,这就有赖于增产节约运动。在这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增产节约决不是解决临时困难的措施,而是关系国家建设的有经常重要性的政策。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持久的、群众性的运动来推动。

推动增产节约运动,必须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密切结合。贪污、浪费是增产节约的大敌,它对于国家与人民利益的危害,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如果对这种严重现象不加以制止和克服,就会腐蚀我们新生的国家机构。而官僚主义正是贪污与浪费的温床,凡是贪污浪费最严重的地方,必然是官僚主义最严重的地方。因此,不坚决地展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增产节约运动就不能顺利展开。这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正是为增产节约铺平道路。

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展开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各地协商机关必须通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大力地协助这一运动;要把这一运动发展到社会各阶层群众中,依靠群众,协助政府,大胆地检举贪污浪费,同时也应发动群众,无情地揭发某些奸商贿赂干部、盗取国家财富的犯罪行为,彻底地肃清这种腐朽的剥削阶级损人利已的作风,肃清一切反动的国民党作风的影响,树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风气,为国家建设的发展扫清道路。希望各地接到这一通告后,按照当地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协助推动这一运动,并盼将工作情形随时报告本会。

公文写作判断题及答案概要

公文写作判断题及答案 2013-5-10 16:42:35 判断题 1、凡在公文标题中已明确发布、转发、批转文件名称的,该被发布、转发、批转的文件不再列入附件。() 2、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公文由谁撰写就由谁负责。() 3、如果是党委和行政联合行文,则以党委书记的签发日期为该公文的成文日期。() 4、科级机关向不相隶属的局级机关行文,是平行文。() 5、机关印章和机关领导人的签署都是公文生效的标志。() 6、一般公文都有主送机关,但公告、通告和会议纪要均没有主送机关。() 7、任何机关只要向级别比本机关高的单位行文,都称为上行文。() 8、公文附件的名称应标在公文正文之后、公章与成文日期的左上方。() 9、下行文的主送机关可视需要而定,可以不止一个。但上行文的主送机关只许有一个。() 10、公文拟稿人拟完稿后可直接交机关领导签发。() 11、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公文由谁撰写就由谁负责。() 12、如果是党委和行政联合行文,则以党委书记的签发日期为该公文的成文日期。() 13、科级机关向不相隶属的局级机关行文,是平行文。()

14、机关印章和机关领导人的签署都是公文生效的标志。() 15、某县人事局向县直属各单位下发年终考核通知,抄送该县政府办公室。() 16、×省×市××区区属瓷器厂因税务问题受到该区税务所的处罚,该厂认为处罚不符合国家税法,特向市税务局申诉,并同时向×省税务厅申诉,并抄报×市政府、××区政府。() 17、×县农林局写例行报告,一向县政府汇报2002 年全年工作,二在报告中请示了2003 年增设农机站的事项,三建议对困难地区减免乡政府提留费用。() 18、×市×工业总公司因市属重点企业×电器厂领导班子个别人贪污犯罪,准备调整该厂领导班子,特向市政府请示,并将该请示抄送该厂办公室。() 19、×市×区职工大学是受区政府和市成人教育局双重领导的单位。该职工大学就2002 年需增加教育经费一事,特同时向这两个上级机关请示。() 20、中共×市委与市委宣传部就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联合向下发出通知。() 21.原由是否有理有据是请示事项能否得到上级机关批准的关键。()22.凡必须得到上级机关批准和指示后才能办理的公务,都可用“请示”行文。() 23.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和领导人。() 24.请示如需有关上级单位知道,可用抄送形式。()

常见公文文种区别

一、决定与命令的区别 1、决定在使用权限方面没有命令那样的严格限制。 2、在表达方面,命令高度简洁,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决定则既要表达意志要求,又要阐发一定的道理。 二、公告与通告的区别 1、从宣告事项的重要程度看,公告重于通告。公告是郑重地宣布重要的事项,通告是发布应当遵守的事项。 2、从宣告事项的应知范围看,公告大于通告。公告是“向国内外”,范围广;通告则是“在一定范围内”,针对社会某一方面。 3、从宣告事项的发文机关看,公告的发文机关级别高,党的领导机关一般不使用“公告”;而通告则上自中央、下到基层,无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均可以使用。 三、通告与命令、通知的区别 1、通告一般不按隶属系统逐级下达,而是直接面向内容所涉及的全体人员;命令、通知都是按管理或隶属系统逐级下达。 2、通告的告知对象大都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如机关、团体等)。 3、通告的内容是由发文机关以及文中所指定的单位组织实施;命令、通知里的内容,是由受文单位来组织实施。 4、通告的内容不涉及国家秘密,而命令、通知有涉密问题。

四、通报与通告、通知的区别 其相同之处在于: 1、都是下行文。 2、其事项都是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周知的。 3、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其不同之处在于: 通报和通知都是具有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作用的告知性公文。他们的区别在于: (1)从内容上看,通知的内容是发布、转发和批转文件、安排部署工作的;而通报的内容则是具体的正反典型事例或客观实际情况。 (2)从要求上看,通知是要求办理、执行的;而通报则是要求了解情况和精神的。 (3)从制作时间来看,通知是在事前发文;通报则是事后发文。即事前通知,事后通报。 通告是公布性文件,对外的;通报和通知是单位内部的,有些还需要保密。 (4)从具体写法来看:通告、通知写的是要求,多用祈使句;通报写的是事,多用叙述句。 五、通报与决定的区别 1、目的不同:通报起着教育作用,目的是要下级机关和有关

公文文种

主要文种的写作 一、报告 (一)报告的含义。 报告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一种上行公文。“报告”中一般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二)报告的分类 根据报告的不同用途,报告可分为汇报工作的工作报告、反映情况的情况报告、答复上级询问的答复报告、向上级提 出意见和建议的建议报告。此四类报告有时互为交叉,但各类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汇报工作的开展情况、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为工作报告;而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情况、重大事件等是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则是上级问什么则相应答什么;反映当时情况,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建议、办法的则为建议报告。根据报告内容的范围,还可将报告细分为综合性报告、专题性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要求 报告的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报告事项的前言或起因、报告事项的内容、报告结束语。凡报告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报喜不报忧。在写作报告时应将报告事项的原因、经过、结果、处理办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今后工作的意见写得清晰明确、具体真实,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弄虚作假,既要有概括说明,也要有具体事例、数据;既有综合论述,也有条块分析,有些还需提出建议和意见,供上级机关参考决策。在写报告时应注意报告的内容要突出事实,主要让事实来反映优劣,不能空洞地写,写问题要具体准确;要反映实质,不能只写表面现象;根据报告的事实提出建议、意见时,应注意不要把这些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事项,要求上级批准或指示。 二、请示 (一)请示的含义及特点 请示是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一种上行公文。 请示具有以下特点: 1、请示事项一般时间性都较强。请示的事项一般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因此时间性强。 2、应一事一请示。

我国现行的法定通用公文文种

我国现行的法定通用公文文种 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对公文的内涵、种类、格式、行文规则做出了具体规定。 《办法》第二章规定,公文的种类共分为为13类、14种,其中“命令类”有2种:1、命令(令),2、决定,3、公告,4、通告,5、通知,6、通报,7、议案,8、报告,9、请示,10、批复,11、意见,12、函,13、会议纪要。 《办法》第三章规定了公文通用的结构要素、纸张印刷、加盖印章等格式要求。根据《办法》,公文的主要结构分为三部分:文头、主体、文尾。 文头包括:1.文件版头,2.发文字号,3.秘密等级,4.紧急程度,5.签发人,6.份号。 主体包括:1.标题,2.主送机关,3.正文,4.附件,5.发文机关,6.成文时间,7.印章。 文尾包括:1.附注,2.主题词3.抄送(抄报)机关,4.印发机关,5.印发时间,6.印制份数。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言之有序、言之得体。符合公文内容的政治性与实用性统一的特点,反映行政机关的意志,为贯彻政令、实施行政管理服务;符合公文程式化和规范性的特点,形式规范有序,语言简洁明快、庄重得体。 (一)规范性文件 1.条例:用于对某一个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的规定。 2.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3.办法:用于对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4.决定:决定是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文种。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人口问题做出安排。 (二)领导指导性文件 1.命令(令):命令和令是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文种。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如以国务院令公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宣布施行《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 2.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3.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文书。如《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南通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 4.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

公文写作套路梳理13种(十分齐全-包括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

公文写作套路梳理13种(十分齐全-包括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

公文写作套路梳理13种(十分齐全,包括法定公文和常用文书) 1、命令(令) 命令和令是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文种。此类文件所用范围有限,权威性高,而内容简单,往往只是“某某法规现已经在某级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以颁布”,写作难度很低,因此,在写作考试题中极少出现。 【基本框架】原由——内容——要求;原因目的——规定或措施——希望或要求。 2、决定 决定是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的文种。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解决人口问题做出安排。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背景和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举措;目的——理由——安排。 3、公告 公告是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文种。由于指明是向全社会或全世界公告事项,此文种一般只包括标题、正文和发文机关、成文时间四部分,有时加“特此公告”字样,不须写出收文机关或公告对象的称谓,结构相对简单。 【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背景——目的或意义——内容——号召;

4、通告 通告是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文种。通告的发布有时小于公告,如仅限对国内某一类群体通告事项,一般也无须写出通告对象的称谓,有时需加导语和结语,如“为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维护公共安全”,“特此通告,望周知”等。 【基本框架】为什么——怎么办;目的——要求;事由——措施。 5、通知 通知是把需要知悉和遵照执行的事项、情况、要求告知、晓示特定对象的公文文种,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基本框架】告知对象——告知事项——原因理由——落实要求。 6、通报 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文种。主要作用在于学习其他地区、单位、个人的经验,推动工作发展;吸取教训,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了解情况,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通报按用途分为三种: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通报的主体为四部分:事由、分析判断、决定与措施、要求。 【基本框架】事情原由——处理情况——经验教训总结——落实或预防要求 7、议案 议案是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文种。此类文件为政府向立法机关提交审议事项专用,写作考试考查的可能性极低。

《公文写作》复习题(2015)

《公文写作》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出台的公文法规性文件是《党政机关公文工作条例》2.公文格式各要素可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 3.最新规定的党政机关公文种类15种,即命令(令)、决定、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5.公文的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份、发文序号三部分组成。 6.一条完整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7. 最新规定: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8. 转发性通知可以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 9.如采用直述式写法,表彰或批评通报的正文通常由事件简介、分析评议、处理意见、执行要求等部分组成。 10.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11.份号是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秘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12.请示的正文通常由事由、请示的事项、请示的要求三部分组成。13.电报发出的公文应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不同的时限要求。14.引用公文通常应先引来文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15.公文处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发文处理、收文处理、整理归档等。。 1.党内规定可直接发布,行政规定通常要用命令和通知作为载体来发布。2.呈转性报告的结束语通常为: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3.请示的正文通常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处理意见三部分组成。4.《民政部关于同意四川省广元市增设元坝区、朝天区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批复》这个标题是由发文机关、批复事项、行文对象、文种组成的。 5.《办法》规定,引用公文应先引公文标题,后引公文的发文字号。 补充: 1. 用来发布文件通知的三种形式:印发(自己本单位文件)、转发(上级本单位、外单位)、批转(同级之间)。 2. 发文处理程序: 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校对——用印——登记——分发 3. 收文处理程序 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查办 二、选择题 1.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称( B )。 A、文书 B、公文 C、文种 D、文件 2. 公文写法包括起草初稿,讨论修改和形成( C )的整个过程。 A、签发稿 B、讨论稿 C、送审稿 D、定稿 3. 一般的下行公文都可以有两个以上主送机关,只有一个主送机关的下行文是( A )。 A、批复 B、通知 C、指示 D、通报 4.根据机关之间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文件授受关系称为( D )。 A、行文方式 B、行文方向 C、行文规则 D、行文关系

法定公文文种:批复

法定公文文种:批复 有请示必有批复。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和联合体,往往领导层次较多,中下级机关经常向上级机关请示工作,这样上级机关就需要给予批复。 [文体概念] 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使用的公文。它与指示不同:指示是上级机关主动行文,指示下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做什么事情;批复是上级机关被动行文,对下级机关请示的问题作答复,指示下级机关应该如何做。它与批示也不同:批示的使用面较宽,上级看到一些材料或文件做。它与批示也不同:批示的使用面较宽,上级看到一些材料或文件,认为带有普遍性,就可以写批语下发,下发的范围也较广。批复的使用面较窄,只是根据请示的问题作答复,它与复函很近似,尤其是在写法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复函一般不具备行政约束力,也不一定是上下级论文;批复则是上级对下级行文,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有时被请示的单位对某个问题不好回答,便责成其下属部门代为答复,这种情况应注明:“受xx委托”或“经xx同意”的字样。 [使用范围] 在企业机关中,批复的使用范围很广。它的使用范围与请示相对应,换句话说,请示有多大的使用范围,批复就有多大的使用范围。 [分类情况] 批复大体可分两种类型:一是阐释政策的批复;二是批准下级无权决定的问题的批复。前者如《财政部、轻工部关于卤井更新资金问题的批复》就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后者如《国务院关于同意辽宁省调整锦州市与锦西县行政区域界线给辽宁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主要特点] 批复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及时性和指示性。批复是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而写的,下级请示什么问题,上级就批复什么问题,不能离开所请示的问题谈及其它,所答非所问;也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是不同意。所以,它是公文针对性最强的一个文种。 及时性是批复的另一个特点。批复请示件应当十分及时,因为下级有问题解决不了或无权解决,才向上级请示,有时所请示的问题非常紧迫,所以上级批复请示件要讲究及时性,否则就要误事。如果对请示的问题实在没有时间研究,应该先去函电告知请示单位,否则长期拖压,不予批复,超过一定时限,下级就会认为默许了。这将会给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所谓指示性,就是说上级对下级请示的批复,有一定权威性,下级必须照办,不允许顶着不办,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公文处理中的反映。批复这种文种的指示性或指导性是比较突出的。

机关公文文种及格式

机关公文文种及格式 一、公文的概念及属性 公文:一般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书面文字工具。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有5个共同的属性:一是策令性;二是程式性;三是专任性;四是时效性;五是作者与阅者的特定性。 二、机关公文种类 公文是一个独立的文体,由若干具体的公文组成,由于具体的公文性质有别、用途不同,故为每个具体的公文规定了专门的名称,一般将这种具体的公文名称称为文种。 党政机关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三、近似文种辨析 (一)决议和决定。近似在“决”字上,均属决策性文件,都是下行文。不同点:决议必须经过会议集体讨论并表决通过;决定则不一定,可以由会议集体讨论通过,也可以由机关直接做出。 (二)公告和通告。近似在“告”字上,均属告知性文件,均可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公开发布。不同点:制发者、发布内容、公布的范围不同。

(三)通知和通报。近似在“通”字上,均属告知性文件,都是下行文。不同点:通知是知照性文件,则重于直提要求、明确界限、知道办理;通报是陈述性文件,则重于说明介绍、陈述情况,有指导性通报(对下步工作提出要求)、情况性通报(不提任何要求)。 (四)函和便函。近似在“函”字上,二者适用、内容没用实质区别。不同点:函是法定公文文种之一,在行文时必须具备法定公文的标印格式;便函即简便的书信,不是法定公文文种,没有特定的标印格式,有抬头、正文、落款、日期即可。 (五)请示和报告。均属上行文,不同点:功能作用、适用范围不同。 四、机关公文格式 党政机关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18要素组成。 公文各要素层次用字表: 一、发文字号(3号仿宋体) 二、“签发人”(3号仿宋体) 领导姓名(3号楷体) 三、标题(2号小标宋体) 四、主送机关(3号仿宋体) 五、正文(3号仿宋体) 第一层一、(3号黑体);第二层(一) (3号楷体) 第三层 1.(3号仿宋体圆点用全角);第四层(1)(3号仿宋体)。

第五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共10页word资料

第五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一、选择判断说明题: 1、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尚书》里,就有“命” 这一文种。P114 (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人员;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P114 (2)就行政系统而言,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发布命令。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一般不单独使用“命令(令)这一文种。P116 (3)命令的特点:(1)权威性、(2)指挥性、(3)强制性。命令的权威性表现在一是发布命令的必须是具有乡级以上级别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二是命令的内容重要且具有不可更改性。P116(判断) (4)命令(令)的类型最常用的是公布令、行政令和嘉奖令三种。1公布令:也可称发布令或颁布令,适用于国家公布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2行政令: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而发布的命令。3嘉奖令:是领导机关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集体而发布的命令。4还有任免令、动员令、戒严令、通辑令、特赦令。P117 (5)行政令的正文一般由命令原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命令事项是行政令的主要部分。P118 2、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P121 (1)议案的特点:是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P123 (2)议案的的类型:1由职能机构提出的议案(如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由人民代表提出的议案。P123 3、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1)决定的特点:内容重要、政策性强、有约束力。P126 (2)决定的类型:指挥型、个案型和知照型三种类型。P127 1指挥型: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部署,其特点是影响大,指挥和导向作用明显;2个案型:对某些性质重要、影响较大的个人或事件作出决定,目的是引起注意或警惕,扩大正面影响,缩小消极影响。 3知照型:有些事情比较重要,需要让大家知道,用决定的形式公布只是“广而告之”的意思,并不需要大家都去实施。 4、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P133 (1)决议的特点:1表达群体意志;2权威性和约束力。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P134 (2)决议的类型:1决策部署型,是重要问题经过会议充分研究讨论后作出的决议;2结果公布型,是重要会议往往通过一系列决议,有些决议需要公布于众。P134 (3)决议和决定的不同在于:1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2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3发布形式略有不同。P136 5.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指示这一文种现在只用于党的机关,不用于行政机关P136 (1)指示的特点有二:针对性、原则性。 (2)指示的类型: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为1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2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两类。 6、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1)新发布的《办法》

常用的公文文种和分类

常用的公文文种及其分类 依据国务院2000年8月20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的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十三类: (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4)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7)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8)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0)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11)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12)函。适用于不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3)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文书处理、收发登记、分类归档、保存查阅的方便,又常常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对行政公文进行如下分类: (一)按行政公文的来源划分:凡是其他机关发送来的公文,对于受文单位来说,叫做收文;凡是本机关发出去的公文,都叫发文。只发给本机关所属部门和成员的公文,称为内部公文;由本机关发给其他机关的公文,称为对外公文。

法定公文文种:通告

法定公文文种:通告 1.通告的概念 通告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下行公文。 2.通告的分类 可分为制约性通告和周知性通告两种。制约性通告具有政策性和法律性,要求有关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周知性通告让有关人员知道就行了,不具备法律性。 3.通告的结构 通告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四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二种是由发文机关和文种构成;三种是事由加文种构成;四种是只用文种“通告”作标题。 (2)正文。通告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内容。 开头主要交代通告的缘由、根据和目的。主体要求明确具体写出通告的内容、通告事项的要求和实施措施。结束语一般单独设段,用“特此通告”、“此布”等习惯用语作结。 (3)落款。通告的落款应写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在标题中有发文机关名称的,落款处可以省略,只写年、月、日,或将发文时间年、月、日写在标题下方、正文上方。 4.通告的实例 <制约性通告>实例 国务院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告 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走私和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犯罪活动屡有发生,不少文物被盗运出境,不仅使我国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有损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切实保护我国文物,严惩犯罪分子,特通告如下: 一、我国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统属国家所有,非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私自掘取。(略) 二、文物购销统由文物部门经营,国内外人士不得私自买卖文物。(略) 三、对盗掘、走私文物知情不举的,要追究其责任;窝藏、包庇盗掘,走私文物犯罪分子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略) 四、各级人民政府要坚决贯彻《文物保护法》。(略) 五、公安、司法、工商、海关和文化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坚决

党政公文的种类

●党政公文的种类: 1、2012年决定了我国目前最新的15种党政公文种类(文种) 2、按照发文方向可以把文种分为三类: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上行文:报告、请示、 平行文:函 下行文:命令、指示、决定、批复、意见、通知、通告、公告 ●党政公文的格式: 一、版头部分 ●公文份数序号 1.左上角第一行是公文份数序号,国务院在新《办法》中规定,行政公文的绝密、机密件必须标明份数序号。 2.标注份号,要使用阿拉伯数字顶格标注在公文首页版心左上角第1行。至少不能少于两位,如果数字不足规定位数的,前面用“0补齐。即“1”应编为“01”。如:002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3、左上角第二行是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和秘密公文的密级都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凡是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公文都应当标明密级。 4、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2行,两字之间空一字。 5、需要同时标注密级和期限的,秘密等级在前,两字之内不空字,其后标注“★”,再标印具体的保密期限,如“机密★三年”,“绝密★长期”。 6、公布性、普发性公文,如通知、通报、公告、通告等文种没有秘密程度。

●紧急程度 7、左上角第三行是紧急程度。公文的紧急程度从高到低分为两级:特急、急,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标明“特急”、“急件”。 8、公文标注紧急程度,要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印在首页版心左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的距离。照样板吧。 9、若需要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则按以上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发文机关标识(即常说的“红头”) 10、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面加“文件”组成;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11、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应该排列在前,其余按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先后。此时,版头的“文件”二字应置于发文机关名称的右侧,“文件二字上下居中,整体左右居中”美观排列。 12、发文机关标识常见考点,要与标题中机关一致。如“××市人民政府文件”中“××市人民政府”要与标题中出现的发文机关以及落款中的成文单位保持一致。 13、发文机关标识在行政公文的三种特定格式即信函式格式、命令格式与会议纪纪要格式中又有特殊形式: (1)信函式格式只标注发文机关名称(一般为全称); (2)命令格式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命令”或“令”组成; (3)会议纪要格式由“XXXX会议纪要”组成。 ●发文字号(文号) 14、发文字号一般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三部分组成。如“国发〔2007〕12号”作为国务院2007年第12号发文的文号,其中“国”是是国务院的代字,“2007”表示年份,“12号”是2007年的发文序号。 代字:对于地方行政机关来说,发文机关代字通常可以细分为三:

15种公文文种

15种公文的文种 1、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是会议讨论通过的。 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 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重点在于决策和部署,是会外进行的。 3、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如主席令)、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 措施(如主席宣布战争状态)、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授予军衔)、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这些人员一定要有特别大的功勋); 4、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记住它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新闻性;二是非常详细、具体。 5、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6、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注意:与公告相 比,通告范围小,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专业性较强。与通知相比,它是告诉你知道就行了,不强调执行性。如:《××电力工业局关于使用定期借还业务结算方式的通告》 7、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主要适用于下行文。 8、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不仅是让你知道,而且还要去执行,强调执行性。 9、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主要是 树立典型,既可以是好的典型,也可以是坏的典型。 注意:事前通知、事后通报。 10、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事前、事后、事中都可以。 11、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只能是事前,必须一文一事。 12、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它是一种被动行文。 13、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隶属是指对该机关有领导和监督的关系。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文种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第二章:公文种类 第九条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为了使各种公文都能有稳定的性质、特定的用途并使更多的人都能对这些性质和用途有准确的了解,以便利于正确有效地形成和办理公文,客观上需要人们对常用的每一种公文都赋予一个能概括表明其性质、用途的统一规范的称谓,这种称谓叫文种。 正确选择并在公文上标明文种,将会给公文的形成和办理带来便利,并有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我国行政系统通用公文文种体系中包括有:条例、规定、办法、决定、命令、指示、批复、通知、通报、公告、通告、议案、请示、报告、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函、会议纪要等,它们性质不同,各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选择公文文种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看作者与主要受文者间的工作关系;二是看作者的法定权限;三是看行文目的、行文要求和表现公文主题的需要。 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公文,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文种。现在,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使用的14个正式文件种类是: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种类主要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党政机关明确规定的上述文种合计为27个。其中9个是相同的,即决定、意见、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不同的也是9个,其中属党的机关的5个:即公报、指示、决议、条例、规定,属国家行政机关的4个,即命令(令),议案、通告、公告,这18个文种,公文学界称其为法定文种。广义的公文,除上述法定文种外,还包括党和国家机关常用的应用文,其大至总结、计划,小至条据、便函,种类繁杂、素无定目。一般说主要有综合性工作总结、计划(包括规划、工作要点、安排、方案、设想等)、调查报告、简报、专用书信、讲话稿、讣告悼词、规章制度(如章程、细则、制度、守则)等。

党政公文类别及区别

★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1996年5月3日 (一)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二)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三)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四)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五)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 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 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六)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七)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八)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 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十一)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 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十二)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 为规范。 (十三)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 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十四)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年8月24日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法定公文文种:公报

法定公文文种:公报 1.公报的概念 公报也称新闻公报,是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报道性公文,是党和国家经常使用的重要文种。 2.公报的作用 公报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 3.公报的分类 公报依据发文主体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党政机关或团体发布重大事件、重要决定的公报;另一类是联合公报。党、政、团体发布的公报可因内容的不同分为事件性公报和会议公报两种;联合公报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的代表就会谈、访问等事宜所发表的公报。 4.公报的结构 公报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1)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 标题。公报的标题常见的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直写文种《新闻公报》;第二种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第三种是联合公报,由发表公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的简称、事由、文种构成。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公报发布的年、月、日期。 (2)正文。包括开头、主体两部分。 开头。即前言部分。事件性公报要求用最鲜明,最精炼的语言概述事件的核心内容,即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会议性公报要求概述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联合公报要求概述公报的来由,即在何时、何地、谁与谁举行了什么会谈或谁对谁进行了什么性质的访问等。 主体。是公报的核心内容,要求把公报的内容完整、系统、有序地表达清楚。常见的有三种写作:一种是分段式,即每段说明一层意思或一项决定;第二种是序号式,多用于内容复杂、问题问绪较多的公报;第三种是条款式,多用于联合公报。 (3)尾部。事件性公报和会议性 公报一般没有尾部;联合公报要在正文之后写明双方签署人的身份、姓名、年、月、日期、并写明签署地点。 5.公报的实例 <实例>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3年11月14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182人,候补中央委员128人,有关负责同志54人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共五十条,分十个部分: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二、转换国有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五、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七、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八、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必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产生重大而深

法定公文文种:通报

法定公文文种:通报 1.通报的概念 通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所使用的一种下行公文。通报属于指导性主动下行文体,常用于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的人和事,传达重要情况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借以教育有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特别是对于某些影响巨大、后果严重、教训深刻的事件的处理,更常用通报的方式,为的是教育全体人员,引以为戒,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通报不仅要反映事件本身的性质、发生经过和处理结果,而且要着眼于未来,提出预防性的措施和意见。对于所通报的事实,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认真核对,如实反映,不能夸大或缩小,用词要有分寸。因此,通报是对收文单位和相关人员有一定约束力的内部公文。 通报的作用如下: (1)互通情况,沟通信息,使有关单位或组织了解工作进程,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2)学习先进的典型经验,指导和推进工作。 (3)吸取他人教训,警惕类似问题发生。 2.通报的种类 根据内容的性质,通报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三种。 3.通报的结构 通报的结构分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三部分。 (1)标题。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由发文机关的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二是由事由和文种组成;三是由发 文机关和文种组成;四是只由文种“通报”作标题。 (2)正文。是通报主体部分。因通报种类不同,写法也就不同。 通报属于指导性主动下行文体,常用于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的人和事,传达重要情况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借以教育有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特别是对于某些影响巨大、后果严重、教训深刻的事件的处理,更常用通报的方式,为的是教育全体人员,引以为戒,防止再发生类似事件。通报不仅要反映事件本身的性质、发生经过和处理结果,而且要着眼于未来,提出预防性的措施和意见。对于所通报的事实,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认真核对,如实反映,不能夸大或缩小,用词要有分寸。因此,通报是对收文单位和相关人员有一定约束力的内部公文。 4.通报的实例 <表彰性通报>实例

15种公文文种分别是什么

15种公文文种分别是什么 为了使各种公文都能有稳定的性质、特定的用途并使更多的人都能对这些性质和用途有准确的了解,以便利于正确有效地形成和办理公文,客观上需要人们对常用的每一种公文都赋予一个能概括表明其性质、用途的统一规范的称谓,这种称谓叫文种。今天就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公文文种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公文文种的分类 狭义: 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文种。(20xx年新办法)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广义: 除上述法定文种外,还包括党和国家机关常用的应用文,其大至总结、计划,小至条据、便函,种类繁杂、素无定目。一般说主要有综合性工作总结、计划(包括规划、工作要点、安排、方案、设想等)、调查报告、简报、专用书信、讲话稿、讣告悼词、规章制度(如章程、细则、制度、守则)等。 公文文种范文篇一 各市,县人民政府: xxxx年x月x日,在……的紧急关头,请输入姓名同志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表现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为了表彰他的先进事迹,特通令嘉奖。 一、决定授予××同志嘉奖奖章和奖励证书,以及……,从批准之日起执行。 二、由××县政府召开大会颁发奖章和证书,并号召广大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学习他的高贵品质,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