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比表格

近代西方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比表格
近代西方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对比表格

近代西方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概念解释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

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

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

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

思想政治运动。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

理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

宗教神学,倡导自由、平等与科学的一

场思想解放运动。

时间地点14—17c,意大利兴起,16c以后传播到欧洲其

他国家。文学艺术→自然科学

16—17c,从德意志开始,在宗教领

域开展。

17—18c。17c,英国

18c中叶,在法国达到了高潮。

对教

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直接否定教皇权威反对宗教神学

形式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资产阶级赤裸裸的、公开的反封建的斗争

群众

基础

贵族运动民众运动资产阶级各阶层

背景1、经济基础:14、15c,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

工商业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因)

2、阶级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

3、文化环境: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

4、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5、14c,欧洲黑死病蔓延。

1、客观: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

2、主观: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

意志的压榨(“教皇的奶牛”);

3、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

赎罪券。

开始标志: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

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政治: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

主义发展;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

4、科技:自然科学发展进一步打击了

封建神学。

资本主义有所发展。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斗争矛头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天主教会和教皇的统治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

都指向封建神权

核心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指导

思想

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领导

阶级

都是新兴资产阶级

范围都席卷了欧洲

代表人物代表作及主张文学前三杰:

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语)

《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

恶。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

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

个性。

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

问”代替“神的学问”。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

①信仰得救,也叫“因信称义”即只要

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②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

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

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法国: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哲

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①猛烈抨

击天主教会;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

主立宪制;③提倡天赋人权;④主张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

札》,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否定了封

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

美术后三杰: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扩展:

扩展到欧洲许多地方,出现了新教,

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加尔文派

和英国国教派。

内容①简化宗教仪式;

②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实践:美

《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②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社会契约论》,①提出社会契约

论:②主张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③认

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④

暴力革命说;⑤主张民主共和制。

德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①强调人的理

性判断;②提出“人非工具”(与孔子

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相似之处);

③主张主权在民;④自由和平等只能在

法律范围内。

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1、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

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

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3、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

科学,追求知识。

(侧重于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使

人获得或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

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叛)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

性解放,让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

解放出来。

(是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一种延续,

较之文艺复兴,侧重于宗教领域的思

想)

1、要求获得人自身的解放,进一步发

展了人文主义;

2、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

代;

3、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

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

封建反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比

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鲜

明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影响积极:

①精神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

梏,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

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为后来启蒙

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

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

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

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

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

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

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

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

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

业的发展;

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1.对法国: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传

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2.对欧洲: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

制统治。

3.对世界:

激励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极大鼓舞了殖

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

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

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都冲击了旧的封建统治秩序,给封建主义以不同程度的打击;

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知识梳理 1.基本线索: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2)特点:①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②既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③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存在着绝对倾向。 (四)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内容:①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②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③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④“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⑤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2)特点:①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②由学习资本主义文明转向接受社会主义思想;③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④新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广泛流行。 (五)中共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之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共经历了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延安整风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三次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犹如一股强风,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一、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的,具有崭新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4、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正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 二、延安整风。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941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第二年2月,毛泽东又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话,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展开,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中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南京大学胡福明教授撰写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两个凡是”的观念,在全党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首先,“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讨论明确的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对比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

浅谈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英、德、美、中各国发展轨迹 [摘要] 通过讲述三次科技革命,英、德、美、中等国的发展给今天的中国政府,各阶层的人民带来深层次的反思,我们的政府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外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取得先机;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占尽良机;中国错失良机。 工业革命,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开始,引起各国社会形态的剧变,随之引起世界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十八世纪至今,先后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探寻每次科技革命中西方大国和中国的不同发展道路,给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约经过了一百年左右,从英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欧美及全世界,核心技术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业、采煤业、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国际地位衰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由于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有很大差异,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国首先爆发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涌进城市转化为工人阶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业资本发达;国际贸易繁荣、国内交通发达;煤铁等资源丰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吸引了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胡格诺教徒;长期的对外殖民扩张,在亚、非、拉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到18世纪中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一,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兴城市迅速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工业霸主地位的确立。19世纪中,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煤、铁、纺织品产量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资本输出、机器制造业、造船业发达,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更加巩固;第三,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英国在全世界殖民地面积达2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5亿,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中国错失良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清王朝走向了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仅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新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足以分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程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腐朽的封建制度,内重农抑商、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经济依然在封建农业经济的道路上缓慢前行,新的经济结构没有能够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国的发展已远远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近代初,两次鸦片战争惨败,扼杀了中国自主发展的道路,被动地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各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中国未能有效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近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德、中 第二次科技革命相较第一次科技革命而言,时间大大缩短。科技在这次工业革命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比较 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文科的同学要有一个清楚的头脑,总结各科的知识重点并记住。下边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近代前期先后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给近代中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下面从背景、内容与影响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联系比较,从而总结其规律性认识。 (一)背景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中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 同盟会成立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社会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思想武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3.新文化运动 政治上:列强加紧侵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挽救危机的思想主张。其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维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重要背景。 (二)内容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论战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 2.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保皇派论战

(整理)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考试内容】 (1)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4)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6)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7)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8)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重点回顾:

二、合作探究 1、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从背景来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从方向来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 从任务来看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 从层次来看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态度来看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从内容来看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作用来看前后各种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 3、近代各个阶层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本课小结:略 四、学以致用 1、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船坚炮利 2、“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的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丰富、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由零星传人到广泛传播的转变②由学术的介绍到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③由直接运用、实践到丰富、发展的转变④由运用中的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菲强于人也。

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信息时代 例题1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后又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答案:D 解析:“信息时代”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答案D。 例题2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D 解析:互联网的出现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答案D。 1.蒸汽机的改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2.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运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 C.内燃机的发明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A解析:蒸汽机的改进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答案A。 2.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运用,成为时代的标志,答案A。 3.D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4.D解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并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以来有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接受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 2.演变历程: (一)19世纪40~6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内容:①魏源、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②洪秀全、洪仁?#92;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③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 (2)特点:①先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革命领袖探索救国道路;②向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③显示出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步;④“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⑤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②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2)特点:①中国先进分子在认识西方问题上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②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已从书本和口头上变为了资产阶级的实际行动,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④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1)内容:1915年开始的民主科学与尊孔复古的论战,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民权、平等和进化论思想为指导,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极大地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形成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国革命新时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 技革命一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武穴市龙坪中学朱勇胜 [教学课题]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课型] 自学训练课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列举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情况,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提示:适当补充瓦特和蒸汽机、爱迪生和电灯、计算机和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新的认识。) 2展示课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二训练

A 知识训练 1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提示:要求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中的兴起时间、别称、发源地、内容、标志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2指导学生认真整理所填写的图表1中的知识,纠正不足之处。 B 能力训练 1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1,请学生说说刚才是怎样观察和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基本方法。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分析图表一般是横看和竖看,我们不妨称之为横竖法。) 3提高解决图表类型材料能力的训练。 训练一: 图表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材料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总结 2017-11-11 一、新思想的萌发 (一)魏源与《海国图志》 1.背景: (1)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2.内容: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和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意义: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时,就开始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四洲志》《各国律例》;还搜集、绘制西方战舰图样,仿制西方战舰。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 二、维新思想 (一)背景 1.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3.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代表主要思想 康有为把儒家今文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相结合,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严复①翻译《天演论》,提出进化论观点,增强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②对君权论进行严厉的批判,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三)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精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材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3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和阶段(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3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和阶段 错因归纳:对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不同阶段及内容容易混淆,不能全面总结其特征。释疑解惑 1.特征 (1)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再到学习思想文化方面。 (2)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 (3)从学习背景看: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深入。 (4)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 2.阶段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属于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 (2)从戊戌变法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其中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 (3)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4)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真题突破 1.(2019.4·浙江高考·8)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番客篇》D.《华事夷言》 【答案】D 【解析】《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为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故选D项;《四洲志》由林则徐主持编译,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排除A项;《海国图志》由魏源所作,书中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排除B项;《番客篇》,番客指代客居南洋的中国人,排除C项。 2.(2019·江苏高考·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

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作用: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挽救国家危亡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带有反帝爱国性质。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樊篱,提出了变革清王朝政治制度的要求,而且付诸实践,维新派最终的主张,是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 2.戊戌维新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维新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促进。维新运动对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促进作用。尽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后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阻力,但他们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工作,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种,促使大批知识分子觉醒,其中不少人后来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二。局限性 维新派对封建主义的妥协,反映在不敢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根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不敢否定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等等。 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兼之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其量,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戊戌变法的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必然让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作用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第二,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成为一面有号召力的旗帜。人们不再把自己看做皇上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第三,辛亥革命是一场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便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发展。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第五,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局限性:客观上,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主观上,革命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辛亥革命以及其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多次挽救共和努力的失败表明,由于资产阶级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作用: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挽救国家危亡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带有反帝爱国性质。戊戌维新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樊篱,提出了变革清王朝政治制度的要求,而且付诸实践,维新派最终的主张,是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取代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 2.戊戌维新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潮流,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3.维新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促进。维新运动对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了促进作用。尽管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后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阻力,但他们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启蒙工作,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种,促使大批知识分子觉醒,其中不少人后来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二。局限性 维新派对封建主义的妥协,反映在不敢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根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不敢否定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等等。 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兼之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题 : 一、选择题 1.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 A.林则徐 B.源 C.曾国藩 D.鸿章 2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过程体现了( ) A.中体西用 B.西学东渐 C.西学中源 D.中西同源 3.《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 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 4.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 ) A.保皇派B.维新派 C.革命派 D.洋务派 6.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7.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8.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该材料强调的是( ) 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与科学 D.平等与博爱 9.“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 ) 10.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点总结

比较内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止时间(政治前提) 18世纪60年代--19世 纪上半期。(17世纪英 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 制度)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 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 范围内确立起来) 策源地及开始部门英国 棉纺织业重工业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 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理论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动力机器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煤电力、石油 时代特征 交通工具汽船、火车机车汽车、飞机宇宙飞船 主要发明1、1764年,哈格里夫 斯发明珍妮机,标志 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82年瓦特改良蒸 汽机(最重要的发明)。 3、1807年美国人富尔 顿发明汽船。4、1825 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 明火车机车。1、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2、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创制汽车。3、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影响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 力,促进了经济的迅 速发展,机器生产代 替了手工劳动,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英 国成为“世界工厂”。 2、工业革命后,资本 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 主义,率先完成工业 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 界的统治,世界形成1、人类进入了“电气时 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 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从19世纪末到20世 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 力;以原子能的利用、 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 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信息时代”“太空时 代”“知识经济时代”。 2、世界经济结构发生 重大变化;推动了社会 生活的现代化;世界联 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 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了西方先进、东方落 后的局面。 加快。 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 源于工匠的实践经 验,科学和技术尚未 真正结合。2、第一次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英国,重要的新机器 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 在英国发明的,其他 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 对缓慢。3、主要在轻 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 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成 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 力。2、同时发生在几个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 速。3、在一些后起的国 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 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 加快经济的发展。4、侧 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 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 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 程。2、科学技术的各 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 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 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 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 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 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次科技 革命对中 国的影响 1、西方列强发动了鸦 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2、先进的中国 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如:为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 动。3、近代工业产生, 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 侵华战争,如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 的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 重。2、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3、中国人 民的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 动、辛亥革命。4、由向 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 学习制度。民族危机推动 了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的产生,出现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 先进科学技术,重视人 才,制定“863计划”, 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 织,积极参与国际竞 争,极大的推动了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同点: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变;都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 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 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人们生活交往更方便。另一方面,科技也带来环境污染、高科技犯罪、青 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意生存环境的提 高;将科技造福于人类。

中国近现代史之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之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 放运动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一共经历了三次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延安整风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三次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犹如一股强风,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一、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的,具有崭新的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4、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正是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阶段。 二、延安整风。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941年,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第二年2月,毛泽东又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话,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展开,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中教条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刊登了南京大学胡福明教授撰写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两个凡是”的观念,在全党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首先,“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讨论明确的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