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 神 分 析 学》 主要理论
一、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 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 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 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 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 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 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 动叫做意识。而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 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 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 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 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 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 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 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 底普斯(Oedipus)情结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 情结,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 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 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 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为目的,这 就进入了生殖期。
思想背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 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 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 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 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医学背景:神经病者和精神病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妖 魔附体,随着科学和社会思想的进步,神经病的机 体病因观取代了神经病的迷信观,认为精神病学必 须从生理的临床的基础出发,并主张精神病理学必 须归结为脑子病理学。然后在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的 通磁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最终确立了催眠术的 概念。关于催眠研究是偏重生理还心理,不同的学 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直到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 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 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医学得到了 弗洛伊德的倡导。
四、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1885-1952)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 往往
被认为是个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改者或新弗洛伊德派, 因为她的一些概念都是精心之作,又是对弗洛伊德学 说的修正。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 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 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 比弗洛依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 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 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 为潜意识。
下意识乃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 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觉、意念、回忆 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 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 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 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痊愈之后,他便决心要当医师。后来他进入了维也纳大学。 1895年得到了医学学位。阿德勒曾经熟读弗洛尹德所著的 《梦的解析》一书,1902年加入弗氏集团,并成为维也纳心
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后来由于与 弗洛尹德在观点上产生了分歧,阿德勒率领他的一群跟随者 退出心理分析学会,而另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学会”,并 自称其研究为“个体心理学”。
不仅在西方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成为 一种影响了当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社会思潮。其 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影响更是入木三分,以致于 “不考虑精神分析的影响,就不可能理解现代 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整个面貌及其某些基本特征 和方向。”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动 机、人格、社会化、态度、群体动力学等理论 领域。
五、荣格Carl G. Jung Jungian (1875—1961)
国籍:瑞士。出生地:瑞士的康斯维尔。瑞士心理 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 曾与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 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 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荣格认为精神 病患者的幻想或妄想是建立在自古以来的神话、传 说、故事等共通的基本模式上的因此提倡所谓原型 的观点。
阿弗雷德 — 经典著作:
《神经症的性格》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 《理解人类本性》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 《生活的科学》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超越自卑》和
《挑战自卑》) 《神经症问题》
三、弗洛姆 Erich Fromm (1900 --- 1980)
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 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旨在修改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 人精神处境,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 的奠基人之一。
时学习神学、哲学、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并且在三十二岁的 时候以一篇名为《行星对人体的影响》的论文获得医学博士 学位,在文中他继承了瑞士医生帕拉史密斯(1493—1541)
的说法认为行星能通过磁力的作用影响人类,而所有的磁石 对人体都有作用,提出了行星对治疗影响的可能性。后来, 他又完善了“动物磁气说”,他认为动物体内分布一种“动 物磁气”,这种“磁气”分布的均衡程度可以影响动物的健 康水平,人类也不例外。
《性欲三论》
(1905)
《论无意识》
(1915)
《自我与本我》
(1923)
《焦虑问题》
(1926)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二、阿弗雷德 Alfred Adler (1870~1937)
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
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氏破裂,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立 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曾主持召开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34年定居纽约,1937年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演讲时病 逝。 阿弗雷德.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一个米 谷商人的家族中。5岁那年,他患了一场几乎使他致命的重病,
丁语课外,也开始他上学的生涯,藉着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 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 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 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群,靠近 大自然。
六、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1892~ 1949)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 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 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 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 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 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 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 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以此观点为基础,他广泛着眼于全世界的宗教, 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不断努力促使支撑欧美文化的 基督教与自然科学两者相对化。
荣格出生于一个对宗教相当热衷的家族,他八个叔叔及外祖母
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几乎把信仰当成 他生命的全部。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 格的神秘主义倾向。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 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自小他便具 有特别的个性,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 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到了6岁之后,除了父亲开始教他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 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 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 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 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 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 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 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七、弗朗兹·安东·麦斯麦 Franz Anton Mesmer(1734—1815)
奥地利精神科医师,出生于德国的西南部, 与瑞士以及奥地利接壤的施瓦本地区 康斯坦 斯湖畔的伊治兰镇(Iznang),病逝于德国米 尔伯格(Meerburg)。
据我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郝滨先生在其著作《催眠与心理 压力释放》中记载,Franz Anton Mesmer 聪慧好学,少年
Contents
31
定义及背景
2
代表人物
3
主要理论
4
贡献性
定义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 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 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 Freud)。精神分析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 历史人文背景,其观点方法在近一个世纪以 来经过众多的心理学家的努力得到不断发展, 形成众多派别,
三、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 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 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 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 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 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 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 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 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 途径释放能量。
代表人物
一、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国籍:奥地利民族:犹太人出生地:摩拉维亚。他认为被压抑的欲 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弗洛伊德 — 经典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 (1895)
《梦的解释》
(1900)
背景
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 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残酷掠夺;中小资产阶级面临着破 产;整个社会尔虞我诈,互相倾轧;道德沦丧, 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病态的社会现象,便自然地 导致人们精神病和神经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 分析就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 实主要是因为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的工作生活节奏 加快,人们精神过于紧张造成的。人们的物质生 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精神抚慰成为一种需 要。)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
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 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 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 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沙利文受当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企图将精神病 与其他学科如自然哲学、人类学、生物学、语言学 和行为学等结合起来,他以其独特方法,并以人际 关系心理过程为主要参数,构成其新的精神分析理 论体系。
沙利文晚年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参与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和国际心理卫生会议的活动。他生前只出版 了一本著作:《现代精神病学概论》(1947)。他的许 多演讲记录、笔记和手稿,由其同事陆续编辑出版, 有《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1953)、《精神病会谈法》 (1964)、《作为人的一种过程:精神分裂症》(1962)、 《精神病学与社会的融合》(1964)、《平民精神病学》 (1972)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说对当时美国的新精神 分析理论影响很大,K.霍妮和E.弗罗姆都受了他的影 响。
生于德国汉堡附近一个名叫卡伦•丹尼森 (Karen Danielsen)的小村庄。
父亲是挪威人,远洋轮船长,是一个笃信宗教、独 裁而沉默寡言的人;母亲是具有荷兰和德国血统的 荷兰人,泼辣而随和,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父亲 比母亲大 19 岁,和前妻生有四个孩子,均已成人。
除此外,她还有一个哥哥。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 是一个可怕的人物,他看不起她,认为她外貌丑陋, 天资愚笨。同样,她感到母亲偏爱哥哥,对她十分 冷落,因而其童年生活颇不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