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辩证法与医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医学模式的关系

前言

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医学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与医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它着重研究的是辩证规律和范畴在医学中的特殊表现,是医学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创立和系统科学方法被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旧的医学模式、生命观、疾病观、医疗观、保健观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随着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性和重要性,21世纪的医学不仅需要完成由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且需要更进一步地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生态医学模式转变。

关键词:医学模式,自然辩证法

1 关于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指人们在观察和处理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人们在与疾病斗争以及认识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其核心是医学观。

1.1 医学模式的作用

医学模式也可以认为是科学研究的模型化原则在医学中的应用。它既是人们对于医学认识的结果,又代表了一种医学研究方法。医学模式在医学实践中产生,以观念的形式高度抽象、高度概括地表现特定时期人们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同时也反映着特定时期医学的总体结构的关系和本质,反映着医学研究的领域、方法和目标。一切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医学观及认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而也都是在一定的医学模式中进行的。医学模式在实践中形成,反过来又以观念的形式影响人们的医学观,进而影响人们的医学思维与医学行动。1.2 医学模式来源于医学实践,是根据医学的实际状况绘制的思想模型,医学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医学模式在一事实上程度上具有独立性,即医学模式与医学水平在发展进化上不完全同步。②医学模式的客观性,即医疗卫生实践必然显示出一定的模式特征,医学模式广泛存在于医疗卫生实践中。③医学模式的

稳定与发展并存。纵观历史上医学模式的更替,医学的重大突破是新的医学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医学的重大突破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一定的医学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相对稳定;疾病谱及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改变,要求医学模式有相应的进步和转变。④医学模式的继承性。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新的医学模式的形成,并非对原来医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医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过程。1.3 医学模式与医学是相互作用的医学模式的功能以及对医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构造功能。医学模式以高度概括的理论框架勾画出医学和医疗卫生工作的总体特征,使人们对医学有一定整体形象,为各种医学研究及卫生工作提供一个总体图像或思路路线。

1.3.2 解释功能。医学模式为人们对医学问题(诸如病因等)的解释或认识,提供了简洁明确的理论依据。

1.3.3 启发功能。医学模式使医学研究者及医务工作者重点关注医学研究和疾病防治工作的核心环节,以避免轻重倒置。

1.3.4 导向功能。医学模式为医疗卫生实践及管理规划出总体原则和方向,使之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效益。值得指出的是,只有正确的医学模式,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维护健康需要的医学模式,才能发挥其功能的作用。落后的医学模式则阻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 用自然辩证法中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看待医学模式的转变

2.1 医学模式不是永恒不变的,医学模式的确立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和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要素的发展密切相关,又与医学自身的社会化程度密切相关。伴随着社会其它要素的发展,伴随着医学日益加快的社会化的进程,医学模式也会不断发生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是随着自然科学技术和自然观的发展而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状况相适应的,都体现着辩证发展的过程。

2.2 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

从历史上看,医学模式的历史演变已经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到目前提倡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等几个阶段。生物医学模式在近400年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它以理论上的

完备、逻辑上的严密否定了神学唯心论、笼统的整体论、机械唯物论对人体健康、疾病现象的解释,为医学实践提供了明确、具体的指导。生物医学模式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以实验观察的方法来认识生命及疾病过程的原因,使医学彻底摆脱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观念的束缚,也克服了把生命现象的原因归结为超物质的生命力的活力论的影响。通过对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病理、病因和发病机制等的深入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深化了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发现了多种疾病的病因,揭示了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建立了大量可靠的诊断治疗方法。

2.3 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科学的进展,逐渐暴露出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与局限性。研究资料表明,人类健康与疾病不是由生物因素所能完全解释的,疾病不单纯是由生物因素所致。疾病已由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向多因单果和多因多果发展。但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影响被忽略了,病人仅仅被当作了医学流水线上的一个样品,而医疗水平的提高往往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恢复健康的需要,病人的恐惧、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得不到疏泄,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的效果。1977年美国精神科医生恩格尔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虚弱现象,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完好状态的综合表现“为思想根基,提出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彻底转变医学模式,提高心理学、社会学在医学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类健康,而且可以有力地打击伪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泛滥[2]。基于这种对于生命质量高度重视的新的健康观的形成,也促使医学模式相适应地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转变为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2.4 新的医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的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关于环境、生态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度先进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也逐步暴露其局限性,特别是它无法体现环境与生态研究的新认识和新成果。今后,我们需要的很可能是一种能够包容以上2种医学模式的优点并使之升华的大生态医学模式,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