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温胆汤--------关于温胆汤名义的争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胆汤为何以温胆为名?各说不一,主要因为论者不知道《千金方》的温胆汤,
与《三因方》虚烦篇的温胆汤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方。

《千金方》:半夏 枳实 陈皮 竹茹 生姜 甘草

《三因方》:半夏 枳实 陈皮 竹茹 生姜 甘草 茯苓 大枣

明代吴崑《医方考》说:“胆,甲木也,为阳中少阳,其性以温为常候,故曰温胆。”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
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
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温和之温,非温凉之温也。
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用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更有凉胃之药也。”

罗东逸说:“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
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得其春气温和之意耳。和即温也,温之这,实凉之也。”

张山雷《中风斠诠》说:“胆怯易惊,是痰延内盛,而古人谓之痰延沃胆者,
以痰浊为浊阴所凝结,因谓寒者,非真寒也,是以方名温胆,而并无一味温药。”

最近上海编的《中医药临床大系.方剂》一书,
竟谓“温胆”实为“壮胆”云云。一点依据也没有,胆子也真够大的。

吴崑所说的温胆汤,倒是《千金方》的温胆汤,即无茯苓大枣的方。
为了要说明“温”乃通过清热而达到的目的,他耍了点滑头,把竹茹摆在前面:

竹茹 二两

枳实 二两

半夏 二两

甘草 二两

陈皮 四两

生姜 四两

他在方释中,也便从竹茹讲起:“竹茹之清,所以去热,半夏之辛,所以散逆,
枳实所以破实,陈皮所以消滞,生姜所以平呕,甘草所以缓逆。”至于何以生姜、陈皮用量独重,他没有讲。

《医宗金鉴》及罗东逸所论,则根本不是《千金方》的温胆汤,而是《三因方》之温胆汤,
“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加生姜...加枳实”,开口便错,盖温胆在前,二陈在后也。且遗漏了大枣一味。

至于张山雷所说的温胆汤,亦是《三因方》方,遗漏了生姜、大枣两味。
吴谦、张山雷两位显然都没有读过《千金方》。《千金》所载:“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
方中生姜用量独重(四两),可见确实是针对“胆寒”,而方名“温胆”,也恰恰是“温凉之温”。
如果他们读过《千金》,断然不会说“是以此方名温胆,而并无一味温药”。“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

《三因方》改变了《千金方》温胆汤的药味与主治。

《三因方》不仅有一个温胆汤,而是有三个同名的“温胆汤”。
其中见于“

虚烦篇”与“惊悸篇”的二方(我们姑且称作第一方、第二方)
完全一样,即在《千金方》原方加进了茯苓、大枣,生姜减为五片。
其作用则由温而归于平,其主治在“虚烦篇”仍袭《千金》之旧,
在“惊悸篇”就大进一步,增加了“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
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
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
这一大段,都是《千金》没有的。不言“寒”,而言“气郁生涎(痰)”,
也是新的认识,新的经验。另一温胆汤(第三方),则见于《三因方.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
明确表示,不是治“胆寒”,而是“胆虚寒”,证见“眩厥,足痿,指不能摇,躄不能起,
僵仆,目黄,失精,虚劳烦扰,因惊胆慑,奔气在胸,喘满,浮肿,不睡”等证。
用药则与温胆汤大异,加进了人参、酸枣仁、麦冬、远志、黄芩、萆薢、桂心,
去陈皮、枳壳、生姜,共十味,成为补泻兼施之方。王肯堂《证治准绳》之十味温胆汤,
加酸枣仁、远志、熟地、五味、人参去竹茹之方,似即脱胎于此。《景岳全书》载此方时,
加入“梦遗滑精”四字。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同名方用药又自不同,
既无半夏、陈皮、枳实、竹茹,易茯苓为茯神,加进了枣仁、远志、柏子仁、石斛、生地、麦冬,
虽仍以温胆为名,却已远非温胆旧貌,而是一首益气养阴,安神定惊的补养方了。

试比较如下:

《杂病源流犀烛》温胆汤:茯神 人参 酸枣仁 远志 炙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石斛 朱砂 生地 麦冬

《三因方》温胆汤(第三方):半夏 茯苓 人参 酸枣仁 远志 炙甘草 麦冬桂心 黄芩 萆薢

《证治准绳》十味温胆汤:半夏 茯苓 人参 酸枣仁 远志 炙甘草 枳实 陈皮 熟地 五味子 生姜 大枣

由温胆而清胆的变化

迨至明清,温胆汤又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医宗金鉴.中风门》清热化痰汤用温胆加芩连,
《六因条辨》加黄连而名黄连温胆汤。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之蒿芩清胆汤,
即温胆汤去姜、枣,加青蒿脑、青子芩、碧玉散,而为清泄胆火,和胃去痰之方,
治少阳为湿热所遏,三焦气机不畅,胆火内炽,而见寒热如疟,胸痞作呕者。
这就大大改变了《千金方》、《三因方》温胆汤的方向,方名也改为“清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