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野生动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鼻猴属发生在距今100多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的中国秦岭地区,一般认为金丝猴的起源 与欧亚晚中新世至上新世时期的中猴(一种古老的疣猴)和来自子欧洲的Doliehcpithecus 有关。金丝猴的进化树关于仰鼻猴属内的分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观察到人工饲养下互配 可育,认为应该是一个种的四个亚种。当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时,仰鼻猴最早是分布在横断 山脉的一个种,后来由于地质变化发生生殖隔离而演化出4个种,这种隔离发生于2.5万年 前,由于隔离的时间较短,这些中并不是完全种。依照不同的生态特点,进入高海拔生存 的滇金丝猴称为进化上先进种,而越南金丝猴相对最原始,川金丝猴与黔金丝猴亲缘较紧, 黔金丝猴相对较原始。每年秋季是金丝猴的发情期,性成熟期雌性早于雄性,雌约4~5岁, 雄猴迟到7岁左右。全年均有交配,但8~10三个月为交配盛期,孕期6个月左右,多于 3~4月产仔,个别也有在2月或5月产仔的。雌猴妊娠期为6个月左右,通常一胎一仔,偶 产二仔。刚生下的小猴子脸呈暗蓝,毛色棕褐,叫声如婴儿哭泣,一个月后体重就达一公 斤多,成年猴群中,雄雌性比约为1:2。随着栖息地海拔的升高,不同种类的金丝猴的发 情期会有延后。金丝猴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多年 跟踪研究后发现,世界上的金丝猴现在 仅存4个物种,这些种群之间已呈现明显 隔离状态,并呈现生态学意义上的孤立 ‚岛屿‛态势,处于濒危状态。 历史上,金丝猴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 南、西南、东南和中部地区,以及西北 的陕西和甘肃等省。然而,由于栖息环 境的改变,导致了许多地区金丝猴种群 的灭绝。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EN)。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Ⅰ级。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 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 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 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 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 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 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 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 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 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 1500多只,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CR(极危,可 能已灭绝) • 白鳍豚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 少的一种,为中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现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缩写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 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以及《美国国 家濒危物种法》。 白鳍豚(学名:Lipotesvexillifer)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 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在20世纪 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 大熊猫‛。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 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 性灭绝。身长1.5—2.5米, 成熟个体最大体长,雌性2.5米,雄性2.3米;体重100—150千 克,最多230千克。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左侧。眼 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 背鳍三角形,鳍肢较宽,末端钝圆, 尾鳍呈新月 形。白暨豚是 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 同型齿。成年白鳍豚一般背面呈浅 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水平伸展的鳍肢 和 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当由水 面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当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 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这使得白鳍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 然的隐蔽屏障。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 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 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 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 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 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大熊 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20℃。 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 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大熊 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 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因为大熊猫是世界上极其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 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生存和保护现状, 为世人所关注。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大熊猫的栖息地,促进野外和饲养大熊猫的繁 殖,完善和强化管理手段,采取科学的方法, 为大熊猫的生存创造必需的条件,稳定进而发 展大熊猫种群数量,发展和恢复大熊猫的潜在 栖息。截止2011年底,全世界圈养单位共圈 养熊猫333只。能够经常维持10只以上饲养种 群的单位仅有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陕西省珍惜野生动 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和北京动物园
朱鹮非繁殖期通体白色,翅下和尾下亦缀有粉红色,飞翔时极明显可见。最外侧飞羽几全 暗褐色,仅基部的内外缘以及羽干白色。第二枚内翈沿羽干中央部分以及羽端暗褐,第三 枚仅先端沾染一些暗褐色,其余飞羽全白色。头后枕部羽毛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 的粉红色,尤以初级飞羽的粉红色较浓,头颈部的羽毛特化伸长形成下垂的冠羽,整个面 部,包括额部、眼周、眼睑和下嘴基部裸露无羽毛,且呈鲜艳的红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 基部红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黄色,脚亦为鲜亮的红色。繁殖季节的成鸟在整个头部和 颈部乃至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将头颈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须指出这种颜色的 变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颜色的变化。延长成矛状,形成松散的羽冠。繁殖期 头、上背和颈缀有灰色,两翅粉红色较浅淡,第1-5 枚初级飞羽具灰褐色端斑。朱鹮受到 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 遭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该物种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收缩, 另外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威胁了它们的安全; 朱鹮种群高度密集,至今只有一个野外 种群,一旦爆发疫情很容易造成种群灭 绝,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 的能力较弱也是造成该物种濒危的重要 原因。朱鹮是一种稀有的美丽鸟类,具 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和观赏利用价值。 关于动物的价值,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 分析,认为动物物种的价值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种多样的。朱鹮在对内开展宣传 教育、对外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具有 广泛的社会公益价值。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EN)wk.baidu.com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Ⅰ级。
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称:Giant panda),属于食肉目、熊科、 熊猫亚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 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 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 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 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 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 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 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 1800mm,尾长100~120mm。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饲养的熊猫略重,一 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 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 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丝猴(拉丁学名:Rhinopithecus),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 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6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 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 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耐寒。6个品种均为珍稀品种,均列为红色物 种名录濒危品种。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森林 中。其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 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 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环境中作垂直移动。群栖生活,每个大的集群是按家族性的小集 群为活动单位。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金丝猴具 有典型的家庭生活方式,成员之间相互关照,一起觅食、一起玩耍休息。在金丝猴的家中, 未成年的小金丝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调皮,也倍受父母宠爱,但小公猴成年后就会 被爸爸赶出家门,只能自己到野外独立生活。中国已经建立西安周至金丝猴保护区、白河 川金丝猴保护区、沿渡河金丝猴保护区、红拉山滇金丝猴保护区、巴东县沿渡河金丝猴自 然保护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安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等对金丝猴实施保护。
白鳍豚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16头。其活动 范围广,但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温条件发生改 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白鳍豚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它时 常游弋至浅水区,追逐鱼虾充饥。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也吃少量的水生 植物和昆虫。它的吻宽细长,上下颌长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可它却懒得咀嚼,只 管张口吞下鱼食,消化能力很强。白鳍豚喜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为疏人性豚类。 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五成群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 白鳍豚是用肺呼吸的水生哺乳动物,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着露出背 部和低三角形的背鳍,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 秒。每隔一两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有时会喷出水花,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 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众称为‚白鳍拜江‛。白 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白鳍 豚食性以鱼为主,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 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过度捕捞,致使 白鳍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人类对长 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 严重破坏人类在长江附近化工厂和医药 工厂的开发,使得长江受到严重污染长 江成为了非常繁忙的运输水道,很多白 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由于人类 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鳍豚意外死 亡事故增多。据统计,1973—1985年间, 共意外死亡59头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 旋桨击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