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教学模式的优化问题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田径教学模式的优化问题初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2-000-01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深入,体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而田径课程是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将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合理的优化,才能保证学生牢固的掌握田径运动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才能为学生继续专修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现有的田径教学模式中所遇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合理优化
“优化”是指采取一定措施,使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田径课程在之前传统的教学系统中所占比例很大,在高校体育教育体育中也经常被认为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项目以其使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均衡发展的优势,奠定了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经常科学系统的参加田径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调节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育健康水平等诸多益处,因此,高校设立田径课程,将科学的训练方法教授给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针对高校田径教学模式优化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田径教学中常遇问题
(一)缺乏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育性的功能
目前,高校田径教学课程中并没有做到把学生做为主体,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也并没有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体育教学课程中内容重复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许多内容是小学和中学体育课程的内容。

这样既达不到发展学生已有技术的目的,也没有做到拓展田径与其它项目的联系,从而出现了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对于田径项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二)缺乏对田径这一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理解
绝大部分学生对于田径的功能,作用,和其存在价值的认知不够,因而导致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田径对于学习和提高其它运动项目所
带来的益处,也没有认识到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发展历史,不懂得如何这项运动的美,不知道怎样欣赏田径比赛,更不懂的田径这一经典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

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无法产生兴趣的重要影响因素。

而除此之外现在的大学生不愿意吃苦受累,加之媒体大力宣传,从而导致学生们更愿意参加一些时尚的运动,而田径运动则主要是在露天运动场所进行,烈日当头,高温炎热等艰苦条件,也致使学生对田径运动提不起兴趣。

(三)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高校田径项目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竞技为主这种较为
传统的模式,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竞技运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于重视学生技术动作以及跑,跳,投等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忽视了要根据学生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其基本的运动能力,忽视了学生在
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变化,同时也忽视了利用田径运动达到健身效果的教学目的。

高校田径教学并没有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并没有充分发挥田径运动项目的健身作用,没有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田径运动有效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终身打了基础。

二、有关高校田径教学模式改革的优化建议
(一)构建田径与健康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体系
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田径项目,从理论上来讲,竞技田径是以“极限负荷”为主要特点,它可以是小负荷或是大负荷所表现出的活动方式,由此可见,认为田径项目说是竞技项目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把田径项目选为田径课教学的内容关努力达到田径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学生达到健身效果的目标。

只要技术达到一定要求即可,关键还要看学生的掌握程度,短跑的重点是学习起跑技术和反应速度,而中长跑的重点则在于掌握健身的跑法,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田径项目,知其既有趣味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也大有益处,从而产生学习田径项目的兴趣,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简单重复中小学田径的教学内容,还需提高其深度,要使其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具体选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如何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当如今社会的发展出发,有层次,有重点的选择些经实践证明比较有价值也更符合健康方面的内容。

(二)构建合理全新的田径课考评体系
目前田径课程的考核不能再以竞技技术与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应看到学生在进行田径学习后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具体体现在学生进行各项锻炼后相应各项素质的提高幅度,是否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训练中的自身指导,各项生理机能水平是否稳定,以及适应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在考核中,应对学生学习前后各项素质指标进行比较,从而根据进步幅度进行成绩评定。

(三)以身体锻炼为主,培养能力为目标
高校田径教学的目标不应仅仅是掌握项目技术和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话过程中,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可以掌握终身受益的田径健身方法,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尽快从竞技式田径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形成终身的田径健身意识,使学生学会调整人个健身能力,培养个人对田径项目的兴趣。

(四)优化课程设置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较为传统的课程设置,要以完善田径课程结构为目标,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校田径课程体系,应更加广泛的涉及健身,娱乐,竞技,休闲等各个领域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华,张智新.北京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2).
[2] 李振斌,李艳茹,黄瑛.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01).
[3] 李菊红,周江.合作教育模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应用的构想[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4] 易昌林.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
[5] 董亚玲,张振丰.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