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
本文从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出发,结合战略一致模型,从理论和方法两个角度,讨论企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步骤,认为信息技术战略必须同组织的经营战略导出,而且要建立企业的信息架构,完善数据环境体系。
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使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变化(Change)日新月异、竞争(Competition)呈现白热化之势、顾客(Customer)趋于主导地位。面对外部环境的压力,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管理模式和可行的管理手段,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在推动业务流程改进、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已获广泛的认同。国内外企业界都在努力把IT与现代管理方法相结合,形成各类解决方案,为企业创造新的战略优势。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市场的催生下,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随着IT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系统日趋复杂,实施周期长,还涉及到组织变革等因素,整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的经验表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在IT系统设计和实施时,往往“脚踩西瓜皮、溜哪儿算哪”,没有合理规划系统建设,所实施的信息系统不能支持组织战略,导致TI投资失败。
(2)IT系统的应用仅仅模仿手工业务流程,并没有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出现“汽车跑牛路”——新技术迎合旧流程的现象,把任务牢固地锁定在系统流程里,造成“高速混乱”。
(3)在选用应用软件时,往往关心某个单一的核心应用,没有考虑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项目实施也各自为政,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
(4)更为常见的是,随着信息化建设深入,形成纷繁复杂的应用环境——互不兼容的系统、各式各样的设备,导致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复杂的应用环境与多种应用系统之间的冲突正形成一个新的“IT黑洞”,出现新的“数据处理危机问题”
(James Martin),造成IT投入和回报呈现递减效应。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所涉及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甚至用“一团麻”来形容。如何避免制造“信息孤岛”,避免陷于“IT黑洞”,避免IT投资的失败,避免信息化建设的泥潭?这要求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首先要科学地制定IT战略规划。
1.战略一致性模型
战略一致性模型(Strategy Alignment Model)是John Handerson(1994年,哈佛商学院)提出的一套进行IT战略规划的思考架构,帮助企业如何检查经营战略与信息架构之间的一致性[3],如图1。
经营战略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竞争能力所作的关于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信息技术战略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远景、指南和计划的总称,而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内部信息有一个总体的、一致的结构作为支撑,即信息架构。参照上述模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会采取三种不同的路线:
路线1:业务部门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直接提出信息化需求,信息技术部门按照各自独立的需求分别实施,如财务部门提出财务电算化的需求,运作部门提出库存管理的需求,信息技术部门会分别独立实施。这是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企业的典型做法,即组织与业务流程→信息架构。
路线2:企业制定整体的经营战略,业务部门根据公司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指导,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进行变革(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重构),然后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提出信息化需求,分别独立地与信息技术部门协作实施,即经营战略→组织与业务流程→信息架构。
路线3:企业根据整体的经营战略,通盘考虑组织和业务流程,确定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全局的信息技术战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即经营战略→信息技术战略→信息架构。
这三条路线的比较如表1所示,不难看出,只有路线3是整体考虑了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经营战略、业务流程与组织、信息架构,而信息技术战略是连接这三个因素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信息技术战略如同桥梁,使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架构与企业经营战略保持一致。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组织战略,站在企业级的高度,认真审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思考自身发展的规划,同时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能力,科学地规划信息技术的应用,保持信息化建设战略与组织发展战略一致,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架构,并合理地规划组织变革、系统实施等,才能规避信息化建设的各种风险,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
价值。
2 信息技术战略
信息技术战略就是在经营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发展阶段、建设重点、总体方案、所需资源和实施方案。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可以定位于从企业发展战略到信息技术战略的转换,也就是要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而不是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出发,避免陷入脱离目标而进行盲目建设的困境;要着眼于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从经营管理的变革出发而不是从技术的变革出发,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来满足关键需求,避免信息系统无法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决策。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规划和组织信息化建设,确保IT应用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强调和保证应用相互关联的正规化、自动化的成套方法和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实现,帮助企业把主要针对个别应用项目或部门的相互分离的业务处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统一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采用结构化的思想、自动化的工具,及便于实现的规范化步骤去动态协调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最终建成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功能强大的柔性信息系统。
不同的企业由于经营战略、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的不同,以及处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参照诺兰曲线或米歇模型),制定信息技术战略的出发点不同,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列举如表2。
一般来说,制定信息技术战略时,先用CSF法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SST方法补充完善,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用BSP方法校核,确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信息技术战略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其核心内容是要从企业经营目标和业务改进方向(愿景)中抽取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