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排工艺临界点分析及现场试验_李宝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min 后泡沫密度 (kg/m3)
A
40
85
140
B
38
90
115
C
42
80
110
根据泡排剂基本性能结合该井井况,进行临界 携泡流量计算,结果为 0.235 8×104 m3/d。即当气井 产量高于此临界产量时,该井可通过泡排携液,而 当低于该临界产量时,加注泡排剂不但不能起到辅 助排液的效果,还会造成井筒污染。为验证结论的 准确性,该井选择两个不同产能情况下进行了泡排 试验验证,当实际生产过程中当日产气量为 0.129 1× 104m3 时进行泡沫排水,油套压差不变,积液没有被 排出;当日产气量为 0.352 8×104m3 时,油套压差明 显减少,井内积液被带出,理论计算得到验证(见表 2)。





[ ] !"# $
% &
( '
) # *+ ,- & . /
(
(3)
式 中 : pws 为 井 底 静 压 , MPa; pwf 为 井 底 流 压 ,
MPa; p 油 压 为 井 口 油 压 , MPa; p 套 压 为 井 口 套 压 ,
&
&'()* +,
(2)
式中:vg为临界流速,m/s;qsc为临界流量,104m3/ d;A 为油管截面积,cm2;p 为油管流压(井底或任意
点的压力),MPa;T 为油管流温(井底或任意点的温
度),K;Z 为 p 和 T 条件下的气体偏差系数;ρL、ρg分 别 表 示 液 体 、 气 体 密 度 , g/cm3; σ 为 界 面 张 力 ,
通过计算加入不同泡排剂后的临界携泡流量可 知,泡排剂的起泡能力和表面张力是影响临界携泡流 量大小的主要因素,并且随着泡沫逐渐破碎成液滴, 气井携泡能力会有所下降。根据计算,若与 tuener 临 界携液模型比较,则临界携泡流量为临界携液流量的 1/6±,若与李闽教授的改进模型比较,则临界携泡 流量为临界携液流量的 1/3±。结合川西气藏的实际 情况分析,当产能继续下降至临界携液流量的 1/6± 时,将进入到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末点,此时泡沫排 水作用越来越小,甚至对地层造成二次污染。
2.1 理论基础
根据 Tuener 液滴模型假设,排出气井积液所需
要的最低条件是使气流中的最大液滴能连续向上运
动,即气体对液滴的曳力大于液滴的重力,而对于
携液的泡沫而言,通过引入泡排剂使液滴结构发生
改变,其密度和表面张力较单相的液滴都会降低。
考虑到气泡相对于液滴在举升过程中的形变量更
大。因此,在李闽教授液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
对于高产水气井,一旦气井不能连续携液,少 则几小时,多则几天该井就会停喷。因此,为了保 证产水井有稳定的产能,减少停喷后的修井及排水 费用,排水采气的时机选择应以气井能否连续携液 为标准,并且由于高产水气井水淹速度较快,一旦 不能连续携液很快就会停产,因此建议提前进入泡 沫辅助排水阶段。
2 最小携泡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08-10-09 作者简介:李宝昌(1980-),工程师,现从事采油采气工作。E-mail:yangyi79234@126.com。
28 /Natural Gas Technology
总第 14 期
天然气技术·勘探与开发
2009 年
于低压低产水气井排水采气工艺应用初点的确定不 能严格按照临界携液理论来计算。
摘 要 川西气田的泡沫排水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气井排液效果不理想,分析认为最主要 的原因是泡沫排水采气的时机选择不当。为此,以气井最小携液流速理论为基础,选用改进后的 Tuener 携液模 型,对泡沫排水采气应用时机的初点和末点进行了分析,选择出最佳泡排时机,避免了因时机不对盲目采用泡沫 排水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009 年 第 3 卷·第 2 期
文章编号:1673-9035(2009)02-0028-03
天然气技术
Natural Gas Technology
Vol.3,No.2
Apr.2009
泡排工艺临界点分析及现场试验
李宝昌 1 杨 逸 2 赵哲军 2 雷 炜 2
(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北采气厂,四川 阆中 637400; 2.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 德阳 618000)
井排水采气的重要依据[ 1-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
用 Tuener 建立的液滴模型计算最小流速。后来,中
国石油大学的李闽教授将这个模型的液滴进行了修
正,即将原来的圆形液滴变为椭圆形液滴。修正后
的临界流速公式为:
临界流速:

[ ]


(1)
临界流量:
!"#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最小携泡流量认识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应用一段时间以后,随着 地层能量的进一步降低,泡沫排水的难度将增加。 前期施工方法已不能完全奏效,施工效果较初期变 差或无效,有的甚至连施工加入的泡沫液都未返排 出来,这标志着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进入到应用末 点,即地层能量已不能满足携带泡沫的要求,需要 采用其他工艺排液。
关键词 低压气井 泡沫排水 Tuener 改进 模型 临界携液
中图分类号:TE375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泡沫排水采气工艺,要想获得良好的应用 效果,就要对其应用时机进行优化选择,因为并不 是所有气井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应用泡沫排水采气 工艺。笔者研究重点是何时采用泡沫排水采气工 艺,即泡排工艺应用初点,以及何时停止泡沫排 水,即泡排工艺应用末点。
模拟川孝某井实际井况,在井筒平均温度 45℃,地层水矿化度为 60 000 ppm,天然气相对密 度为 0.567 的情况下进行室内实验,测得现场常用的 泡排剂 A、B、C 在不同浓度下的泡沫表面张力和密 度(表 1)。
表 1 模拟川孝某井井况条件下的泡排剂 A、B、C 溶液的基本性能
泡排剂
表面张力 泡沫初始密度 (mN/m) (kg/m3)
4 认识与建议
1)实践证明,利用临界携液理论、极限油套压 法以及改进后的临界携泡流量公式计算泡沫排水采 气时机的选择是简单、有效的。
2)用该方法进行泡沫排水时机的选择能有效避 免泡沫排水采气工艺的盲目性,对于不适合泡排的 气井在理论上首先排除,有效节约了成本。
3)形成了以临界携液理论和临界携泡流量公式 为核心的泡沫排水采气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排水采 气工艺的实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建议开展泡排井复查和优选,选出适合的气井 进行泡排,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井筒污染。
参考文献 [1]金忠臣,杨川东,张守良,等. 采气工程[M]. 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杨 继 盛. 采 气 工 艺 基 础[M]. 北 京 :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
1989. [3]蒋建勋,王永清,张百灵,等. 川西气田泡沫排水采气工
1 气井携液理论分析
1.1 最小携液理论
气井最小携液流速是气井生产过程中气流能携
带液体的最小流速,也称临界流速。对于一个给定
尺寸的液滴,气体流速必须大于携带液滴的最小流
速,气井才能连续排液。因此当最小携液流速大于
或等于实际流速时,气流能连续将进入井筒的液体
排出井口,反之,井筒将会产生积液,这是确定气
对于低压低产水气井,可在监测、分析井筒内 积液的基础上进行井底压力计算,并且把计算值与 井底流压进行对比,当井底压力大于井底流压则气 井被压死,否则气井仍有产能。并可根据气井日产 水情况进行井筒内积液高度预测,适时选择采用泡 沫排水采气时机,低产水气井的井底压力计算可根 据液柱和气柱的压力叠加获得,井底积液高度可通 过气井井口油压力之差计算得出。分别应用静止气 柱(套压)和流动气柱(油压)方法可计算井筒没有积 液时的井底压力 pws和 pwf:
MPa;γg为天然气相对密度;H 为井深,m;为井
筒 内 平 均 压 缩 系 数 ; 为 井 筒 内 平 均 温 度 , K;
( )





;f 为 Moody 摩阻系数;qg

为产气量,104m3/d;D 为油管直径,m。
当井筒没有积液时,pws-pwf=p 套压-p 油压;当井筒有 积液时,pws-pwf<p 套压-p 。 油压 同时可根据油套压力之
计算携带泡沫的最低气体流速公式,即临界携泡流
量公式。通过临界携泡模型修正计算出的临界携泡
流量,也是泡沫排水采气所需的最小流量。

[ ] 临界携泡流量:


(5)
该式与临界携液流量公式原理相同,a 的取值根
据实验结果确定,在没有实验数据的情况下, a 取
值为 2.3。
mN/m。资料缺乏时,以下数据供参考:对水,σw= 60 mN/m;对凝析油,σo=20 mN/m。
用上式计算的数据与气井实际生产数据对比,
计算获得的气井最小排液产量与实际生产数据相吻
合,完善了气井连续排液的最小流速携液模型。
1.2 低产水气井泡排时机确定
根据临界携液理论,当实际产量低于临界携液 流量时井底就会产生积液,一般认为一旦气井不能 连续携液,那么应该启用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但事 实并非如此,在川西大部分气藏采用排水采气的时 机普遍都较晚,这主要是因为川西气田绝大部分气 井产水量有限,从井筒开始积液到气井停产的时间 较长,而且当积液量较小时加药,由于积液量计算 误差较大,不能很好地优化加药量,达不到将积液 带出井筒的目的,反而会形成新的污染[ 3 ],因此对
差来计算井筒积液的高度和积液量:
井筒积液高度:ΔH=100×([ p 套压-p 油压)-(pws-pw)f ]
(4)
井筒积液量:WL=0.785ρLD2ΔH
通过此法判断井底积液量,然后进一步预测井
筒携液能力和确定排水采气的时机,以延长自然排
水期,降低二次污染与减少作业成本。
1.3 高产水气井泡排时机确定
3 现场应用与验证
3.1 气井简况 川孝某井投产于 2000 年 6 月,2005 年进入泡排
天然气技术/ 29
第3卷
李宝昌,等:泡排工艺临界点分析及现场试验
第2期
辅助生产期,目前该井需要采用泡排工艺才能间歇 生产。图 1 是该井进入到 2008 年后的生产曲线及油 套压差值。该井目前的情况是关井复产一段时间 后,加入泡排剂排液效果较好,而当生产一段时间 后,随着产能的降低,泡排效果变差,直至无效。
艺技术优化研究[J]. 天然气工业,2004,24(增刊 B): 93-95.
(编辑:蒋龙)
30 /Natural Gas Technology
may reduce pore loss; (4) the main reservoir spaces in Penglaizhen Formation, such as intergrannular dissolution pore, intragrannular dissolution pore and mould pore, are formed by acid dissolution from overlying source bed; and (5) the Upper Jurassic Penglaizhen Formation is featured by low-porosity and low-permeability (type I reservoir), extra low-porosity and extra low-permeability (type II reservoir) and partly poor developed (type III reservoir), additionally, natural gas in the formation is mainly produced from type I-type II reservoirs. KEY WORDS: Sumatou Structure, Penglaizhen Formation, diagensi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evaluation
表 2 川孝某井两种产量下泡排结果对比表
泡排日期
油压(MPa) 套压(MPa)
泡排前 0.43
0.85
2008-01-29 泡排后 0.43
0.83
日产气量 (104m3) 0.129 1
0.113 8
泡排前 0.43
0.85
0.352 8
2008-02-18 泡排后 0.52
0.75
0.373 5
(1010m3)
(MPa)
1.0 0.8 0.6 0.4 0.2
0 2.0
1.5
1.0
0.5
0 2008-01-012008-01-21 2008-02-10 2008-03-01 2008-03-21 2008-04-10 2008-03-30
图 1 川孝某井生产曲线图
3.2 最小携泡流量计算及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