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管理智慧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的管理智慧(一)
老子其人与《道德经》
老子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
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比较完而系统的哲学体系。
她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乃至对世界哲学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与影响。
老子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末年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部)厉乡曲仁里人。
曾任东周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职务。
相传孔子曾向她请教过周礼的问题。
她告诉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孔子大受教益,深赞老子像条龙。
其时,东周王朝已经衰落,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她便辞官西去,走到函谷关,关令尹喜请求老子在隐居之前,为她写一本书,以便把思想留下来。
“于就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这就就是流传迄今的中国第一哲学巨著《道德经》。
书成之后, 老子西去,“莫知所终”。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对老子就是谁提到了3个人:一就是上述比孔子年长的李耳,二就是与孔子
同时的老莱子,三就是晚孔子129年的东周王室的太史儋。
但司马迁本人及大多今人,都倾向于就是李耳。
《道德经》又称《老子》,近年学者认为该书写作于春秋末年,后又经战国中前期人增修而成,故书中带有战国时期的痕迹。
《老子》一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历代都有学者对《老子》作注释,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千人,史所罕见。
最早注释的就是战国末年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有《解老》及《喻老》两篇。
魏晋时玄学家王弼的《老子注》影响最为深远,又称通行本,如今所见《老子》一出皆本于此。
今人任继愈的《老子新译》,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介》都很值得参考。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
有说它就是言哲思的,有说它就是言智术的,有说它就是言兵事的。
但它总的就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
《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5千余言,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表达了宇宙与自然的总规律,《德经》说的就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道”就是“德”的根本,“德”
就是“道”的载体,就是“道”的体现。
《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与精微的思索,内容涉及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就是经世改用之学。
《道德经》就是老子思想的精髓,就是一部历代学者已经研究了两千多年的皇皇巨著,深奥不好懂,故常使人望“道”兴叹,不得其门而入。
作者斗胆略作介绍,然终难窥堂奥。
“道”乃万物总规律。
“道”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在《道德经》中提到了70多次。
老子首先提出了“道”就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所谓“道生天地万物”。
这非关本文宗旨,谨从略。
此外,老子说“道”,还具有万物的共性,万物的总法则的涵义,韩非子云:“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稽就是考量之意,她正就是把“道”解释为万物的总法则的。
“道”本来就是指人行走的道路,经过引伸具有“规律”、“法则”的意思。
如“天道”系指明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过程与规律;“人道”则指人类社会秩序,包括道德规范,道理与原则等。
老子吸取了“道”的这些涵义,认为“道”就是自然与社会变化的总规律。
“天”、“地”、“人”都要以“道”为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以后只列章)。
大德之人的行动也要“唯道就是从”(2l章)。
日月星辰按道(自然规律)而运行;树木花草依道而生息。
人有
道而前进,人无道即碰壁,明君有道而国盛,暴君无道而政亡。
因此说,不学“道”不足于修身;不识“道”,不足以治国。
柔弱胜刚强。
这句话概括自78章,后人也常以“守柔”来表示老子的这一思想。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8章)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冲击坚硬的东西,却没有胜过水的,弱能胜强,柔能
克刚,这道理天下人尽知,却无人能实行。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就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76章)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就是柔弱的,死后躯体却就是僵硬的。
草木生存之际也就是柔软脆嫩的,死亡之后就变得干枯了。
坚固强硬属于死亡,柔弱则归于生存。
因此,用兵逞强不会胜利,树木强硬就会折断。
坚固强大走向衰落,柔弱则向上发展。
老子号召人们向柔弱的水的品质学习,柔弱胜刚强。
对人而言,不可逞强。
人之处世,必经谦虚谨慎,以“柔弱”为原则。
“善用人者为之下”(68章)善于用人的人对人就须谦与恭下。
“就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66章)因此圣贤之人要想处在人上,必须对人表示谦下;要想处在人的前面,必须把人放在自身的前面。
圣人从来不自以为就是,也不自高自大,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赢她。
无为而治。
“自然无为”就是“道”的特征。
老了云“道法自然”,(25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7章)大道永远就是无所作为的,但却无所不做。
“道”对天地万物并不妄加干涉,让她们按其本性自由发展,结果却就是美好的。
这里“自然”、“无为”其实说的一回事,“自然”就是自然而然,顺其本性发展;“无为”则从另一面讲意思就是不妄为,不随意干涉之意。
“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以“无为”的方式去做,那天下就不可能得不到治理了。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7章)这里的“我”指的就是有道的人(圣贤领导)我无所作为,人民就自我化育(自然生长与培育万物);我好清静,人民就自然纯正,我不扰民生事,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没有贪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这里要强调一句,“无为”并不就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就是不姿意妄为,不孜孜营私,而就是一心依天地自然之理而行的意思。
英译“无为”据说如下的句子译得比较恰当。
Non―action(Wu-wei)is not meant literally“inactivity”but rather “taking no action that is contrary toNature.in other words letting Nature take its own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