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的多重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的多重意蕴
——以古典文人山水画艺术为考察对象
滕志朋(广西财经学院,南宁 530003)
关键词:文人山水画艺术自然天人合一后现代精神
摘要: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中,“自然”首先指山川树石等自然存在物构成的自然环境,这些客观事物类似于人,有其内在的常理和情状;其次,自然又包含人或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思想情感;其三,山水画艺术的“笔墨”
也被视为自然,即人的艺术行为活动、人的实践,也属于自然的一部分。
文人山水画艺术关于自然的多重理解,体现的正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天人合一”观念。
后现代思潮中某些派别的思想是与“天人合一”观相通相应的;这提醒我们,在思考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时,不能贸然割断和抛弃传统。
自然是文化之母。
按理说,每一种文化,都应与自
有意味的是,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虽都从
然有一种和谐性、亲近感;但事实上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把“天人合一”当作其核心精神。
“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样的亲和关系。
”①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知理解与其他文化都不同。
人物画等其他画科中独立而来,属画科之一,但后者
的重要性是前者所不能比拟的,山水画是中国古典绘
画的代表形式。
为什么中西
“风景画”
地位悬殊?因为
在文人画家看来,
“山水常常是世界本质的表现。
”“天
地运行的道理所在,就是山水的实质之所在。
”自然
⑤
艺术是文化系统中最精致的部分,最能体现一种文化的核心精神。
绘画于中国传统文化即如此。
林语堂说过,“绘画殆为中国文化之花。
”意即绘画乃中国文化的代表。
林氏指出,中国画之特性最终不是超越自然,而是与自然融合。
绘画的这种特性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其中暗含着中国人的人生观、宇宙自然观。
②因此,考察中国文化之自然观,不妨以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为界域。
那么,山水画艺术视阈中的“自然”,则有以下三重意涵。
世界,在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中国文化中的自然,大不同于西方关于自然的
认识。
在西方人看来,比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自然只
是一个还没有灌注生气——
—无灵魂的世界;所谓自
然,是各个分立的个别的物体的抽象的杂多,或统摄
诸独立个别物体的纯然自在的统一。
⑥按这种观念,山
”
“
水树石等自然存在,都只是一些散乱、僵死无灵魂的
感性自在物。
中国文人画家则不这样看待。
对他们来
说,正像人有物质的身体,同时又有内在的精神世界,
自然万物也有其内禀,万物都是
“活体”、
有灵性。
宗炳
一、
第一重自然:天地万物与四季轮回
认为: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以形媚道”《画山水
“
“
,
(
所谓自然,就是指日月星辰、高山湖泊,以及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所构成的整体,这一点是东西方所有民族文化都相同的。
序》
),王微说“形者融灵”《叙画》
(
),石涛则把山水呈
现出各种形态情状,解为山水的“蒙养生活”
,即山水
有其内在品性:灵气”、“神”、“理”。
⑦即是说,山水树
“
我们知道,绘画是眼睛的艺术,它是诉诸“看”
的,
石,都有内在禀性、
品质,亦如人有个性和情趣一样。
它描摹的正是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由于我们仰观俯
为什么中国文人山水画总是把自然图写得至善
察,视阈所及,归根结底还是自然的世界。
所以真实再
至美?因为文人画家眼里的自然是情感性的存在,自
现我们看到的峰峦泉石花树丛草,就成其为风景画
然是情感化的自然。
自然的外表是美的,而且自然对
(山水画)艺术。
人怜惜抚恤,适于人生存和发展。
山水和人气相求,心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山光水色,不同时令有不同的
相应。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
(南北朝·王
风物。
要真实地状写自然,所以就有“李思训写海外
微:叙画》⑧是故,他们要借助丹青水墨,表达对自然
《
)
山,董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徐山,李唐写中州山,
的爱!
马远、
夏圭写钱塘山,赵吴兴写苕山,黄子久写海虞
二、
第二重自然:人或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山……”各有各的擅长;石涛则告诫说,凡写四时之
③
“
景,风味不同,阴晴各异,审时度候为之。
”
④
人是自然之子。
但是,在西方看来,所谓自由独
2010 . 10 067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立,就是人挣脱自然的束缚。
人与自然是主客对立的,
毕竟是分立的,如何统一呢?用郑板桥画竹来说,
“眼
社会的发展意味着人与自然距离越来越远。
西方经济
中之竹”
是外在自然,胸中之竹”是内在自然,而“其
“
学的基石——
—人的本性,也并不是指人的“自然属性”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眼中和胸中之竹
輥輳訛
—自然(本性,
——
Nature)。
毋庸置辩,西方人也承认人
的统一,要借助
“手中之竹”。
所谓手中之竹”
“
,既不是
的身体是属于物质性的,是一种自然;但最终来说,西视网膜上物的影像,也不是寄寓于竹的某种情感,
“手
方是把
“理性”
当作人的本质。
所以,人与自然两分,自
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手中之竹”
輥輴訛
指的是笔墨
然是自然,人是人,在西方是明确的。
运用,就是通过手的勾、、擦、点、染,将线条和墨块皴
而在中国文人这里,人和自然既是“二”
:人,人周
分布到宣纸上,形成特定的形象。
“眼中之竹”“
和胸中
围的山川河流;又是“一”
:人和山川河流都是自然存
之竹”“
,通过手中之竹”
(笔墨)得以统一于画面,不如
在;人有灵魂,物也有内质、
品性。
人与万物之间没有
说,一幅《兰竹图》,正是“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屏障或樊篱,相反,人的心灵本就是宇宙的造化,是自“手中之竹”
三者的完美交融!
然的果实,就是一种
“自然”。
可以说,在中国文人山水
“对于中国画的传统来说,物象、、
心境笔墨,三者
画艺术里,有两个(两重)自然:外在的山水——感性—
缺一,便不足以构成具体的创作。
”如果说“物象”
輥輵訛
和
世界;人——
—内在的精神世界。
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
“心境”
都作为自然,是传写描摹的对象,那么可以说,
用诗化语言表述了这种认识: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
“
“笔墨”
同样也被当作自然”
“
的一部分,成了山水画艺
射着天地的诗心。
(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
‘
)山川大
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地是宇宙诗心的影现;画家诗人的心灵活跃,本身就
以
“自然”
作为运笔用墨的高要求,在画论史上不
是宇宙的创化,它的卷舒取舍,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
乏其例。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
“
迹,空灵而自然!”
⑨
上”,这里的“自然”
輥輶訛
指的是画面给予观赏者的感受,
苏轼等人为何倡导“文人画”士人画”
(
“
)?苏轼
也就是说笔墨所达成的效果,或就是笔墨。
类似的说
《净因院画记》认为,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
“
法还有清·唐岱《绘事发微》“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
:
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辩。
”他在《又跋汉杰画山》
⑩
之自然”,但唐岱所说的笔墨自然,更直接地和外在
輥輷訛
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乃若画
“
自然联系在一起。
毕竟生命属于自然现象,人的实践
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輥輯訛,不活动,最终要以自然宇宙这个最高本质为旨归。
这就
是画工对物象的描摹不准确,而是缺少了一个灵魂:
与黑格尔关于人是理念的化身的观点,多少有些相
无
“逸气”。
“山水原是风流潇洒之事”
,若画山水如画
似了。
地图,
“论画以形似”
,实乃童髫之见。
山水画要表达什
笔墨,是山水画艺术特有的创作手段,也是这门
么呢?对于苏轼而言,是“写胸中盘郁”
,对于倪赞来
艺术的代名词。
在文人画理论看来,画写山水是使人说,是“写胸中逸气”
,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得更
(自然)与无限的自然世界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的理明白:
“山水乃写自然之性,亦写吾人之心。
”显然,中
輥輰訛
想途径。
在精神自由情感蕴藉的状态下,借助淋漓畅国文人画家们不单把山水视为自然,且把作为主体的快的笔墨挥洒,自然与人不再敌对和隔膜,而是相融画者,以及画者的思想情感,也视为一种自然了。
“中相交,浑然天成,以至于石涛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
国文人山水画……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
搜尽奇峰打自然的本身。
”“自然的本身”
輥輱訛
,既包括山水树木,也包
草稿也。
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于大涤
括性情、
趣味,精神、
心灵,还包括作为创造者的人。
也。
”
輦輮訛
明末清初的石涛,其《画语录》被誉为“几乎成为
中国画学史乃至中国美学史的压卷之作”。
《画语录》輥輲訛
“
力倡一画”。
“一画”
“
之法
,既是画之根本大法,也蕴含
四、
中国文化之自然观”
与后现代之思
自然宇宙之本质。
“一画”“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乃
,又
“见用于神,藏用于人”。
就是说,自然万物和人是一个中国古典文人山水画艺术关于自然的多重理解,
连续体,是统一的,所以人才能领悟自然宇宙之洪规
涵盖了对人本身的认识,对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
(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才能掌握“一画”“从
,使画
的认识。
这种认识可以用
“天人合一”
命题来表述。
而
于心”、“万物著”。
石涛“一画说”的理论基础无非就“天人合一”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是说,
是:人即自然!
文人山水画艺术,承续、
弘扬并深化了中国文化的最
高精神。
阐发山水画艺术关于自然的多重意蕴,也就三、
第三重自然:山水画的笔墨传达,或人的
等于解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天人合一”的深刻
创造
内涵。
山水是自然,人(思想情感)也是自然,但这二者
这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呢?
068 2010 . 10
古代文学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我们知道,随着现代性的不断扩张、
渗透,今天的
一”
与中国式天人合一”
“
不能简单等同。
但是,这二者
世界,出现了许多事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问
的不同,其实只是具体实践这种理念时所处的社会历题,其中,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最为严重地威胁着人史条件不同,所采取的策略不同;而作为社会的理想
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危机面前,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
境界,作为一种终极价值,东西方却是可以一致的!
判,已然成为全球共识,西方生态学及生态美学也就
那么,当我们回首百年来走过的道路,展望当代
应运而生。
中国社会的未来前景时,面对诸如从文人山水画艺术
生态主义看到了现代社会的症结。
在生态主义看
凸显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我们是不是仍然当作
来,
“社会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以及人类、
科学和技术
包袱,可以一抛了之呢?
对自然的淡漠几乎达到能够容忍的极限……大多数
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都是反自然的,因
作者简介:滕志朋,文学博士,广西财经学院文传系副
为它们决心诉诸暴力来开发和改造自然。
”由此,生
輦輯訛
教授,研究方向:文学与文化、
文艺美学。
态主义运动提出,要恢复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统一,要
建立真正顺应自然的社会。
①輥輶訛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生态主义一样,后现代主义重要派别的“建设
2002:,
134 163.
性后现代主义”
,也从重新理解“自然”的角度来展开
②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北京:宝文堂书店,:
1988 276.
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
其代表思想家格里芬指出,
③ [明]董其昌.画旨[M].杭州:西泠印社,
2008:20.
现代范式的自然观,认为自然完全由无生命的物质构
④訛 [清]石涛.石涛画语录[M].杭州:西泠印社,:,
輦輮
2006 75 53.
成,缺乏任何经验、
情感和内在关系,缺乏有目的的活
⑤ [前苏联]叶·查瓦茨卡娅.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M].长
动和努力,也就是说,自然是僵死的东西,没有任何内
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7:
237.
在价值;同时,关于人的本性,现代思想以还原论的抽
⑥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象方式看待人性,把人看作
“经济动物”。
这样一来,人
150.
与自然、
人与人的关系,就扭曲为完全外在的实利关
⑦輥輲訛朱良志.石涛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系,人对自然实行统治、
占有和掠夺,人和人之间只剩
72-73,.
1
⑧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
下竞争:每个人都要通过打败别人来实现自己的利
社,
2002:
81.
益。
在格里芬看来,这种自然观——
—用韦伯的术语
⑨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140-141.
说—导致了自然的祛魅”“死亡”。
现代范
——
“
,自然
了
⑩俞建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M].北京:人民美术式的牢固统治将把世界推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
出版社,
1998:
47.
格里芬认为,对世界的拯救,必须实现“世界的返魅”
;
輥輯訛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必须认识到人是创造性”
“
的存在物,创造性才是人的
2009:
258.
本性輦輰訛。
而要使世界向后现代范式过渡,就必须超越
輥輰訛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现代的二元论和实利主义,一方面要消除人与自然的
社,:
2009 22.
敌意性,而感受到一种亲情关系;另一方面是承认自
輥輱訛輥輳訛輥輴訛輥輷訛俞建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M].北京:人
然存在物都有某种程度的有目的性的自由,而人类思
民美术出版社,
1998:,,, .
81 1179 1179 864
想或灵魂完全是自然的。
这是一种推动人与自然融为
輥輵訛徐建融.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
一体的后现代意识,格里芬名之为“有机主义”
,并强
社,.
2000
调这正是所谓后现代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輦輱訛
輦輯訛 [法]塞尔日·莫斯科维奇.还自然之魅:对生态运动的思
格里芬等人的理念,可以置换成中国式表达:天
考[M].北京:三联书店,
2005: .
23
“
輦輰訛輦輱訛 [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
人合一。
”
就是说,最先锋的后现代思想与我们传统的
出版社,
1998:
218-228,
22.
精神向度,竟然相似相通、
不谋而合!
毋庸争辩,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性发展到了极
限后的产物;属于小农自然经济的传统中国,不可能
(责任编辑:赵红玉)
孳生这种
“后现代”。
所以后现代主义的“天人合
思维
E-mail:
zhaohongyu69@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