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刘莹轩建行临沧分行
【摘要】信贷业务是国内银行最主要的经营活动和价值创造的核心业务,也是银行主要的风险来源,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风险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自身盈利水平,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家金融战略安全。因此,在当前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的经济环境下,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面临严峻挑战,也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银行信贷经营特点风险管理
一、银行信贷经营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信贷是货币外延产生的一种金融商品和工具,是信用的一种形式体现,银行的信贷经营本质就是经营风险,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好坏,不但反映了银行的收益和资产质量,更反映银行的经营竞争力。从信贷资金的运转过程来看,银行发放贷款之后,到企业取得资金购买经营所需的材料或商品,创造出具有新价值的商品,并以销售后获得的资金归还银行本息的整个资金运行过程,都受到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及信息不对称的约束影响,从而会导致企业的违约风险,使银行面临信贷风险。目前,国内银行信贷经营大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目前在信贷市场上,银行与企业的信息分布严重不对称,企业由于信息存在较多的私密性,其是否选择公开与否与企业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的行为选择息息相关,因此企业的信息公开存在较大的自主性,处于信息的强势地位,而银行则处于弱势地位。
二是信贷资产的低流动性。一般而言,银行的短期贷款普遍为一年左右,中长期贷款为三年以上,贷款期普遍较长,而贷款一般要到约定的日期,企业才会还本付息,且随着近几年来银行贷款的逐渐长期化,贷款的风险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暴露出来。由于目前国内尚末建立一个完善的贷款交易市场,银行的信贷资产无法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当贷款质量下降时银行无法及时止损。
三是信贷经营的悖论。虽然银行的信贷经营理论都是提倡信贷资产分散化、多元化的原则,要求信贷资产尽可能按行业比例均匀分散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之中,防止贷款过度集中在某些客户、某些行业或某个地区。但是在实际信贷营销和经营中,迫于业务增长压力,又不得不将信贷业务集中在某个地区、某些客户及某些行业。由此,造成了银行既怕信贷风险的高度集中,又怕丢失信贷业务增长来源的两难困境。
二、信贷风险管理的本质及特点风险是金融体系及金融活动的最基本属性之一,由于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与损失存在着紧密联系,也与银行信贷经营息息相关。
目前学术界认为狭义的信贷风险是指由于风险或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出现以细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在银行的信贷经营中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信贷风险重点是信用风险的管理展开讨论。就目前银行信贷经营情况来看,信贷风险具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信贷风险产生根源在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不单
只受自身的经营决策和方法所决定,同时也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以本次金融危机为例,金融危机造成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导致国内大量企业的关停倒闭。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经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并且各种不确定性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从经营环境来看,经营的不确定性是形成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
二是信贷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对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即信息的对称与否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与企业在信息掌握上处于不同地位,企业对自身经济状况、战略决策措施及自身努力程度等了解都比银行更为清楚,而银行对企业的信息并不完全了解,并主要依靠企业提供,使得银行明显处于信息不利地位,因此,信息的掌握程度,是分析和评估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结语由于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是信贷资产,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因此,信贷风险管理便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信贷风险管理是动态的过程,揭示银行信贷风险要从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和微观主体自上而下地分析考察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特征,发掘和识别产生风险的因素并加以量化和控制,才能合理判断企业的风险所在,才能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通过分析梳理了银行信贷经营的特点及风险本质,提出了加强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调整经营战略,加强风险预警,构建灵活有效的主动退出机制,及时化解隐性贷款风险等方面的建议。
1.加强宏观经济分析和市场调研,在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和市场定位的情况下,找准市场。正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性变动
状况,是信贷风险预警分析的必要前提,银行须加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及时把握政策走向,根据宏观经济的结构转型需求,提出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和行业,适时建立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动的提前反应机制。
化解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系统风险,避免因与国家或监管当局的政策抵触而导致的政策风险,从战略高度确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为银行制定科学可行的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的正确投向,为信贷营销、信贷审批决策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2.加强信息沟通,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充分利用外部信息,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行业协会、工商、海关等外部信息与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或是通过中介、咨询公司等了解各种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和信息,从而解决企业的经营信息问题;二是利用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银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因为企业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根本能力来自于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企业进行盈余操作以此获得银行贷款,所以企业的财务分析重点要以企业利润与现金流量关系为核心进行分析判断,财务分析是银行对企业进行信息加工整理的一个基础工作。
3.加强风险计量和识别,提升风险掌控能力。风险的识别及计量是银行全面实施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银行应以IT技术为平台,运用数据库、数据挖掘、风险计量模型等统计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的违约可能性和损失率、银行收益
等进行量化,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度量信用风险,并将度量结果应用于企业的信用评级、授信、贷款定价及贷后管理等各个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整体的风险计量及识别能力。
4.主动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通过大力调整信贷结构,使有限的信贷资源向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向经济资本回报率高的地区、向战略业务领域和重点目标客户倾斜。银行可通过重点营销拓展政策优先发展行业、企业,扩大优质市场份额,促进信贷向优势产业流动;加强信贷市场预测,对已经预见的隐性风险贷款积极主动进行压缩和退出,增强退出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超前性,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企业主体,制定不同的退出计划,有效地退出风险企业,并将腾出的资源用于发展优质业务。
5.建立分层次的预警机制,提高对风险的反应能力。一般来说,贷款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变成问题贷款或损失,在其劣变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预警信息(如贷款逾期、欠息、产品滞销、应收款高企等),银行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预警体系,由于宏观行业层次到微观主体经营层次,多维度进行监控分析,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问题贷款的发展,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减少银行的损失。为此,银行可建立总行—省级分行—级分行—支行的分层次预警机制。总行通过重点加强宏观的产业分析,提出宏观信贷政策。省级分行应结合本地区实际重点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分析预测,具体指导基层行的实际操作。市级分行要重点监测企业的现金流量等第一还款来源,密切监测贷款资金走向。支行应重点分析判断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