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 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70、71页。

教材简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过度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也是《比的理解》这个单元的起始课。设计了“图形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有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知识基础。高年级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自学水平,所以在教学时,有目的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初步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准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准确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有。

5、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准确读写比;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

教学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实例1:请看这张是谁的照片,非常帅的三个小明星:(PPT先出示照片A,接着再出示照片B、C、D、E):照片B、C、D、E有的放大了有的缩小了,看了之后,你觉得哪张照片和A比较像?它们之间存有着什么奥秘呢?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一)理解“比”的意义。

1、观察探究(PPT)。

(1)提出问题。

你认为哪几张与原来那张比较像?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生:……)这些照片的像与不像与照片的什么相关呢?(生:……)

(2)小组探究。

(PPT出示下图)(略)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再做研究。

小组合作要求:

1、数一数,填一填,把表格填完整。

2、讨论:照片长与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算一算。

3、在小组内交流:你发现照片相像的奥秘是什么?组长整理小组内意见,并作好记录。

(3)汇报交流。

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

①照片D 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 的2倍。

②照片B 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 的 。 ③照片B 和C 的高度一样,照片C 的长是照片B 的3倍。

④照片E 和F 的高度一样,照片E 的长是照片F 的4倍。

⑤6÷4=1.5 12÷8=1.5 3÷2=1.5 (或 4÷6= 8÷12= 2÷3= )此时出示下表(PPT )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A 、B 、D 三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

的 ,所以它们比较像。 明确:(师)看来图形要按一定的比例实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与原来的图形才会相像。

2、揭示课题。

师:说的很好。刚才我们找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使用的都是除法算式,这节课,我们给这些数的关系再起个新的名字,叫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二)生活中的比。

(1)理解“比”的意义。

3221

32323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