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外科内治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用于
▪ 成脓期
分类
▪ 补托 ▪ 透托
透托法
▪ 透脓散 ▪ 毒盛正不虚
补托法
▪ 托里消毒散 ▪ 温阳托毒方 ▪ 毒盛正虚之证
补法
▪ 是须应疮疡病程的需要 ▪ 是促进生肌之需要
何为补法
▪ 虚者补之 ▪ 补养 ▪ 目的:恢复正气、助养新生பைடு நூலகம்
首重
▪ 健脾和胃
什么虚
▪ 或气血虚 ▪ 溃后不敛、脓水清稀、神疲、面色白、脉
或为寒邪
▪ 寒者热之 ▪ 温通法
或寒痰凝结
▪ 温经通阳、散寒化痰 ▪ 阳和汤
适应于
▪ 寒痰凝结之虚寒证 ▪ 漫肿酸痛、不红不热、苔白、脉迟 如流痰、附骨疽、脱疽等 口不作渴、小便自利、形体畏寒等
或体虚风寒湿结
▪ 如痹证以及麻风病初起等 ▪ 患处酸痛、漫肿不红不热、恶寒重、发热
轻、苔白腻、脉沉紧等外寒现象。
注意
易耗正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无形之热(弥散)
▪ 或在气分 ▪ 或在血分 ▪ 或在三焦 ▪ 或由阴虚
表现
▪ 发热、汗出、红肿热痛
在气
▪ 四大症状
在血
▪ 口渴不多饮、舌绛、脉数
清热法
▪ 泻火解毒 ▪ 清热凉血 ▪ 清热解毒 ▪ 养营清热 ▪ 清骨退蒸
气滞而发
▪ 七情 ▪ 肝郁气滞 ▪ 硬结肿痛不甚、皮肤多不红不热 ▪ 疏肝解郁 ▪ 逍遥散
虚 ▪ 八珍汤
或阴虚
▪ 补阴 ▪ 六味地黄汤
独活寄生汤
▪ 补肝肾 ▪ 温经散寒、祛风散寒
或瘀血
▪ 皮肤病 ▪ 疮疡病
共性
▪ 或疮疡肿硬痛甚 ▪ 或结块色较淡或不红或青紫 ▪ 或皮肤病表现为结节、肿块、毛细血管扩
张、肥厚等
和营祛瘀法
▪ 红四物汤等
注意
▪ 性温易助火
或因痰结
▪ 常与其它邪气夹杂致病 ▪ 或夹风热 ▪ 或夹气郁 ▪ 或夹体虚如阴虚或血虚
中医外科内治法
何为内治法?
▪ 审证求因
解表法
▪ 辛凉解表(银散、牛蒡解肌汤) ▪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万灵丹)
或为热结(里证)
▪ 实热、虚热 ▪ 口干、便秘
实热
▪ 腹胀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沉数 ▪ 攻下 ▪ 大承气汤常用
虚热
▪ 腹部痞胀、口干舌红、脉细数 ▪ 润下法 ▪ 常用润肠汤或麻仁丸等
病症不同
▪ 颈痈:结块肿痛、咽喉肿痛,伴有恶风发 热
▪ 乳癖:结块坚实,皮实不变不痛或微痛, 伴有胸闷气塞等
▪ 乳岩:脓水稀薄,或渗流血水、形容消瘦、 神疲肢软等。
常用处方
▪ 疏风化痰: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 ▪ 解郁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 ▪ 养营化痰:香养营汤
或湿邪
▪ 最多夹热 ▪ 其次挟风 ▪ 最次挟寒
湿热交蒸
▪ 或湿热并重 ▪ 或热重于湿 ▪ 或湿重于热
致病特点
▪ 下部 ▪ 清热利湿 ▪ 以鲜红与渗出 ▪ 湿热交蒸:萆渗湿疡 ▪ 热重于湿:五神汤 ▪ 如湿热流注入肝经:龙胆泻肝汤
何为托法
▪ 《外科启玄》 “托者,起也,上也” ▪ 补益气血和透脓 ▪ 扶正气,托毒出
透脓、托毒
是与内科有显著区别,是体现外科内治法特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