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祖荣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乙型肝炎
2002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中央财政和GAV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项目支持,实 现儿童免费疫苗接种
出台国家乙肝控制规划
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和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 分别降至1%和7%以下
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血吸虫病
成立国务院血防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监测/危险因素监测?不同监测内容的结合? 资料收集
个案表/一览表?表格的标准化?资料汇总?
与常规工作的结合 收集资料的责任人员:责职与权限
收集资料的时间规定
监测资料的报告
报告方式 计算机网络报告/人工报告 个案报告/汇总报告 报告时间:日报、周报、月报、年报
报告流程:直接报告/逐级报告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
JS CDC
江苏省CDC 祖荣强
第一部分 疾病监测概念及
监测系统建立
JS CDC
疾病监测概念 监测系统建立 监测系统运转 监测资料分析 监测系统建设误区
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1)
被动监测:由责任报告人按照既定的报告规范和程序向公 共卫生机构(疾控中心)常规报告传染病数据和资料,报 告接收单位被动接受报告。
强大的国家和国际项目支持
强力监控传染病
加强监测、预警
及时发现病例
(Intensified monitor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鼠疫、霍乱、SARS、HPAI 等
对每一病例,采取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 严防播散
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2)
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EPI-targeted diseases)
MMR和其他以DTP为基础的多联苗逐步替代传统疫苗
其它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
加强监测
密切观察流行趋势、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征变化 做好暴发和流行的预警、预测和控制
加强干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和优化
预防控制策略、措施
疫苗、药物研发、诊断治疗技术
实施地区性预防控制项目(出血热、疟疾等)
AFP监测、SARS监测
事件为基础的监测: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灾防病信息监测 系统
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3)
社区或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监测系统所收集的信息是以社区
为基础,是对社区内所发生的所有特定传染病(或其他健康 事件,如出生、死亡等)进行报告和收集。
特定的背景:自然灾害
监测数据分析
基本内容: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发现高危人群 时间分布:检测疾病趋势异常动向 地区分布:确定防制重点地区 交叉、组合分析:揭示疾病随时间推移在地域上 的扩散规律 展示方式: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地图、标点地图
100 报告数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0
1-1 1-12 1-23 2-3 2-14 2-25 3-8 3-19 3-30 4-10 4-21 5-2 5-13 5-24 6-4 6-15 6-26
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HIV/AIDS
出台“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 发布“国家遏制艾滋病流行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 实施“四免一关怀”等综合政策 综合防治: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
到2010年,艾滋病感染者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
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结核病
提高病人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 到2010年,治疗TB病人400万
监测系统的目的(1)
描述或估计传染病的发病规模、分布特征、传播范围 早期识别流行和暴发 了解疾病的长期变动趋势和自然史 判断疾病或病原体的传播是否已被阻断或消除 病原学监测:微生物的型别、毒力、耐药性及其变异
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危险因子监测:宿主动物、病媒昆虫
监测系统的目的(2)
性、目标疾病特征 监测对象的定义:人、时、地 病例定义 保证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考虑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求 考虑监测目的、基层诊断条件和能力、疾病控制目标 针对同一种疾病,不同的目的可有不同的定义
监测资料收集
监测方式
普遍报告/哨点监测?被动监测/主动监测?人群
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所收集信息来自医院就诊病例。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实验室监测:按一定的规范收集并上报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数
据资料 独立的监测体系;或特定监测系统的一部分
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4)
哨点监测:通过(随机或非随机方法)选取一定数量报告单 位或报告人作为监测哨点,进行特定传染病报告。 HIV监测;流感监测 描述疾病的变化趋势,探测暴发和流行 推算总体发病水平 特点:耗费低、效率高 已列入消除计划目标的传染病,宜普遍监测 样本代表性问题
疾病监测其它相关技术
无关联监测:当监测目的不是为了发现病例,而仅仅是了解 人群的流行状况时,可利用为其他目的而收集的资料,在不
识别个人的情况下开展监测/检测。
健康体检采血作HBsAg检测、HIV抗体检测
记录联接:把两个不同来源的资料联接起来进行分析,组成
一个新的信息库以扩大其在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Onset date
某地XX病暴发疫情发病时间分布
伦敦某街区霍乱死亡病例分布
通过色差反映流行状态
美国成人肥胖症时间与地区分布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0%
10% to 15%
>15%
N/A
监测信息的分发与利用
原始数据开放权限? 监测信息的分析结果发给谁?
缺点:漏报较严重
优点:稳定,易普及
主动监测: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特殊需要,由公共卫
生人员定期到责任报告单位收集疾病报告、进行病例搜索
并督促检查报告质量的监测方法或监测系统。
漏报调查:建立在被动监测之上,促进报告完整性 缺点:监测成本高
疾病监测的基本概念(2)
病例为基础的监测:收集特定病例信息
监测系统的评价(3)
由于监测目的不同,每个监测系统对系统不 同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 监测系统各特征往往相互间有联系,提高对 某个特征的要求,可能会降低对其他特征的
要求
监测系统的建立(1)
制定监测方案(实施方案)/工作指南
监测工作背景:现状、监测工作必要性、可行性
监测目的:发现规律、服务于决策 监测点选择:监测地区、实施单位 监测内容:监测对象(人群、社区)、病例定义 监测资料收集内容与方法:收集、报告 监测资料分析、总结与利用:时间、方法、内容 监测质量控制与督导考核 各级相关单位的分工与职责
监测系统的建立(2)
监测方案的预试验和修订
方案的可接受性、可行性
人员培训 组织管理、专业技术
监测系统的启动和运转
日常质量控制,定期考核督导
监测系统建设的几个误区
计算机和IT才能反映监测水平? 对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的忽视 对现场管理的忽视 对数据分析的忽视
对数据反馈的忽视
日期
2005年流感病例报告数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Cases
政府参与,针对性措施
健康教育
Survived Died
6-20 6-22 6-24 6-26 6-28 6-30 7-2 7-4 7-6 7-8 7-10 7-12 7-14 7-16 7-18 7-20 7-22 7-24 7-26 7-28 7-30 8-1 8-3 8-5 8-7
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国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
五种疫苗,七种传染病
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直至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目标 启动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部分省已将乙脑、流脑纳入免疫规划
提高儿童免疫服务和管理水平,保持高水平免疫覆盖率 未来优先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
腮腺炎、风疹、HIB、水痘、甲肝等
影响传染病控制、干预的效率
代表性:监测系统描述的卫生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 代表目标人群中实际发生的卫生问题。
监测系统的评价(2)
评价监测系统的标准
简单性:监测资料是否容易收集?监测方法是否容易操 作,系统运作的程序简单 灵活性:监测系统对新的卫生问题、操作程序或技术要 求能及时作出调整而适应其变化 可接受性:监测系统的参与者对监测工作的意愿达到什 么程度 阳性预测值:指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中真正的病例所占 的比例。
全球化进程加快,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生产、消费模式、 生活方式变化等
现有传染病监测方法发现新发传染病能力差
传染病防控循证决策水平低 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
检测方法;监测用试剂研发、生产、供应;标准化及质控体系
疾控体系硬件得到加强,传染病防控技术力量仍很薄弱 应用和基础研究薄弱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向下级单位、报告人反馈
是否向社会公布?以何种形式公布?公布的范 围是否有限制?
监测系统的评价(1)
评价监测系统的标准
灵敏性:监测系统识别卫生问题的能力。
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占实际病例的比例
监测系统判断爆发或流行的能力
及时性:监测系统发现卫生问题,至有关部门接到 报告并作出反应的时间间隔
对监测质量评价的忽视 对数据利用的忽视
与其他信息来源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中国疾病监测体系
JS CDC
我国传染病防控工作布局 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构成
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1)
重大传染病( Top-priority infectious diseases )
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乙肝 国家控制目标和控制策略
其它法定管理传染病(Other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
监测
暴发的预防控制
地区性控制项目 阶段性控制项目
新发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监测、发现、确认与早期预警 暴发控制 降低发生风险
出生资料:无未来发病/死亡记录 婴儿死亡资料:无出生体重记录
将两者联接分析,可获得不同出生体重的婴儿死亡率。
监测系统的设计
设计步骤 确定监测需求、澄清监测目的 明确病例定义 确定系统框架及资料来源和报告方式 制定数据分析方案 确定监测信息分发和常规使用机制 确定监测系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五种疫苗,七种传染病
结核----卡介苗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百白破
麻疹 脊髓灰质炎 乙型肝炎
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 其他推荐纳入免疫规划的传染病(Potential EPI-targeted Diseases) ----流脑、乙脑、出血热等
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3)
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建立和检验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假设 进行传染病流行趋势的预测、预报和预警 发现新发传染病 如何确定监测目的? 监测目的和需求越多,变量越丰富,监测系统可接受 性就越差,工作难度越大。 注重可操作性
监测对象与病例定义
监测对象
确定的依据:监测目的、疾病控制目标、资源可利用
Baidu Nhomakorabea
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
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对待新发传染病问题, 建立应
对新发传染病的国家战略
加强科学研究 提高发现、识别和预警能力
探索建立新的监测方法(严重临床症候群的报告与监 测、建立完善实验室监测体系)
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能力,强化应对准备
面对挑战/存在问题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和生态恶化
2006年,发布血吸虫病防治条例
防治策略的重大调整
传统策略:以消灭钉螺为主
现行策略: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
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04-15年) 至2008年,全国所有流行县区以村为单位,人粪检阳性
率降至5%以下,家畜粪检阳性率降至3%以下
到2015年,上述指标均降至1%以下
努力方向
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新发传染病监测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 自然界分布和自然传播机制 媒介生物研究
疫苗
传染病干预策略、技术措施研究、评价
我国目前的传染病监测体系(1)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甲、乙、丙三类37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