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铁及其化合物

第2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9讲铁及其化合物 一、新课程标准解读: 【内容要求】 2.1 元素与物质 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4 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6 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 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2.7 学生必做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 2、学习活动建议 (1)实验及探究活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溶液中亚铁离子、铁离子的检验。 3、情境素材建议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补铁剂;实验室中硫酸亚铁的保存与使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打印机、复印机使用的墨粉中铁的氧化物(利用磁性性质);菠菜中铁元素的检验。 二、高考真题分析: 1.【2020新课标Ⅱ】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答案】A

金属第铁及其化合物

铁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 铁的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铁 (1)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熔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2)结构 (3)化学性质 铁元素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Fe 与Cl 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 +3Cl 2=====点燃 2FeCl 3; Fe +S====△ FeS 。 ②Fe 与水蒸气的反应: 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③与氧化性酸(如HNO 3)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Fe 与过量稀HNO 3的反应: Fe +NO - 3+4H + ===Fe 3+ +NO ↑+2H 2O 。 Fe 与少量稀HNO 3的反应: 3Fe +2NO - 3+8H + ===3Fe 2+ +2NO ↑+4H 2O 。

④Fe 与FeCl 3溶液的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Fe +2Fe 3+ ===3Fe 2+ 。 2.铁的氧化物 3.铁的氢氧化物 1.确定铁的氧化组成的基本方法 设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 ∶n , 则氧化物中n (Fe)∶n (O)=m 56∶n 16=a ∶b , 若a ∶b =1∶1,则铁的氧化物为FeO ; 若a ∶b =2∶3,则铁的氧化物为Fe 2O 3; 若a ∶b =3∶4,则铁的氧化物是Fe 3O 4或FeO 与Fe 2O 3按物质的量比1∶1的混合物或FeO 、Fe 2O 3、Fe 3O 4的混合物(其中FeO 、Fe 2O 3物质的量之比为1∶1,Fe 3O 4为任意值)。 2.防止Fe(OH)2氧化的方法 (1)将配制溶液的蒸馏水煮沸,驱除溶液中的氧气。

高三一轮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钠铝铁铜 与非金属单质O24Na+O2=2Na2O O2+2Na Na2O2 4Al+3O22Al2O33Fe+2O2Fe3O42Cu+O22CuO Cl22Na+Cl 22NaCl2Al+3Cl22AlCl32Fe+3Cl22FeCl3Cu+Cl2CuCl2 S2Na+S Na 2S2Al+3S Al2S3Fe+S FeS2Cu+S Cu2S H2O2Na+2H2O=2NaOH+H2↑2Al+6H 2O 2Al(OH)3+3H2↑3Fe+4H2O Fe3O4+4H2 不反应 HCl溶液2Na+2HCl=2NaCl+H2↑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不反应NaOH溶液与水反应2Al+2NaOH+2H2O= 2NaAlO2+3H2↑ 不反应不反应 CuSO4溶液2Na+2H2O+CuSO4= Na2SO4+Cu(OH)2↓+H2↑ 较复杂较复杂不反应 制备 2NaCl 2Na+Cl2↑2Al2O34Al+3O2↑Fe2O3+3CO 2Fe+3CO2 CuO+CO Cu+CO2 二.钠及其化合物 1.钠 ⑴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导热性 固体银白色较小(比水大)较小(比水小)较低(用酒精灯加热,很快 熔化)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⑵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与氧气:4Na+O2=2Na2O(变暗);O2+2Na Na2O2(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B:与氯气:2Na+Cl22NaCl; C:与S:2Na+S Na2S ②钠与水的反应(水中先滴入酚酞) 2Na+2H2O=2NaOH+H2↑ 现象概述现象描述原因浮浮在水面钠的密度比水小 游四处游动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熔融化成银白色小球钠的熔点较低,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响发出咝咝的响声钠与水反应剧烈 红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生成了碱性物质 ③钠与酸的反应:2Na+2H+=2Na++H2↑ ④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6Na+6H2O+2FeCl3=6NaCl+2Fe(OH)3↓+3H2↑ ⑤Na可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2CH3COOH+2Na→2CH3COONa+H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C6H5OH+2Na→2C6H5ONa+H2↑; ⑶钠的保存

第7讲 金属及其化合物(3)——“铁”和“铜”(目)

高考要求 内容 要求层次 具体要求 ⅠⅡⅢ 金属及其化合物 √能应用金属的活动顺序判断反应并解释相关现象 √ 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常见金属单质及其重 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 通过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及其重要应用,了解合金与 金属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北京高考解读 年次2010 2011 2012 题号7、25 9、11、27 7、10 分值17 11 12 解析 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依托的无机推断仍是主要考查方式。此 外也会与基本实验,现象解释、定性推测、反应原理、定量计算、元 素周期律等其他方面结合,试题形式多变。Cu与合金的性质这部分内 容有所增加,需要重视起来。 满分晋级 新课标剖析 第7讲金属及其化合物(3) ——“铁”和“铜” 元素化合物2级 常见金属铝和铁 元素化合物7级 铝、铁及其化合物 元素化合物15级 金属元素——铁、铜

一、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二、铜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7. 1 铁和铜单质的性质 性质 铁 铜 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导电导热 能力,粉末为黑色。能被磁铁吸引。 紫红色金属光泽,粉末为紫红色。质软, 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能力(仅次于银)和 延展性。不能被磁铁吸引。 常见化合价 +2、+3 +1、+2 化学性与非金属 反应 与氧气 的反应 234 3Fe+2O Fe O 点燃 只在氧气中点燃才能发生反应,现象:剧烈反应,火星四射,有黑色固2 2Cu+O 2CuO 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 中易被腐蚀 知识网络 知识点拨

8.2 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一、铁的氧化物的性质比较

(新课标版)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建立基于类别、核心元素价态等认识物质性质,设计物质转化的核心角度。2.通过Fe(OH)2、Fe(OH)3的制取实验,探究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Fe2+、Fe3+的检验,探究铁的化合物的转化。3.能基于证据对铁的化合物的性质、组成及变化提出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一、铁的氧化物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易被氧化为Fe3O4。 (2)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写出氧化亚铁和氧化铁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氧化亚铁:FeO+2H+===Fe2++H2O。 ②氧化铁:Fe2O3+6H+===2Fe3++3H2O。 3.主要用途 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 (1)化合态铁的常见化合价只有+2价和+3价,Fe3O4可以看成由FeO和Fe2O3按物质的量之比1∶1组合而成的复杂氧化物,通常也可写成FeO·Fe2O3的形式。 (2)FeO、Fe2O3属于碱性氧化物,Fe3O4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3)Fe3O4与盐酸反应可分别看作Fe2O3、FeO与盐酸反应,然后把两个反应式相加。 (4)FeO、Fe3O4遇氧化性酸(如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价的铁均被氧化成+3价。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Fe2O3为碱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Fe(OH)3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D .Fe 3O 4中铁元素有+2价和+3价,Fe 3O 4是混合物 答案 C 解析 赤铁矿、铁锈的主要成分均是Fe 2O 3,A 错误,C 正确;Fe 2O 3为碱性氧化物,但不与水反应,B 错误;Fe 3O 4为化合物,不是混合物,D 错误。 【考点】铁的氧化物 【题点】铁及其氧化物性质的综合 二、铁的氢氧化物 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如下图所示: (1)图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 3+ +3OH - ===Fe(OH)3↓。 (2)图乙实验中先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的方程式是 ①Fe 2+ +2OH - ===Fe(OH)2↓(白色); ②4Fe(OH)2+O 2+2H 2O===4Fe(OH)3。 思维启迪 (1)Fe 2+极易被氧化,所以FeSO 4溶液要现用现配。 (2)为了防止Fe 2+ 被氧化,配制FeSO 4溶液的蒸馏水和NaOH 溶液要煮沸,尽可能除去O 2。 (3)为了防止滴加NaOH 溶液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有NaOH 溶液的长滴管伸入FeSO 4溶液的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 (4)为防止Fe 2+ 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煤油或其他密度小于水而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2.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 (1)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都是不溶性碱,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它们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Fe(OH)3+3H + ===Fe 3+ +3H 2O , ②Fe(OH)2+2H + ===Fe 2+ +2H 2O 。 (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Fe(OH)3:2Fe(OH)3=====△ Fe 2O 3+3H 2O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精练含解析

第9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基础知识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对指南针已有详细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的主要成分是( ) A.Fe3O4B.Fe2O3 C.FeO D.CuFeS2 答案 A 2.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 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Fe2O3 D.纯铁(块状)是黑色金属 答案 B 解析A项,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错误;C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为Fe3O4,错误;D项,纯铁(块状)是银白色金属,错误。 3.(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下列有关Fe、Cu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e、Cu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CO在高温下能将Fe2O3还原为Fe C.Fe与盐酸、Fe与Cl2发生反应均生成FeCl3 D.可通过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的方法从而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杂质 答案 C 解析铁、铜均易和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自然界中主要是化合态,故A 正确;CO还原氧化铁为铁,是工业冶炼铁的原理,故B正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Fe与Cl2发生反应生成FeCl3,故C错误;Fe可置换出Cu,加入过量铁粉,再过滤从而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杂质,故D正确。 4.关于实验室铁和稀盐酸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置换反应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6HCl===2FeCl3+3H2↑

C.实验现象是出现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D.如果把稀盐酸改为浓盐酸会出现钝化现象 答案 A 解析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2HCl===FeCl2+H2↑,故B错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有气泡冒出,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C错误;盐酸为非氧化性酸,浓盐酸不能使铁钝化,故D错误。5.(2019·延安高三测试)铁是人类应用较早,当前应用量最大的金属元素。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然后过滤 D.Fe3+与KSCN产生红色沉淀 答案 C 解析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3O4和H2;Fe3+遇KSCN 溶液变为红色,但没有沉淀产生,一般可以用此方法检验Fe3+的存在。 6.(2020·安康校级期末)下列关于铁的氧化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有色固体 B.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复杂的铁的氧化物,它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同时存在Fe2+和Fe3+C.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因此氧化铁俗称为铁锈 D.工业上常使用铁的氧化物作原料冶炼铁 答案 C 解析氧化铁为红色,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为黑色,铁的氧化物通常状况下都是有色固体,故A正确;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它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同时存在Fe2+和Fe3+,故B正确;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颜色为红色,俗称铁红,故C错误;铁的氧化物被还原剂还原生成铁,工业上常使用铁的氧化物作原料和还原剂焦炭反应冶炼铁,故D正确。 7.(2019·武汉高三质检)铁的常见化合价有+2价和+3价。据研究,铁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时,可生成一种化学式为Fe8O11的化合物,它可以看作由FeO和Fe2O3组成的复杂氧化物。该化合物可以表示为( )

人教版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2.在物理性质上金属有哪些共性?(常温下除汞外均为晶体,有金属光泽,是热、电的良导体,大多有良好的延展性。)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 + O 2== 2Na 2 O加热:2Na + O 2 △ Na 2 O 2 ; 所以Na应保存在煤油中 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 2 == 2Al 2 O 3 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 态铝并不滴落。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不滴落。 ③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 2点燃 Fe 3 O 4 (Fe 2 O 3 ·FeO) (2)金属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 面 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微弱反应 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 高温 Fe 3 O 4 + 4H 2 ↑。 (3)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 ↑,Na放入稀盐酸中, 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 可能过量的。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 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 时放出氢气。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加热时, 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 有氢气放出。 (4)某些金属与碱反应:和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 (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 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 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 2Na + CuSO 4 + 2H 2 O == Cu(OH) 2 ↓+ Na 2 SO 4 + H 2 ↑。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 4、AgNO 3 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 Fe +2 FeCl 3 == 3FeCl 2 等。 4.金属的氧化物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 1.金属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刷电路板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刻制印刷电路时,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有CuCl2和FeCl2生成.如图是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_,证明Fe3+存在的现象是 _________; (2)写出FeCl3溶液与金属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上述流程图中加入或生成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④_________; (4)含有②的滤液与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如向盛有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_。 A.有铜单质剩余但无铁单质剩余 B.有铁单质剩余但无铜单质剩余 C.铁、铜单质都有剩余 D.铁、铜单质都无剩余 【答案】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2Fe3++Cu═2Fe2++Cu2+ Fe FeCl2 HCl 2FeCl2+Cl2═2FeCl3 B 【解析】 【分析】 废液中含有FeCl2、CuCl2、FeCl3,向滤液中加入过量Fe,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Fe3++Fe═3Fe2+、Cu2++Fe═2Fe2++Cu,然后过滤,滤液中含有FeCl2,滤渣中含有Cu、Fe,向滤渣中加入过量HCl,Fe溶解,Cu不溶解,然后过滤得到金属单质Cu,滤液中含有FeCl2,向 FeCl2滤液中通入过量Cl2,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从而得到溶液FeCl3溶液,以此解答。 【详解】 (1)铁离子和KSCN溶液混合生成络合物硫氰化铁而使溶液呈血红色,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铁离子,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黄色转化为血红色; (2)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氧化Cu生成铜离子,自身被还原生成氯化亚铁,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3)通过以上分析知,①②④分别是Fe、FeCl2、HCl;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教案老师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教案 老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初中阶段所学过的铁的性质 ①3Fe+2O 2Fe 3 O 4 ②Fe+SFeS ③2Fe+3Cl 22FeCl 3 ④3Fe+4H 2O(g)Fe 3 O 4 +4H 2 ⑤Fe+2H+===Fe2++H 2 ↑(酸为非氧化性酸) ⑥Fe+4HNO 3(稀)===Fe(NO 3 ) 3 +NO↑+2H 2 O(铁适量) ⑦3Fe+8HNO 3(稀)===3Fe(NO 3 ) 2 +2NO↑+4H 2 O(铁过量) ⑧Fe+CuSO 4===Cu+FeSO 4 ⑨2FeCl 3+Fe===3FeCl 2 二、知识讲解

1.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能;密度为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 2.结构 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 3.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Fe+2HCl===FeCl 2+H 2 ↑ (2)与水蒸气反应 铁不与冷水和热水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 (4)与金属盐溶液:Fe+CuSO 4===FeSO 4 +Cu 考点2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2Fe+O22FeO +3H2O 考点3比较铁的氢氧化物 1.性质比较 Fe(OH)2Fe(O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不溶不溶 稳定性易氧化为Fe(OH)3,空气中加热得 不到FeO 较稳定:Fe(OH)3Fe2O3+3H2O 与酸的反应Fe(OH)2+2H+===Fe2++3H2O Fe(OH)3+3H+===Fe3++3H2O 生成制法在隔绝O2的条件下Fe2+与碱反应Fe3+与碱反应 反应Fe2++2OH-=Fe(OH)2↓Fe3++3OH-=Fe(OH)3↓现象白色絮状沉淀-灰绿色-红褐色红褐色沉淀 2.转化 现象: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方程式: 考点4Fe2+、Fe3+的检验 1.Fe2+的检验方法: ①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溶液或氨水,产生白色絮状沉淀,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含Fe2+。 ③向待检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显红色说明含Fe2+。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 22Fe3++2Cl-,Fe3++3SCN-Fe(SCN) 3 ④向待检测溶液中滴加K 3【Fe(CN) 6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含Fe2+。 2.Fe3+的检验方法: ①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溶液或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Fe3+;

最新必修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总结

精品文档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总结 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钠露置空气中变暗:4Na+O=2NaO(白色) 22NaO(淡黄色2Na+O) 钠的燃烧:222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2Na+2H ↑+H2Na+2HO=2NaOH+HO=2Na+2OH钠投入水中:2222(现象:浮、融、游、响、红) ++↑↑2Na+ 2H+H===2Na:2Na+ 2HCl===2NaCl+H钠与盐酸(先酸后水)22↓+H↑(总式)+Cu(OH)SOO+CuSO=Na钠与硫酸铜溶液(先水后盐): 2Na+2H244222↑2NaOH+CuSO↓+NaSO =Cu(OH) 2Na+2HO=2NaOH+H 4222422.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 +2OHNaO+HO=2Na NaO+HO=2NaOH 氧化钠与水:2222 氧化钠与二氧化碳:NaO+CO=NaCO 3222+++HOO+2H=2Na Na氧化钠与盐酸:NaO+2HCl=2NaCl+HO 22223.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漂白性、强氧化性): –+2Na ↑+OO=4Na 过氧化钠与水: 2NaO+2HO=4NaOH+O+4OHO+2H2222222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2NaO+2CO=2NaCO+O2 22232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溶解性的的比较:NaCO>NaHCO 332碱性的比较:NaCO>NaHCO 332热稳定性的比较:NaCO>NaHCO3 32↑O+COCO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HNa 232 322–+- = HCO+ CO碳酸钠与酸的反应:NaCO+HCl =NaCl+ NaHCOH33 2 3 3 2–+↑+H CO↑O=CO O+CO2H + NaCO+2HCl =2NaCl+H2232223-+↑ +HHCO ↑O O+CO+H=CO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NaHCO+HCl=NaCl+H223223→NaHCO)CO:碳酸钠转换成碳酸氢钠(Na3232–- =2HCOO+CO CO+H Na CO+HO+CO=2NaHCO :通入CO 3223322 232 2–+- = HCOH+CO加入适量稀盐酸:NaCO+HCl =NaCl+ NaHCO 3 233 3 →NaCO):碳酸氢钠转换成碳酸钠(NaHCO323NaHCO(除去↑2NaHCO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最佳方法)+HNaCOO+CO333222--2–+H=COO CO + HO HCO +OH+NaOH= Na加入适量氢氧化钠:NaHCO22332335.金属铝的化学性质:铝在空气中常温或加热条件下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4Al+3O=2AlO3 22+3+↑2Al+6H ↑+3H+3H2Al+6HCl===2AlCl 铝与稀盐酸的反应: =2Al232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Al+2OH↑+3HO=2AlO+2H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Al+2NaOH+2HO=2NaAlO+3H222222注意:1.等质量的或等物质的量的铝与足量稀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气的量是相等的 2.反应刚开始比较慢,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AlO) 32是两性金属。Al3.因为铝既可与盐酸反应又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我们说6.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 (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 (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 (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考试大纲》中对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二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钠、镁等典型的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第二部分是其他金属(如铁和铝)元素的化合物。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金属。 2、《考试大纲》中有多条类似于“以为例,了解(或理解、掌握)”的内容叙述,如:以过氧化钠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对这些内容的要注意理解实质,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在这些内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跟化学实验的综合。近几年的实验试题中比较多地出现了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落点的实验试题和元素推断题,请大家加以重视。 4、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知识梳理 1、钠及其化合物 2、镁及其化合物 3、铝及其化合物 4、铁、铜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密度小(0、 97g/cm3),熔点低(97℃),硬度小,质软,可用刀切割。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是电和热的良导体。(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可知钠是活泼的金属单质。①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常 温:4Na + O2 ==2Na2O,加热:2Na + O2 Na2O2;2Na + Cl22NaCl;2Na + S Na2S等。②钠与水反应:2Na +2H2O ==2NaOH + H2↑;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 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 红。 注意:钠在空气中的变化:银白色的钠变暗(生成了氧化钠)变白(生成氢氧化钠)潮解变成白色固体(生成碳酸钠)。③钠与酸反应:如2Na +2HCl ==2NaCl + H2↑,Na放入稀 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溶液中Na是不可能过量的。同时Na与H2的物质的量比始终是 2:1。当然反应要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④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 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2Na + CuSO4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⑤钠与氢气的反应:2Na + H2 ==2NaH。NaH + H2O == NaOH + H2 ↑;NaH是强的还原剂。(3)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2NaCl(熔融)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 教案老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初中阶段所学过的铁的性质 ①3Fe +2O 2=====点燃 Fe 3O 4 ②Fe +S=====△ FeS ③2Fe +3Cl 2=====点燃 2FeCl 3 ④3Fe +4H 2O(g)=====高温 Fe 3O 4+4H 2 ⑤Fe +2H + ===Fe 2+ +H 2↑(酸为非氧化性酸) ⑥Fe +4HNO 3(稀)===Fe(NO 3)3+NO ↑+2H 2O(铁适量) ⑦3Fe +8HNO 3(稀)===3Fe(NO 3)2+2NO ↑+4H 2O(铁过量) ⑧Fe +CuSO 4===Cu +FeSO 4 ⑨2FeCl 3+Fe===3FeCl 2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能;密度为7.86克/厘米3;熔点为1535℃,沸点为2750℃; 2.结构 铁的电子构型为(Ar)3d64s2,氧化态有0、+2、+3、+4、+5、+6。 3.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Fe +2HCl === FeCl2 + H2↑ (2)与水蒸气反应 铁不与冷水和热水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蒸气反应 (4)与金属盐溶液:Fe + CuSO4 === FeSO4 + Cu 考点2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考点3比较铁的氢氧化物1.性质比较 2.转化

现象: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方程式: 考点4 Fe2+、Fe3+的检验 1.Fe2+的检验方法: ①含有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溶液或氨水,产生白色絮状沉淀,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说明含Fe2+。 ③向待检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无变化,再滴加新制的氯水,溶液显红色说明含Fe2+。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 Cl2 2Fe3++2Cl-,Fe3++ 3SCN-Fe(SCN)3 ④向待检测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含Fe2+。 2.Fe3+的检验方法: ①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 ②向待检液中滴加NaOH溶液或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Fe3+; ③向待检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说明含Fe3+; ④向待检液中滴加苯酚溶液,溶液呈紫色,说明含Fe3+。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1).钠、铝、铁、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①.钠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②.铁铜有两种存在形式:铁的存在形式是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铜的存在形式是游离态的铜和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 (2)钠、铝、铁、铜单质的物理性质 ①.颜色:块状钠铝铁单质是银白色金属,纯铜是紫红色金属;粉末状的铝和铜颜色不变,粉末状的铁屑是黑色,没有粉末状的钠,钠在空气中马上氧化成白色的氧化钠,最终氧化成碳酸钠;冶金工业中铁属于黑色金属,钠、铝、铜属于有色金属。 ②.密度:钠的密度比水小,铝、铁、铜的密度比水大;钠、铝的密度小于4.5g/cm3是轻金属,铁、铜的密度大于4.5g/cm3是重金属。 ③.熔点:钠的熔点低,钠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就可以使其熔化成小球;铝、铁、铜的熔点很高。 ④.共性:不透明,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钠钾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铝、铁、铜可以做导线,金属的导电性:Ag>Cu>Al ;铝的延展性可以制成包装用的铝箔;铝、铁、铜可以制成各种容器等。 ⑤.硬度:钠的硬度很小,可以用小刀切割;纯铝的硬度较小,铁和铜的硬度较大。 ⑥.特性:铁可以被磁化,而产生铁磁性。 (3)钠、铝、铁、铜的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①.氧化物的颜色:白色:Na2O 、Al2O3;黑色:FeO 、Fe3O4 、CuO;淡黄色:Na2O2;红棕色:Fe2O3。 ②.氧化物的溶解性:Na2O 、Na2O2溶于水生成强碱发生化学变化;Al2O3 、FeO 、Fe2O3 、Fe3O4 、CuO不溶水。 ③.氢氧化物的颜色:白色:NaOH 、Al(OH)3、Fe(OH)2;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 。 ④.氢氧化物的溶解性:溶于水的:NaOH;不溶于水的:Al(OH)3、Fe(OH)2、Fe(OH)3、Cu(OH)2 ;其中Fe(OH)2溶于水变色:先变成灰绿色,再变成红褐色Fe(OH)3 。 ⑤.盐酸盐(金属在氯气中燃烧的产物)的颜色:白色:NaCl ;棕红色:FeCl3 ;棕黄色:CuCl2 。 ⑥.盐酸盐溶于水的颜色:无色:NaCl;黄色:FeCl3 ;蓝色:CuCl2 。 ⑦.硫酸盐的颜色:无色:芒硝(Na2SO4 ?10H2O)、白色:白色硫酸铜粉末(CuSO4);明矾: [KAl(SO4)2 ?12H2O];绿色:绿矾(FeSO4 ?7H2O);蓝色:胆矾、蓝矾(CuSO4 ?5H2O)。 ⑧.碳酸盐的颜色:白色:Na2CO3 、NaHCO3 ;孔雀绿:Cu2(OH)2CO3 。 ⑨.碳酸盐的溶解性:溶于水的:Na2CO3 、NaHCO3 ;不溶于水的:Cu2(OH)2CO3 。 (4)钠、铝、铁、铜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的用途 ①.为无机框图题提供题眼:ⅰ、溶解性,ⅱ、颜色,ⅲ、颜色变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②.为离子共存提供判断依据:ⅰ、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黄色:Fe3+ ,浅绿色:Fe2+ ,蓝色:Cu2+ ;ⅱ、强碱性条件下不能共存的离子:Fe3+ 、Fe2+ 、Cu2+ 、Al3+ ;ⅲ、与HCO 不能大量共存(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Fe3+ 、Fe2+ 、Cu2+ 、Al3+ 。 2.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分别与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反应的情况,了解其共性和个性 (1)与纯氧气反应: ①.常温:钠变质生成白色氧化钠,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金属不再反应,铁、铜稳定存在。 ②.加热:白色钠燃烧发出黄光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熔化的铝被白色氧化膜包裹不会滴落,白色铁丝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有黑色颗粒物(Fe3O4)落下,紫红色的铜加热变成黑色的氧化铜。 说明:钠与氧气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不同;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随接触面积、量的多少、温度高低有关。 (2)与水的反应 ①.常温:只有钠能与水反应;铝、铁、铜不与水反应。

超详细人教版必修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总结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方程式总结 ------ 加粗的是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1.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钠露置空气中变暗: 4Na+O 2=2Na 2O (白色) 钠的燃烧: 2Na+O 2 Na 2O 2(淡 黄色 )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钠投入水中: 2Na+2H 2O=2NaOH+H 2↑ 2Na+2H 2O=2Na ++2OH – +H 2↑ (现象:浮、融、游、响、红) 钠与盐酸(先酸后水):2Na+ 2HCl===2NaCl+H 2↑ 2Na+ 2H + ===2Na ++H 2↑ 钠与硫酸铜溶液( 先水后盐):2Na+2H 2O+CuSO 4=Na 2SO 4+Cu (OH ) 2↓ +H 2↑(总 式) 2Na+2H 2O=2NaOH+H 2↑ 2NaOH+CuSO 4=Cu (OH ) 2↓+Na 2SO 4 2.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氧化钠与水: Na 2O+H 2O=2NaOH 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Na 2O+CO 2=Na 2CO 3 氧化钠与盐酸: Na 2O+2HCl=2NaCl+H 2O 3.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漂白性、强氧化性) 过氧化 钠与水: 2Na 2O 2+2H 2O=4NaOH+O 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4.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溶解性的的比较: Na 2CO 3>NaHCO 3 碱性的比较: Na 2CO 3> NaHCO 3 热稳定性的比较: Na 2CO 3>NaHCO 3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碳酸钠与酸的反应: Na 2CO 3+HCl =NaCl+ NaHCO 3 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 ↑ 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NaHCO 3+HCl=NaCl+H 2O+CO 2↑ 碳酸钠转换成碳酸氢钠( Na 2CO 3→NaHCO 3): 通入 CO 2: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CO 32–+H 2O+CO 2=2HCO 3- 加入适量稀盐酸: Na 2CO 3+HCl =NaCl+ NaHCO 3 CO 32–+ H += HCO 3- 碳酸氢钠转换成碳酸钠( NaHCO 3→ Na 2CO 3):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除去 NaHCO 3最佳方法)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 NaHCO 3+NaOH= Na 2CO 3 + H 2O HCO 3-+OH -=CO 32–+H 2O 5.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铝在空气中常温或加热条件下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Na 2O+H 2O=2Na ++2OH – Na 2O+2H +=2Na ++H 2O 2Na 2O 2+2H 2 O=4Na ++4OH +O 2 2– + - CO 32– + H + = HCO 3- 2– + CO 32– + 2H + =CO 2↑+H 2O HCO 3-+H +=CO 2↑ +H 2O 4Al+3O 2=2Al 2O 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2铁的重要化合物评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铝的重要化合物 今天我听了老师的《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一节示范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纵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一种和蔼可亲的自然大方的姿态和学生互动互教。亲和力比较好。一堂课听下来,我被李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新旧知识的恰当联系所折服。无论是精炼的板书还是熟练的电脑操作,或者从谈定的教态,都看得出李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较高的好老师。在教学刚开始,李老师用复习铝与强酸和强碱的方式引入新课,并让学生上黑板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我想李老师这是为摸清学生的知识情况,为他后面应如何施展教学做决定。我认为这是一个优秀教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上好一节的前提。在学生完成书写后还给予热烈的掌声作表扬,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激情和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为后来学生能与自己好好配合播下了友好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李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知识全面到位。首先他带领学生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从而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氧化铝两性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及氢氧化铝的两性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了类比思想和合作的精神。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 由于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化学1》(必修)第三章《金属的重要化合物》第二课时,属于元素化合物内容。元素化合物作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故,李老师通过铝与强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带着学生一起总结出铝与强酸反应生成Al3+,与强碱反应生AlO2_.从而为后面的总结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要学会总结归纳。由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引入铝的化合物。氧化铝,在讲铝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时是从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解释氧化铝与水不会反应且不溶于水,从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是融化而不滴落是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包裹在铝的外

(完整版)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习题(带答案),推荐文档

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1.物理性质: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密度7.86 g/cm3,熔沸点较高。 能被磁铁吸引,也能被磁化。还原铁粉为黑色粉末。 二.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Fe+S (I 2) FeS (FeI 2) 2)3Fe+2O 2 Fe 3O 4 3)2Fe+3Cl 2 2FeCl 3 Fe 2+ Fe 3+ 2.与水反应 3Fe + 4H 2O(g) Fe 3O 4 + 4 H 2 ↑(置换) 3 与酸反应 1)与非氧化性酸(盐酸、稀硫酸)反应 Fe +2H +== Fe 2+ + H 2↑ 2)与氧化性酸反应 :Fe+4HNO 3(稀)=Fe(NO 3)3+NO↑+2H 2O 常温下,铁和冷浓硝酸、冷浓H 2SO 4发生钝化,但在加热条件下,钝化作用立即遭到破坏: Fe+6HNO 3(浓)Fe(NO 3)3+3NO 2↑+3H 2O Fe+6H 2SO 4(浓)Fe 2(SO 4)3+3SO 2↑+3H 2O 4.与盐溶液反应:2Fe 3++ Cu = 2Fe 2++ Cu 2+ Fe + 2Fe 3+ = 3 Fe 2+ Fe + Cu 2+ = Fe 2+ + Cu 三、铁的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铁的氧化物 FeO Fe 2O 3Fe 3O 4俗称 铁红磁性氧化铁色、态 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铁的价态 +2+3+2、+3水溶性 难溶于水稳定性 不稳定性 6FeO+O 2=2Fe 3O 4稳定稳定与酸的反应 FeO+2H +=Fe 2++H 2O Fe 2O 3+6H +=2Fe 3++3H 2O Fe 3O 4+8H +=2Fe 3++ Fe 2++4H 2O 与CO 的反应 Fe x O y +yCO=xFe+yCO 2制取高温熔融,过量的铁与氧气反应 2Fe+O 2=2FeO Fe(OH)3的分解2Fe(OH)3=Fe 2O 3+3H 2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Fe 3O 4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的制备 Fe(OH)2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1)配制后的FeSO 4溶液中要加入少量铁粉;(2)配制溶液的蒸馏水以及所用NaOH 溶液均须煮沸以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3)Fe 2+容易被氧化,所以FeSO 4溶液要新配制. (4)为了防止滴加NaOH 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 的长滴管伸入FeSO 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 溶液.(5)为了防止Fe 2+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小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实验:FeSO 4溶液中加NaOH. 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化学方程式: FeSO 4 + 2NaOH = Fe(OH)2↓+Na 2SO 4 Fe 2++ 2OH -= Fe(OH)2↓(白色) 4Fe(OH)2 + O 2 + 2H 2O = 4Fe(OH)3(红褐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Fe(OH)3的制备 实验:FeCl 3溶液中加NaOH 溶液. ①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化学方程式:FeCl 3+3NaOH= Fe(OH)3↓+3NaCl Fe 3++ 3OH -= Fe(OH)3↓(红褐色) ③热稳性:Fe(OH)3对热不稳定,受热能失去水生成红棕色的Fe 2O 3粉末. 化学方程式: 2Fe(OH)3 Fe 2O 3 +3H 2O [小结]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碱受热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