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基本省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基本省情

一、甘肃基本省情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大,优势和劣势都相对突出的省份。省情的基本特点是:

----幅员较大,自然条件较差。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与宁夏、内蒙古和蒙古国接壤。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全省干旱多灾,年均降水量不到300毫米。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人均水资源不到全国的一半,有效灌溉面积不到耕地的三分之一,自然环境严酷。

----人口相对较少,民族成份众多。全省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总人口2618.78万人,在全国属于中等偏少的省份。但多民族聚居,省内有55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30万人,占总人口的8.8%。回族、藏族人口较多,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是我省独有的少数民族。

----历史文化厚重,劳动者素质不高。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取古甘州、肃州首字而得名。历史上曾有过光辉和繁荣,但随着海路开通,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甘肃发展明显滞后。

直到现在,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04年,比全国少1年;青壮年文盲率为8.47%,比全国高4.47个百分点。

----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相对滞后。甘肃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有6种居全国第1位,32种居全国前5位。能源、动植物和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依托资源开发,甘肃的工业起步较早。“一五”期间国家1 56项重点建设项目,甘肃就摆了16项。经过多年的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总体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由发展农业为主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转变,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我们在解决了长期困扰全省的吃饭问题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在进一步深化对省情认识的基础上,确定了“两个高举、一个加强”(高举发展的旗帜、高举改革的旗帜,加强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证)和“两抓两放”(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下放省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下放干部管理权)的总体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推进以国有企业为

重点的各项改革,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1000亿元和1500亿元两个大关,2005年达到1933.98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5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23.4亿元,都翻了一番多。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超过了前50年的总和,年均增长14.6%。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着眼于不断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重点实施了一批交通、能源、水利、农林、城市基础设施等骨干项目。新增高等级公路26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6公里,成为全国第18个突破1000公里的省份。宝兰铁路二线、敦煌铁路、武嘉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工程竣工。建成了涩宁兰天然气和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总量突破1000万千瓦。疏勒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黑河流域治理一期等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基本建成。同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三是特色经济发展起步良好。我们着眼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累计投入技改资金750亿元,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坚持不懈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特色产业,草食畜牧业

已成为战略性主导产业,玉米制种、酿酒原料、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水果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初具规模,有些已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平台建设,开发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914项,获得专利授权2447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68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目标,青壮年文盲率降低了1.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普通高校发展到33所,在校学生达到38万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卫生事业不断得到加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新机制初步形成,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

五是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我们高度关注民生,千方百计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87元,年均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元,年均增长6.6%。5年累计有48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202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今年以来,全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投资消费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逐步回升,物价水平温和上扬,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呈现出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物价水

平比较低的良好局面。三季度末,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53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O.2%。1—1O月,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0.72亿元,增长17.0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3.20亿元,增长13.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93.65元,增长9.12%。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466.22元,增长1O.9%。具体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投资消费呈现不同增长态势,招商引资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有了新的进展。1—10月,全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5.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2%;房地产投资完成82.65亿元,增长19.39%;社会消费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95亿元,增长13.4%。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引进的工业项目和大项目逐渐增多。投资主体少、投资不足的问题有所缓解。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省关注的一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今年先期启动了应急项目,已下达国家投资1亿元,用于4个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已于11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移民工作有序推进。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可研报告国家已批复,年内可开工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顺利通过国

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估。省政府与铁道部、国家民航总局分别签订了加快甘肃铁路建设、机场建设的会谈纪要,就项目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标志着我省铁路、民航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