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城市的记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城市的记忆中国的城市建筑正急剧发展。在对“天天都有变化”的感慨与兴奋、沉浸和褒扬中,城市旧的记忆也在消亡,大量为人所造的城,所修的屋,是否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百年前的建筑正在被我们改造、拆除。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将沿着哪条街区、哪条道路来寻觅本来应该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呢?披荆斩棘的房地产应该停一下来审视自己的灵魂。

10 月23 日“城市的记忆”主题高层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来自城市规划、文化艺术、建筑界以及关注建筑文化的房地产界代表就“城市的记忆”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城市发展非常快,城市景观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城市建设上也存在着问题。

第一是城市建筑形象趋同;第二是城市建筑当中的群体不协调;第三是城市的形象盲目追求

高大张扬,盲目追求大广场,盲目追求CBD ;第四是对于住宅内部的功能研究不明确;第五是在旧城改建以后,很多城市的记忆,城市的文化风貌不断消失;第六是城市风景区遭到破坏;第七是有些城市规划对自然的山水尊重不够;第八是城市雕塑精品太少;第九是兴建新的城市大楼选址不好,华而不实。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国家还处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是大规模的建筑生产,大量住宅材料和工艺的普及,产品上就出现了雷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难以避免的;第二、从90 年代以来,整个中国

的城市处在大规模的发展,高速度的发展,同时又是体制的大转轨,很多问题来不及思考,使得景观方面的要求跟不上快速的发展;第三、我们的干部考核制度不合理造成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泛滥;第四、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第五、文化失落的现象在城市建设方面表现出来。往往崇尚西方建筑文化而对自己的建筑文化采取某些虚无的态度;第六、关于城市景观方面的理论和学术准备不足;第七、领导重视不够或过于重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景观,要认识景观不是孤立的,它是从属于功能的,如果脱开功能单纯追求形式必然有问题。第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历史条件出发,而不要盲目照搬人家的东西。第三、形成城市特色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能把问题简单化,大家要尊重历史和文化,才能延续历史文脉。第四、应当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要求我们城市景观的建设,携手世界上的先进文化。

北京市规划协会理事长赵知敬

城市建筑艺术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不是某一个领导或者是每一个专家说应该怎么样,同时也

是一个社会的问题,不仅仅是北京市的问题。旧城改造是循序渐进的事。应该更多地听取专家的意见,真正让广大公众能够参与这件事,中国建筑怎么走自己的路也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历史总

有很多的阶段。探讨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想用三天五天把北京改造完,这绝对是一个错误。

著名艺术家包泡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前提是文化而不是技术,所以这个会最大的意义就是由文化部和建设部共同组织。我们现在的城市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在雕塑艺术和建筑艺术发展上几乎是一样的,就是近80 年代以来,我们一直都是大屋顶。到90 年代已经是信息时代了,长安街还是大屋

顶,所以城市文化的问题就涉及到这个问题。中国文化的发展有没有规律性和一致性,我们到了信息时代,经济、技术可以向国外学习,但是文化却没有必要和其他各民族雷同。我们的建筑教育和建筑体制不要只是一个技术专业,还得是一个艺术专业,需要培养中国未来的和当代的建筑艺术人才的。

希望在这个会上能够讨论建筑文化和建筑艺术,城市的记忆已经迫在眉睫了,如果对原有的

文化都不尊重,后果将是很可怕的。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主任 布正伟

城市的记忆是什么?是城市环境及其形态的方方面面。

城市的地理环境、矿产资源、风景资 源、人文环境、城市公共场所、建筑的文物,建筑的遗址、城市的轴线、城市文化线、城市干道 交汇点、城市的总体风貌、公共建筑、城市的购置物、城市纪念碑、环境雕塑等。这些就是创造 城市特征的要义所在。

城市记忆为什么会消失?城市面貌越来越趋同, 差异性的消失就是城市记忆的消失, 这种现

象是全球性的,究其原因都是损坏乃至毁坏造成的后遗症所致,

就是每一个里面都岀现问题, 汇 在一起就产生后遗症,导致了我们这些记忆消失。

怎么找回城市记忆?就是要把记忆的元素分成四大块去控制。

特别是风景资源的利用, 城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 任何城市的地理环境不一样, 这是城市记忆永恒的部 分。

第三、控制好城市改建和整建的中间区带,有新有旧,要强调拆和建的互补关系,要强调该 城市中间区整体的和谐,这是城市记忆延续中更新的部分,也是城市记忆要更新的部分。

第四、控制好城市保护区和改建区之外的完全新盖的开发区,

要使它和整个城市的整体风貌 应该有统筹的考虑。

但是有三种主要的力量会对这四个控制产生影响,

即城市的意志力;开发商、投资者的驱动 力;规划设计队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所展示的创造力。

这三种合力没有就是低层次的城市建设,

低层次的城市建设就没有城市特色、 城市文化品位 可言,所以为了科学创造城市,

创造城市环境,创造城市形态和特色, 为了寻找消失的城市记忆, 我觉得应该逐条抓城市的元素,

必须监控好城市建设四大控制区域, 最终还必须调整好直接影响 城市建设三种主要力量。

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吴晨

本身城市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因此很多人担忧,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正在慢慢失去记忆。

我担心的还不只这一些, 而是担心城市不会失去记忆,

因为现在的这种记忆并不美好, 也不能引 起我们的骄傲。

任何城市都是在建筑的实验中发展的, 北京当然不能只拘泥于四合院, 我们还需要给我们后

代留下一些新的好的东西。但是不能让北京成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厂。

所谓大师们带来了他们的 文化,将他们的价值与理念强加给我们, 这也是文化殖民主义的表现。 建筑文化的殖民性这样的

说法,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建筑上、文化上处于弱势的,或者是曾经处于弱势的国家和城市, 他们在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时候,大多会经历这样一个痛苦的阶段。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最珍贵、 最本质的东西,局外人不管贴上什么标签, 也不可能对异族的文

化有切身的感受, 更不能深入这种文化的精髓。 任何表面上的做法只能造成水土不服。

因为任何 建筑不是孤立的,要融入城市,融入生活,如果说大师们的实验是一种文化的殖民,那么我们听 之任之就是一种自觉的殖民主义, 其结果是我们逐渐用外来的观点观赏建筑, 用外来的思维方式

思考建筑。北京与过去相比是有了不同,不同就是满身是瑞士的影子、德国的影子,而惟独没有 北京的影子,所以我为北京的记忆担忧, 也为现在的建筑风气担忧。 我们不反对国际先进的技术

和理论在中国创造, 但是我们反对国外的殖民文化;

我们不反对向国外的大师虚心学习,

但是我 们要反对自觉的殖民主义。

中国建筑学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顾孟潮 我想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城市记忆的问题。

第一、什么是城市记忆;第二、需不需要城市记忆;第三、怎么加强城市的记忆。城市记忆 是什么?城市记忆一是要控制城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源是

城市最本质的特色所在,

用不着加工, 分。

第二、控制好旧城区和文物城区的范围,

并且有一个过渡衔接的部分, 这是城市记忆核心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