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中主要检测项目的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严重感染且适宜的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加用静脉免疫球蛋白 注射液滴注,10g/d,连续2-3日
2.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 皮肤病
3.嗜碱性粒细胞(B)0%~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 过敏或炎症 ● 血液病
4.淋巴细胞(L) 20%~40%
淋巴细胞增多:
知识补充
不同年龄贫血诊断标准
年龄
贫血诊断标准
新生儿期 1~4月龄 4~6月龄
Hb<145g/L Hb<90g/L Hb<l00g/L
6月龄~6岁 6~l4岁
Hb<110g/L Hb<120g/L
男性成人 女(非妊娠)
Hb<120g/L Hb<ll0g/L
以上均以海平面计,海拔每增高l000m,诊断用血红蛋白值升高 约4%。
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 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为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参与机体的体 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型,以成 熟淋巴细胞为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 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
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 细胞一过性增多。
● 血小板减少: (<100×109/L) ◎血小板的生成障碍: 再障、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脾
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
● 血小板减少: (<100×109/L)
◎大多不表现为自发性出血 (80~100)×109/L ◎可有轻度自发性出血,如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创伤后出血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血红 蛋白浓度
贫血类型
MCV MCH MCHC (80~ (27~ (320~ 100) 34) 360)
常见原因及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贫 <正常 血
【临床意义】 ESR↑
1. 生理性:月经期、妊娠、老年人、剧烈运动
2.病理性: ①炎症:急性细菌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肺梗塞 ③恶性肿瘤 为恶性肿瘤筛选指标 ④其他: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细胞名称
中性
粒细 胞N
杆状核 中性分叶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血红蛋白测定(H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l70~ 200g/L
血细胞比容测定 (HCT)
男性0.42~0.49(42%~49%) 女性0.37~O.43(37%~43%)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10万~30万/ul)
项目
参考值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成人0.005~0.015Baidu Nhomakorabea0.5%~l.5%) 新 生儿0.03~0.06(3%~6%)
(3)粒缺的治疗
①去除病因
②严密消毒隔离措施:层流室隔离;漱口水漱口;反复做血培 养…
③积极应用杀菌抗生素控制感染:可用亚胺培南(泰能)+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静脉滴注,轻至中度感染亚胺培南0.5g/次,每8 小时1次,重度感染1g/次。
④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GM-CSF):300μg/d,皮下注射,重症时可2次/日,共600 μg.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0.116~O.146(11.6%~l4.6%) 84~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浓度(MCHC)
血小板比容
27~32pg 320~360g/L 0.13~0.43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6.8~13.5/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0.155~0.180(15.5%~l8.0%)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 的;血液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这种血红蛋白 的缘故;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 血红蛋白的组成(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种被称为 珠蛋白的特殊蛋白质和一种含铁的色素叫亚铁血红素组成, 其中珠蛋白占96%,而亚铁血红素只占4%)
2. 红细胞破坏增多
各种先天或后天获得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过多:急性和慢性失血
红细胞沉降率(ESR)
是指一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红细胞自然沉降的
速率,简称血沉。
采血量/抗凝剂=4:1
检验目的:
◇观察病情动态 ◇区别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 ◇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
红细胞沉降率(ESR)
【参考值】
男 0~15mm/h 女 0~20mm/h
血液概述
来源:
时间 人胚第3周 人胚第6周 人胚第3个月 人胚第4个月 出生后
红细胞μ
主要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脏 脾脏 骨髓开始造血 骨髓(肝、脾造血停止)
组成: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45%) 血小板
55%血浆(水,盐类如钾、钠、氯等电解质,球蛋白、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类)
项目 白细胞计数(WBC)
由低氧血症疾病产生,引 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加:心 血管病、肺疾病
血红蛋白运氧能力降低: 异常血红蛋白病
骨髓功能亢
进: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
皮质激素刺激骨髓生成红
细胞:肾上腺皮质功能亢 进
目前国内都按单位容积外周血中血红蛋白量低于 正常值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这一正常 值的下限因性别、女性是否妊娠、年龄以及居住 地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1.中性粒细胞(N) (1) 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饮酒、剧烈运动、激动、沐浴、严寒或高温…
●病理性增多
①急性感染:最常见
急性大出血1-2h内WBC↑↑, 为内出血早期诊断的重要 指标
②严重组织损伤/坏死:外伤、烧伤、手术、心梗…
③急性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铅、汞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⑤恶性肿瘤… (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
白血病: 病理性粒细胞增生↑ 急性:幼稚白血病细胞↑为主
慢性:成熟细胞↑为主
(2)中性粒细胞减少
成人周围血中粒细胞绝 对值<18 ×108称粒细胞 减少症<500 ×106称粒细 胞缺乏症
①细菌、病毒、原虫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流感、伤寒、疟疾…
②血液病: 如再障、巨幼细胞贫血… ③理化因素损伤: 如放射线、同位素、化学/药物… ④脾功能亢进: 如淋巴瘤引起脾大…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提问
1.什么叫贫血,贫血的指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粒细胞缺乏是指中性粒细胞数目多少以下? 3.血小板减少容易引起——?血小板增多容易形 成——?
血常规中主要检测项目的介绍
血常规检验
• 普遍性 • 目的(了解血液中各细胞成分的变化,主要包括红细胞、血
小板、白细胞及其分类) • 检查方法(扎指头、耳垂,抽静脉血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 扎指头血的优缺点(方便;采血量偏差大(20μl玻璃毛细管
可相差20%以上)、微小凝血使血小板等减少明显、消毒不 好可以感染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正常 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 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 碍
慢性炎症、尿毒症
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珠蛋 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等
2.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
病因分类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例如, 造血原料(维生素B12、叶酸)不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铁利用障碍: 缺铁性贫血 骨髓的功能不正常,骨髓的疾病
①感染性疾病:尤其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腮腺炎 ②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④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5.单核细胞 3 %~ 8%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血液病、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 期
血小板
● 血小板增多:(大于300×109/L)
◎骨髓增生异常导致血小板增多 ◎脾是清除血小板的场所,所以摘除脾脏后也可发生一过 性血小板增多。
•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 量过少,都叫做贫血;贫血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增多
绝对增多 继发性
原发性
大量失水血浆量 减少,血液浓缩: 一般见于呕吐、 严重腹泻、多汗、 多尿、大面积烧 伤等,多为暂时 性增多。
不易止住、女性月经量增多等(50~80)×109/L ◎大多会出现较明显的无诱因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是皮
肤紫癜。(20~50)×109/L ◎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
症。20×109/L以下
个体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如血管的通透性)及 出血耐受性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一定差异,可以对血小板 减少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4 000~10 000/ml3) 儿童(5~12)×109/L(5 000~12 000/ml3) 新生儿(15~20)X 109/L(15 000~20 000/ml3)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中性粒细胞0.46~0.63(46%~63%)
嗜酸性粒细胞0~0.05(0%~5%)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比(%)
绝对值 (×109/L)
1~5
0.04~0.5
50~70
2~7
主要功能 吞噬作用
0.5~5
0.05~0.5 参与变态反应
0~1
20~40 3~8
0~0.1
0.8~4 0.12~0.8
参与过敏反应 机体免疫 吞噬作用
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知识补充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 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4~0.47(24%~47%)
单核细胞0.01~0.07(1%~7%)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12/L(400万~550万/ml3)
女(3.5~5.O)×1012/L(350万~500万/ ml3)
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 ml3)
2.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 皮肤病
3.嗜碱性粒细胞(B)0%~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 过敏或炎症 ● 血液病
4.淋巴细胞(L) 20%~40%
淋巴细胞增多:
知识补充
不同年龄贫血诊断标准
年龄
贫血诊断标准
新生儿期 1~4月龄 4~6月龄
Hb<145g/L Hb<90g/L Hb<l00g/L
6月龄~6岁 6~l4岁
Hb<110g/L Hb<120g/L
男性成人 女(非妊娠)
Hb<120g/L Hb<ll0g/L
以上均以海平面计,海拔每增高l000m,诊断用血红蛋白值升高 约4%。
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 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为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参与机体的体 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型,以成 熟淋巴细胞为主,急性型则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 均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
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 细胞一过性增多。
● 血小板减少: (<100×109/L) ◎血小板的生成障碍: 再障、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脾
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血小板
● 血小板减少: (<100×109/L)
◎大多不表现为自发性出血 (80~100)×109/L ◎可有轻度自发性出血,如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创伤后出血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平均血红 蛋白浓度
贫血类型
MCV MCH MCHC (80~ (27~ (320~ 100) 34) 360)
常见原因及疾病
正常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大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贫 <正常 血
【临床意义】 ESR↑
1. 生理性:月经期、妊娠、老年人、剧烈运动
2.病理性: ①炎症:急性细菌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肺梗塞 ③恶性肿瘤 为恶性肿瘤筛选指标 ④其他:高球蛋白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细胞名称
中性
粒细 胞N
杆状核 中性分叶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血红蛋白测定(HB)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l70~ 200g/L
血细胞比容测定 (HCT)
男性0.42~0.49(42%~49%) 女性0.37~O.43(37%~43%)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109/L(10万~30万/ul)
项目
参考值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成人0.005~0.015Baidu Nhomakorabea0.5%~l.5%) 新 生儿0.03~0.06(3%~6%)
(3)粒缺的治疗
①去除病因
②严密消毒隔离措施:层流室隔离;漱口水漱口;反复做血培 养…
③积极应用杀菌抗生素控制感染:可用亚胺培南(泰能)+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静脉滴注,轻至中度感染亚胺培南0.5g/次,每8 小时1次,重度感染1g/次。
④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 因子(GM-CSF):300μg/d,皮下注射,重症时可2次/日,共600 μg.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0.116~O.146(11.6%~l4.6%) 84~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浓度(MCHC)
血小板比容
27~32pg 320~360g/L 0.13~0.43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6.8~13.5/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0.155~0.180(15.5%~l8.0%)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来完成 的;血液呈现红色,也正是因为红细胞里含有这种血红蛋白 的缘故;血红蛋白只有在红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 血红蛋白的组成(血红蛋白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种被称为 珠蛋白的特殊蛋白质和一种含铁的色素叫亚铁血红素组成, 其中珠蛋白占96%,而亚铁血红素只占4%)
2. 红细胞破坏增多
各种先天或后天获得的溶血性贫血
3.失血过多:急性和慢性失血
红细胞沉降率(ESR)
是指一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红细胞自然沉降的
速率,简称血沉。
采血量/抗凝剂=4:1
检验目的:
◇观察病情动态 ◇区别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 ◇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
红细胞沉降率(ESR)
【参考值】
男 0~15mm/h 女 0~20mm/h
血液概述
来源:
时间 人胚第3周 人胚第6周 人胚第3个月 人胚第4个月 出生后
红细胞μ
主要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脏 脾脏 骨髓开始造血 骨髓(肝、脾造血停止)
组成: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45%) 血小板
55%血浆(水,盐类如钾、钠、氯等电解质,球蛋白、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类)
项目 白细胞计数(WBC)
由低氧血症疾病产生,引 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加:心 血管病、肺疾病
血红蛋白运氧能力降低: 异常血红蛋白病
骨髓功能亢
进: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
皮质激素刺激骨髓生成红
细胞:肾上腺皮质功能亢 进
目前国内都按单位容积外周血中血红蛋白量低于 正常值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这一正常 值的下限因性别、女性是否妊娠、年龄以及居住 地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1.中性粒细胞(N) (1) 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饮酒、剧烈运动、激动、沐浴、严寒或高温…
●病理性增多
①急性感染:最常见
急性大出血1-2h内WBC↑↑, 为内出血早期诊断的重要 指标
②严重组织损伤/坏死:外伤、烧伤、手术、心梗…
③急性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
④急性中毒:铅、汞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⑤恶性肿瘤… (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
白血病: 病理性粒细胞增生↑ 急性:幼稚白血病细胞↑为主
慢性:成熟细胞↑为主
(2)中性粒细胞减少
成人周围血中粒细胞绝 对值<18 ×108称粒细胞 减少症<500 ×106称粒细 胞缺乏症
①细菌、病毒、原虫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流感、伤寒、疟疾…
②血液病: 如再障、巨幼细胞贫血… ③理化因素损伤: 如放射线、同位素、化学/药物… ④脾功能亢进: 如淋巴瘤引起脾大…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提问
1.什么叫贫血,贫血的指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粒细胞缺乏是指中性粒细胞数目多少以下? 3.血小板减少容易引起——?血小板增多容易形 成——?
血常规中主要检测项目的介绍
血常规检验
• 普遍性 • 目的(了解血液中各细胞成分的变化,主要包括红细胞、血
小板、白细胞及其分类) • 检查方法(扎指头、耳垂,抽静脉血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 扎指头血的优缺点(方便;采血量偏差大(20μl玻璃毛细管
可相差20%以上)、微小凝血使血小板等减少明显、消毒不 好可以感染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正常 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 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 碍
慢性炎症、尿毒症
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珠蛋 白肽链合成障碍、慢性失血等
2.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
病因分类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例如, 造血原料(维生素B12、叶酸)不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铁利用障碍: 缺铁性贫血 骨髓的功能不正常,骨髓的疾病
①感染性疾病:尤其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腮腺炎 ②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④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5.单核细胞 3 %~ 8%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血液病、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 期
血小板
● 血小板增多:(大于300×109/L)
◎骨髓增生异常导致血小板增多 ◎脾是清除血小板的场所,所以摘除脾脏后也可发生一过 性血小板增多。
•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 量过少,都叫做贫血;贫血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增多
绝对增多 继发性
原发性
大量失水血浆量 减少,血液浓缩: 一般见于呕吐、 严重腹泻、多汗、 多尿、大面积烧 伤等,多为暂时 性增多。
不易止住、女性月经量增多等(50~80)×109/L ◎大多会出现较明显的无诱因的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是皮
肤紫癜。(20~50)×109/L ◎甚至可以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
症。20×109/L以下
个体差异是指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如血管的通透性)及 出血耐受性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一定差异,可以对血小板 减少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4 000~10 000/ml3) 儿童(5~12)×109/L(5 000~12 000/ml3) 新生儿(15~20)X 109/L(15 000~20 000/ml3)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中性粒细胞0.46~0.63(46%~63%)
嗜酸性粒细胞0~0.05(0%~5%)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比(%)
绝对值 (×109/L)
1~5
0.04~0.5
50~70
2~7
主要功能 吞噬作用
0.5~5
0.05~0.5 参与变态反应
0~1
20~40 3~8
0~0.1
0.8~4 0.12~0.8
参与过敏反应 机体免疫 吞噬作用
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知识补充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 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4~0.47(24%~47%)
单核细胞0.01~0.07(1%~7%)
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1012/L(400万~550万/ml3)
女(3.5~5.O)×1012/L(350万~500万/ ml3)
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 m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