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

合集下载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有关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和相关指标的解读。

一、血常规检查的意义血常规检查是评估个体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1. 了解血液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血常规检查可以测定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的数量,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C)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贫血、感染、出血等疾病的存在及其程度。

2. 评估免疫功能: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数量,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3. 监测感染和炎症: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用于监测感染和炎症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表示有感染或炎症反应,而CRP水平的升高则提示存在炎症。

4. 评估肝功能:血常规检查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可以反映肝功能的异常。

这两个指标通常在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中升高。

5. 了解血液凝固功能:血常规检查可以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用于评估个体的血液凝固功能。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血液凝固障碍、出血倾向等疾病。

二、血常规检查的指标解读1. 血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4.3-5.8×10^12/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慢性肺病、高海拔适应等相关。

2.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1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等相关,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

3.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出血倾向,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血液病、感染等相关。

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疾病

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疾病

血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疾病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血常规检查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最常用的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检测的是整个血液系统的功能情况,能够反映出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血常规检查能够查出哪些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通常会引起体内白细胞数量发生变化。

例如,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表现。

血常规检查可以反映出感染的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二、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检查能够检测出是否存在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过多、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贫血时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这些指标可以在血常规检查中得到反映。

三、免疫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自己组织、器官或细胞的免疫反应性疾病。

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等指标的变化,辅助诊断免疫性疾病。

四、肝脏疾病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负责体内代谢和解毒。

肝脏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提示肝功能是否异常,例如血液中白蛋白、总蛋白、ALT、AST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肝脏的影响。

总之,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检查的基础之一,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快速地发现患者身体的异常症状,并初步判断患者患的疾病类型,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意义以及各项指标的解读。

一、血常规检查的意义1. 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人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了解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从而判断人体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 诊断疾病: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等。

通过血常规检查,医生可以根据异常指标进行初步判断,并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查来确诊。

3. 监测治疗效果:对于已经确诊的疾病患者,血常规检查可以用来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常规检查的指标解读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浓度的异常可以提示贫血的存在,常见的贫血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指的是血液中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计数的增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疾病、高原适应等原因,而降低可能是贫血、出血、骨髓抑制等原因。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

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白血病等原因,而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指的是血液中单位体积内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的增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骨髓增生异常等原因,而降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

5. 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占据血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血细胞比容的升高可能是由于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等原因,而降低可能是由于贫血、液体过多等原因。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平均红细胞体积的增大可能是由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酒精中毒等原因,而减小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原因。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那么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意义是什么呢?血常规检查有什么重要作用?做血常规检查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店铺为您介绍。

血常规检查的定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

血常规检查步骤与各项指标

血常规检查步骤与各项指标
如大小、形态、染色异常, 可能提示贫血、骨髓增殖 性疾病、骨髓异常增生综 合征等。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异常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增多
可能提示感染、炎症、应激反应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
白细胞分类异常
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等比例和数量异常,可能提示特定类 型的感染或疾病。
可能提示免疫缺陷、血液系统疾病、 药物反应等。
血小板计数及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多
可能提示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 炎症、肿瘤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
可能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 髓衰竭综合征等。
血小板形态异常
如大小、形态、染色异常,可能提 示血小板功能障碍或骨髓病变。
血红蛋白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多
可能提示脱水、慢性缺氧性疾病等。
血红蛋白减少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有助于鉴别感染的类型和病因。
血小板计数及形态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出血性疾病、血 栓性疾病等。正常值范围为 (100~300)x10^9/L。
血小板形态
血小板形态观察有助于鉴别血小板减 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正常血 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
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的关系
红细胞压积与血红蛋白含量密切相关,两者同时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 等疾病。
03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

红细胞计数及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增多
可能提示脱水、慢性缺氧 性疾病、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计数减少
可能提示贫血、出血性疾 病、红细胞破坏增加等。
红细胞形态异常
药物影响

血常规检查的名词解释

血常规检查的名词解释

血常规检查的名词解释简介:血常规检查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检查方法。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液的成分、数量、功能、形态等多方面的信息,为医生判断和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查中涉及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检查方法。

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为丰富的细胞成分,主要负责输送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红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存在的红细胞数量,以每升血液中红细胞的个数来衡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在4.0-5.5×10^12/L之间,此数值的增加或减少可能反映出身体健康问题,如贫血或血液黏稠度异常。

二、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氧气与二氧化碳输送到全身。

血红蛋白浓度表示单位体积血液内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正常范围在男性130-200g/L,女性为120-150g/L。

血红蛋白浓度的异常变化可能意味着贫血或血液稀释。

三、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重要细胞成分,主要参与免疫反应、抵御细菌、病毒感染和消除异常细胞等功能。

白细胞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样本中存在的白细胞数量。

男性和女性的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略有差异,通常在 4.0-10.0×10^9/L之间。

白细胞计数异常变化可能反映出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或外界感染的存在。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具有止血功能。

当血管受伤时,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形成血小板栓堵塞血管,并防止出血。

血小板计数是指在一定体积的血液中存在的血小板数量。

正常范围一般为125-350×10^9/L。

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变化可能提示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五、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测量在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通过计算红细胞平均体积,可以帮助确定贫血的类型。

正常范围一般在80-100fL之间。

血常规检查项目多少钱

血常规检查项目多少钱

血常规检查项目多少钱导言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一些疾病。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对血常规检查项目的费用可能会产生疑问,因为不同的医院和地理位置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血常规检查项目的费用以及对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一、血常规检查项目的费用1.费用的参考范围血常规检查项目的费用因不同医院、不同地区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血常规检查的费用在80元至200元人民币之间。

具体费用还会受到医院、医保政策及具体项目的影响。

2.影响费用的因素(1)医院级别:不同医院的费用定价有所差异。

例如,三甲医院相对较高档次的医院,其检查费用一般会相对较高;二甲、社区医院的费用可能相对较低。

(2)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物价水平也会对检查费用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费用相对较高,而落后地区的费用则相对较低。

(3)医保政策:不同地区与医保之间的合作也会对费用产生影响。

有些地方的医保政策可能会覆盖部分或全部血常规检查费用,而有些地方则可能不提供相应的医保报销。

(4)具体项目:血常规检查包含多个指标,每个指标的费用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血小板计数会比红细胞计数费用高一些。

3.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地区的三甲医院为例,血常规检查费用如下:血红蛋白:30元人民币红细胞计数:20元人民币白细胞计数:25元人民币血小板计数:35元人民币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费用仅为参考,实际费用可能因医院定价、地区差异以及具体项目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最好事先咨询医院或提前了解当地价格的范围。

二、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快速、经济且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血常规检查的几个重要指标: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部位。

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贫血等疾病。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贫血和某些骨髓疾病。

血常规检查什么

血常规检查什么

血常规检查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血常规”这个词,比如去医院参加体检时,医生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

很多人都只知道血常规检查是抽血化验,检查身体有没有什么疾病,但却并不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内容。

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血常规检查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又被称为全血细胞计数,英文名为“complete blood count”,我们常说的CBC也就是血常规检查的英文名缩写。

血常规检查是指医生抽取受检者体内的部分血液,用专业的血液分析仪对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数量进行计算,对血细胞中某种物质含量进行测算、对血细胞中的生物学特性或血细胞的体积进行测定,从而根据检查结果判断受检者是否存在相关异常。

绝大多数血液细胞改变引起的疾病都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包括血液系统肿瘤、感染、贫血等等。

在当前的医疗技术中,血常规检查已经成为诊断或筛查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

以上就是血常规检查的概述,很多人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或者对医学术语不了解,在拿到检查报告时完全不明白这些检查内容和结果的含义,甚至部分人由于看不懂报告,害怕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引起心里恐慌。

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血常规的检查项目和具体指标,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单位抽血量内,平均每升血液含有的红细胞数量。

1.红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对于一岁以下的新生儿来说,红细胞计数在(6-7)*1012每升即为正常值;对于一岁到三岁之间的婴儿来说,红细胞计数在(5.2-7)*1012每升即为正常值;对于三岁以上的儿童来说,红细胞计数在(4.2-5.2)*1012每升即为正常值;对于成年男性来说,红细胞计数在(4-5.5)*1012每升即为正常值;对于成年女性来说,红细胞计数在(3.5-5)*1012每升即为正常值。

1.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如果由于生理性因素导致红细胞计数增多,表示患者可能正处于兴奋或恐惧等精神紧张状态;如果由于生理性因素导致红细胞计数减少,表示患者可能处于妊娠状态或者造血功能减弱;如果由于病理性因素导致红细胞计数增多,表示患者可能出现肺气肿、血液浓缩、大面积烧伤或频繁呕吐;如果由于病理性因素导致红细胞计数减少,表示患者可能存在合成障碍、急性大出血、白血病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MPV)、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叶指数(LI)、粒细胞过氧化酶指数(MPXI)、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加上涂片检查。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 4.0—10.0 10e+0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20—40 %
粒细胞百分比50—70 %
淋巴细胞浓度数0.8—4.0 10e+009/L
粒细胞浓度数 2.0—7.0 10e+009/L
红细胞 4.0—5.5 3.5—5.0 10e+012/L
血红蛋白浓度120—160 110—150 G/L
红细胞压积0.42—0.49 0.37—0.43 %
平均红细胞体积82—92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27—31 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0—360 g/L
红细胞分布宽度11.6—14.6 %CV
血小板100—300 10e+009/L
血小板压积0.178—0.346 %
平均血小板体积 6.0—11.5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15.5—18.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