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心理障碍状况分析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合格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各方面竞争意识的不断强化及独生子女比例的上升,而学生心理素质相应下降这一现象,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学校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创造较高的教学质量,也需和谐、严谨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让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来对待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困难与挫折,批评与表扬,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会学、乐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的研究课题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大环境下,根据心理学原理,应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
(1)时代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对合格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各方面竞争意识的不断强化及独生子女比例的上升,而学生心理素质相应下降这一现象,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学校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创造较高的教学质量,也需和谐、严谨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克服心理障碍,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要求。
根据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自制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情感脆弱、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不善交往、学习能力低、学习习惯不良、自我中心等。这些问题使我们感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严峻性。
(3)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生理方面的发展平缓稳定,而心理发展的速度较快,造成了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他们的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现象处处可见,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任性、孤独、逆反、焦虑等心理表现;而在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状况也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等。
(4)社区教育环境的要求。
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日益丰富,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及高科技工业园区所发布的信息已深深影响着小学生知识的获取、观念的形成和生活习性的养成,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心理问题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对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目前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和家庭及其他原因的影响,小学生当中有的心理素质较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是独立自主性差,依赖性强。有些学生在家里是父母的掌声明珠。因此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时总是仰仗或依附他人,不能自己独立思考和作出决定并解决问题,一旦离开他人的帮助就会感到恐惧和害怕。独立自主性差,依赖性强。
二是孤独、忧郁、思想狭隘。这种心理障碍表现为: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很少与别人交往,有事也不愿与别人说,压抑自己的情感,防止自己的主观动机在外部呈现出来。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忧郁不安,沉默寡言,对他人冷漠无情,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孤独、压抑。
三是自卑、怯懦、失去信心。有这种心理的小学生信心一般都不好,而他们在班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伴的冷眼相待。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总是处于“不行”的地位,接收“最差”的待遇。久而久之,自卑感就成为他的性格特点之一。总是害怕别人讥笑自己,伤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做事就紧张,手足无措,失去信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消极、振作不起来。
四是疑惧、焦虑、对立情绪严重。有的学生在集体内长期处于落后地位,经常听到的是批评、讥笑和过于严格的限制约束。在家里也往往手动亲人的歧视和打骂,得不到学校和家庭的尊重。在社会上他们也往往得不到人们的信任。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的环境中,自然就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视他人为敌,把他人的善意的帮助往往看成是轻视他。对于同学、老师或家长往往持不信任的怀疑态度和戒备心理。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而且存在严重的疑惧心理,总是从恶意方面去理解同伴和教师的言行。因而往往不服同伴、老师和家长的帮教,甚至故意制造矛盾,与他人发生冲突。并以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的怒气。有的则转化成自我攻击,感到屈辱和羞愧,严重的可能离家出走或轻生。
无论是那种的心理障碍,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这些心理障碍若不及时矫正,将导致小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和蔓延,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该强调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矫正。
一、矫正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的心理主要应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
独立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使学生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性。让学生从小就学会自我生存,自我保护,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自立、自强、自信、自尊。克服各种依赖思想和无所作为的行为,要让学生在一些困难和挫折中受到教育和锻炼。在受挫中磨练意志和性格,及时发现小学生心理行为障碍并积极热情地加以辅导矫正。
二、矫正孤独、忧郁、思想狭隘的心理,主要应引导学生调节自我情绪。
教师与学生间的谈话能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形成积极心理。因此,教师应推心置腹地和学生谈话,消除紧张感,并尽量使学生明确人的正常情绪,有利于课堂学习和其他活动效率的提高。教师还应注意尽量减少学生的不良情绪的产生,要对学生多表扬、鼓励。不能动辄就指责、训斥,对学生要求不要过高过急,哪怕学生有点滴进步也应肯定和鼓励,增强其信心。
要让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别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消除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控制自己,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平衡。教师要创设活动环境,扩大小学生的活动交往范围,培养学生灵活、大方的交往素质。
三、矫正自卑、怯懦、失去信心的心理障碍主要应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自尊心是一个人为了维护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推动自己积极向上,克服缺点的一种积极的内心力量。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形成自卑心的小学生长期处于被批评的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