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单亲家庭案例分析

单亲家庭案例分析

单亲家庭案例分析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措施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个案进行分析,并对今后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单亲家庭;高校辅导员一、案例介绍王某,男性,身高165cm,江西应用科技学院15级学生,家庭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其母亲身体不好,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于其父亲,家境贫寒。

该班级同学来自全国各地,部分学生家庭情况较好。

该生在大一刚入校时比较低调,不喜欢与别人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源自于自己的个头较小,身高不占优势,比较自卑;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境贫寒。

大二下学期的一次意外其父亲不幸身亡,家庭的负担一下子全落到了其母亲身上,该生产生了辍学的思想,想趁早的出去工作补贴家庭,更加的封闭自己,他甚至觉得因为家庭的状况,他跟其他同学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在一次登记信息的过程当中,班级其他同学得知他的家庭情况,他觉得很失落,认为其他的同学都会瞧不起他。

在班级同学,寝室室友邀约他一起出去玩,或去参加各项活动的时候都是直接拒绝,且多次表示期望自己是透明人,不愿与人交流;自信心不够,不相信能够突破自我,发展意愿不足。

二、案例分析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情况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父母中一方去世而成为单亲家庭的,另一种是因为父母离异而成为单亲家庭。

案例中王某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因为父亲的一次意外去世,家境的贫寒导致的自卑、自闭、敏感等心理上、性格上的问题。

1、心理辅导员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职责。

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是长时间积累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案例当中的王某因为家庭的变故使其缺乏父爱,在学校没有成就感,只有责任,由此产生出辍学的想法。

2、经济贫困家庭大学生多来自偏远较穷的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的经济差距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差异,使他们在大学生活、学习及心理上极不适应。

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单亲家庭

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单亲家庭

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单亲家庭优秀案例:心理辅导在单亲家庭中的应用引言:单亲家庭是当代社会常见的家庭类型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只有一个父母陪伴,在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

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心理辅导在单亲家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案例,旨在分析心理辅导如何运用于单亲家庭,并探讨其价值和可行性。

一、个案背景与挑战小明(化名)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10岁男孩。

他在学校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卑消极等行为,经教师观察后建议他接受心理辅导。

小明对这种建议持开放态度,并期待得到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

二、心理咨询过程1. 评估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问题和需求,心理辅导师首先进行详细评估工作。

通过面谈和测试等方式,收集到了小明情感状态、行为特点以及内外部压力因素等信息,并结合他所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2. 建立信任关系在开始具体辅导工作之前,心理辅导师与小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倾听、尊重和关心,帮助小明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支持的程度,并营造出积极安全的环境,让他愿意主动分享内心世界。

3. 情绪管理与情绪表达考虑到小明情绪波动较大,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心理辅导师将情绪管理作为主要目标。

通过教授正面而实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帮助小明应对不同情境下产生的消极情绪。

同时鼓励他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指导来改善人际沟通能力。

4. 自尊及自我价值感提升由于单亲家庭中缺乏一个衡量标准,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负面评价。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注重培养小明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激励和认可他的进步,以及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成功地提升了小明的自信心。

5. 家庭辅导与支持在单亲家庭中,孩子所处环境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针对小明家庭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家庭辅导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与小明母亲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关指导,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儿子需求并给予恰当支持,从而促进整个家庭环境的改善。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案例分析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案例分析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案例分析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孤僻;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一、案例背景分析随着80后的成熟、90的涌现,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他们中的离婚率也随之倍增,他们的孩子许多成了单亲孩子。

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已成为教育的焦点。

孩子们这个年龄段应该是得到更多的父爱和母爱,但这类孩子得到的很少甚至得不到,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家庭的温暖,造成了心理素质脆弱,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

经过调查了解到,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上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等;行为上有多动症、顶撞老师、随意说谎;心理上孤僻、嫉妒、失落、冷漠、不合群、自卑等。

由于这些孩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所以,关注单亲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描述在我的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是今年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

开学第一周我就发现他有些不一样,但是也没敢过早下定论。

经过两周的观察我发现他在很多地方都和调查中所显示的特点相符。

他课上很难集中注意力,手里总是嘀咕小东西;小组合作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我明明给他分好了小组,他却不肯下座位和同学们合作练习,表现的十分不合群。

课下他总是带有较强的攻击性,时常有学生告状说不小心碰到他一下,他就打人或把别人推倒,表现冷漠;自我保护意识尤其的强。

课后永远完不成作业,无论我是找他和颜悦色的询问还是厉声厉色谈话,他都是沉默不语。

所以从开学初这个孩子就成了我的一大烦心事。

但是每当我回到家,看到我自己的两个孩子每天开心的在一起玩耍,每天有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六口人的幸福陪伴的时候,我就常常冷静下来反思我在工作中遇到的这个单亲家庭的特殊孩子,反思我对他的教育问题出在了哪里,怎么样可以不放弃他、尽我的所能填补他在家庭教育中的部分缺失、帮助他完善自我、融入班级、建立自信心。

三、教育过程针对案例中所描述的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首先,我认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是让孩子喜欢我、信任我。

单亲家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单亲家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单亲家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引言:单亲家庭是指仅有一个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由于离异、丧偶等原因导致。

这种特殊的家庭形态对子女的心理发展和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一位单亲家庭孩子为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并通过个案分析来探讨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一、背景描述该个案是一个12岁男孩,名叫小明,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中。

他的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离婚了,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

小明从小缺乏父爱与安全感,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 情感困扰:由于没有得到完整的家庭关怀,小明容易陷入情感困扰中。

他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和孤独感。

2. 缺乏自信:由于没有男性角色模型,小明缺乏自信心。

他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了质疑,并且常常感到自卑。

3. 学业问题: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产生负面影响。

小明在学校表现平平,缺乏上进心。

三、干预策略在帮助小明克服情感困扰、增强自信并提高学业成绩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干预策略。

1. 建立安全关系首先,我们致力于建立与小明之间的安全关系。

通过倾听、理解和接纳他的情感需求,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和支持,从而更容易打开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扰和挣扎。

2. 情感疏导为了帮助小明处理情感困扰,我们引导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教会他正确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方法。

例如,鼓励他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和放松方式,并且培养他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 增强个人认同感为了解决小明缺乏自信心的问题,我们积极鼓励他发展和展示自己的特长。

通过参加一些兴趣班和社交活动,他逐渐获得了成功体验,并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同时,我们也侧重于与小明建立一种积极而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作用。

4. 学业辅导为了帮助小明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制定目标、分解任务和激发学习兴趣,小明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并渐渐取得了进步。

同时,在家长配合下进行适度监督和鼓励,帮助他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篇)

单亲心理健康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的比例逐年上升。

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案例以某市一所中学的单亲家庭学生小李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

二、案例描述小李,女,15岁,初二学生。

小李的父亲在她出生不久后就因意外事故去世,母亲独自一人抚养她长大。

母亲为了维持生计,长期在外地打工,小李与母亲聚少离多。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小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但她性格开朗,与同学关系融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李的心理问题逐渐显现。

在一次心理健康普查中,小李被诊断为轻度抑郁。

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容易哭泣,对学习失去兴趣,与同学交流减少,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等。

三、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李的家庭结构特殊,单亲家庭环境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母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导致小李缺乏亲情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2. 学校因素:小李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这使她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感到自卑,进而影响到她的心理健康。

3. 社会因素:社会对单亲家庭的歧视和偏见,使小李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额外的心理压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1. 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小李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帮助她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调整心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2. 家庭支持:与小李的母亲沟通,建议她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李,关注她的生活和学习,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3. 同伴互助:鼓励小李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让她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增强自信心。

4. 家校合作:与班主任和各科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关注小李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为她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五、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小李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第一篇: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一、单亲家庭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

一个美满健康的家庭,容易造就幸福欢乐的人生。

但事不由人,生活中往往出现一些因夫妻关系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又称为缺损家庭,原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单亲家庭的情况复杂,主要是由于夫妻离异或天灾人祸而造成的。

无论怎样,它们的出现,必将使家庭教育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

使这类家庭学生心灵受损,影响学习。

而且相当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

二单亲家庭对儿童的人格造成哪些消极影响.智力发展迟缓。

智力是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能力系统,它的基本成分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部分。

离异家庭的各种环境都制约着儿童智力的发展。

智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朱智贤和林崇德教授指导下,由程跃博士于1989年9月至1999年4月智力表型表达等级及其条件的研究,该项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学习成绩从总体上显著的差于完整家庭儿童。

2.情绪情感障碍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那种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情感。

反之,妨碍和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东西就会引起否定的消极的情绪、情感。

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情感剥夺,都会造成情绪情感创伤。

这种创伤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情绪障碍.有调查表明,离婚头6个月,子女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相当高。

除了父母离异或其他家庭灾难给孩子精神上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之外,造成单亲子女不良情绪情绪的因素主要还有以下几方面:(1)父母不良情绪无论什么原因形成的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方总难以避免异常情绪的产生。

边远地区贫困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分析

边远地区贫困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分析

边远地区贫困学生心理危机案例分析边远地区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和教育资源的匮乏,往往比城市学生面临更多的困境和心理压力。

以下是一个边远地区贫困学生心理危机的案例分析。

小明,一个15岁的边远地区贫困学生,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已有几年。

他的父亲外出工作,很少回家,经济收入非常有限,无法支持小明上学也无法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小明上初中后,他开始面临心理困扰。

小明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由于母亲早逝,父亲长期不在身边,小明几乎没有亲密的家人可以依靠。

与其他同学相比,他在家庭关爱和支持方面面临很大的差距,这使得他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显得孤独和无助。

小明因家庭贫困而面临的学习压力也很大。

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小明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学业发展。

加上家庭经济困难,小明没有很多机会参加辅导班或其他学习资源,他感到自己的学习进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给他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

小明也存在自尊心低下的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小明的生活条件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差。

他无法穿上时尚的衣服,无法购买最新的电子产品,这让他在同龄人中感到自卑和羞愧。

他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有一种被排斥和边缘化的感觉。

以上的这些困境和问题,给小明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许多挑战。

他常常感到焦虑、沮丧和无助,缺乏自信和自尊。

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动力和社交能力,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困境。

针对小明这个案例,有几点可以考虑的应对策略。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服务,为小明提供机会和资源来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困扰。

家庭教育和社区支持也非常重要。

社区可以提供经济援助、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在帮助小明改善家庭状况的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来满足他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和交流,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自尊心。

边远地区贫困学生由于家庭困境和教育资源匮乏,面临着心理危机。

针对这些危机,社会和教育部门需要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境,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成长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发展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成长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发展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单亲孩子而言,幼儿园的心理发展更加显得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因缺少一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会在心理上出现一些特殊的成长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幼儿园单亲孩子的心理成长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案例分析1. 小明(化名),5岁,来自单亲家庭。

母亲因疾病无法照顾小明,由外婆带着上幼儿园。

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明显的依赖行为,拒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总是黏着外婆,不愿意独立完成任何事情。

2. 小红(化名),4岁,父亲因工作原因经常不在家,母亲独自照顾小红。

小红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过度活跃的行为,喜欢一味表现自己,占有欲极强,对其他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二、心理特点分析1. 依赖行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一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依赖行为。

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外界产生不信任感,容易表现出依恋倾向。

2. 过度活跃另由于缺少一个父母的引导和约束,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表现出过度活跃的行为。

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肯定,因此喜欢表现自己,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强烈的控制欲。

三、成长困境分析1. 社交问题依赖行为和过度活跃的行为都会影响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的社交。

依赖行为会让孩子难以融入集体生活,而过度活跃的行为则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抵触,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2. 自我认知困难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一个正常家庭环境中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导致他们在自我认知方面出现困难。

他们无法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技巧。

四、解决方法建议1. 家庭支持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使他们在家庭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家长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了解孩子的表现和问题,共同解决。

2. 学校辅导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也需要加强对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状况案例范文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状况案例范文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状况案例分析引言单亲家庭在社会中数量逐年增加,幼儿园单亲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以某幼儿园的单亲孩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分析了他们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克服困境,促进健康成长。

案例分析背景信息孙悟空(化名)是一名五岁的男孩,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意外身故,母亲在他两岁时再婚。

目前,他和继父、继母生活在一起,而他的亲生母亲则在外地工作,只能偶尔回家探望。

在幼儿园中,孙悟空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行为表现孙悟空在课堂上常常自闭,不愿与其他孩子交流,更不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

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无论何时都不愿意离开那个安静的地方。

在与老师及其他孩子的互动中,他总是保持沉默,不愿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与此同时,孙悟空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常常发怒、破坏他人的玩具。

他的情绪波动较大,有时会突然哭泣或大发脾气。

心理状况分析1.丧失父爱:由于孙悟空在很小的时候丧失了父爱,他可能无法充分享受到父爱的滋养和安全感。

这可能导致他对陌生人的不信任,以及对他人的困扰和抵触情绪。

2.母爱缺失:孙悟空的亲生母亲在外地工作,无法长时间陪伴他,这使得他无法得到母爱的持续滋养和爱的呵护。

这可能导致他产生孤独感和排斥感,不愿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3.家庭变动:随着母亲再婚,孙悟空的家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这种变动可能对他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使他无法适应新的家庭环境,产生不安全感和内心冲突。

解决方案1.建立良好关系:幼儿园教师应与孙悟空建立起亲密、稳定的关系,通过耐心地倾听和理解,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使他能够敞开心扉,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2.开展适当活动:幼儿园应组织一些适合孙悟空参与的活动,例如与其他孩子共同完成一些小组任务、参与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他能够逐渐融入集体,提高与他人的互动能力和合作精神。

3.家校合作:幼儿园教师应与孙悟空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家庭情况。

最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最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作者xxxx------------------------------------------日期xxxx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http://www.hbee.edu。

cn 2010-8—30 9:57 王玉兰>〉进入论坛内容提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通过一个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说明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

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词: 健康情绪诚实倔强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还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孙XX 性别:女年龄:10岁籍贯:广东班级:三(4)班家庭住址:南海市桂城兴业新村C4华箢604二、问题行为概述(1)行为方面:①学习成绩差,经常拖拉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②经常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对同学无礼貌。

④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

⑤做事懒散,每天上学总是不能和大家按时到校.⑥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对科任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不服气,且对老师的爱憎表现过分了些。

(2)学习方面: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高兴时喜欢与同学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②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欠交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 .(3)性格方面: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对别人的指出千方百计找理由狡辩,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个案范文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个案范文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个案分析引言单亲家庭是指只有一个父母照顾孩子的家庭结构。

由于某种原因,父母不再共同抚养孩子,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影响。

本文将以一个幼儿园单亲孩子为例,深入分析其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建议。

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4岁的男孩,目前在某幼儿园上学。

他的父亲在两年前因交通事故去世,母亲作为唯一的抚养者,自那以后一直负责照顾他。

在过去的一年中,幼儿园老师观察到小明与其他孩子相比,表现出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自卑、行为异常等。

心理问题分析情绪不稳定对于单亲孩子来说,父母的离世对其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他们面临丧亲之痛和失去安全感等情绪压力。

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的情绪不稳定可能是因为他对父亲的离世感到难以承受,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自卑感在幼儿园中,小明可能会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并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拥有完整的家庭。

这种自卑感可能导致他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自我评价不高,进而影响到他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行为异常由于父亲的离世,小明可能对于亲密关系的接受程度降低,表现出较为抵触的行为。

例如,他可能会对老师和其他孩子的关心和接触保持距离,甚至出现回避行为。

心理干预建议提供情绪支持幼儿园老师应积极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关系,倾听他的需求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告诉他,是正常的感受难过和失望,鼓励他将情绪表达出来,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培养自信心通过积极鼓励和正向反馈,帮助小明建立自信,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幼儿园老师可以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肯定,让他在学习和社交中体验到成功,从而提高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提供家庭支持幼儿园可与小明的母亲进行合作,提供家庭支持和指导。

母亲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与小明一起参与家庭作业,加强母子之间的沟通和亲密关系,为他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社交技巧培训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生活,幼儿园可以组织社交技巧培训课程,教授他与他人良好交往的能力。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个案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小东性别:男年龄:9岁小东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小东跟随父亲生活。

父亲工作忙,常常在外应酬,由爷爷、奶奶照料小东的日常生活。

两位老人疼惜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他娇宠溺爱,千依百顺。

平时小东学习拖拉,作业经常不做,爱说谎,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成绩处于班级下游。

相关情景一:星期一的早晨,组长向语文老师汇报小东作业没交上来。

语文老师忙把小东请到办公室,追问他作业有没有完成,小东一口咬定作业完成了,只是忘记带来学校了,可是语文老师在其书包内找到了只做了一题的家庭作业本。

相关情景二:开学的一节班队课上,为了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我让学生举行了才艺表演,当大伙儿正为同学的一幅幅字画,精湛的琴艺啧啧赞叹时,他显出一幅不屑一顾的样子,低声嘀咕:有什么了不起。

相关情景三:课间,同学们三五成群,或有说有笑,或开展正常的课间活动,惟独小东,常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很少见其与同学交谈、游戏。

二、诊断分析1、离异家庭子女对自己的态度极为消极。

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担心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因此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一方面显得自卑,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又显得非常固执,即使做错了也不感到羞愧。

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表现,实际上正是离异家庭子女在性格自我态度特征上的两极化体现。

同时,离异家庭子女也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愤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有始无终等。

2、单亲家庭孩子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

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

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他们潜意识里怕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3、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健康和适应不良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健康的或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与子女的“垂直面上”的关系,离异家庭子女人际关系之所以不良,其主要根源也在于他们与离异父母关系的紧张,而形成了消极态度与放任情绪,并常常扩展到与他人交往的关系中。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2.用古今一些出生贫寒而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刻苦努力,



最终成就事业的成功例子去激励小李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如我跟她讲“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


3.让她多参与班级活动,多担当社会工作,如鼓励她参加

ň
学校合唱队、参加班级文艺表演,主持班会课等,使她觉得


自己对班集体、对学校有贡献,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


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

会多方面的配合。 遑
在今后对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 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

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讲课内容不



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


讲课有针对性,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


差,心不在焉。平时遇到老师同学也不打招呼,总是回避别

人的目光。总之,那副可怜楚楚的样子与她漂亮的外表极不


相称。
【背景调查】

小李的童年是幸福的。父亲是市电机厂的职工,母亲是幼儿


园的老师,虽然经济上并不很富裕,但那种小康生活也让一


家人其乐融融。那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李被父母视



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


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此外,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

针对小学生单亲家庭的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

针对小学生单亲家庭的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周庚护是我班一位二年级的男同学,他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个子不高,成绩中等,中等智商,上课时有话就说,组织纪律差,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一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一年级的学习,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他属于单亲家庭,母亲已故。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往往会存在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在:情绪的忧伤,缺乏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性格孤僻,不爱交际,畏缩胆怯,做事缺乏信心。

同时,也伴有猜疑心理和逆反心理:母亲已故后,随着自卑心理及猜疑心理的产生,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渐渐形成,一直很听话的他,有时会没有理由地抗拒爸爸、小朋友的要求,产生对抗行为。

补偿心理:母亲已故,孩子在物质上、精神上都遭受损失,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对其他孩子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羡慕心理,希望重新获得妈妈的关爱,希望像过去一样,重新获得良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

这就是补偿心理。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我班上有一个女孩,平时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很差。

更让人气愤的是总是和些调皮捣蛋的男生一起玩,甚至有时在双休日也这样。

见这种情况本想和她爸爸好好交流一下,没想到一说到孩子,她爸爸也是充满无奈,不知如何教育孩子,详细了解这才明白她是离异家庭的孩子。

她爸爸不是不知道孩子的这些情况,可孩子就是不听他的,要是说重了,孩子就哭还说要离开这个家。

她爸爸还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希望我能帮他把孩子教好。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能改变她的这些不良习惯,先要知道她内心真正的想法,于是我对她认真观察了她一段时间,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找她谈心、聊天,和她亲近。

一开始,她对我所做的一切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渐渐地她会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观望我。

我知道,其实她需要我的关心和帮助!后来我了解到她自己也不想这样,可是在家里她爸爸很少陪她,和她交流,真正了解她的想法。

有时在家里看到爸爸和后妈在一起就觉得别扭,不想在家多呆。

另外自己的学习差,和好学生也玩不到一块。

甚至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没有安全感,怕被人欺负,所以才找了一些调皮捣蛋的男生作朋友,为自己撑腰。

了解了这些后,我意识到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于是我充当了他们之间的“桥梁”,及时向父母汇报孩子的思想动态和最近情况,同时也委婉地把父母的苦衷和不易转达给孩子,让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宽容。

她爸爸后来也坦白地说是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自己上班孩子上学,孩子晚自习回家就睡觉了,一天下来根本没说几句话。

为了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他和我提出让孩子在家自习,自己和孩子多相处,多交流一下。

另外我也把孩子的情况也告诉了她妈妈,让她妈妈也多关心一下孩子,从正面多引导孩子。

在和她的交流中我也对她说:父母分开不是你的错,你不必为此而有什么想法,大人之间的事,等你长大了会懂的。

但是现在,你应该坦然地面对你周围的人。

对于离你而去的爸爸(或妈妈),你也不能去恨他们,毕竟,你的生命是他们给的。

单亲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单亲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单亲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第二实验中学任丽个案情况。

姓名:刘俊迪年龄:13岁性别:男基本情况:该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小学毕业后升初中进入我任课班级。

父母离异,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该生常年由父亲独自照料,性格倔强,娇惯,我行我素。

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增大,个性愈来愈严重。

平时不愿与父亲沟通,撒谎、上网、不守时、守信、问题百出。

自开学以来我便细心观察分析,发现该生身上有以下毛病。

1、学习上有厌学情绪通过多次与该生谈心,与监护人交换意见,与同学了解,发现厌学心理成因如下:学习有畏难心理。

首先,该生在学习上对别人有依赖心理,如起床天天要父亲叫,还要替他备好洗脸水。

懒散的学习心理。

“四怕”,怕用功,怕动脑筋,怕发言,怕做作业。

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成绩不理想,有自卑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的分组学习活动中,显得很被动。

对学习上不懂的问题不主动。

向人请教、询问,有时还故意让帮助的对象为难。

总是说:“我记不住、想不到、听不懂、学不会,就是“笨”,毫无上进意识。

更有甚者每每上课时,总是自觉不自觉的用嘴咬自己的手玩儿。

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习惯。

有时他自己也感觉不对,但是难以自制,只得自己打自己的脸来提醒自己。

从这一点来看,他还是向往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充分利用“心理咨询法”的方式,帮助该生确立自信、自强的信念,使其能融入集体,体会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与单亲学生交朋友,用母亲的立场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于是我便主动与刘俊杰结成对子,经常与他谈心,发现他的“闪光点”。

一次我发现他听课时非常积极,思路非常不错。

于是我便在班上及时表扬了他,同学们同时也给了他以热烈的掌声。

此时他心理感到格外高兴,可以看出他心动了。

充分利用“心理辅导”使该生提高心理素养并以最高的热情让他融入集体。

上课多给他机会尝试回答问题,活动课时多为他开绿灯,让他积极参与并表现。

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

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个9岁的男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

他的父母离婚后,他与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是一位全职工作者,经济负担重,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

小明在学校表现较差,成绩下滑,且情绪不稳定,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哭闹或发脾气。

最近一段时间,小明的老师向社会工作者反映了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帮助解决。

二、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情况并不稳定,父母离异,母亲经济负担重,时间紧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单亲家庭的不稳定性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小明的心理健康。

2. 学校因素:小明在学校表现较差,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的不稳定性,导致小明在学校学习和情绪上受到影响。

三、社会工作介入1. 了解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与小明及其母亲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情况和小明的心理状况。

通过深入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

2. 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向小明和他的母亲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小明可能面临的紧张和情感问题。

3. 提供资源:社会工作者需要为小明和他的家庭提供相关的资源,包括心理咨询师、家庭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问题。

4. 建立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明和他的母亲建立一个支持网络,包括亲朋好友、学校老师、邻里社区等,让他们感到有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四、结果评估社会工作者需要持续跟进和评估小明的情况,观察他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并与学校、母亲及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沟通。

通过长期的跟进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五、总结与展望社会工作介入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专业的介入和支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未来,社会工作者需要持续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与支持。

单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单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单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真实案例爸爸很少来看他,他每隔一周能够去爸爸那里住,但是爸爸却不怎么和他说话,也不陪他玩。

其母亲为了给小鹏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和姥姥商量后,把孩子交给姥姥他们带,自己把孩子托付给老人。

作为老一辈的外祖母,自然不懂现代科学文化,根本谈不上辅导他。

对外孙的学习想关心却无能为力,常常是被外孙哄得没奈何。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总是打不起精神,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心不在焉……抚养。

离婚后,小怡有爷爷奶奶的宠爱,有爸爸的疼爱,但是,奶奶一直告诉她,是她妈妈不要她了,她妈妈又找好人家了。

还告诉她,一定不要理睬妈妈,理睬了妈妈,爷爷奶奶爸爸就不要她了。

原本快乐的小怡,为了承诺奶奶的话,把妈妈装在心理,从不在嘴上说起。

埋头苦学,不过,却事倍功半,每次考试都战战兢兢,总是达不到爷爷奶奶期望,她默默地承受着……们老师提起孩子的父亲时,依然毫不掩饰的两眼发红,伤感尽现。

其母亲对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并叮嘱身边所有的人,包括亲戚、老师都对孩子要特殊对待,多一分关爱。

这种感情当然是能够理解的,但是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变得脆弱了。

她总觉得自己是应该受到大家的加倍注重,遇到一点挫折或者难题就无法解决,更多的依赖希望得到别人的谦让和理解。

一次,实践活动时,因为一朵小小的干花片和伙伴大打出手……他原本很个非常有礼貌、自理水平强、聪明机灵、善良懂事的孩子,深受老师和同伴们的喜爱。

后因为母亲工作原因,跟随姥爷一起生活。

因为母亲和老师沟通不够,孩子变得沉默寡言……现状分析案例一中的小鹏心理问题属于渺茫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在准确引导下,能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

不过,有的单亲学生因为缺乏充足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来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即时培育这朵花。

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渺茫,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

班主任也管家务事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班主任也管家务事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

班主任也管家务事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小玲是班的一个学生,她来自离异单亲家庭。

小玲的父母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从此之后她一直跟着她的母亲生活。

小玲的母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工作很忙,经常需要加班。

因为父母离异,小玲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父亲的陪伴,同时也很少有家庭活动或是跟妈妈共度时光的机会。

因此,小玲常常感到孤独和浮躁,同时也有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二、分析及论述1. 离异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离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造成创伤。

离婚会打破原有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使孩子们面临许多问题,如家庭不和谐、父母争吵和冷战,以及孩子们面临的生活和社交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回到小玲的案例,她的父母离婚了,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缺少父亲的陪伴和注意也对她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方面为孩子提供支持和教育,以减轻他们因离婚而造成的心理健康负担。

2. 离异家庭家务带来的影响和压力离异家庭中,通常一个人需要负责所有的家务,这会导致单亲家庭孩子的生活极不便利。

孩子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如打扫房间、购物等。

这会给孩子带来生活上的许多麻烦和压力,从而产生心理负担。

尤其是像小玲这样的孩子,不但缺少家庭支持,家务也需要自己负责,这些不利因素显然是增加了她的心理负担。

3. 孩子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教育每个家庭都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幸福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做到让孩子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对于离异单亲家庭来说,单亲父母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同时,在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时,父母应该注意教育孩子要敢于面对困难,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以应对未来的生活和挑战。

回到小玲的案例,她的母亲应该在生活和心理方面为她提供更多的帮助。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发展案例分析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发展案例分析

幼儿园单亲孩子心理发展案例分析引言单亲家庭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增多,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幼儿园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单亲家庭所带来的心理难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幼儿园单亲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并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成长。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个4岁的幼儿园单亲孩子,他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没有与父亲建立过深厚的感情。

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明显的自卑和孤独感。

他常常与其他孩子保持距离,不愿意与他们互动,更不愿意参与集体游戏和活动。

他的老师注意到他经常一个人待在一旁,面带忧郁的表情。

分析心理影响小明的单亲家庭经历对他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缺乏父爱导致他对人际关系的恐惧和不信任感,他可能觉得父亲的离世是他的过错,这种内疚感可能使他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父爱,他可能对男性缺乏信任,而对其他男孩子产生心理上的隔阂。

孤独感孤独感是小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母亲需要工作养家,他在家中经常是一个人,缺乏亲近的人陪伴。

这导致他在幼儿园中也表现出孤独感。

他可能感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无法融入集体,因此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自卑感由于缺乏父爱和社交经验,小明经常处于自卑状态。

他可能觉得自己不被接受和认可,无法与其他孩子建立起深层的友谊。

这种自卑感可能影响他的学习动力和自尊心的发展。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小明克服他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供情感支持幼儿园老师可以给予小明额外的情感支持,帮助他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老师可以定期安排时间与小明交流,倾听他的感受和烦恼,让他感受到被关注和理解。

2. 培养社交技能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游戏,鼓励小明与其他孩子互动。

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他可以学会分享、合作和建立友谊的能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教导小明一些解决冲突和沟通技巧,帮助他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3. 引导积极自我评价鼓励小明发展积极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他树立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分析
2010-8-30 9:57
内容提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通过一个案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说明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

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健康情绪诚实倔
强措施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一般方法是不够的,还须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
果。

这里是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分析和辅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孙XX 性别:女年龄:10岁籍贯:广东班级:三(4)班
家庭住址:南海市桂城兴业新村C4华箢604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①学习成绩差,经常拖拉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②经常说谎,为人不诚实。

③对同学无礼貌。

④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

⑤做事懒散,每天上学总是不能和大家按时到校。

⑥班主任找其谈话,态度一般,总不吭声,不正面抵触,对科任老师的批评教育总不服气,且对老师的爱憎表现过分了些。

(2)学习方面:
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高兴时喜欢与同学讲话,影响周围同学学习。

②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常欠交作业,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

(3)性格方面:
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对别人的指出千方百计找理由狡辩,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

三、个案生活背景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母:中年、离异,姐姐未完成初中学业休学在家。

2、母亲整天忙于生意,无时间管教孩子。

3、家庭教育的意识相当淡薄,平时只顾忙着挣钱,对孩子物质上的需要求尽量满足,但几乎是没有时间与她谈心,有时处理问题时态度粗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之间几乎成为陌路人。

4、母亲与她沟通不足造成拒学心理加上母亲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孩子的作业, 给了她有机可乘。

5、对她的教育不得法。

平时对她百依百顺,造成了她脾气任性,而有时又为了种种事情,对她要么就是管不了,要么就是大打出手。

6、由于她脾气倔强,任性,家长管不了,使她养成了种种不良的习惯,性格和行为,学习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再加上自己贪玩,最后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脾气倔强,任性。

四、教育措施
孙XX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爱撒谎是她一贯的不良行为。

通过对她进行深入了解,我采取正强化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 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她心灵大门的钥匙。

1、教师彻底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她的情感交流,接近她,帮助她。

2、鼓励她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她压力。

3、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帮助她理解。

4、从要求她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她自己选择作业。

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她完成作业的信心。

5、培养她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她能体会完成作业的快乐感和使命感。

6、观察记录她的表现,注意表扬她的每一次进步。

7、选她的一次作业,让她给大家讲讲是怎样写的。

8、经常和她家长取得联系,采取家校一致的教
育方法。

五、实施过程
1、教师的改变
一天,组长向我反映孙XX没有交作业,我问她原因,她说放在家没有带作业本,写在小纸条上了,现在找不着了。

显然是没有写作业又在撒谎。

放学时,我根据计划找孙XX谈话。

谈话中我告诉她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

我尽量做到和蔼可亲,改变过去那种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循循善诱,鼓励她说实话,不撒谎。

在我的热情鼓励下,她终于鼓起勇气说出实情;作业没有做。

她说,也不知为什么,就想先玩一会儿,看会儿电视,玩着玩着就忘了做作业了。

我问她没有做作业有没有压力呢她表示心里也害怕老师家长的教育批评。

2、作业的针对性
这次我表扬了她的诚实,肯和老师说心里话。

按计划给她单独留了针对她学习弱点的,只用三,五分
钟就能写完的难度很小的作业。

她当即向我保证:作业一定完成。

第二天,她的作业果然完成。

以后连续数天,我还是给她布置这样的作业,她都按时交了。

针对她的进步,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给予表扬,鼓
励她坚持下去,班里的同学也都为她的转变感到惊讶,高兴。

我还与她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希望她们与老师一起给她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她彻底改正不完成作业,爱撒谎的不良行为。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增进与
她的感情,经常接近她,帮她补习功课。

3、调整方法和措施
经常深入班级,与其任课老师,同学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经常交换意见,及时了解孙XX在班级,同学
中的情况以及学习,行为情况,对出现的新问题及时
调整方法和措施,使她逐步入正道,寻找到良好的感觉。

六、个案总结
通过以上的许多方面的努力,被试对象已渐渐找到了一些正确的感觉,由此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在同学,班级中也有自己的位置,因此孙XX的问题行为得到了转变,学习上也肯努力,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通过一年辅导,她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学期末语文、数学、英语取得了优秀成绩。

使其成为一名好学生,好孩子。

七、教师应该注意和思考
教育孙XX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教师学习科学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改变行为,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工作保证。

一个教师不能只在如何搞好教学上下功夫,俗话说"教书育人",育人更重要。

与道学生的不良行为问题,教师更应该下功夫去设计与学生交往,处理问题,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与行为的教育方法,措施,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实施。

获第二届佛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
评选三等奖(2006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