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见血液病急症及其处理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感染及并发症的表现; 粒缺感染的特点:病原体和病原灶不易发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N减少发生的速度、持续时间、 周期性;药物、毒物接触史;感染史, 家族史;
2、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特殊检查。
六、治疗
1、病因治疗 : 药物性→停药; 感染性→抗感染; 脾亢→脾切。
免疫因素:粒细胞与抗粒细胞抗体结合,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免疫因素:病毒感染、败血症、脾功能亢进
3、分布异常
粒细胞分布紊乱: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 见于异体蛋白反应、内毒素血症。
粒细胞滞留于循环池其他部位:如肺血管、脾脏等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2. WBC缺无,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 3. RBC、PLT可因原发病不同而有不同。
2、慢性型:出血较轻,青年女性为多,无脾 大。内脏出血少见。可因感染而出血加重。
急性型和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
鉴 别点 年龄 性别 发病前感染史
临床表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形态 骨髓巨核细胞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寿命
病程
急性型
慢性型
多见于儿童
多见于青年
男女无差别
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前 2周常有病毒
三、鉴别诊断
1.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 2.ITP 3.DIC 4.Evans综合征 5.SLE 6.PNH
四、治疗
1.血浆置换:未治疗死亡率95%,治疗者 死亡率10%;
2.血浆输注; 3.免疫疗法:糖皮质激素,VCR,CsA,脾切,
抗CD20单抗; 4.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低右 5.基因治疗:rhADAMTS1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三联征:
血小板减少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 神经精神症状
五联征:
血小板减少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 神经精神症状 发热 肾功能损伤
二、wk.baidu.com断
主要指标: 1.非免疫性血小板<100×109/L; 2.MAHA,外周血片见到破碎红细(>2%)。 次要指标: 1.发热:常为低中热而非高热; 2.神经精神症状,CT/MRI检查无异常; 3.肾功能损伤。
5. 具备任意一项 (1)激素治疗有效;(2)切脾有 效;(3)PAIgG(+);(4)PAC3(+);(5) 血小板寿命 测定缩短;
6.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PLT减少:再障、白血病、 SLE、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 等。
六、治疗:
1.原则:1) PLT<30-50×109/L 2) 有出血倾向
6%-20% 转为慢性
1.PLT↓、形态大多正常 2.出凝血检查符合血小板型出血 3.血小板的抗体、补体 4.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
碍,成熟巨产板欠佳 5.血小板生存时间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外周血多次查PLT低于正常; 2. 广泛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内脏; 3. 无脾肿大或轻度增大; 4. BM: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数量增多或正常;
2、治疗感染: 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明确感染部位和病原菌; 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
六、治疗
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重组细胞因子:G-CSF、GM-CSF等。
4、感染并发症的处理。
血小板的急诊:ITP、TTP、P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也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 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一 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1、感染 2、免疫因素 3、肝、脾脏因素 4、遗传因素 5、其他因素:与雌性激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1-2周前有病毒 感染史,并有鼻、皮肤、口腔等出血、瘀斑等, 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内脏出血,严重为 颅内出血。
无
感染史
出血较严重 内, 脏出血 出血较轻,以皮肤
较多见 多明显减少
粘膜出血多见 <20× 109 /L 中度减少,一般在
(30-80)× 109 L
一般正常
体积较大,异形
正常或增多 幼, 稚型增 增多或正常,以颗
多
粒型增多
阳性率低
60以% 上为阳性
明显缩短, 1-6 h
缩短, 1 2-24 h
大多 1~3周自行恢复 , 持续性,反覆发作
2. 骨髓象:
骨髓粒系缺如是共同的表现; 原发病的骨髓表现。
3、特殊检查:
(1)肾上腺素试验:1:1000肾上腺素0.2ml,皮下 注射后10、20、30min测血象;检测功能池的情 况(边缘池--循环池);
(2)氢化可的松试验:检测储存池的情况; (3)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检测。
四、临床表现
2.糖皮质激素:首选 早期 足量 缓减
3.脾切除: 1)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月无效; 2)糖皮质激素维持量需大于30mg/d; 3)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征; 4) 51Cr 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4.其他免疫抑制剂:VCR、CTX 、CsA等。
5.急症的处理: 1)血小板输注; 2)丙种球蛋白; 3)血浆置换; 4)大剂量甲强龙; 5)紧急情况下的脾切除。
粒细胞减少程度与感染危险性的相关性:
N 1.0~1.5×109/L时,危险性较低 N 0.5~1.0×109/L时,危险性中等 N < 0.5×109/L时,危险性较高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粒细胞生成减少:
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细胞毒性药物损伤造血; 造血干细胞的疾病:AA、MDS、AML等
2、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常见血液病急症及其处理
血细胞危急值:
1、粒细胞缺乏 2、血小板的急诊:ITP、TTP、PF 3、急性溶血
复合因素 高钙血症
粒细胞缺乏症 (agranulocytosis)
一、概念
▪ 白细胞减少症: WBC<4×109/L; ▪ 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
|N|< 1.5×109/L(儿) |N|< 2.0×109/L(成) ▪ 粒细胞缺乏症: |N|< 0.5×109/L
暴发性紫癜 (purpura fulminans ,PF)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史:N减少发生的速度、持续时间、 周期性;药物、毒物接触史;感染史, 家族史;
2、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特殊检查。
六、治疗
1、病因治疗 : 药物性→停药; 感染性→抗感染; 脾亢→脾切。
免疫因素:粒细胞与抗粒细胞抗体结合,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非免疫因素:病毒感染、败血症、脾功能亢进
3、分布异常
粒细胞分布紊乱:粒细胞转移至边缘池, 见于异体蛋白反应、内毒素血症。
粒细胞滞留于循环池其他部位:如肺血管、脾脏等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2. WBC缺无,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 3. RBC、PLT可因原发病不同而有不同。
2、慢性型:出血较轻,青年女性为多,无脾 大。内脏出血少见。可因感染而出血加重。
急性型和慢性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
鉴 别点 年龄 性别 发病前感染史
临床表现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形态 骨髓巨核细胞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寿命
病程
急性型
慢性型
多见于儿童
多见于青年
男女无差别
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前 2周常有病毒
三、鉴别诊断
1.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 2.ITP 3.DIC 4.Evans综合征 5.SLE 6.PNH
四、治疗
1.血浆置换:未治疗死亡率95%,治疗者 死亡率10%;
2.血浆输注; 3.免疫疗法:糖皮质激素,VCR,CsA,脾切,
抗CD20单抗; 4.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低右 5.基因治疗:rhADAMTS1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三联征:
血小板减少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 神经精神症状
五联征:
血小板减少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 神经精神症状 发热 肾功能损伤
二、wk.baidu.com断
主要指标: 1.非免疫性血小板<100×109/L; 2.MAHA,外周血片见到破碎红细(>2%)。 次要指标: 1.发热:常为低中热而非高热; 2.神经精神症状,CT/MRI检查无异常; 3.肾功能损伤。
5. 具备任意一项 (1)激素治疗有效;(2)切脾有 效;(3)PAIgG(+);(4)PAC3(+);(5) 血小板寿命 测定缩短;
6.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PLT减少:再障、白血病、 SLE、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 等。
六、治疗:
1.原则:1) PLT<30-50×109/L 2) 有出血倾向
6%-20% 转为慢性
1.PLT↓、形态大多正常 2.出凝血检查符合血小板型出血 3.血小板的抗体、补体 4.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
碍,成熟巨产板欠佳 5.血小板生存时间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外周血多次查PLT低于正常; 2. 广泛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内脏; 3. 无脾肿大或轻度增大; 4. BM: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数量增多或正常;
2、治疗感染: 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明确感染部位和病原菌; 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
六、治疗
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重组细胞因子:G-CSF、GM-CSF等。
4、感染并发症的处理。
血小板的急诊:ITP、TTP、P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也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 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一 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1、感染 2、免疫因素 3、肝、脾脏因素 4、遗传因素 5、其他因素:与雌性激素有关。
三、临床表现
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1-2周前有病毒 感染史,并有鼻、皮肤、口腔等出血、瘀斑等, 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内脏出血,严重为 颅内出血。
无
感染史
出血较严重 内, 脏出血 出血较轻,以皮肤
较多见 多明显减少
粘膜出血多见 <20× 109 /L 中度减少,一般在
(30-80)× 109 L
一般正常
体积较大,异形
正常或增多 幼, 稚型增 增多或正常,以颗
多
粒型增多
阳性率低
60以% 上为阳性
明显缩短, 1-6 h
缩短, 1 2-24 h
大多 1~3周自行恢复 , 持续性,反覆发作
2. 骨髓象:
骨髓粒系缺如是共同的表现; 原发病的骨髓表现。
3、特殊检查:
(1)肾上腺素试验:1:1000肾上腺素0.2ml,皮下 注射后10、20、30min测血象;检测功能池的情 况(边缘池--循环池);
(2)氢化可的松试验:检测储存池的情况; (3)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检测。
四、临床表现
2.糖皮质激素:首选 早期 足量 缓减
3.脾切除: 1)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月无效; 2)糖皮质激素维持量需大于30mg/d; 3)有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征; 4) 51Cr 扫描脾区放射指数增高。
4.其他免疫抑制剂:VCR、CTX 、CsA等。
5.急症的处理: 1)血小板输注; 2)丙种球蛋白; 3)血浆置换; 4)大剂量甲强龙; 5)紧急情况下的脾切除。
粒细胞减少程度与感染危险性的相关性:
N 1.0~1.5×109/L时,危险性较低 N 0.5~1.0×109/L时,危险性中等 N < 0.5×109/L时,危险性较高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粒细胞生成减少:
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细胞毒性药物损伤造血; 造血干细胞的疾病:AA、MDS、AML等
2、粒细胞破坏或消耗过多
常见血液病急症及其处理
血细胞危急值:
1、粒细胞缺乏 2、血小板的急诊:ITP、TTP、PF 3、急性溶血
复合因素 高钙血症
粒细胞缺乏症 (agranulocytosis)
一、概念
▪ 白细胞减少症: WBC<4×109/L; ▪ 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
|N|< 1.5×109/L(儿) |N|< 2.0×109/L(成) ▪ 粒细胞缺乏症: |N|< 0.5×109/L
暴发性紫癜 (purpura fulminans ,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