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课自学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语文阅读课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0-11-15T10:18:48.83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8月第3期供稿作者:王莉

[导读] 我国有一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王莉(哈尔滨市呼兰区二八中心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522)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有一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的"渔"实际上指的就是自主学习,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自学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的获取语文知识和技能。

从阅读课的性质看,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的练习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或自学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课,它的主要特点是:

1.侧重学习的迁移性,阅读课文每篇一般在一课时内完成。因此,阅读课强调引导学生自读、直接、自测、自结,也就是说,阅读课文应姓“自”,而不姓“讲”,学生活动(读、议、练)的时间应有充分的保证,应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以上。

2.在教材的处理上有其特殊要求。阅读课切忌平均使力,面面俱到,而应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点,应是依据“单元主题”和“阅读提示”所确定的阅读重点,或是贯穿全文的一两个关键问题,或是课文中的重要段落。总之,要引导学生重点推敲,以此带动全文的阅读,获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例如,人教版五年级的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根据“单元提示”,联系与之相配的讲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从“讲读课上求知识,阅读课上求实习”的特点出发,可确定《宇宙生命之谜》一文的学习目标为:①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此,有重点的阅读课文,有效地达到阅读目的。

3.有明确的着眼点。因为阅读课的灵魂在于应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阅读课不能把知识点的知晓畅达作为教学重点,而应致力于一个“导”字,让学生激其欲,得其法。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也就是说,要着眼于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譬如,小学教材中的许多阅读课文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去逐步理解。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读书方法,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而且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因此,阅读课中加强朗读训练显得十分必要。

4.有独特的课堂气氛。也就是让全体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研读,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生完全独立,能依照阅读课的学习目标自主进行。有时学生有“金口难开”的情况,那么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勇于发表看法。当然,阅读课即是姓“自”,那么也可以让学生对喜欢的课文多下点功夫,对不太喜欢的课文少下点功夫。

阅读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读习惯及自学能力,其中关键的一条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灵犀相通。作为教师,要多一些“决心”;作为师生双方,都必须有“恒心”。“三心”具备,事情就好办了。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指导自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径入厅堂。下面介绍几种笔者根据自己教学经验总结的自学方法:

“多读”。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主线也是“读”。对一篇课文,应提倡多读、多看,反复琢磨、体会。叶老曾说“老师教语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课文,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词章节而通现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本文,不宜舍本文而他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才能得其要领,读懂读好。我每教一课,都要向学生提出:一篇课文要读四遍。第一遍是“认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掌握课文的大意。第二遍是“研读”,探索作者思路,弄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第三遍是“品读”,品味文章风格、特色,掌握文章重点,难点。第四遍是“熟读”,使课文了然于心,完成课文的外部语言向自己的内部语言的转化,把知识技能初步运用于读写实践。

“多思”。“思”与“学”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条“祖训”道出了“思”之重要。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求同思维的训练,更要重视求异思维的训练。应鼓励学生努力学会对同一问题要多角度、多方面、多种可能性上去“思”,养成“多思”的习惯。

“多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提出问题常常会使人获得“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提疑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提问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问答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譬如:学生问,老师答;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自问自答。在一问一答中,训练学生善于思维,敏于思维的能力。

“多归纳”。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依靠自己的头脑,由自己概括出重要的原则,揭示出科学的规律,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自学方法。在课内或课外可以让学生做一番归纳和整理工作。归纳的内容:听、说、读、写。归纳的方法因人设题,发挥所长。譬如:让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将文中重点句段进行分析,并做成笔记,让部分学生指出不理解的字、句,而让另外的同学列出多音字.......教师全面精心设计,学生每人一题。最后,在全班组织语文课学法交流,使同学们能逐步朝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标前进。

二、创造自学条件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要有一定条件的,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条件。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布鲁纳有过这样的话:“学习的最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无疑,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学生对学习一旦有了兴趣、乐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会从中而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亟需语言的生动性、提问的启发性、教学的直观性、练习的多样性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等。总之,要调动一切办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力。

第二,加强基础训练。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难以想象,一个知识贫乏,思维混乱,基础极差的学生,会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基础训练必须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检查措施,力争把基础夯实,为学生进行自学创造条件。

第三,增加学生活动机会,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必须改变语文教学中,教师热衷于满堂灌的状况,吕老说: “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